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16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1670998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2.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2016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综地理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河北省2016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综地理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河北省2016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综地理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河北省2016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综地理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河北省2016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综地理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2016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综地理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2016届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综地理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第卷 ( 选择题共 140 分 )一、选择题 (本卷共 35 个小题,每小题4 分,共 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日益严重的土壤侵蚀对农业生产、水质、水文系统等构成威胁,近几年来,巢湖流域土壤侵蚀有加剧趋势。读 2013 年巢湖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土壤侵蚀统计图,完成 1-3 题。1. 关于巢湖流域个土地利用类型的侵蚀指标的比较,正确的是()A. 土壤侵蚀量:旱地水田B. 平均侵蚀能力:城镇及工矿用地林地C. 土壤侵蚀量:未利用地林地D. 土壤侵蚀面积:水田其他各类

2、土地之和2. 近几年来,巢湖流域土壤侵蚀加剧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 旱地改水田B.退耕还湖C.林地改旱地D.旱地改城镇用地3. 对土壤侵蚀大面积进行监测和分析应优先选用的技术手段是()A.RSB.GPSC.GISD.RS和 GIS正太铁路(太原 - 石家庄)是山西省最早的一条铁路,穿越多条河流,与卢汉铁路(卢沟桥 - 汉口)交汇于石家庄。正太铁路修建时的窄轨(1 米宽)与采用国际标准轨( 1. 435 米宽)的卢汉铁路不一致。右图为1907 年中国北方部分铁路分布图。读图,完成46 题。14正大铁路修建时,采用窄轨的原因有()所经地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穿越多条河流当时施工技术较低(清政府)投入

3、资金有限A. BC.D.5早期正太铁路与卢汉铁路轨道宽度不一致对石家庄发展的影响最可能是()A加速发展B阻碍发展C没有影响D无法推测6气候资料显示,太原的入春时间较石家庄晚,原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势高低D.降水差异陇东地处黄土高原残垣沟壑区, 是西北内陆典型旱作农业区。 下图是陇东各县区冬小麦受某种自然灾害损失率灾损率分布图, 其中负值越大, 表示产量受该种灾害影响减产率越大。读图回答 7-9 题。7. 关于图示地理信息的判断,正确的是()A. 灾损率呈现由西北向东南逐渐严重的分布趋势2B. 该灾害与降水量分布密切相关C. 该灾害在冬季出现的频率最大D. 静宁较合水的冬小麦产量受

4、该种灾害影响小8. 关于图示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的叙述,不可行的是()A. 发展以喷灌、滴灌为主的节水农业B. 大力修建梯田,增加耕地面积C. 推广新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D. 调整农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9. 合水县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的日记中记录: “21 日,天气晴,当地地方时是 18点整,太阳在我校正西面的山顶消失。 ”该日所在的月份可能是()A3 月B5 月C.9 月D.11 月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南方地区的喀斯特石漠化研究日益受到重视,一些学者将中国南方湿润环境下粉砂质和泥质红层区的极端土地退化过程称为红层荒漠化。植被演替是荒漠化的生态学标志, 下表示意红层荒漠化地区不同演替阶

5、段植被群落与土壤特征变化情况,完成 10-11 题。10. 对红层荒漠化地区不同演替阶段的植被群落变化,影响最显著的是()A岩层B气候C. 地形D.人类活动11. 下列关于红层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植被演替的过程是牛肝地草丛次生灌草丛马尾松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 红层荒漠化发展过程中,植被演替逐渐脱离干旱区的生态发展轨迹C. 红层荒漠化将使土地逐渐丧失生态功能D. 该过程一旦开始,就不可逆转第卷(非选择题共 160 分)3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 41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248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36( 24 分)阅读图

6、文资料,回答问题。澜沧江 - 湄公河作为一条天然纽带,将中国、老挝、泰国、越南六国紧密相连,近年来,河流沿线地区森林破坏严重。2015 年底以来,受强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澜沧江 - 湄公河流域各国遭受不同程度旱灾,受灾稻田达 16 万公顷,损失近 2.22 亿美元。近期,旱情进一步发展,危及沿岸各国人民生产生活。应越南方面请求,中国自 2016 年 3 月 15 日至 4 月 10 日通过云南景洪水电站对湄公河下游实施应急补水。( 1)试分析 2015 年底至 2016 年 3 月,湄公河流域旱情不断加重的自然原因。( 6 分)( 2)试分析甲湖泊成为东南亚最大淡水湖的原因。 (6 分)( 3)

7、水资源是澜沧江 - 湄公河流域最丰富、 最具开发的战略性资源。 但伴随着区域开发,该流域水质已大不如前。 简述澜沧江 - 湄公河流域水质下降的可能原因。( 8 分)( 4)目前,以“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为主的澜沧江 - 湄公河合作机制已正式启动。举例说明各国在澜沧江 - 湄公河流域的开发中除了水资源,还可以作为合作开发项目的优势资源。 ( 4 分)437. ( 22 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位于天山南麓的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 湖水经孔雀河排除, 灌溉着沿岸地区万顷良田。流域内大力发展灌溉农业,主要种植辣椒、番茄、棉花等。为适应建设新农村的要求,近几年博斯腾湖流域新建了很多水

8、利工程。( 1)分析博斯腾湖流域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条件。( 2)为实现博斯腾湖流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3)对于博斯腾湖流域是否应大力建设水利工程存在争议,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请考生在第 42、43、44 三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并在答题卷上涂黑对应题号。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42. ( 10 分)旅游地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国自然生态良好地区的生态旅游持续高速增长。 世界瓷都景德镇南部景区的洪源仙境溶洞、 金济潭瀑布、 五老松、翠平湖等旅游资源丰富,目前,该地正积极探索南部生态旅游区开发。 下图为景德镇市南部生态旅游区分布图。5结合材料,分析景德镇市

9、南部发展生态旅游的条件。43. ( 10 分)自然灾害与防治雪崩是当山坡积雪内部的内聚力抗拒不了它所受到的重力拉引力时,便向下滑动,引起大量雪体崩塌的现象。 近年来,随着高山探险及其他人类活动的加剧,雪崩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也不断增加,因而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雪崩的严重性与多个因素有关, 尤其重要的是坡度。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雪崩与坡度关系图。据图说明坡度与雪崩的关系,并分析其原因。44. ( 10 分)环境保护工厂、矿山、垃圾填埋场等由于化学物质的排放和泄漏对环境进而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常州 A 厂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有机溶

10、剂, 下图为该厂污染造成的人群健康风险评价模式图。6注:污染羽是指污染物随地下水移动从污染源向周边移动和扩散时所形成的污染区域。指出 A 厂土壤污染造成人群健康风险的途径并提出防治对策。2015-2016 学年度下学期高三年级三模考试文综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DCDDA6-10CBBBD11C二、非选择题36. (1)该时段太阳直射点不断北移,湄公河流域太阳高度角增大,地面温度增加,蒸发量加大;( 2 分)位于季风气候区,此时处于旱季,降水少; (2 分)强厄尔尼诺现象影响,降水异常偏少。 (2 分)( 2)湖泊通过湄公河能与海洋相通; (2 分)地势低平,水域面积广,有存水空间;( 2

11、 分)本区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且能接受湄公河雨季提供的大量淡水。( 2 分)( 3)农业是该流域各国重要的经济支柱,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农药、化肥等所包含的污染物大量汇入河流; 城市化、工业化发展所产生的污染物增多; 垃圾污染等问题日益明显;(每点 2 分,任答两点得 4 分)河流沿岸工矿、农牧业发展以及居民增多,取水量增大,导致水量减少,自净能力降低; ( 2 分)滥砍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水中泥沙增多,加重了水体的浑浊度。 (2 分)( 4)多样的旅游资源;( 2 分)丰富的生物资源。(2 分)737.(1) 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降水少,灌溉水源有限;( 2 分)土壤贫

12、瘠,沙漠广布,荒漠化、盐碱化严重;(2 分)人口稀少,劳动力资源短缺;( 2 分)距离消费市场远等。( 2 分)(2) 采用喷灌和滴灌技术,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 2 分)利用独特的沙漠气候优势(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发展高产、优质的特色农业;( 2 分)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2 分)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防治土地荒漠化、盐碱化。 ( 2 分)(3) 赞成。(2 分)理由:修建水利工程能够调节水量,开发利用水资源,提高河道调蓄能力,满足人们供水、防洪、灌溉、发电等需求; (2 分)改善了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状况等。 (2 分)(只答观点不得分)速度更快捷;铁路运输受天气变化影响较小。 (8 分)42. 有利:溶洞、瀑布、古树、湖泊等生态旅游资源类型齐全; ( 2 分)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较好;( 2 分)经济的发展,旅游观念的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