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古诗两首》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1665306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古诗两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古诗两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古诗两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古诗两首》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古诗两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古诗两首》(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平果五小集体备课表三 年级 语文 科 2015年 3月4日 第1周 星期 三主 备 人 罗爱媛参与人员陆绍喜 黄玲玲 农光斌 黄淑亮 文卫英 黄艳祖梁慧娇课 题2古诗两首课 型 古诗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2背诵两首诗。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教学重点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是重难点。教学难点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是重难点。教具准备收集两首古诗的有关资料;背诵春天的古诗。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咏柳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师:

2、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指名背通)今天我们还要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熹一起走进迷人曲春天,看着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天的什么?二、先学习咏柳,自读完成以下要求(一)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绦”。(二)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三)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四)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一)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二)全班交流,相机点拨: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软)3

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会自然的伟大神奇)4 “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三)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2指名读,师生评议。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师:你看那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真是青翠欲滴啊!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柔软绵长,随风摇曳,多像绿绿的丝带!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师:再看那小巧的新长出来的柳叶,细细尖尖的,整整齐齐的,是谁裁剪出的呢?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四、背诵古诗。第二课 时一、复习导入

4、指名背诵咏柳,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二、学习春日,自读完成以下要求(一)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泗、滨”。(二)指名读诗,提醒读准“胜”“泗”“滨”(三)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四)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一)指名读诗旬,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二)全班交流,相机点拨:1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吗? 2“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能具体说说吗?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2)指名读,师生评议。(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旬来对答。师:在一个春光明

5、媚的日予,我信步到泗水河边寻找春色,啊,放眼望去,一切都焕然一新了,全没了冬日的苍白和萧瑟。生:胜日寻芳渐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师: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你看,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到处万紫千红,百花争艳,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四、背诵古诗。第三课时一、指名背诵春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二、识字写字(一)出示生字认读:咏、碧、妆、裁、剪、滨、紫(二)出主识记字形,集体交流:提醒:咏,用口吟诵,与口有关,故口字旁;泗、滨,与河水有关,左边是三点水旁;绦,与丝织有关、左边是绞丝旁。裁,与衣服有关,里面是衣字:剪,用刀来剪,下面是刀字;妆,梳妆,女人常梳妆,右边是女字旁。(三)先描写观察重点笔画,再集体交流:“裁”是半包围结构,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滨”字第七笔是一笔撇,不是两笔;“紫”字的下面“糸”不要丢掉一点。三、书写练习。四、拓展阅读: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互相交流,背诵。五、作业:背诵古诗给家人听,默写古诗。领导审阅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