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登高意象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1666597 上传时间:2023-03-2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登高意象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登高意象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登高意象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登高意象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登高意象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登高意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登高意象(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登高意象摘 要:登高在人们的平常生活中附属于特定的生活生产的需要,往往没有什么深刻的文化蕴涵。然而在诗中,登高却由一种平常习俗变为一种具有多层意蕴的复合意象,一种已具有指代功能、情感功能、表意功能的文学符号。登高意象在古诗中频繁的浮现是以登山、登楼、登台、登塔等几种形式体现的。无论是登楼还是登山,在无多次具体的特殊的个性的诗歌情景中,它所积累的情感蕴涵与深层的文化心理已成为一种为发明者和接受者共同认同的并应用的承载丰富的象征主义的载体和艺术符号,研究登高意象从简朴的“能指”到复杂的“所指”的发展演变以及具体诗境中意象的分类与阐释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仅可以使我们彻底理解一种意象也许

2、涉及的所故意蕴,并且,使我们对某些古诗的抒情脉络和文化阐释的理解与归类变的迎刃而解。核心词: 诗歌 古典登高 意象 Smr: It issuodatd to t ne opartir lif mood in aly lie toscend a eigt, oftendeep clturs not conai. uti he pem, ascen a eight and turn fro a kind o daicuto ino a kin o ompoud imae wit -layr cootation , one hve , en , takethe lceo function, emti

3、o functon, lieau mbo to xpes themeaingfunction alead. scend heigh a fequnt apperace ereflecte inthe orm f cimbintheountin , stin o th lo , gog upon the tae , epigon sveral knssuh as te towe am nci oetry.Noatter step n thfooormuntaineerg, n te poem scene o th many tms cncree specialindividual charace

4、r, emotion acumuaeontnwit eecutue whom psychoo become one or retor anwhmrcpiendmit tgerand eploy already bering te wigt ofaua carieriof syblis Wit the artistic symol, sdy iag ofacending a heght adcncrete otic cnce a bagou likeclassiiaton oflephant and expantion ver ssntial from n mn , deveopng ocomp

5、lcate develmentthat ean siml.hisnot only anmae s unerstand all cnnotaton that a ind of ae may include copetely, morever ke we o some acient potry licltinsof tgtand nertndin hat culure eln nd soout hang es ol Keywor: Poem Classical Ascen a heght mage 登高能博见,所见可以描绘,进而成诗。登高这种平常行为很早就受到诗人的注重,成为诗歌创作的重要内容。中

6、国古代的诗歌中始终存在大量的登高描写,这在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中是一种十分醒目和引人注目的现象。登高在现实中是一种普遍的平常行为,但是,当它受到诗人的注目,反复地浮现于她们的作品中,它的内涵就丰富起来,逐渐成为具有多层意蕴的复合意象。登高意象在诗史中的流变 登高这一意象所具有的多重意蕴是随着诗歌的发展而逐渐丰富和完备的。所谓意象是指“以体现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其基本特性的达到人类审美抱负境界的表意之象。它不仅是观念意象的高档形态,也是与典型意境同样的文学形象的高档形态之一,例如:明月、菊花、青松、流水、登高等。”1(20)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登高描写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诗经305篇,直接

7、描写到登高的就有近10篇。鄘风定之方中有“升彼虚矣,以望楚矣。望楚与堂,景山与京。降观于桑,卜云其吉,终然允臧。”2(P19)诗人以赋的手法写卫文公为建楚丘而登上漕虚,观测形势,相地之宜并且占卜的全过程。小雅车舝中有“陟彼高冈,析其柞薪。析其柞薪,其叶湑兮。鲜我觏尔,我心写兮。”2(243)诗人以登山取木喻女,以析薪喻娶妻迎新。在这两首诗里,所写的“登高”并没有什么文化涵蕴,只具有它的本来意义,即“登上高处”。小雅北山的第一章“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从事。王事靡盬,忧我父母。”2(P18)写到登山采杞。这一章是用了起兴,“陟彼北山,言采其杞。”正是兴句。后两句则是写王事奔波,不得养

8、父母之忧。若只看兴句,那么这里的登高也就只有“登上高处”的本来意义。但是诗经中的兴句与诗歌的其她部分并不是毫无联系,完全割裂的,它们之间的联系往往是情感内蕴上的贯穿。从全章来看,登高也就不仅仅是登上高处,而附著上诗人对父母的担忧之情。 在卫风氓和周南卷耳中,登高不再只是登上高处这一动作的描写,更多的是对诗人怀念所思的呈现。“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3(193)妇人所期之男子居在复关,故望之,不见,“泣涕涟涟”,见之,“载笑载言”。登高望所思,体现了对心上人的想念,体现出缠绵悱恻的情感。“陟彼崔嵬”、“陟彼高冈”、“陟

9、彼砠矣”是思妇在想象远行的丈夫因怀念自己,而跋涉登山,人困马乏,愁苦不已,借以体现自己对丈夫的怀念和关切。 鄘风载驰和魏风陟岵中的登高所附带的感情又有所不同。鄘风载驰为许穆夫人在卫国为狄人所灭时回卫国吊唁卫侯,忧念家国之作。“陟彼阿丘,言采其蝱。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稚且狂。”抒写忧国之情。毛诗郑笺称“升丘采贝母,犹妇女之适异国,欲得力助安宗国也”。诗中所写之登山采蝱是许穆夫人身在她国,心系故国的象征。魏风陟岵每章首句“陟彼岵兮,瞻望父兮。”“陟彼屺兮,瞻望母兮。”“陟彼冈兮,瞻望兄兮。”2(63)都是写征人登高远望,“首章望父,二章望母,卒章望兄。”(毛诗正义)征人登上高处,遥望家

10、乡,对家乡布满了怀念。家乡有父母兄弟,征人望乡事实上是在望亲人,思乡和思亲在登高这一意象中被统一起来。 从诗经中这些作品所描写的登高来看,有用其本意的,有呈现男女之思的,有体现思乡之情的,也有抒发对远方亲人的怀念的。可见,在诗经中,登高这一意象就已经具有较为丰富的内涵,后裔诗人在运用登高意象进行诗歌创作的时候,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对诗经有所继承。诗经在运用登高意象体现感情时,简朴直观,明白晓畅。抒情是即事抒情,登高的意蕴随着主人公诉说的结束也所有呈现。所抒发的感情朴素诚挚,缠绵悱恻。 楚辞的创作在诸多方面受到了诗经的影响,最为突出的就是比兴手法,事实上对诗经中诗歌意象的继承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方面。

11、楚辞同诗经同样,多次浮现登高这一意象,登高意象在某些诗篇中仍用来思乡和怀人的感情,这是对诗经中这一意象的直接继承。九歌河伯中“ 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日将暮兮怅忘归,惟极浦兮寤怀。”4(P47)几句即是借登高抒发怀人之情。日暮忘归,故宿于昆仑山,既寤而犹怀,因此登山远望,望河伯之所在,从登高中流露出对河伯的怀念之切。 楚辞在使用登高这一意象的时候,继承诗经用其体现思乡怀人的作品并不多,更多的作品是使用这一意象来比方品德地位之高,体现政治志向,政治失意的心境,或是对社会现实的忧虑。这是对登高意象的重大发展。 九歌少司命“孔盖兮翠旍,登九天兮抚彗星。慫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4(P7

12、9)就以登高来赞美大司命。“登九天兮”并不是真正地登上九天,而是比方大司命所处之高,独为万民之正,故能除天下之恶,保天下之善。九章涉江中屈原也以登高来比方自己的高洁,“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5(P7)“登昆仑”言所至之高,世俗混浊,屈原不肯与世俗人同流合污,昆仑所居为圣人,屈原所养之高洁,只求知于圣人。 屈原离骚有“朝吾将济於白水兮,登阆风而絏马。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诗人在现实中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于是便离开混浊的世间,登上神山求神女。神女象征的是明君,诗人借登神山求神女阐发了欲求明君圣主的政治抱负,但成果却是“哀高丘之无女”,登高意象由

13、此又附染上政治失意,抱负失落的悲哀。在九章哀郢中屈原写道:“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5(102)登大坟远望,本欲聊以舒己之忧心。然而故国之平乐之风早已远去,漂泊于大江之际,又使诗人之心更悲哀。在这里登高远望既体现出诗人心中对故国的挂念和关怀,也寄托了屈原对社会民生的忧虑。宋玉的九辩学习离骚,同样也以登高意象体现政治失意,“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泬寥兮,天高而气清;寂寥兮,收潦而水清。”5(P3)即以登高来宣泄失意之情。 在诗经中,登高描写往往是一种个体感念的兴发,无论是用其思乡还是怀人,关注的对象都是一己之情,只是开掘个体的内心情感,对外在的社会政治不加关注

14、。但是到了楚辞,登高意象得到较大发展,不再局限于个人的辞别之苦,开始强调个体同社会的关系,将个人内心的感受同外在世界联系起来,向外在现实开掘。登高是以俯视的角度来审视社会,关注民生,从而在登高中真实地展示出诗人的政治抱负,以及抱负破灭的痛苦。 诗经和楚辞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后裔诗人写诗,都会自觉地接受它们的影响。楚辞后来,诗歌中的登高意象浮现的频率相称高,这一意象得到了后裔诗人的广泛使用。诗人们在使用这一意象时,对诗经和楚辞肯定会有直接地继承,但也不是一成不变地进行套用,而是有所新变,这就使得登高意象的内涵不断趋于完备。 汉代诗歌中的登高意象基本上是沿袭了诗经和楚辞,诗人使用这一意象的重要目的是要表思乡怀人之情。古诗穆穆清风至“朝登津梁山,褰裳望所思。安得抱柱信,皎日觉得期?”6(P185)写一位女子在春日的上午,登上高桥,怀望所思和望而不见的怨思。显然,在这首诗里,登高是用来抒怀人之情的。孔融杂诗其二“褰裳上墟丘,但见蒿与薇。白骨归黄泉,肌体乘尘飞。”6(P16)几句写诗人登上高处,望见爱子之坟,想象爱子的肌体白骨已逝,徒然伤心,这也是登高怀人。只是诗人自悲丧子,所怀的对象与之前的诗歌略有不同。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