2023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感悟6篇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1685297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感悟6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3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感悟6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3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感悟6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3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感悟6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3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感悟6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感悟6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感悟6篇(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感悟6篇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感悟6篇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感悟篇15月30日是第五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几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科技界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我国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化学、材料、物理等学科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取得重要进展,深海、深空、深地、深蓝等战略高技术领域取得新跨越,C919大飞机等高端产业取得新突破,科技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成就的取得,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以及良好的人才创新生态环境。为此,各级地方政府,都应当继续强化人才保障,进一步激活创新“春水”,提高应对风

2、险、化解矛盾的底气和能力。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持续优化人才工作生态环境。压实党管人才主体责任,深入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优化提升人才工作领导体制,坚持开展党委(党组)书记人才工作述职评议,压紧压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政治责任。完善人才目标考核,推动各单位党委(党组)“一把手”带头抓,形成人才工作良好生态。以庆祝“建党100周年”为主线,做好“两代表一委员”择优推选,积极在中青年专家人才中发展党员,激发专家人才爱国之情、奉献之志。完善领导干部联系优秀专家工作机制,全覆盖开展走访慰问,协调解决工作和生活问题,加大专家人才荣誉表彰和人才项目扶持力度,营造爱国奉献、干事

3、创业良好氛围,增强专家人才归属感和荣誉感。创新人才政策设计,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着眼人才事业长远发展,加强顶层设计,深入研判对接“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谋篇布局未来五年人才工作。聚焦人才引进、培育、评价、流动、激励等关键环节,构建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多元化人才治理体系,最大限度释放人才活力。紧扣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分类推进重点领域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着力构建符合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需要的评价激励体系。打造“科研特区”,实行科技攻关“揭榜制”、项目经费“包干制”等新型协同创新组织方式,建立首席科学家全权负责制,在人才(团队)引进、管理、评价、激励等方面赋予更大自主权。切实加强高层次创新

4、创业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乡村振兴人才、新经济人才等行业领域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政策的覆盖面和精准度,持续增强人才吸引力。完善人才平台建设,实施青年创业就业筑梦工程。联合产业功能区、高校院所、重点企业,建立产学研联合体,创新利益绑定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和逆向创新。支持重点企业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研发机构,强化创新平台对人才(团队)的吸附效应。聚焦创新创业就业全链条,着眼满足青年人才全生命周期发展需求,构建全要素协同开发人才新格局,让创新创业就业氛围更浓、成本更低、机会更优,提升服务水平,开发建设青年综合服务专属平台,集成青年工作、学习、生活、娱乐等服务功能,

5、优化“人才绿卡”服务项目,将急需紧缺岗位青年人才纳入“人才绿卡”服务范围,构建起“线下+线上”全方位立体化的青年综合服务体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感悟篇2“治国经邦,人才为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把人才振兴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速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促进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意见一出,无疑预示着,农村人才振兴将迎来重大利好。各级党委作为“一线指挥部”,必须精确靶向、精细导向、精准定向,充分发挥乡村引才、育才、用才优势,激活乡村人才“一池春水”,善用人才“金钥匙”,开启发展“金锁石”。精确引才“靶向”,不能“捡到篮子里都是菜”。乡村振

6、兴是一篇“大文章”,需要各类人才来书写。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在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时,应充分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和所处阶段的差异、乡村性质及发展定位的不同,推进引才工作趋于科学化、差异化、精确化,从实际出发,紧扣当地乡村振兴的需求,明确引才重点,明晰引才重心,遴选人才坚持以“缺什么引什么”“用什么招什么”为政策的根本遵循,不一味追求“高精尖缺”、只看“帽子”不看“里子”,彻底规避“引来的用不上、能用的没引来”的尴尬局面。“鞋子合不合适,脚最清楚”,政府的引才工程做得怎么样,应该把“话筒”交给用人单位、基层群众,多走访几人、多调查几户,最终把那些群众口碑好、政治素养优、带富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引进

7、来”“选出来”“护起来”“推上去”。精细育才“导向”,坚定“补短板更延伸跳板”。人才兴则事业兴,人才强则乡村强。人才培育与乡村振兴,是“鸡与蛋”的关系,人才培育工作,不仅要善于“借鸡生蛋”,也要善于“孵蛋成鸡”。由政府牵头,和高校结对,与企业“联姻”,组织实施分层次培训计划,同时要发挥引进人才的“传帮带”作用,带动本土人才培育。“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打好乡村振兴“持久战”,就要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抛弃一时利益和局部利益,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人才培养不是一项“立竿见影”的工程,来不得半点急功近利,要创新人才培育模式,构建“人人成才、人人发展”的

8、开发机制,才能既培养出高精尖缺、创新创业的“顶天”人才,又培养出“土专家”“田秀才”等“立地”人才。精准用才“定向”,确保“以人才优势促发展”。“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竖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关键在知人善任,各级党委要同步绘制“产业地图”与“人才地图”,实现产业升级、项目建设与人才要素精准匹配、岗位“缺口”和就业技能精准对接,让“田秀才”“土专家”“创业先锋”“致富能手”等能工巧匠各守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职。组织部门要练就“慧眼”,不断增强观察力、辨别力和预见力,在激荡纷纭中冷静观察,在复杂实践中望闻问切,建立乡土人才库,充分发挥人才考核管理制度指挥棒、风向标、助推器

9、作用,努力营造公正客观、崇尚创新、容错纠错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激励广大人才担当作为、奋勇争先。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感悟篇3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7月22日在北京中关村调研时强调:“以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不难发现,聚是前提,用是根本。近年来,全国各地频繁出台“聚才新政”,送购房补贴、送面试补贴、送编制、送户口诚意十足、吸力满满。不仅局限在“塔尖”人才,也注重“塔基”人才,可谓形势一片向好。然而,“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在人才抢夺这个“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部分地方往往在“聚”上大抛“橄榄枝”,而在“用”上缺乏“营养餐”,人才发展“土壤贫

10、瘠”,导致用不好、留不住、聚不来的“恶性循环圈”。诚然,聚和用是辩证统一关系,聚而不用,不能常聚;用而不聚,难以继用。只有聚用结合,聚而用之、以用聚之,方能相辅相成、常聚长用。因此,各地在人才工作中,既要在“聚”上花心思,更要在“用”上花力气,为各类人才提供“用武套餐”,让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树牢大胆用武理念。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在使用人才时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求全责备的旧观念,摒弃不敢用、用了不好驾驭的潜意识,牢固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观念,不拘一格大胆使用各类人才,让人才充分施展抱负。要搭建创新用武平台。“种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加快建设更加有利于人

11、才创新创业的平台载体,坚持把院士工作站、产业研究院、创新实践基地、技术研究中心等作为使用人才、成就人才的“梧桐树”,让各类人才在事业平台上大显身手。要科学匹配用武价值。网络上最流行的一句话,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要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坚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并重,坚持人才效能最大化与人才价值最大化统一,创新人才评价、人才激励等体制机制,让人才获得应有的价值体现。要深耕厚植用武土壤。“良禽择木而栖,贤才观风听潮”。要持续厚植人才发展的“土壤”,严格落实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优秀人才制度,构建一站式“人才服务链”,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工作环境、营商环境和人文环境,让人才引擎释放澎湃动力。中

12、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感悟篇4治国兴邦,人才为急。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组织人才工作作出全面规范,是做好新时代党的人才工作的基本遵循。各级组织部门要深入学习条例精神,画好组织人才工作的“三张图”,推动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画好党管人才的“方向图”。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各级组织部门要心怀“国之大者”,打破“远视”距离,摆正“偏视”角度,跳出局限,提高站位,围绕发展需求,聚焦发展战略,科学调研、因地制宜,加强对人才队伍建设的宏观谋划。要牵头抓总、联合相关部门,当好“参谋”,发挥主体作用、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形成统一领导、分类管理、齐抓共管的工作新格局。要建立完善人才

13、制度体系、开放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健全人才资源管理体系,挖掘本土人才,开发隐藏人才,使“人适其位,人尽其才,才尽其能”。画好育才机制的“流程图”。“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各级组织部门要应时而动,顺势而为,破除当前制约人才良性发展的“瓶颈”,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要围绕党培养干部的目标,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为人才提供“沃土”,让人才能够“向阳而生”。要给人才“浇水”,深入开展学习教育,引导各类人才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激发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要给人才“施肥”,整合多方资源,以需求为导向,开展“订单式”培训,因人施教、“按单点菜”。要给人才“蹲苗”,让其“重担压身”、深入

14、基层,在“泥土”中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画好留住人才的“保障图”。“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各级组织部门要切实完善好人才服务保障体系,树立人才服务意识,将入职谈、年末谈、不定期谈相结合,听取人才服务意见,及时了解掌握人才思想动态,当好人才的“店小二”。要“扶上马送一程”,建设适应人才发展的工作环境、科研环境与生活环境,搭建创业服务平台,激发人才创造力,在待遇保障、户籍变更、子女上学等方面提供“菜单式”精准服务,当好人才的“贴心人”。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注重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并重、“输出学习”与“输入学习”结合,当好人才的“鞭策人”。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感悟篇5黑龙江省塔

15、河县深入推进“人才强县”战略,以“三个一批”夯实人才发展之基,为全面建设现代化塔河开好局起好步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集聚磁场“引”一批。出台了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实施办法人才公寓管理暂行办法等7项政策,形成“汇才”政策包,夯实人才工作基础。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人才周期间,发布招聘岗位33个,接收报名登记208人,签订意向协议195人,三方协议4人。2023年,计划招录公务员107人、选调生8人,事业单位120人。全力抓好基地建设,在原电商产业园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扩建,为5名大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岗位。成立了塔河县党员干部红色教育基地,设有“三区一馆一社一厅一堂一站”,可容纳100人参观学习。与黑龙江中医

16、药大学、牡丹江师范学院深度合作,建立人才工作站,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8人,为人才队伍积蓄“源头活水”。厚植沃土“育”一批。发挥党校、新时代文明中心、职业技术学校、党性教育基地等平台作用,依托“云端大讲堂”,采取“实践+互联网”模式,全方位培育实用型人才,邀请省农科院2位专家就春耕种植和大豆植保技术对新型农民进行网络培训,选派8名骨干人才到先进农村党支部考察学习,组织青年人才深入二十二林场开展“忆艰苦岁月,做时代先锋”情景党课,重温大兴安岭人的奋斗历程,从中汲取力量,坚定信仰。建立健全年轻干部储备库,对选调生实行“一对一”培养,选派2名县直单位青年人才到乡镇领导班子任职,1名优秀事业单位青年人才调任到机关,1名青年人才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全方位培养锻炼人才。建设港湾“留”一批。加大对人才的扶持激励力度,为人才提供住房保障、安置补贴、工资待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