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证明题解题技巧与步骤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1663970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8.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证明题解题技巧与步骤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数学证明题解题技巧与步骤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数学证明题解题技巧与步骤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数学证明题解题技巧与步骤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证明题解题技巧与步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证明题解题技巧与步骤(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学证明题解题技巧与步骤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中证明占三章节,教材这样安排的目地是想:通过对证明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对图形的性质及相互关系进行大量的探索,在探索的同时,使学生经历推理的过程,进行了简单的推理训练,从而具备了一定的推理能力,树立了初步的推理意识,为严格的推理证明打下了基础。但生活很丰满,现实很骨干,许多学生在实际解决证明题的过程中,却因为种种原因而感到无从下手!那如何求解证明题呢?如何让学生不再畏惧证明题呢?通过对教材中证明的教学,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解决:例题证明: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1. 弄清题意此为“文字型”数学证明题,既没有图形,也无直观的

2、已知与求证。如何弄清题意呢?根据命题的定义可知,命题由条件与结论两部分组成,因此区分命题的条件与结论至关重要,是解题成败的关键。命题可以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其中“如果.”就是命题的条件,“那么.”就是命题的结论,据此对题目进行改写:如果在等腰三角形中分别作两底角的平分线,那么这两条平分线长度相等。于是题目的意思就很清晰了,就是在等腰三角形中作两底角平分线,然后根据已知的条件去求证这两条平分线相等。这样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就一目了然了!2. 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图形对解决证明题,能起到直观形象的提示,所以画图因尽量与题意相符合。并且把题中已知的条件,能标在图形上的尽量标在图形上。 3.

3、 根据题意与图形,用数学的语言与符号写出已知和求证。众所周知,命题的条件-已知,命题的结论-求证,但要特别注意的是,已知、求证必须用数学的语言和符号来表示。已知:如图(1),在ABC中,AB=AC, BD、CE分别是ABC的角平分线。求证:BD=CE4. 分析已知、求证与图形,探索证明的思路。对于证明题,有三种思考方式: (1)正向思维。对于一般简单的题目,我们正向思考,轻而易举可以做出,这里就不详细讲述了。(2)逆向思维。顾名思义,就是从相反的方向思考问题。运用逆向思维解题,能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探索解题方法,从而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这种方法是推荐学生一定要掌握的。在初中数学

4、中,逆向思维是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在证明题中体现的更加明显,数学这门学科知识点很少,关键是怎样运用,对于初中几何证明题,最好用的方法就是用逆向思维法。如果你已经上初三了,几何学的不好,做题没有思路,那你一定要注意了:从现在开始,总结做题方法。同学们认真读完一道题的题干后,不知道从何入手,建议你从结论出发。例如:可以有这样的思考过程:要证明某两条边相等,那么结合图形可以看出,只要证出某两个三角形相等即可;要证三角形全等,结合所给的条件,看还缺少什么条件需要证明,证明这个条件又需要怎样做辅助线,这样思考下去这样我们就找到了解题的思路,然后把过程正着写出来就可以了。这是非常好用的方法,同学们一定要试

5、一试。(3)正逆结合。对于从结论很难分析出思路的题目,同学们可以结合结论和已知条件认真的分析,初中数学中,一般所给的已知条件都是解题过程中要用到的,所以可以从已知条件中寻找思路,比如给我们三角形某边中点,我们就要想到是否要连出中位线,或者是否要用到中点倍长法。给我们梯形,我们就要想到是否要做高,或平移腰,或平移对角线,或补形等等。正逆结合,战无不胜。分析:此题要想证明 BD=CE ,就要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图形(1),弄清题意。发现BD、CE分别存在于两对三角形中:ABD与ACE,BEC与CDB,只要能证明其中任何一对三角形全等,即可利用全等三角形性质得到对应边相等。(此思维属于逆向思维)5.

6、根据证明的思路,用数学的语言与符号写出证明的过程证明过程的书写,其实就是把证明的思路从脑袋中搬到纸张上。这个过程,对数学符号与数学语言的应用要求较高,在讲解时,要提醒学生任何的“因为、所以”,在书写是都要符合公理、定理、推论或以已知条件相吻合,不能无中生有、胡说八道,要有根有据!证明:AB=AC(已知)ABC=ACB(等边对等角)BD、CE分别是ABC的角平分线(已知)1=ABC, 2=ACB(角平分线的定义)1=2(等量代换)在BEC与CDB中,ACB=ABC, BC=CB, 1=2BECCDB(ASA)BD=C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6. 检查证明的过程,看看是否合理、正确任何正确的步

7、骤,都有相应的合理性和与之相应证的公理、定理、推论,证明过程书写完毕后,对证明过程的每一步进行检查,是非常重要的,是防止证明过程出现遗漏的关键。最后,同学们在平时练习中要敢于尝试,多分析,多总结。 初中几何证明题不但是学习的重点。而且是学习的难点,很多同学对几何证明题。不知从何着手,一部分学生虽然知道答案,但叙述不清楚,说不出理由,对逻辑推理的证明过程几乎不会写,这样,导致大部分的学生失去了几何学习的信心,虽然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推理的过程不能过繁。一切从简,但证明的过程要求做到事实准确、道理严密,证明过程方能完整,教学中怎样才能把几何证明题的求解过程叙述清楚呢?根据教学经验,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

8、的,希望与大家一起探讨。(1)“读”读题如何指导学生读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课题组结合我们的研究和本校学生的实际,将读题分为三步:第一步,粗读(类似语文阅读的浏览)。快速地将题目从头到尾浏览一遍,大致了解题目的意思和要求;第二步,细读。在大致了解题目的意思和要求的情况下,再认真地有针对性地读题,弄清题目的题设和结论,搞清已知是什么、需要证明的是什么?并尽可能地将已知条件在图形中用符号简明扼要地表示出来(如哪两个角相等,哪两条线段相等,垂直关系,等等),若题中给出的条件不明显的(即有隐含条件的),还要指导学生如何去挖掘它们、发现它们;第三步,记忆复述。在前面粗读和细读的基础上,先将已知条件

9、和要证明的结论在心里默记一遍,再结合图形中自己所标的符号将原题的意思复述出来。到此读题这一环节,才算完成。对于读题这一环节,我们之所以要求这么复杂,是因为在实际证题的过程中,学生找不到证明的思路或方法,很多时候就是由于漏掉了题中某些已知条件或将题中某些已知条件记错或想当然地添上一些已知条件,而将已知记在心里并能复述出来就可以很好地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析”分析指导学生用数学方法中的“分析法”,执果索因,一步一步探究证明的思路和方法。教师用启发性的语言或提问指导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思考、探究,小组内讨论、交流、发现

10、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述”口述学生学习小组推选小组代表,由小组代表分析自己那一组探究到的证明的思路和方法,口述证明过程及每一步的依据。我们知道学习语文、外语及其他语言都是从“说”开始学起的,那么学习几何语言,也可以尝试先“说”后写。特别是初一初二的学生,让他们先在小组内自主探索、讨论交流,弄清证题思路,然后再让学生代表口述证题过程,这对于训练学生应用和提高几何语言的表达能力很有好处。()“择”选择最简易的方法在各位学生代表口述完解题过程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选择最简单的一种证题方法,这样做,不仅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清证明思路、记忆相关的几何定理、性质,而且还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从

11、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演”板演在学生集体复述解题的基础上,教师板演上述解题过程,给学生作证题的书写示范,让学生体会怎样合理、规范、科学地书写证明过程。()“练”变式练习变式,既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变式训练,在课堂上展现知识发生、发展、形成的完整认知过程。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体会到:变式教学符合学生是认知规律,能有层次地推进,为学生提供一个求异、思变的空间,让学生把学到的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灵活应用道各种情景中去,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研究、探索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素养,从而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因此,在学生获得某种基本的证法后,教师可以通过变式,改变问题中的条件,转换探求的结论,变化问题的形式或图形的形状位置等多种途径,指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去思考问题。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交流,作出更多的变式题目,并思考改变了已知或结论的题目又如何证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