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劳动教育优化策略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1667898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播音主持劳动教育优化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播音主持劳动教育优化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播音主持劳动教育优化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播音主持劳动教育优化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播音主持劳动教育优化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播音主持劳动教育优化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播音主持劳动教育优化策略(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播音主持劳动教育优化策略摘要:随着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发布,高校越来越重视在校大学生的劳动教育问题。本文将具体分析宁波财经学院播音主持专业在实践劳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如学生劳动实践积极性不高、社会真实劳动机会不足等问题,并结合新时代传媒学科的特点,尝试提出实践模式改革、产教模式融合等优化方案,以期实现播音主持专业实践劳动内容与一线传媒岗位需求零距离。关键词:劳动教育;实践改革;产教融合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普通高等学校要明确劳动教育主要依托课程,其中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结

2、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可见,高校的劳动教育需要跟学科特点相结合,开展与专业教育息息相关的劳动实践项目。播音与主持艺术是一门极具实践性的学科,国内高校基本沿袭了中国传媒大学理论、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然而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实践劳动逐渐在各方面暴露出不足。新闻传媒行业的日新月异,要求高校在面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劳动教育的现存困境时,既要具备大视角与前瞻性,也要注意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各校的特性采取相应措施,逐渐完善劳动教育体系,从而更好地培养新时代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因此,本文将以“宁波财经学院”为例,具体分析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实践劳动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并尝试探讨

3、其优化方案。1现行问题分析为了解宁波财经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在实践劳动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笔者分别向2019级和2020级的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共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00份。经分析得出,实践劳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劳动实践积极性不高与社会真实劳动机会不足两方面。1.1学生劳动实践积极性不高1.1.1专业自信缺失我国高等院校艺术类的专业赛事并不少见,对于播音主持专业而言,“齐越节”“夏青杯”“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及电视台、高校举办的播音员主持人大赛等各级、各类赛事都为高校本专业学生提供了锻炼专业技能、丰富专业经验的机会。调查问卷数据显示,在被问及是否积极参加各类专业相关赛事时,有

4、54%的学生选择了积极,46%的学生选择不积极,二者相对持平。其中2020级学生的参赛积极性较高,66.67%的学生持积极态度,仅有33.33%的学生持不积极态度;2019级的学生则正好相反,积极的学生人数仅有42.31%,不积极的人数占比57.69%。2019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大学专业学习生活后,参赛积极性反而有所下降,如2020年象山校区第二届新声代候鸟音十佳主持人大赛的报名人数中,2019级的报名人数仅为2020级报名人数的一半。究其原因,除去上述提到的部分对专业缺少兴趣的学生外,大部分对专业仍旧抱有热情的学生却因自认专业水平不足、能力有限,不愿意“丢人现眼”,对于各项赛事望而却步。另外,

5、还有一类学生在入学初期热衷参与各项比赛,但屡战屡败,自信心受到打击,挫败感日益累积;相反,在各项赛事中崭露头角的少数学生一路高歌,屡获佳绩,赢得了更多机会。鲜明的对比使得部分学生逐渐产生自卑心理,陷入自我怀疑,从而不愿再做新的尝试。1.1.2专业兴趣不高早功训练是播音主持专业的初级基础实践训练,是学生在专业入门初期奠定技能基础的重要一环。可以说,对于早功训练的态度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对于本专业的兴趣程度及其专业水平的高低。然而,笔者实地调研的情况反映出部分学生的早功练声形式大于内容,不能取得较好的练声效果。纵观本学科的发展历程,众多高校先后陆续开设播音主持专业,艺考生也在逐年增多,传媒行业对于播

6、音主持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渐饱和,供求市场由“供不应求”变成“供过于求”。究其原因不难发现,许多学生在高考时选择艺考,其“醉翁之意不在酒”,并非是对艺术专业抱有浓厚兴趣,而是看中了艺术专业对文化要求较低,可以走“捷径”上大学,待到其上了大学,也就“功德圆满”,可以放任自流。由此可见,学生对本专业缺少兴趣,也是其消极面对校内劳动实践的重要原因之一。1.2社会真实劳动机会不足1.2.1校区地理位置不便问卷结果显示,93%的学生表示自己在校外进行专业相关活动的机会不多,主要原因是学校的地理位置偏远,不方便外出。宁波财经学院也尝试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机会,如开设专业认知实习课程、带领学生到一线媒体机构参观学

7、习,或是教师带领学生到市里参加朗诵会,积累舞台经验。但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原因在于学生无法通过短期参观吸收一线的传媒工作经验,且舞台的临场反应也不是通过几次表演就能练就的。另外,笔者通过调研发现有少部分学生曾通过各种方式找到了商演的机会,但因为地理位置原因并未合作成功,商家不愿意报销路费,而活动主持报酬可能还抵不上学生来回路上产生的费用,因此,商家在选用商演主持人时,逐渐不再考虑地理位置过于偏远的在校生。在此背景下,学生处于既不占地利,也不占人和的尴尬局面。1.2.2社会实践竞争较为激烈由于在校生的校内课业内容较多,学生较少有时间到专业的媒体单位从事长期、高效的一线传媒活动,因此,无须占用过多个

8、人时间的商演主持成了学生校外实践的首选。浙江省经济较为发达,各类小型商演主持活动遍地开花,众多播音在校生趋之若鹜,而且交通运输网络的便利也能够将各高校的播音主持人才快速输送至省内,乃至省外各地,地域上的隔阂基本不是问题。据统计,在杭州开设播音主持专业的本科院校有3所,其播音主持专业办学历史相对较长,因此,来自这3所学校的学生在商演主持小圈子里具有先天的优势,商家也更倾向于跟熟悉的人合作,从而形成了一个商演主持的供应链闭环。而宁波财经学院的播音主持专业至今刚创办两届,尚未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属于自己的圈子,播音主持在校生所面对的校外实践竞争压力较大,有45.16%的学生认为商演活动的“圈子”是他们难

9、以开展校外实践的主要原因之一。2优化策略初探2.1实践模式改革2.1.1培养全媒体人才中国传媒大学付程教授在播音主持教学法十二讲中表示:“专业教学中在强化业务训练的同时,应引导学生确立节目整体意识,主动去把握节目整体,增强驾驭节目整体的能力,而不能仅仅停在被动地表达篇章稿件文字的状态。”1这强调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要求学生能够胜任一档节目生产制作过程中的每一个角色,满足当下全媒体传媒人才的需求。有学者提出:“全媒体意味着信息技术将深度介入新闻传播的各个环节。传播实践中,全媒体记者要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和改组稿甚至重写稿件的能力,还要熟悉广播电视传媒表达、采编播发全流程一体化协作运作形式。”2这就

10、意味着在媒体融合的语境下,学生需要具备“融合型思维”和“互联网思维”,并且掌握“全媒技能”3,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也要注意学生的个性问题。全媒体人才的培养意味着学生在专业兴趣方面有了更多的发展方向,教师应善于根据学生不同的特质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在学生基本具备胜任传媒团队内部各个岗位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另外,为帮助学生扬长避短,教师可以把不同特质的学生组合在一起,促使其取长补短,形成融合型团队,从而培养出既拥有一技之长,又能胜任各个岗位,并且具有团队合作意识的全媒体人才。2.1.2更新实践劳动评价机制在如今数字化、互联网的大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与时俱进,在播音主持

11、劳动教育过程中利用互联网科技进行“产业化”创新探索势在必行。播音主持专业学生作为未来必将面对广大受众的传媒人,应在求学期间就做好被广大受众审视、评价的心理建设,提前适应与陌生受众互动的模式。因此,师生应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创建自媒体账户,提供作品展示平台,将播音主持学生的作业作品化,将作业公开化。与此同时,学生实践劳动成果的评价机制应由传统的教师“一言堂”逐渐过渡到受众的实际反馈机制,或根据一定占比互相结合,建立一个良好的“学生受众”双向传播的互动体系。在这个体系下,学生在校内就能切实感受到市场取向,从而会在创作作品时进行自我修正。另外,学生劳动成果也可报送给各类媒体机构,由一线从业人员对作品进

12、行评判,予以指导,点明其与市场媒介产品之间的差距与不足,指明学生进步的方向。可以说,新的实践劳动评价机制能够有效规避教师对于学生的固有印象,也能够避免出现“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恶性循环,学生身上未被教师发现的闪光点可得以展现。2.2产教模式融合2.2.1打破人才培养壁垒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言功力,除了在校内设立广播电台及各类有声语言比赛之外,校外还有一片广阔的天地有待开垦,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组织学生走向社会、以校外劳动锻炼为主。”由此可见,劳动教育不能只在校内进行,还应鼓励学生到校外参加实践。教师要动员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到校外劳动,需要对学生先进行

13、思政教育,让其意识到校外劳动对播音主持专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中国老一辈播音艺术家齐越就有过两次下乡劳作的经历,这些经历对他的播音及教育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在看到农民们劳动时不怕苦、不怕累,听到好的意见后欣然行动起来时,会想起自己曾留下了错误的骄气、丢失了应有的谦卑”4这是齐越在姜庄子村劳作时自己作的反思,由此可见,参加实践有助于个人发现自身不足,及时修正错误,实现自我价值,从而更好地为行业、社会作出积极贡献。因此,齐越在北京广播学院任教时就要求学生“根基要深”,要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反思,不断提升自己。齐越在北京广播学院任教期间带着学生到各地方台实践的教学方式值得借鉴,因而“走岗”教学应运而生,

14、即通过与“岗”的对接和实操,促使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5。这便要求高校要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与当地各类媒体形成合作关系,为劳动教育提供必要保障,比如,高校可积极组织学生到当地广播电视台参与顶岗实习、节目策划、为片子配音等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参加一线媒体实践的机会,切实解决没有机会、没有人脉、交通不便等影响学生进行校外劳动的客观问题,最终实现人才培养和企事业媒体单位的“双赢”。2.2.2突破学科专业桎梏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劳动教育要体现时代特征,深化产教融合,改进劳动教育方式。如今,各类媒体都在逐步融合,互相取长补短,其中全方位“融合”是创新的关键,“产业化”创新是实践

15、的动力6。作为研究、教授传媒理论与技能的高等院校,在实现劳动教育的“产业化”时,跨专业、跨学科的合作是大势所趋,学校拥有设备、场地等优势,但各学科教师掌握的知识技能有限,突破各学科之间的桎梏,相互合作,有利于带领学生进行综合实践课程的学习。在“产业化”的创新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拥有双重身份,教师既是引导者,又是媒体内容把关人;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媒体内容生产者。传媒工作具有群体性,各岗位分工不同,学生可以小组为单位组建工作室,教师担任指导,以竞标等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为各类传媒单位提供媒体产品,将实践课堂变成传媒团队运营的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专业劳动机会,从而实现劳动教育的“产业化”,强

16、化专业教学效果。3结语播音主持作为一门相对特殊的学科,其在劳动教育方面也存在着相对的特殊性,高校在面对专业劳动教育产生的问题时,既要从思想层面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要考虑到制约学生发展的客观因素;既要在校内创造实践课程,也要在校外为学生提供劳动的机会。因此,教师与学生、系部与学院、学院与媒体等多方要协同合作,制定并落实播音主持专业实践劳动的有效方案。与此同时,高校要从思想上、行动上领会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传达的精神,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添砖加瓦,将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实践劳动与职业需求做到无缝对接,为播音主持行业注入充满活力的新鲜血液。参考文献:1付程.播音主持教学法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