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历史三轮:专题强化训练 训练2 含答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1677136 上传时间:2023-10-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历史三轮:专题强化训练 训练2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新]高考历史三轮:专题强化训练 训练2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最新]高考历史三轮:专题强化训练 训练2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最新]高考历史三轮:专题强化训练 训练2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最新]高考历史三轮:专题强化训练 训练2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历史三轮:专题强化训练 训练2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历史三轮:专题强化训练 训练2 含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学年度2020年编精选历史备考资料2019学年度训练2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一、选择题1.(2017四川绵阳一模,25)两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政权仿效内地官方史学活动,接受汉族文化的历史观念,进而将自己的祖先衔接于中国古史体系,自称黄帝、大禹等圣王之后裔。这有助于()A.提升民族认同 B.化解民族矛盾C.继承华夏传统 D.促进民族融合答案D解析材料能提升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但并不是最终目的,故A项错误;材料对于民族矛盾的化解作用有效,但并不是主要目的,故B项错误;单纯一个称谓的变化对于华夏传统的继承有限,故C项错误;少数民族接受汉族文化的历史观念,将自己的祖先衔接于中国古史体系,自称皇帝

2、、大禹等圣王之后裔,有助于促进民族融合,故D项正确。2.(2017广东惠州二模,26)北魏均田制规定奴婢授田与平民相同,耕牛也可授田。至唐初,唐高祖下令推行均田制,但取消了对奴婢、耕牛的授田。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A.门阀氏族势力的衰落B.政府掌握的土地数量减少C.均田制度的逐渐衰落D.部曲、奴婢的社会地位下降答案A解析门阀氏族拥有着数量庞大的奴婢和耕牛,唐初取消对奴婢、耕牛的授田而不再对门阀氏族进行政策上的倾向和照顾,标志着门阀政治出现了势力衰落的情况,故A项正确;在唐初尤其是高祖年间,大量土地被抛荒,故B项错误;均田制度的逐渐衰落是在武则天时代而非唐初高祖年间,故C项错误;取消对奴婢的授田

3、,确实标志着其社会地位的下降,但部曲(门阀贵族私人武装)的具体情况,我们无法根据材料得出结论,故D项错误。3.(2017全国新课程高考仿真信息卷一,25)南北朝时,盛行“舍宅为寺”的功德活动,许多王侯贵族将宅地改建为佛寺。一些大寺院往往以塔为中心,四周由堂、阁围成方形庭院的布局。“舍宅为寺”的功德活动反映出()A.佛教盛行 B.三教合一C.佛寺集中化 D.佛教世俗化答案A解析“舍宅为寺”的现象反映了佛教的盛行,故A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道教和儒学的问题,故B项错误;贵族将宅地改建为佛寺不能说明佛寺的集中,故C项错误;“一些大寺院往往以塔为中心,四周由堂、阁围成方形庭院的布局”只能说明佛教与中国传

4、统的结合,与世俗化无关,故D项错误。4.(2017安徽合肥一模,2)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提出:“顺人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他旨在强调农业生产应该()A.因时制宜,休耕轮作B.精耕细作,提高地力C.顺应自然,遵循规律D.改进技术,增加产量答案C解析材料没有涉及土地休耕轮作的内容,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提高地力的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表述的是按照自然规律安排农业生产,否则劳而无获,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改进技术的内容,故D项错误。5.(2017安徽黄山一模,4)“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

5、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时代。”下列文化艺术成就彰显了这一时代解放特征的是()A.文人多画山水寄托分裂动荡之痛B.戏曲象征虚拟表意的传统开始形成C.书法尚韵重在表现自我追求风骨D.小说着眼民风世情反纲常之道而倡答案C解析魏晋时期的绘画多以宗教画为主,文人多画山水寄托分裂动荡之痛主要反映的是南宋时期,故A项错误;戏曲象征虚拟表意开始于元朝的元杂剧,故B项错误;魏晋时期以王羲之为代表的书法重视韵味,体现了作者追求风骨的特点,故C项正确;小说着眼民风世情反纲常之道的现象出现于明清时期,故D项错误。6.(2017湖南株洲一模,3)晋书记载:曹魏咸熙二年(256年),“令诸郡中正以六

6、条举淹滞:一曰忠恪匪躬,二曰孝敬尽礼,三曰友于兄弟,四曰沽身劳谦,五曰信义可复,六曰学以为己。”由此可知()A.儒学理念影响九品中正制度B.州郡中正官严格举荐人才C.中正官以门第为标准选拔人才D.曹魏时期的中央集权加强答案A解析材料内容是关于曹魏时期中正官察举人才的六条标准:忠、孝、友、谦、信、学,可见这些标准与儒学理念一致,说明儒学理念影响着九品中正制度,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州郡中正官举荐人才的严格性,故B项错误;材料内容未体现中正官以门第为标准选拔人才,故C项错误;材料是关于中正官举荐人才的六条标准,无法体现中央集权的加强,故D项错误。7.(2017四川南充一模,27)隋文帝时,“朝之众

7、务,总归于台阁,尚书省事无不总”。唐中宗任命尚书省左右仆射时,只给其中一人加上同中书省门下衔,形成“专拜仆射者,不复为宰相”的局面。唐中宗此措施()A.巩固了宰相集体负责制B.提高了尚书省的行政效率C.平衡了左右仆射的职权D.使中书省职权超越尚书省答案A解析据材料“唐中宗任命尚书省左右仆射时,只给其中一人加上同中书省门下衔,形成专拜仆射者,不复为宰相的局面”可知巩固了宰相集体负责制,故A项正确;据材料“朝之众务,总归于台阁,尚书省事无不总”可知材料并未明确说明提高尚书省的行政效率,故B项错误;据材料“只给其中一人加上同中书省门下衔,形成专拜仆射者,不复为宰相”可知平衡说法有误,故C项错误;材料

8、涉及对尚书省的调整,并非使中书省职权超越尚书省,故D项错误。8.(2017安徽合肥一模,3)开元年间,薛王李业的舅舅违法遭御史弹劾,并依法治罪。李业找玄宗求情,玄宗念舅甥之亲,下令重新审案,旨在宽免。宰相姚崇坚持执法,绝不宽待,玄宗只好作罢。这反映出唐朝时期()A.皇权受到一定制约B.贵族政治走向衰落C.大臣专权现象严重D.伦理道德受到挑战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可知唐玄宗受宰相制约不能徇私枉法,可知皇权受到一定限制,故A项正确;贵族政治被官僚政治取代是秦朝郡县制的作用,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大臣阻止皇帝违反法纪,不是大臣专权的现象,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伦理道德受到挑战,故D项错误。9.(20

9、17宁夏高考模拟一,26)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完整、最古老的一部封建法典。其中的名例律规定:“诸化外人(外国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这一规定反映出唐律()A.维护封建等级制度B.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属人原则和属地原则相结合D.法律至上和因地制宜原则相结合答案C解析材料“诸化外人(外国人)”是针对外国人的法律,与维护封建等级制度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关,故B项错误;据材料“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可知唐律体现了属人原则和属地原则相结合,故C项正确;材料“同类自相犯者,

10、各依本俗法”体现了因俗治罪而不是因地制宜,故D项错误。10.(2017宁夏高考模拟二,26)有学者认为,秦汉时“民之反,多农与士结合,易成;至宋、明民之反,农而已,士稍也,易败”。由此可见,隋唐制度对封建社会政治产生的影响是()A.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完善B.封建统治基础得以扩大C.“大一统”格局得以奠定D.儒学得以发展和完善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秦汉农民起义因多与士(知识分子)结合多成功,而宋明农民起义中因知识分子参与少多失败,说明宋明将知识分子纳入统治基础中,这与隋唐推行科举制紧密相关,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无关,故A项错误;B项正是隋唐科举制对封建社会政治产生的影响,故B项正确;“大一统”格

11、局的奠定与题目中将知识分子纳入统治基础无关,故C项错误;儒学得以发展和完善与题目中将知识分子纳入统治基础无关,故D项错误。11.(2017江苏镇江一模,3)下列为唐朝三省六部制机构设置示意图,其中部门之间隶属关系示意准确的是()答案A解析尚书省下辖六部,故A项正确;尚书省下辖六部, 六部并不隶属于中书省和门下省,故B项错误;六部并不隶属于门下省,故C项错误;六部并不隶属于中书省,故D项错误。12.(2017湖南十校联考)唐代中前期,朝廷对在各级官市内列店肆经营的工商业者建立专门的市籍,责令市场主管部门详细登录入籍工商业者的财产。唐代采用市籍制度意在()A.限制商人势力过快发展B.为征收资产户税

12、服务C.实现对工商业者的管理D.保证市场秩序的稳定答案C解析根据“对在各级官市内列店肆经营的工商业者建立专门的市籍,责令市场主管部门详细登录入籍工商业者的财产”无法判断对商人是否有限制,故A项错误;唐朝中前期户税是按人收取,没有按照资产收税的标准,故B项错误;国家对工商业的造籍登记,本质就是强化对其管理,故C项正确;市籍制度可以加强对市场的管控,但无法保证市场秩序,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2017山东淄博一模,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一些皇帝和王公大臣崇佛,佛教势力逐渐膨胀起来。一些佛寺的高级僧侣不仅插手国家政治事务,还借机扩大经济势力,一种特殊的农业经

13、营方式佛教庄园经济发展起来。佛教高级僧侣依靠政治经济特权,“侵夺细民,广占田宅”,并招揽许多失地农民在佛寺土地上耕种,建立起规模很大的庄园。社会上把这些在佛教庄园里耕种的农户称为“佛图户”。这些“佛图户”必须把生产的大部分农副产品上交给佛寺的高级僧侣,还要为佛寺劳作服役,从事种树建房等各种杂务。“佛图户”的生产生活受到佛寺高级僧侣的严格监管,基本上没有自主性。“佛图户”丧失了原有受政府监管的户籍,世代在佛教庄园里务农,不准随意离开,实际上已沦为佛教庄园的依附农民。佛教庄园生产的各种农副产品主要供庄园内部享用,很少与外界进行商品交换。依照惯例,官府对庄园的僧侣(尼)、“佛图户”免征徭役、兵役和赋

14、税。选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材料二北朝末年,周武帝统治时期,开展了大规模的灭佛禁佛运动。周武帝声称要“求兵于僧众之中,取地于庙塔之下”,下令焚毁佛寺四万多所,佛寺土地财产充公;释放佛寺及佛教庄园的僧尼、“佛图户”达三百多万,释放的僧尼、“佛图户”一部分充实军队,一部分恢复其国家户籍,成为向政府交税服役的农户。选自人教版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比较佛教庄园经济与传统小农经济的异同。(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周武帝灭佛、禁佛运动产生的重大影响。答案(1)同:都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民都受封建地租剥削。异:庄园经济下土地全部为寺庙封建主占有,农民没有土地;小农经济下自耕

15、农农民拥有少量土地。庄园经济下农民没有生产自主性,缺乏生产积极性;小农经济下农民有一定的生产自主性,生产积极性较高。庄园经济下农民受寺庙封建主的控制,向寺庙交租服役;小农经济下农民受国家控制,向国家(或地主)交租服役。(2)影响:扩大了兵源,增加了政府的收入,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遏制土地兼并,保护小农经济,对农业生产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解析(1)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从土地占有、农民积极性、服役对象来比较。(2)根据材料“佛寺土地财产充公”“释放的僧尼、佛图户一部分充实军队,一部分恢复其国家户籍,成为向政府交税服役的农户”来分析。14.(2017安徽合肥三模,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唐朝设御史台(为中央监察机构)“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纠正百官之罪恶”。御史台所属机构有:台院、殿院和察院,分别“掌纠举百僚、推鞫(审判)狱讼、弹劾违法”“纠察朝仪”“巡按州县、纠视刑狱”等。摘编自唐六典 材料二唐初规定:“凡军国大事,则(由中书省)中书舍人各执己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门下省)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资治通鉴卷19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