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体会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1673583 上传时间:2022-07-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体会(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及护理体会 (连云港市中医院,江苏 连云港222000)【摘要】目的:探讨自制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单纯西医治疗,常规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补充氨基酸等;对症处理如降压、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利尿消肿、控制感染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膏剂外敷(由黄芪、当归、生大黄、何首乌、花椒组成)治疗。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为66.7%,治疗组为93.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治疗方法1.2.1 对照组 常规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补充氨基酸等支持疗法;对症处理如

2、降压、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利尿消肿、控制感染等,疗程为1月。1.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膏剂(由黄芪、当归、生大黄、何首乌、花椒,按4:2:2:2:1的比例混合,将药物研粉,再加生姜汁、蜂蜜调成糊状,密封保存,中药膏剂由连云港市中医院制剂室制备),调制成五分硬币大小敷贴于双肾俞、命门、双复溜穴。每天l次,每次敷贴46小时,疗程为1月。1.3 护理方法1.3.1 敷贴前护理心理护理:耐心向患者和家属解释穴位敷贴治疗的特点和优势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充分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争取患者的合作和信任,从而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饮食调理:详细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和过敏史。同时建议患

3、者敷贴期间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刺激及生冷海鲜食物,尤其是要警惕对已知食物的过敏情况,要严格禁忌,以免影响敷贴治疗效果。皮肤护理:叮嘱患者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在敷贴前损坏皮肤。1.3.2 敷贴时的护理帮助患者取合适体位,充分暴露穴位敷贴的部位,清洁皮肤后,用笔在需敷贴的穴位处做好标记,将准备好的中药膏剂按照所做的标记轻轻贴上。操作者将中药膏剂敷贴于所选定的穴位上后要求患者在敷贴室待约30 min左右,无异常情况方可离开。1.3.3 敷贴后的护理 水泡的护理:由于敷贴部位可能出现水泡,出现水泡后,嘱患者保持皮肤干燥,不要伤及疮面,同时避免创面摩擦、受压,发痒时勿用手搔抓,洗涤时应避开患处,以免引

4、起感染,并根据水泡大小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小水泡用红霉素软膏涂擦, 23天可痊愈。大水泡可在无菌操作下,用注射器从水泡的最低部抽出渗出液,再用红霉素软膏涂于患处,每天34次,35天即可痊愈。破溃者,加用艾灸,每天2次,每次20min,或将表皮修剪干净,用红汞涂擦患处,保持干燥,35天可痊愈。若水泡难以自行吸收时,要及时就医,寻求医生的指导。敷贴时间的控制:每次敷贴时间控制在46 h,若少数患者的痛阈较低和对热敏感,可以减少敷贴时间。其他:若患者在敷贴后出现感染现象和严重的皮肤过敏情况,要及时进行处理。1.4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制定。显效:临床症状基本缓解;内生肌酐清除率增

5、加20%;血肌酐降低20%。以上项必备,、具备1项。有效:临床症状好转;内生肌酐清除率增加10%;血肌酐降低10%;治疗前后以血肌酐的对数或倒数,用直线回归方程,其斜率有明显意义者。以上项必备,其他具备1项。稳定: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内生肌酐清除率无降低,或增加10%;血肌酐无增加,或降低10%。以上项必备,、具备1项。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血肌酐增加。以上项必备,、具备1项。1.5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运用医学统计软件Spss12.0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2 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6、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组别n显效有效稳定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308(26.7)18(60.0)2(6.7)2(6.7)93.3*对照组302(6.7)8(26.7)10(33.3)10(33.3)66.7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1可见,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3 讨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发展至晚期的一种严重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病。据调查统计结果,我国的发病率约为568/1062。目前多采用饮食疗法及对症处理,如降压、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利尿消肿、控制感染等,但疗效不理想。中药治疗慢性肾衰有一定优势,其中黄芪、大黄

7、、当归、丹参等的治疗作用已受到世界医学界的关注。然而研究多局限于单纯给药途径,中药穴位敷贴疗法是中医外治法之一,是结合穴位和药物的作用创建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透皮给药途径避免了胃肠道及肝的首过作用,是目前国际上重点开发的给药途径,也是传统医药学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方向。慢性肾衰属中医学关格、虚劳、癃闭、腰痛、溺毒等范畴,在久病多瘀的理论及中医内病外治理论的指导下,以活血化瘀为法,膏剂中重用黄芪、当归、大黄,佐以花椒、姜汁等促渗剂。研究证实,黄芪具有明显利尿消肿,减轻尿蛋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对延缓肾衰有重要价值;大黄通过多种机制可延缓慢性肾衰进展,包括改善健存肾组织高代谢状态,改

8、善蛋白质及脂质代谢等;何首乌3具有促进造血功能的作用,可使骨髓造血干细胞明显增加,还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花椒等具有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作用。慢性肾衰目前尚无理想的药物疗法,虽然近年来透析疗法和肾移植的广泛开展,疗效有了显著提高,但在我国目前经济条件下,80%以上的患者因无力承担其费用而靠药物疗法延长生命。在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顺应现代中医药研究客观化发展的要求,注重多种方法的运用,采用中药外敷的方法,实乃有效的非透析、经济安全的慢性肾衰治疗途径。参考文献:1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64.2 刘志红,黎磊石.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防治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7(6):321-322.3 李增喜.首乌制剂对血细胞的影响J.中草药,1985,15(2):15.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