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对比阅读及答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1661867 上传时间:2023-11-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出师表》对比阅读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出师表》对比阅读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出师表》对比阅读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出师表》对比阅读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出师表》对比阅读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出师表》对比阅读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出师表》对比阅读及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出师表对比阅读(甲)侍中、,可计日而待也。(乙)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耶?”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1.解释加线词的意思。(1)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2、 )(3)其谁可而为之( )(4)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3.甲乙两文都说到“用人”的问题,但两文各有不同。甲文是诸葛亮出师前给后主刘禅所提出的中肯建议,其核心是:_ _ _ _;乙文中祁黄羊举荐贤人的特点是:_ (用原文回答)4.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读了(甲)文或(乙)文后获得的启示。 甲、先帝知臣谨慎,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而议者谓

3、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节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思惟北征,宜先入南 今贼适疲于西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古今相同的一项是:()A.先帝知臣谨慎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 D.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还于旧都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B. 以奉先帝之遗愿 辍耕之垄上C而议者谓为非计水落而石出者 D.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8.翻译下面句子。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

4、,并日而食9.纵观甲乙两段内容,简要概括诸葛亮请求兴北伐的三个理由甲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观沧海)乙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臣不胜受恩感激。(选自出师表)丙 贞观初,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太宗谓曰:“朕之所任,皆以为贤,卿知佞者谁耶?”对曰:“臣居草泽,不的知佞者,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若能不畏雷霆,直言进谏,则是正人,顺情阿旨,则是佞人。”太宗谓封德彝曰: “流水清浊,在其源也。君者政源,人庶犹水,君自为诈,欲臣下行直,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深鄙其为人,如此,岂可堪为教令?”谓上书人曰:“朕欲使大信行于

5、天下,不欲以诈道训俗,卿言虽善,朕所不取也。”注释 的知:确切知道。封德彝:人名,太宗身边大臣。人庶:人臣庶民。 魏武帝:曹操。教令:教化,命令。 (选自贞观政要诚信10.下列句中加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有上书请去佞臣者 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B.流水清浊,在其源也 不可知其源C.深鄙其为人 先帝不以臣卑鄙D.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 牺牲玉锦,弗敢加也,必以信11.下列句中的“以”与“以告先帝之灵”中“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皆以为贤 B.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 C.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 D.不欲以诈道训俗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2)是犹源浊而望水清

6、,理不可得。13. 甲文中描写水的句子是“_”“_”,他们表现大海的辽阔壮美;丙文中“流水清浊,在其源也”也是写水的,其作用是_14.曹操历来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乙文中的诸葛亮和丙文中的唐太宗分别是如何评价他的?读了观沧海后,你认为曹操是怎样的一个人?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乙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弗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骜禄爵者,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吾庸敢骜霸王乎?”遂见

7、之,不可止。(吕氏春秋下贤)注:稷(j):人名。乘(shn):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 骜禄爵者:指看轻功名利禄的人。 庸:怎么。1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 躬耕于南阳 躬: (2)猥自枉屈猥: (3)攘除奸凶 攘: (4)一日三至而弗得见 弗: 16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17诸葛亮的“不求闻达于诸侯”和稷的“骜禄爵”的价值取向对你有什么启示?18结合文意,说说甲文中先帝和乙文中桓公的相同之处是什么?19请从内容或形式上对出师表作简要评析。 出师表对比阅读答案1.(1)给予 (2)痛心遗憾 (3)做、担任 (4)过了2. (1)亲近贤臣,疏

8、远小人,这是先汉所以兴隆的原因。(2)您问的是谁可以担任(县令),不是问谁是我的仇人。3.(1)亲贤臣,远小人(2)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4.本题可从选用人才、举荐人才、结交朋友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加以完整阐述即可得满分。5.寄:托付攘除:铲除宜:应该适:正好,正逢(只写对一个不得分,写对两个得1分,写对三个得1分)6.B 7.D8.这就是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庄稼的荒凉地方,两天才吃一顿饭。(意思正确即可,关健词译错的酌情扣分)9.是自己报答先帝知遇之恩和忠于陛下的职责;南方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敌方受到东西方威胁,正处于疲惫之时。10. B 1

9、1. B 12.(1)希望陛下把完成讨伐奸贼,复兴汉朝王业的任务交给我 (2)这犹如源头混浊却希望水流清澈,是没有道理的。13.水何澹澹 洪波涌起 运用比喻引出下面的议论,说明君王的以身作则重要。14.诸葛亮称其为“贼”,唐太宗“常以魏武帝多诡诈”(用自己的话说亦可)曹操是个具有宏伟的政治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并且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的人。15.(1)躬:亲自。 (2)猥:这里是降低身份的意思。(3)攘:排除,铲除。 (4)弗:不,没有。16译文:(只希望)在动乱中苟且保全生命,不希求在诸侯中扬名显贵。17答案提示:从淡泊名利来谈,言之有理即可。18答案要点:(1)都是帝王(身居高位);(2)都是求贤若渴;(3)都不惜降低身份,亲自去拜访。(1分)19答案要点:内容: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诸葛亮的一片忠心。(言之有理即可。)形式:结构清晰,语言朴素,情感真挚,中心明确。【精品文档】第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