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1667710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 页数:60 大小:3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案(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信息技术教案集浙教版台州新桥中学信息技术组 编1.1 信息及其特征【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介绍了信息的重要性、有关信息的几种定义、信息的载体和形态以及信息的特征等内容。了解性的知识较多,判断性的内容应在教学中处理好,比如信息的概念。信息的载体和形态对于学生认识生活的现象,解释信息的现象有重要的意义,设计教学过程能够让学生举出这样的例子,认识到,体验到生活中的信息。同时在教学设计中应该强化学生活动,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生分析】本课是信息技术的第一课,刚从初中上来的高一新生,他们的信息技术的基础不一、对信息技术的理解能力不一,信息技术的基础情况也不是很明朗。另外本节课的特点是:没有

2、操作内容,纯粹是知识与概念。所以,必须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案例,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案例分析,从中提高学生学习这一门学科的兴趣,同时发现学生的信息技术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与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度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信息的几种定义,根据自己的生活实践经验对定义进行比较。 了解信息的载体和形态,举出生活中的例子。 能够能过生活的实例来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

3、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重点难点】重点:信息与人类的关系;能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难点:信息的含义;信息实例的理解与运用;【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交流、探究【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同学们有没有做过猜词游戏呢?今天我们就来做这个游戏。刚才我们做的游戏中,两个同学的实质是在进行着什么?(信息交流)在古代,语言和文字没有诞生之前,人们就是用手语来进行信息交流的,可以说信息交流是无所不在的,一个国家要发展,一个民族要进步,必须要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文化、军事、政治上的交流,闭关锁国的清政府等来的是世界列强的入侵。那么什么是信息呢?信息是通过什么来传播

4、的呢?它又有什么特征呢?这就是我们第一章将要学习的内容。每组出两名同学做猜词游戏,一个人比划,另一个人根据描述来猜词,看谁猜对的多。通过游戏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活跃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人们常说我们现在的时代是信息时代,物质、能源和信息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要素,可见信息是多么重要,可以说我们每天都在进行着信息的交换和处理。【问】:我们身边都有哪些信息呢?(上课铃声:该进教师上课了;看新闻:可以了解各地发生的大事;气象云图:分析可以预测天气信息;谈论昨天晚上的球赛等)由此可见,我们是生活在充满信息的世界,每天都在获取和传递信息。【问】:大家能不能由此得到信息的定义?其实信息的定义到现在都没

5、有一个特定的公认的定义。信息是怎么传播的呢?古代,人们用烽火来表达敌人进犯的信息。问:烽火是信息吗?烽火是信息的载体,它表达敌人入侵这一信息内容。再如:红灯和绿灯不是信息,而是停和行两种信息的载体。电话传递声音信息等。信息的载体是多种多样的,甚至不同年代信息传递的载体也不同。语言、文字、声音、视频和图像都可以承载信息,它们都是信息的载体,是信息的常见表现形态。请把下列信息与载体连线A读报纸 a因特网B足球赛 b电话、手机C告诉千里外朋友一件事 c文字、纸张D电子邮件 d电视总之,信息必须通过载体才能体现。信息有哪些特征呢?(学生自学,讨论)【问】:请将下面有关信息特征的资料连接A信息的时效性

6、a课程表和时间表B细腻系必须依附于载体b大家一起看球赛C信息可以被储存和保留 c功夫影碟D信息的传递性、共享性 d找路时,使用旧地图脑筋急转弯:李先生看到报纸上一则信息“今明两天到金鹰家电市场购买空调1台可获得300元优惠券”。于是,李先生便前往购买,却被告知不能享受优惠,为什么?(因为他过期了,体现了信息的时效性)下面我们来播放一段视频,大家看完后告诉我,你们从这段视频里可以提取出哪些有用的信息。积极思考回答问题阅读课本 积极思考 完成任务 阅读教材讨论交流 观看视频 思考问题 回答问题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第一节,信息及信息的特征,我们了解了什么是信息以及信息有哪些常见的特征,可以说信息对我

7、们人类是相当重要的,我们的信息落后于别人,就将被别人所打败,希望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更加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以后要更好的学习好信息技术,为自己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认真听讲 回顾、巩固本节课知识。1.2信息编码教材分析:要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就必须把要处理的信息用二进制代码来表示,即对信息进行编码。通过对信息编码的学习,初步了解数的编码、字符编码和多媒体信息编码的基本原理。本节课的内容是1.2.1 二进制代码的特征和1.2.2 字符编码。学生分析:信息编码的原因、原理很抽象,对于学生来说是难以理解的,如何化抽象为形象,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是一个关键。对于二进制,虽然在初中学生可能有一点初步

8、的了解,但可能已经忘记或者也是似懂非懂,所以总的来说学生在这方面的基础是比较薄弱的,这些都是教学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到的。故更多的是考虑如何深入浅出,从学生熟悉的内容着手,采取问题讨论、合作解决的方法学习新知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为什么要对信息进行编码2、了解二进制计数系统的特点。 3、初步了解字符信息的编码方法。4、了解ASCII编码方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信息编码与二进制的学习讲解,激励学生进一步学习计算机原理,鼓励学生不断探究新知,开拓科技新领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索、协作研究的精神,鼓励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重点难点:重点: 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字符编码难

9、点:二进制与十进制转换。教学准备与教法: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与案例讲解法、问题探究法、合作讨论法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问题1:信息有些载体问题2:信息的特征问题3:请把下列信息与载体连线A读报纸 a因特网B足球赛 b电话、手机C告诉千里外朋友一件事 c文字、纸张D电子邮件 d电视问题3:请将下面有关信息特征的资料连接A信息的时效性 a课程表和时间表B细腻系必须依附于载体 b大家一起看球赛C信息可以被储存和保留 c功夫影碟D信息的传递性、共享性 d找路时,使用旧地图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巩固复习上节知识,衔接本节课内容教学问题引导设计观察数据,理解编码上节课我们学习了

10、信息的基本特征,现在下列一组数字,它们不是一个简单的数,而是代表着不同的信息,猜一猜,它们可能代表什么?119:120;96315(本地区的邮政编码):(本地区的身份证编码):(本地区的电话号码):你知道生活中信息的编码形式还有哪些?条形码、交通图标、红绿灯信号、盲道)计算机能识别我们人类的语言吗?计算机的编码是什么?为什么?简介信息技术发展史有关二进制部分内容。讲解二进制表示方法;二进制与十进制的换算;二进制与十六进制的换算。学生回忆生活经历,体验生活中常见的信息编码形式与方法学生自己练习二进制与十进制的简单换算。例:9与1000那个更大?15=( )210001101B= H从生活中常见的

11、简单编码入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创设情景,引导探索观察我们的键盘(101键或103键),将它们输入电脑时电脑内部是如何区分他们的?观察并思考二进制码(0-9数字可以用二进制码)。键盘是学生的常用工具,对熟悉的事物的设问更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引导探索在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代码,国际普遍采用ASCII码。在键盘输入字符“A”,电脑内部即表示为怎样的一串二进制码?输入字符“a”呢?问题:计算机内存中有一个字节的内容是65,它究竟是数值65还是字符“A”?看书:ASCII字符编码表(7位二进制数,编码范围0-127,94个图形字符码、34个控制符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应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的能力引导

12、探索体验实践用一个字节对汉字进行编码,行吗?用两个字节能编码多少个?简介GB2312 -1980编码。介绍汉字的“大字符集”ISO/IEC 10646。“其他”中的GB 18030介绍(兼容GBK与GB2312)问题:拼音输入法与五笔输入法所生成的汉字内码一样吗?分组实践:观察字符的编码。根据学生活动手册要求,明确任务,分组协作,独立完成。计算:一、两个字节分别可以表示多少个编码。学生实践:打开IE浏览器的菜单“查2312编码。(如下图1)看”“编码”,会发现GB学生实践:查看“其他”编码,如日文、韩文等。学生实践体验:观察字符的内码。填写完成学生活动手册实践一通过实践比较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13、汉字编码的原理和方法实验评价分组交流实践过程与结果。教师给予激励性评价自我评价并填写“学生学业成长记录表”通过交流与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实践结果有一定的定性评价,有助于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归纳总结总结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二进制与十六进制的转换、信息的编码。对奔节课系统地了解与认识拓展应用根据自己兴趣自选探究性主题1.汉字“中国2008”及自己姓名的GB 18030-2000编码 完成好的同学操作教学反思:1.2信息编码(二)教材分析:要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就必须把要处理的信息用二进制代码来表示,即对信息进行编码。复习巩固前节课有关信息编码的信息,了解多媒体信息编码原理及方法。学生分析:通过前

14、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信息编码应该有一定的理解,在理解文字信息编码的基础上理解多媒体信息编码应该要容易的多。但由于多媒体信息编码又有很大的不同,也不太容易理解,故如何深入浅出还是本节课设计中的重点考虑内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进一步巩固汉字编码方法与十进制和二进制的转换。2、了解多媒体信息编码的原理与方法 3、了解声音数字化、图象数字化、视频数字化的基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画图”中的“显示网格”,让学生明白图像的实质像素及图像大小与分辨率、颜色数的关系。通过“录音机”软件的录音、播放功能的使用,及“采样”动画的播放,便于学生理解声音数字化的简单原理。重点难点:重点: 图象数字化难点:判断声音采样频率的高低、图像分辨率的高低等因素对于声音、图像所占存储容量大小的影响。教学准备与教法:多媒体信息的准备(图片、音频、视频)、多媒体课件比较法、问题探究法、合作讨论法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问题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