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劳动合同法解读行政部门不作为须承担赔偿责任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1674725 上传时间:2022-09-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劳动合同法解读行政部门不作为须承担赔偿责任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关于劳动合同法解读行政部门不作为须承担赔偿责任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关于劳动合同法解读行政部门不作为须承担赔偿责任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关于劳动合同法解读行政部门不作为须承担赔偿责任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关于劳动合同法解读行政部门不作为须承担赔偿责任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劳动合同法解读行政部门不作为须承担赔偿责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劳动合同法解读行政部门不作为须承担赔偿责任(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劳动合同法解读:行政部门不作为须承当赔偿责任即将实施的?劳动合同法?除明确了行政部门对劳动合同制度实施进行监督管理的责任外,还对有些行政部门因不作为或违法作为给劳动者造成的损失,规定了赔偿责任。专家说,在?劳动合同法?中,在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的问题上,更多的倾向不是罚,而是给劳动者赔偿和补偿,这样能提高劳动者主张权利的积极性。但是,劳动者所主张的权利落实,也更多要依赖劳动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加大执法力度。中国劳动法学会副会长?劳动合同法?起草专家之一郭军介绍说,“08年1月1号劳动合同法就要实施了,但是我们不去执行这部法律,发现了问题我们不去纠正,出现的违法问题我们不去追究,这部劳动合同法

2、就没有意义,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讲,确实强化了有关执法机关的责任。专家介绍说,劳动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违反?劳动合同法?的法律责任包括三个方面,即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不履行法定职责,或者违法行使职权,给劳动者或者用人单位造成损害的,应当承当赔偿责任;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关于新劳动法培训引言?劳动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劳动法赋予劳动合同法律约束力的同时,也赋予劳动合同当事人有条件的

3、单方解除权和协商解除权,同时还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特别情形。劳动合同当事人解除劳动合同,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履行法律规定的程序,不得随意解除劳动合同。现实中,不少用人单位凭借自己的强势地位,随意或武断地解除劳动合同,严重损害了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司法实践中1,对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当如何承当法律责任及其法律适用问题,无论是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还是人民法院,多是适用?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方法?(劳部发1994481号,以下简称?补偿方法?)的规定进行裁判,而少用?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方法?(劳部发1995223号,以下简称?赔偿方法?)的

4、规定。笔者认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人民法院如此裁判,不符合劳动法的立法宗旨,也不符合?劳动法?及其配套法规、规章的规定。现实中,很少有人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人民法院的裁判说不,也很少有人就有关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本文根据笔者多年从事劳动法问题研究的理论和代理劳动争议案件的实践,试图对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当如何承当法律责任及其法律适用与完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使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得到妥善而适当的救济。本文探讨的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主要是指经济责任,即用人单位因过错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并造成劳动者一定的物质经济损失时,所应承当的

5、履行给付、赔偿损失的经济法律责任。一、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指劳动合同订产后尚未全部履行之前,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劳动合同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提前消灭劳动关系的法律行为。劳动合同的解除分为法定解除和约定解除两种2。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是指当事人违反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本文所称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包括违反法律的规定解除解除劳动合同和违反劳动合同的约定解除劳动合同两种情形。?劳动法?第二十四条规定了劳动合同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第二十五条规定了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给予过失

6、性辞退的条件;第二十六条规定了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给予非过失性辞退的条件及程序;第二十七条规定了用人单位经济性裁员的条件和程序;第二十九条规定了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特别情形。现实中,不少用人单位无视法律的规定,随意或武断地解除劳动合同,严重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统计局每年度?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开展统计公报?统计,全国各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逐年持续攀升:1998年为9.4万件;1999年为12万件;2000年为13.5万件;2001年为15.5万;2002年为18.4万件;2003年预计21万件。在这些日益增多的劳动争议案件中,因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

7、动合同而引发的劳动争议案件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一)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主要表现1.滥用关于试用期的单方解除权。在没有约定试用期,或者试用期的约定违法,或者已过了试用期的情况下,仍以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2.滥用关于违反劳动纪律或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单方解除权。在没有企业规章制度,或者规章制度违法;或者规章制度没有公示;或者违纪行为轻微的情况下,以劳动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为由,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3.滥用经济性裁员的单方解除权。在不符合经济性裁员条件和程序的情况下,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4.滥用工资奖金分配权和劳动用工管理权。随意对劳动者调

8、岗、降职、减薪,如果劳动者不服从安排或一两天不上班,用人单位就以劳动者不服从安排或旷工为由予以辞退;或者逼迫劳动者自动离职。5.滥用关于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的单方解除权。随意调动劳动者工作岗位或提高定额标准,借口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而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6.随意辞退“三期女职工和在医疗期内的劳动者。许多用人单位觉得处于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女职工和处于医疗期内的劳动者对单位是一种负累,总是千方百计找借口辞退或者强行辞退。7.辞退劳动者不出具任何书面通知或决定。当争议发生后,这些用人单位往往不成认是单位辞退劳动者,而称是劳动者自动离职。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表现形式还有许多,如滥用关于严重失职

9、,对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单方解除权;滥用关于“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单方解除权等等。甚至不以任何理由,只根据老板及个别领导的好恶,或打击报复,或因人际关系,强行辞退老板或个别领导“不顺眼的劳动者。(二)产生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1.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日益剧烈,不少企业为减少人工本钱,不惜牺牲劳动者利益,违法辞退劳动者,以保护企业利益。2.某些企业主或高层管理者,劳动法律意识和履约意识淡薄,不重视劳动法和劳动合同的遵守。3.某些企业主或高层管理者,错误理解企业的工资奖金分配权和用工自主权,认为企业有权根据经营状况和管理需要随意裁减员工或调岗、降职、减新。4.不少企业对企业规章制度的合法性、合理

10、性及其效力产生错误认识,认为劳动者必须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而不问企业规章制度合理合法与否、向劳动者公示与否,动不动就以严重违反劳动纪律和企业规章制度为由辞退轻微违纪的劳动者。5.劳动监察执法不公、不力,对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睁只眼闭只眼,对劳动者的投诉爱理不理,甚至偏袒用人单位,助长了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6.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人民法院对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争议案件的裁判,存在种种错误和不公,不少是偏袒用人单位的,也助长了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7.劳动法律、法规、规章存在缺陷、缺乏和冲突,一些用人单位成心钻法律空子解除劳动合同,且不给或少给劳动者经济补偿或赔偿,有时劳动监察部门、劳动争议

11、仲裁委员会和人民法院也感到无所适从,无可奈何。在此,重点就仲裁裁决和法院判决存在错误和不公的问题,结合两个有代表性的劳动争议案例作下说明。1.案例一申诉人胡小姐,2000年5月15日进入深圳市某通信股份担任会计一职。2002年6月13日,胡小姐符合方案生育生育第一胎。2002年11月6日,公司无故将处于哺乳期内的胡小姐口头辞退,并且没有给胡小姐任何经济补偿或赔偿。胡小姐2002年12月12日向深圳市某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请求裁令公司支付其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及额外经济补偿金、未提前一个月通知解除劳动合同的代通知金3和哺乳期间的工资。2003年4月3日,仲裁委员会作出裁决,只支持了胡

12、小姐经济补偿金和额外经济补偿金的请求,驳回了胡小姐关于代通知金和哺乳期间工资的请求。仲裁委员会不支持胡小姐关于代通知金的诉求,理由是该诉求不符合应当支付代通知金的法定情形。仲裁委员会不支持胡小姐关于哺乳期工资的诉求,理由是经济补偿金的诉求与哺乳期工资的诉求,是两项相互矛盾的诉求,不应同时得到支持。仲裁委员会适用的法律依据是?劳动法?第29条和?补偿方法?的规定。2.案例二申诉人张某,2000年6月5日进入深圳市某礼品担任生产部副经理一职,劳动合同到2002年6月9日才期满。2001年8月9日,公司以“架构重整为由书面辞退张某,且未提前一个月通知,只按张某的工作年限给其一个半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13、张某不服公司的辞退和补偿决定,于2001年8月28日向深圳市某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请求裁令公司支付其未提前一个月通知解除劳动合同的代通知金、劳动合同期满前剩余期间10个月的工资。2001年11月15日,仲裁委员会作出裁决,驳回了张某的全部申诉请求,理由是张某人被辞退后未要求回公司上班,视同“由用人单位提出,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公司已依法支付张某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张某请求支付代通知金和劳动合同期满前剩余期间的工资无法律依据。适用的法律依据是?补偿方法?第5条。张某不服仲裁裁决,于2001年11月20日向深圳市某区人民法院起诉。2002年1月25日,某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

14、判决,支持张某关于代通知金的请求,驳回其要求支付劳动合同期满前剩余期间10个月工资的诉讼请求。分析上述案例可知,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裁决和人民法院的判决存在如下错误和不公:一是适用法律错误,两个案例都是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本应适用?赔偿方法?来计算赔偿标准,而仲裁裁决和法院判决,却适用?补偿方法?来计算赔偿标准,因?补偿方法?的标准是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补偿标准;二是显失公平,按广东、深圳地方性法规规定,用人单位依据?劳动法?第二十六条的三种情形解除劳动合同,没有提前一个月通知劳动者的,应多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的代通知金。而案例一、二中的用人单位违法辞退劳动者,同样没有提前一个月通知劳动者,反而无须

15、支持劳动者代通金;三是有违劳动法关于对“三期女职工实行特殊保护的规定,依法,女职工在“三期内,用人单位不得随意解除劳动合同,而案例一中的用人单位随意辞退哺乳期内的女职工,仲裁委员会竟然不支持女职工关于哺乳期工资的仲裁请求;四是把本属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认定为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案例二明明是用人单位单方书面辞退劳动者,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竟因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就认定本应是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为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由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和人民法院判决的错误和不公,减轻了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所应承当的法律责任,使用人单位觉得,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与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

16、或补偿是一个样,辞退“三期女职工与辞退普通员工的赔偿或补偿是一个样,甚至前者的赔偿比后者的赔归还要少,自然,用人单位就会不惜采取非法手段辞退劳动者(包括三期女工)。二、用人单位承当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法律责任的形式及赔偿范围法律责任,是指由于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由于法律的规定而应承受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违反劳动法的责任形式有行政责任、经济责任和刑事责任4。前面已说,本文探讨的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主要是指经济责任。经济责任,是劳动合同当事人承当劳动法律责任的主要形式,其主要方式有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和继续履行。(一)违约金。违约金是指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的约定时,依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金钱的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