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事故和故障管理制度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1684277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备事故和故障管理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设备事故和故障管理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设备事故和故障管理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设备事故和故障管理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设备事故和故障管理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设备事故和故障管理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备事故和故障管理制度(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设备事故和故障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设备是生产力的主要组成部分。设备发生事故和故障,不但损坏了设备,造成停产或减产,而且往往招致人身事故,使企业蒙受重大损失。为了加强我矿的设备事故和故障管理,要以设备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疗为手段,及早发觉设备故障征兆,实施预防维修,做到防患于未然,最大程度地降低设备事故停机台时,提升设备可开动率和利用率,以期实现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和设备效能最高的目标。第二条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必需正确处理生产和设备的关系,把预防设备事故做为日常生产活动中的一项主要工作。要教育职员认真实施设备的基础规程和设备管理制度,不停提升技术素质和安全意识。定时或专题分析设备事故动态

2、,立即总结经验教训,采取有力方法,严防事故重演。第三条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要对全部设备事故和故障实施管理,不管设备事故是何种原因引发的,也不管设备事故和故障大小,全部必需纳入管理范围。第四条我矿要对设备事故和故障实施全员管理,不但设备维修人员和管理人员要管,而且生产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也要管。全体职员全部必需认真实施设备管理制度。第五条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要对设备事故和故障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包含组织事故抢修;现场调查处理;主持事故分析;制订和监督实施防范事故和故障的方法;提出事故处理的结论意见,对事故和故障进行统计、分析和上报。第六条职员对设备安全的权力和义务。一 遵守劳动纪律,学习、实施并监督实施

3、设备的基础规程和设备管理制度。二 主动参与技术革新和安全生产活动,提出预防设备事故和故障的合理化提议。三 有责任劝阻或阻止任何人违章作业和不合理使用设备。四 有权拒绝接收任何人的违章指挥,对危害设备安全的错误作法,有权提出批评或上告。五 设备管理部门的领导和技术人员,碰到违章作业、威胁设备安全时,有权命令当事人立刻停车,并同时向主管领导汇报。第二章?设备事故和故障的分类第七条设备事故和故障的定义和范围。一 凡生产和辅助生产设备 包含:机械、动力、运输设备,动力及矿浆传、输管线,铁路线路、电务设备等 不管何种原因造成损坏,丧失其要求性能的状态,致使生产或动力供给忽然中止,或使本身留下隐患者,均组

4、成设备事故和故障。二 下列情况不属于设备事故和故障:1.生产事故,如:钻机夹钻具,掘进坑道冒顶,设备沉陷等,而未造成设备损坏时;2.质量事故,如:电力网路电压降超限,压缩空气管道供风压力过低等;3.铁路、公路行车事故未造成设备损坏时;4.生产消耗备件,如:钻具、铲齿、闸瓦、运输胶带等正常使用造成的损坏;5.安全保护装置正常动作;6.新安装或检修后的设备,在试车期间发生的事故。第八条设备事故和故障的分类。一 凡发生下列情况之一者,属于特大设备事故:1.修复费用在100万元及以上者;2.设备发生事故后,直接引发火灾、水灾、爆炸、工业建筑物倾塌,或造成人身中毒、重伤、死亡,情节重大者。二 凡发生下列

5、情况之一者,属于重大设备事故:1.修复费用在20万元及以上,100万元以下者;2.关键生产系统 如:矿井提升等系统 发生设备事故,造成系统停运72小时以上者;3.关键生产设备单机设备发生事故,影响生产在120小时以上者;4.设备发生事故后,直接引发火灾、水灾、爆炸、工业建筑物倾塌,或造成人身中毒、重伤、死亡,情节严重者。三 较大设备事故:修复费用在5万元及以上,20万元以下者。四 通常设备事故:修复费用在1万元及以上,5万元以下者。五 设备故障:修复费或影响生产时间未达成通常事故以上标准且设备停机时间在5分钟以上者。第三章?设备事故和故障的管理职责第九条设备事故和故障管理,要纳入各级领导的职责

6、范围。在主管设备的副矿长的领导下,由各级设备管理部门归口管理。主管生产的副矿长要重视设备安全,负责监督检验设备规程、制度的实施情况,组织生产部门分析研究设备事故和故障的原因、规律和防范设备事故和故障的方法。第十条各级设备管理部门,要设有技术人员,详细负责所分管区域 或专业 范围内的设备事故和故障的管理工作,并要有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设备事故的综合统计、报表和台账管理工作。第十一条设备事故和故障发生后,要快速组织抢修,立即恢复生产。设备操作人员不能立刻排除的故障,要立刻逐层向上汇报,寻求处理的措施。?第十二条设备故障和通常事故,由设备所在的车间或矿设备材料科的相关人员组织抢修。如属于较大、重大、特

7、大设备事故,主管设备的矿长必需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现场调查,主动组织抢修和妥善处理。参与事故抢修的人员要服从统一指挥,不得相互推诿。和此同时,将设备事故情况向设备副局长和局设备管理部门责任人汇报,以利立即对设备事故进行现场调查分析和处理。第十三条设备管理部门要做好设备事故和故障的统计工作,对设备事故定时进行综合分析,总结经验教训,研究确定预防设备事故的方法,并将设备事故情况进行通报。第四章设备事故和故障的统计汇报第十四条设备事故和故障发生后,为了搞清发生事故和故障的原因和机理,首先要维持和保护现场的形态,然后,对设备事故和故障的经过、原因、性质和责任,进行调查分析。必需做到“三不放过”,即:原因不

8、清不放过,责任者未得四处理和职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方法不放过。其目标在于深刻吸收事故教训,避免或降低设备事故。第十五条设备事故和故障发生的原因,关键有下列几个:一 领导或生产部门调度指挥失当;二 操作人员违章操作;三 操作人员维护不周;四 检验、修理不立即,或修理质量差;五 备件质量差、或因备件缺货未立即更换;六 润滑不良,油脂代用不妥;七 设备设计或制造问题;八 自然灾难或企业本身不能控制的原因。一次设备事故可能由多个原因所造成,分析原因时,应区分主次,加以说明。第十六条分析造成设备事故的责任者时,要重视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依据事故发生的原因,确定事故的责任者。第十七条设备事故和

9、故障的统计。一 做好事故的统计,关键在于车间。而机台原始统计,是车间统计的基础。特大、重大、较大、通常事故和设备故障的统计,均应包含下列内容:1.设备名称、编号、型号规格;2.事故和故障部位和损坏情况;3.事故 故障 地点;4.发生事故 故障 和恢复运行日期、时间;5.停止运转和影响生产时间;6.原因、责任者;7.修复情况及遗留问题;8.修复费用、影响产量及损失费用;9.预防方法。我矿要建立设备事故和故障台账,具体记载每次事故和故障的情况。台账上所列数据、情节,必需实事求是。二 停止运转时间,包含待修时间、实际修理时间和恢复生产前的准备时间。影响生产时间,指事故发生至备用设备能顶替进行生产以前

10、的一段时间。如没有或未动用备用设备,影响生产时间即为停止运转时间。三 修复费用系指修复设备所需的备件、材料、人工等费用的总和。备件费系指损坏零、部件的修复或更新费用,不包含结合事故修理同时更换的正常磨损件的费用,更新的零、部件通常按出库价格计算费用。四 减产损失费,系指因事故影响采矿等产品的减产损失费用,按下式计算:减产损失费=影响生产小时小时计划产量单位产品利润用于掘进的设备,只计掘进减产数量,而不计算损失金额。动力设备发生事故,同时影响采矿等产品的产量时,要同时计算采矿等产品的减产损失费。第十八条设备事故的汇报。一 设备发生事故后,主管设备的各级领导和设备材料科,应视情节轻重,按要求将设备

11、事故情况立即上报,不得拖延或隐瞒。二 发生较大、重大、特大设备事故时,我矿要立刻电话汇报局设备管理部门,局设备管理部门要立刻汇报主管副局长。设备管理部门要在设备修复后的一周内,填报设备事故汇报书报局设备管理部门。四 我矿要对通常设备事故和设备故障进行分析、处理、统计和存查。五 因损坏严重,当月还未修复的设备,可在修复后并投入运行的月份,进行统计。如设备已无修复价值需要报废者,应按设备报废的要求,填写设备报废判定书,随同设备事故汇报书,报局审批。六 设备事故发生的同时,组成人身事故,生产事故、交通事故时,应按职责分工,由相关部门按要求分别处理、上报。第五章设备事故的奖惩第十九条设备安全运行情况,

12、是矿评选优秀集体和优秀生产 工作 者的条件之一。对以下列人员可给精神激励或物质奖励:一 发觉设备事故预兆,主动而立即地采取方法,避免了事故的发生、扩展和蔓延;二 预防设备事故扩大或在设备事故抢修中做出突出贡献者;三 整年未发生特大、重大和较大责任性设备事故和连续安全运行时间最长的单位 机台、班组、工段、车间 。第二十条对于违章指挥造成设备事故的责任者;隐瞒设备事故或其情节的责任者;造成重大、特大设备事故的责任者;不重视设备事故防范而致使同类事故反复发生的责任者和发生设备事故后,抢救不力,致使事故深入扩大的责任者,应视其情节轻重和损失大小,分别给批评教育、经济处罚、纪律处分、行政处分等。第六章?设备事故的防范方法第二十一条全部设备操作人员,必需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并持有设备操作证,方能上岗。第二十二条制订并严格实施岗位责任制,设备操作 使用 、维护、检修规程和管理制度。第二十四条计划检修项目,严格按日历周期或工作量周期编制,按期、按质、按量地完成,不得随意变动。第二十五条事故件必需按定额量贮备,预先做好装配和研磨工作,确保工艺质量。事故频繁的部件,要预装好合格的套件。第二十六条对关键生产设备,要开展状态监测和故障诊疗工作,逐步做好事故预警和预知维修。第二十七条设备的保护装置和设施,和防火、防雷等装备,必需按要求检验、调试,确保齐全、完好、有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