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思维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1674199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学生思维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培养学生思维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培养学生思维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培养学生思维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培养学生思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学生思维(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培养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果天门市杨林小学 陈永红【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应用教案细设计,恰当提问,作业精要,适时鼓励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思维,做到教学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关键词】:思维、效果随着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更加重视如何实现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对他们的思维进行培养,特别要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让每一个学生养成想问题、问问题、挖问题和延伸

2、问题的良好思维,才能使教学成为有效教学。 一、巧提问,启迪学生的思维。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这都需要教师掌握好课堂提问的策略。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向学生输出信息、启迪学生思维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坚决避免以往教学中出现的表面热闹,华而不实的一问一答与频繁问答。如:“答案等于几?”“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这类问题的提出,教师只关注结果是什么,而忽视对规律的揭示,显然丧失了启迪学生思维的机会。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玩。教学中,教师设计的课堂提问内容要新颖别致,富有情趣和吸引力,要设计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的环节,采用讲故

3、事、猜谜语、游戏、比赛等形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实物内容联系起来,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团,形成悬念问题。 比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可以通过猜谜设问把学生引入“角”的情景中,在学生初步了解角的表象后,为了能让学生找到生活中哪些物体上有角,把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得趣味横生,可以这样设问:“生活中还有一些物体上藏着角,用你的火眼金睛把它找出来,好吗?”把抽象数学问题转换成有趣的交谈,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动了学生的思维之弦。此外,提问要具有启发性 , 教师的提问要问在关键处。课堂提问的根本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考,因此教师要从教材的知识结构出发,把提问的启发点指向教材的

4、重点中,以体现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 例如:二年级下儿童商店(解决乘除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中,学生对于教材提供的两条信息:“12元可以买3辆小汽车”、“我想买5辆小汽车”不能马上联系起来,教师适时启发:从“12元可以买3辆小汽车”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或者:要求“买5辆小汽车要多少钱”,你想知道什么信息?以此来启发学生思考,提出中间问题,更加方便地解决问题。提问设计要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在思索答案时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教学。 因此,课堂提问要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在教材的重点处提问,重点就会突出,在教材的难点处提问,难点就容易突破。课堂环境的

5、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活性。我们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对课堂提问的价值与作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勤思考、多分析、勤学习、多钻研,努力优化课堂提问,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巧妙使用课堂提问,才能更好地发挥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问”活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疑惑,“问”出学生的创造。二、 细设计,发展学生的思维。 “填鸭式、操练式”传统的教学方法已完全不能适应教育的需要了。现代教育主张合作互动、平等交流、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逐步走向民主,注重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的气氛和宽松的环境。新课标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6、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种理念给我们的上课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我们的备课理清了思路。精彩的课堂源于精心的设计。我们的备课不仅要备“教师怎样教”,更要备“学生怎样学”,不仅要组织好学生的学习活动,更要考虑到怎样去指导、点拨学生;不仅要有调控课堂的能力,更要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只有准确地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定向和动力作用,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求知欲的主要因素。相反,没有兴趣,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任何教学活动

7、都是低效的教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经验和教材特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活动,用蕴含数学信息的故事、游戏、图片,再配置以多媒体的辅助,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例如,在教学一年级教材加减混合运算一课时,课的开始是这样设计的:(幕示情景图)停车场上有6辆小汽车,开走了3辆时,老师问有什么变化?当又开来2辆时,老师再问:又有什么变化,然后,老师要求把刚才看到的情况连起来说一说,这时,同学们兴致盎然地说:停车场上有6辆汽车,开走3辆,又开来了2辆,这时,停车场上还有几辆汽车?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被带入到探索新知的活

8、动中去。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优化教学过程,把课堂营造成学生的数学活动场景,把数学知识的学习设计成一定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索,在活动中发展创新。 三、精练习,延伸学生的思维。 小学数学课外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延伸,是课堂内容的提升和综合,是学科知识的应用和迁移。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作业不再是单纯为掌握知识和技能而设置的练习,而是为了让每一个孩子发展得更好,并让他们的思维得以延伸。 怎样使得课外作业也能与人的个性发展相协调,与时代发展相吻合,实现从原先的一种“负担”向一种自身需求并能促进自身发展的转变呢?也就是如何让学生把课外作业作为一项自己需要的、乐意的事去做,在减轻学生课

9、业负担的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呢?我认为: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设计做到灵活多样,应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应充分体现学生“学”自主性和主动性,应着眼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概括能力。同时赋予小学数学作业快乐的内涵,让学生真正走进新课标。1、实践型作业:数学教材中,许多内容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通过观察、考察、尝试等活动,可加强对社会认知,提升社会参与意识,促进个体社会化进程。这类作业可结合某一教学单元某个研究专题进行,根据具体内容,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采取多人合作的形式。有的数学知识是抽象的,如果让学生动手做一做,亲自实践感知,就会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形

10、象化。例如:学习了人民币的简单计算后,可以让学生调查自己感兴趣的几种物品的价格,根据调查内容提出问题,并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2、绘画型作业: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加强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淡化学科界限,增进学科之间知识和方法上的联系。数学本身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因此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特点,设计一些绘画型作业,用绘画的方式巩固、应用数学知识。如在学完轴对称图形后,可以在任教该年级的美术老师的指导配合下,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些相关的美丽图案,然后在班级展示台中展览。这样的数学课外作业,不仅能巩固知识,而且能激活学生创造思维,将枯燥数学机械性作业变成了一件件漂亮的艺术品。3、趣味

11、型作业:英国教育家米卓德斯蒂文斯所说:“玩耍和娱乐是开发孩子智力的第一位有效方法。”为了让孩子体会到数学、生活的紧密联系和感受到学习的无穷乐趣,可根据实际把某些作业转变成“玩”,让孩子拥有愉悦的心情,从而更有效地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外作业设计时,我们可以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的数学课外作业。对于小学生而言,趣味性的作业是让他们学习数学的过程成为了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探知的学习过程。例如在学习了公因数和公倍数这一单元后,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数学课外练习:同学们想知道老师家的电话号码吗?只要你根据下面的条件就能猜出老师家的电话号码了:“第一个数字是8的最大约

12、数,第二个数字是3的最小倍数,第三个数字是5和10的最大公约数,第四个数字是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第五个数字是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第六个数字是最小的合数,第七个数字是2和3的最小公倍数。”能够猜出老师家的电话号码,学生觉得新奇、有趣。然后在这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家的电话号码也编成这样的竟猜作业题目让其他同学猜。这样把作业寓于猜想探究之中,有趣的猜谜活动激起学生做数学作业的兴趣,使学生把数学作业看作是没有负担的主动学习,乐此不疲。4、探究性作业:探究性的作业,可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根据学生系列学习内容,围绕学习中心,从内容、思考方法等方面引导学生整理“探究课题”。如二年级

13、学习了厘米的认识后,设计让学生回家与爸爸、妈妈合作,测量家庭每个成员的身高及两臂伸开的长度,并写出或说出自己的发现,让学生有目的的归纳、总结,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见,合理的数学课外作业设计有利于学生更好得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使学生在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与延伸,并形成乐于探究的态度。 四、勤激励,让学生在思维中感受快乐。 教学中,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信任,理解和认可,渴望得到老师的尊重、鼓励、肯定,这种欲望正是他们参与学习参与思维的内驱力,这时老师积极的评价表扬对调动学生的情感、思维有着重要作用。老师要抓住时机多表扬学生,给学生一个佩服、满意的微笑;一个会意的点头;一句由衷的赞美“你观察得真仔细”;一声真诚的劝告:“做题可要细心,不要被它糊弄哟!”都会使学生久久不忘,感受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