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汶川大地震的反思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1663121 上传时间:2024-02-2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汶川大地震的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对汶川大地震的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对汶川大地震的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对汶川大地震的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对汶川大地震的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汶川大地震的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汶川大地震的反思(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范文最新推荐 -对汶川大地震的反思继 1976 年 7 月 28 日唐山发生 7.6 级大地震之后,2008 年 5 月 12 日 14 点 28 分,汶川又发生了8.0 级大地震。面对毁灭性的灾难,面对一个个逝去的鲜活生命,我们如何减少地震造成的伤亡,应该认真、全面、深入地进行总结反思。反思之一:加强震前预测研究,建立定期发布地震预报制度目前,地震预测预报虽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但是,地震不完全不可预测。公元 138 年,张衡在人类历史上首次用地震仪器候风地动仪检测到地震。 我国曾对辽宁海城附近1975 年和 1999 年的两次特型地震也作了比较成功的预报。同时,我国在各地特别是在地震带

2、区域,都设有地震监测网站。像8.0 级这么强烈的地震,震前肯定会有微动前兆。地震部门不会一点监测不出来。至少,提前10 分钟预测到是有可能的。有了这宝贵的10 分钟,再通过警报系统,能挽救多少人的生命?面对灾难,我们需要记住疼痛,更要汲取教训,只有这样,下一次,我们才不至于输得如此惨重。做好防震抗震工作,减少地震灾害,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着力加强震前预测,作出及时预报。为此,国家应完善地震预测预警制度, 加大在地震预测预报方面的投入; 注重加强对公民地震知识的普及, 建立像上世纪七十年代那样的群防群治体系; 建立1/16快速发布地震警报的决策机制,高度重视地震专家的意见,赋予

3、市、县一级政府具有发布地震警报的权力, 简化短临地震发布程序; 像播报天气预报那样,定期在新闻媒体公开发布中、长、短、临四种地震预报,重点是发布短临预报,允许预测预报失误。国家地震部门要建立健全先进的标准化地震观测台站网络和重大地震信息快速上报系统,积极探索各种有效办法,加强对地震预测研究,加强与国外地震研究机构的合作(例如,日本已开展了针对东海地区的地震预报系统,该系统通过监控安置在海底 400 台以上的地震仪,用高性能电脑分析岩石的变化来预测地震。 我们可以与日本等地震频繁的国家建立协作关系,互通研究成果),加强对地震前兆的观察,特别是加强对全国五大地震区 23 个地震带的监测和观察,强力

4、提高预测预报水平,努力实现强烈地震和巨大地震发生前夕能成功监测预报。反思之二:制定统一的房屋建筑标准, 全面推行规范的防强震房屋建设中国地震专家说, “在地震预报方面, 美日等发达国家比我们没有任何先进的。他们的先进是在于,建筑设防的安全性上,还有就是地震发生以后,可以相当快地确定位置和震级。”例如, 2003 年,日本北海道近海 8.0 级大地震,当地房屋基本没倒, 说明日本在建筑设防的安全性上做得到位,房屋具有很强的抗震能力。处于极震区的汶川、北川等县,本来处于地震高发带,这方面的房屋建筑设防准备是不可缺少的。 但是,从这次巨大地震遭受重创情况看,这些地区房屋建筑设防显然准备不充分。而成都

5、市离震中距离比较-范文最新推荐 -近,却没有比较大的伤亡和影响, 这跟比较规范的大中型城市住房建设预防有关系。汶川大地震启示我们, 建立规范的房屋建筑预防体系, 强行推行标准化防震房屋建设极为重要。目前,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对建筑物的抗震要求作了规定, 但标准有待提高,执行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 国家应重新审查建筑行业规范和房屋质量要求,根据 23 个地震带可能发生的地震级别,统一修定完善各个地震带的房屋建筑设防要求和标准,强制推行抗强震房屋设防建设。地方政府应根据国家颁布的统一防震级别要求和建筑标准, 严格监督实施,严禁“豆腐渣工程”。反思之三:建立健全震后救助预案,提

6、高救援能力此次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反应迅速。胡锦涛总书记在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温家宝总理在震后几小时就飞往四川灾区,迅速组织救援,赢得了国内外的高度赞誉。因震区交通被毁、余震不断、气候恶劣, 外面救援人员和救援机械不能很快到达,大规模救援工作受限,当地又缺乏一定的救助机械设备, 前期救助工作多数只能靠原始办法作业。当时,很大一批被压在废墟下面的人们并没有死,在属于黄金救助时间的 72 小时内,如果救助及时,也许能挽救更多人的生命。例如, 据绵竹市汉旺镇的一所中学读高二的苟科回忆,地震后,被压在废墟中的同学在互相喊名字,他算了算,全班 45 人,有 20 多人还活着。听着救援声,

7、伙伴们相互鼓励一定要活着见父母,3/16还合唱上课学过的黄河颂来打气。但是,由于救援缓慢,到第三天下午,最后只剩下 4 个人活着出来。对于被压在废墟下的人来说, 时间就是生命。建立健全快速救援机制,抓紧时间救援,作为震后补救措施,刻不容缓,越快越好。国家应制定地震灾害应急预案, 成立专业救灾队伍, 加强对尽快打通地震灾区毁坏道路的研究, 统筹好全国各类救援资源, 以便在地震发生后能迅速调集外面救援人员和救援机械到地震灾区。全国五大地震区23 个地震带的乡镇以上党委政府都要警钟长鸣, 谋划地震于未发之时, 提前制定自救预案,成立防震抗震地震领导机构,由公安、消防部门人员兼做救灾队伍, 配置必要的

8、救助装备, 联系一定数量的大型起重机等机械设备,以备抗震之需。 要加强对群众地震自救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定期开展抗震救灾演练,提高群众自救能力和生还率。 推荐 干部工作会议讲话志们:这次全市组织工作会议非常重要。 今天,我想就进一步做好组织工作问题讲三点意见。一、认清形势任务, 增强做好组织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范文最新推荐 -组织路线是为政治路线服务的。 正确地认识党所面临的形势任务,是统一思想行动,做好组织工作的重要依据。要做好我市今年的组织工作,首先对我们所面临的形势要进行全面分析和准确把握。正确认识我们所面临的形势,要从四个方面来分析。 3 、要充分认识我们新的发展对组织工作提出

9、的新任务。现在全市上下政通人和、蓄势待发。 各项目标任务已经明确,而目标的实现归根结底要靠各级党组织、各级干部带领全市人民共同奋斗。 如何为推进新的发展潮既提供精神动力又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是我们组织工作面临的新的任务。我们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所有制结构还不尽合理,尤其是人才队伍远远适应不了我市大项目、 高科技项目建设和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认真解决好这些问题,是组织工作服务中心工作,为掀起我市新的发展潮提供组织保证的必然要求。4 、要充分认识党的建设的新形势对组织工作提出的新课题。今年,我市 ( 市、区) 两级班子要进行换届。我们必须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 扎扎实实做好换届的有关准备工作。

10、 村一级的换届选举又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 所以做好三级的换届工作是对我们组织工作的新的考验。另外,随着新形势的发展,在实践当中提出了很多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如何作出科学说明和理论回答,组织战线也肩负重要责任。 如如何吸收社会新阶层新经济组织中的“6种人”加入党的组织;如何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又成为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怎样处理好基层特别是农村基层党支部和村委5/16会“两委会”的关系; 怎样在基层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怎样在新经济组织中发展党员和建立党的基层组织; 等等。组织工作一定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大局, 为推进我市新的发展潮, 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二、加大组织工作

11、创新力度,提高开展组织工作的水平创新是永不衰竭的生命力所在。 所谓创新就是要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 从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对组织工作来讲, 创新也显得尤为重要。 组织工作创新,必须以与时俱进的态度和精神,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观点和方法为标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使组织工作不断适应发展变化的客观要求。应该肯定,近年来,我市组织工作创新取得了较大进展。 比如在干部工作方面, 实行干部在岗锻炼与脱产进修培训相结合, 国内培训与选送到国外境外培训相结合,课堂授课与专题调研相结合;

12、积极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公开招考、任前公示、任期制、试用制、票决制、考察预告制等制度;实行干部任期经济审计、交流轮岗、谈话诫免等制度。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坚持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五个好”、国有企业党建“四个有”、 街道党建“五个一”,创造了“千干扶千户”、 “结亲戚、察民情、心连心”、农村“党员联系村务工作责任制”以及在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中开展党建工作等经验,受到社会各届的欢迎,得到省和中央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当前,我们在观念和方法上仍存在与新-范文最新推荐 -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加大组织工作创新力度。一是要坚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以思想观念的与时俱进推进组织工作的与时俱进。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观念创新的实质是使主观认识符合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只有不断打破一些不合时宜的旧框框, 敢于推陈出新,才能永葆勃勃生机,才能为改革开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要继续破除在长期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思维定势和陈旧观念,无论是干部队伍建设、 党员队伍建设或是基层党组织建设,都要用新思想、新观念、新办法去认识新问题、解决新矛盾,努力提高开展党的工作的水平。 当前思想观念创新,在干部工作方面来说, 最突出的是要树立新的用人观念。要破除破除片面强调照顾平衡的观念, 树立公平竞争的思想, 实现干部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