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之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1671256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之我见杨斜镇月亮湾小学:陈维良【摘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的课程改革中的亮点。这种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压抑学生兴趣和热情,影响学生发展思维和智力的状态,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的保持。本文将具体阐述如何在数学课堂中落实这一学习方式。关键词:数学课堂、游戏、自主、合作、探究正文: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们常常埋怨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不够自主,课堂中都是老师在唱独角戏。为什么学生在课堂中缺少了灵气和活力呢?我们都急着盼望能有解决这问题的方法,这时新课标给我们带来了春的气息。它提出的: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合

2、作、探究式的学习,是学生主动与教材、教师、同学、环境等相关课程互联互动。第一,自主。即主动,要主动地在数学实践中丰富人文素养,提高数学能力。数学课程课标强调数学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第二,合作。就是要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数学教学中,同一道题,学生的理解往往是各式各样的,正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这个意思。针对这种情况,特别需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他们相互取长补短,都变得知识更加丰富,能力更加全面。第三,探究。就是要求善于质疑问难,深入研究并解决问题。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同样数学的探

3、究性学习,要把课文以及自然、社会、自我都作为探究的对象,也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比如社会调查、现场观察、采访人物、体验学习、课堂讨论、查阅资料等等。这种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在更高的层面上进行学习。这就给我们解决问题指明了方向,我们以前传统的学习方式是一种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主要表现为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教师出问题学生解答。这种问答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怀疑、好奇、挑战的精神在逐步丧失。新课程改革将把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作为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来研究。我们要从以前的那种旧观念让学生学会什么转变为学生会学什么。这就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自主即是在教育过程中要强调学生主体地位,赋予他们一定的责任和自主权,将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使其进行一定程度的自主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体验到精神愉悦,并发展其坚毅、智慧、敏捷的心理品质和积极的学习态度。那么,在数学教学当中,我们应该如何转变过去那种陈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呢?一、营造氛围,发掘思维的主动性。游戏是学生的最爱,没有几个学生会不爱游戏的。游戏也是社会对儿童实施教育和儿童个体进行自我表现的重要途径。课堂中引进游戏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活化教学,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目的。“玩”是孩子的天性。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

5、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创设一个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境,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策略去体验和理解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自主探究,使学习活动生动有效、事半功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玩得巧妙、玩得高明,不是为玩而玩,而是让学生在玩中生疑,让学生在玩中质疑,让学生在玩中释疑,获取知识,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二、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小学生的特点是:有求知欲望,但学习不刻苦,听课时间不能持久、爱动、精力不够集

6、中,为了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师在讲课时,要善于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直观的演示、形象的画图、启发性的提问、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在课堂上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学习数学,从而培养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三、做到耳、目、脑、口并用,培养学习能力。要想课堂“活”起来想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就必须在课堂上使学生们有效地把耳、目、脑、口都利用起来。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他们独立学、思、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喜欢学习,主动学习。1认真听。要让学生在听讲时要边听边记。不仅要认真听老师讲,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听同学发言中存在什么问

7、题或从问题中得到什么启示。2仔细看。看主要是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学生只要自己认真看,自己积极动脑想就能掌握好知识,教师可以适当点拨,在教学中提供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材料,由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不仅能锻炼观察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3勤动脑。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足够动脑筋的时间,让学生有机会动脑筋去想问题。教师还应当适当的启发学生促使他们去动脑筋想问题,使学生人人都动脑去想。4敢说。在课堂中,学生往往都是因为害怕回答错或是回答不好,而招到其他同学的嘲笑而不敢回答老师的问题不敢谈自己的观点。教师应当多给学生一些说的机会,不要在

8、课堂中唱“独角戏”,应多鼓励学生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说多的之然而然也就敢说了。语言是表达思维的重要方式,要说就要去想这样也就能促进学生多想。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仔细看。抓住了会说敢说就能促进其它三会了。四、扶放结合,指导学生主动、合作探索学习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正是发展个性、培养创造精神的重要途径。自主学习是未来社会对人的发展的必然要求。未来社会充满机遇和挑战,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素质。今天的学生要在未来社会生存和发展,必须学会自主学习。而“好奇心则是一种天生的和强有力的动机因素。”作为教师应当鼓励、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创造融洽的教学气氛,鼓

9、励学生在课堂中大胆“质疑问难”“追根问底”和“别出心裁”地思考问题是很重要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有的问题学生一次就能解决,有的则要经过一番探究才能解决,因此,数学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学活动是双边活动,甚至是多边活动,教学中尽管不能也不必全部都是学生自主去探索,但很多情况下必须通过学生在探索中获得对新事物的认识。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主动地探索学习过程,显得非常重要。教师既要扶,又要放,扶是引导,放是让学生主动探索。五、肯定鼓励,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教育心理研究已经证明: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与鼓励是对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绩效的肯定或否定的强化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等。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多用你的“拇指”少用你的“食指”。在学生进行讨论或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因为学生的程度不同,对问题的认识自然有不同的理解。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就应该伸出你的“拇指”,张开你的金口赞扬鼓励他,即使有所偏差,也不能全盘否定,而应该因势利导,帮他走入桃源胜地,让这样的学生也尝到成功的滋味。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很可能出现反复,甚至前功尽弃。但只要我们不断的摸索,不断的实践,不断的总结,不断的创新,把新课标的理念融会贯通于教学之中,积极自主乐观向上的孩子一定会出现在我们的面前。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