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发现等离子体可有效破坏致命病毒传染性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1667831 上传时间:2023-09-0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6.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研究发现等离子体可有效破坏致命病毒传染性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新研究发现等离子体可有效破坏致命病毒传染性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研究发现等离子体可有效破坏致命病毒传染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研究发现等离子体可有效破坏致命病毒传染性(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研究发现等离子体可有效破坏致命病毒传染性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也许用不了多久,我们就可以利用一种与众不同的新方法对抗艾滋病毒、非典、肝炎和流感等致命病毒,因为研究人员已经证实,等离子体在破坏腺病毒的传染性和防止它复制等方面的效果非凡。研究发现,当病毒接触等离子体(除固体、液体和气体以外的第四种物质状态)仅仅240秒后,只有百万分之一的病毒仍在复制,实际上所有病毒的传染性都已被破坏。该研究成果发表在英国物理学会出版社(IOPPublishing)的?物理学学报D辑:应用物理学?杂志上,它是第一项着眼于病毒和已经显示出等离子体对铲除皮肤上的细菌及净化水非常有效的研究。在医院里,等离子体产生装置可

2、以杀灭依靠寄主生物体复制和传播的潜在致命病毒。从长远来看,可以直接吸入等离子体,用来杀灭肺里的病毒,或者用来去除抽出体外的血液里的任何病毒,然后把干净血液重新输入人体。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地外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特意选择腺病毒,看一看它们是不是最难消除活性的一种病毒。例如,由这种病毒引发的疾病,只能通过治疗感染病症和并发症来治愈它,而不是把病毒本身作为攻击目的。腺病毒主要会引起肺炎和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由于整个病毒被一层蛋白质包裹,因此很难破坏它的传染性。在这项最新研究中,腺病毒被稀释到特定浓度,然后让它们接触等离子体240秒,接着培养1小时。腺病毒受控组未接触等离子体,但承受了其他一样处理。随后用这两批腺病毒(接触等离子体的一组和受控组)感染两种不同的细胞系。为了检测一个细胞是否包含这种病毒,研究人员通过特殊处理,让该病毒产生一种在特定光线照射下能发出绿色荧光的蛋白质。目前还不清楚等离子体产生这种效果的机制,不过它们是等离子体和周围空气产生化合作用的结果,当我们的免疫系统遭到微生物袭击时,也会产生类似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