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考研必备资料教育技术名词解释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1661858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技术考研必备资料教育技术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育技术考研必备资料教育技术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教育技术考研必备资料教育技术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教育技术考研必备资料教育技术名词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教育技术考研必备资料教育技术名词解释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技术考研必备资料教育技术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技术考研必备资料教育技术名词解释(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教育技术:AECT94 定义: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展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AECT2004 定义: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study and ethical practice of facilitating

2、learn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by creating、using、manag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and resources.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规的实践。二者比拟从 2004 定义来看,缩小了它的涵,不再提理论体系了,而只提研究和符合伦理或道德的实践领域,这与国外只将教育技术看成一个应用领域是直接相关的,与国人一定要将它学科化是相反的。同时实践的畴也只提创设,使用,管理呢,不再是以前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管理,但其实本质的过程

3、是没有多大的变化的。关键在于它们后面加了 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and resources作宾语,翻译成适切的与技术相关的过程与资源,可以作如下理解,学习与教学过程中与技术相关的过程与资源可以作为教育技术的实践与研究领域,其它不相关的则不再是我们的研究与实践的领域,而这一点明显比 94 定义更切符合教育技术的实质了,否则的话,依据 94 定-义,与技术相关各与技术不相关的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 都是我们的专业的,有些抢饭碗之嫌!在现在,这个技术尤指信息技术!这一点好似印证了 greenforr

4、est 以前的观点,教育技术就应该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与学。( 材料一)2.教育技术学3 信息技术(1) 感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广义、中义、狭义(2) 信息素质:人所具有的对信息进展识别、加工、利用、管理、创新知识、能力与情感等各方面品质的总和。有三个根本要素: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情感。信息知识:人们在利用信息过程中所积累知识与经历的总和。是信息素质的根底信息能力:是人们成功进展信息活动所必需具有个性心理特征 是信息素质的核心。信息情感与意识:涉及人们对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情感、态度、意识及道德规,是形成信息素质的重要动力。4 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

5、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开展的过程。教育信息化特征:多媒体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层面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教育层面5.信息化教育6.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参见材料二-定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Curriculum意味着在已有课程的学习活动中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培养创新精神和锻炼实践能力,它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

6、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涵是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尤其是主导主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谢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的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根底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构造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到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目标:建立数字化教育环境,推进教育的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信息技

7、术环境下的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功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丰富学科知识、创设教学情境、优化学生认知、优化课堂教学构造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7.教学系统设计定义: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的根本目的,应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展具体方案、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教学系统设计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的、设计活动,既具有设计学科的一般性质也必须遵循教学的根本规律。-目的: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质量研究对象:教学系统研究方法:系统方法,科学方法层次:以产品为中心:这个层次主要是

8、把教学中需要使用的媒体、材料、教学包等到当作产品来设计。以课堂为中心:这个层次的设计围是课堂教学,它是在规定的教学大纲和方案下,针对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固定的教学设施的教学资源条件下进展教学设计。以系统为中心:这个层次 的设计通常包括系统目的目标确实定、实现目标的方案的建立,试行和评价、修改等。结果:经过验证的、能够实现预期功能各个层次的教学方案8.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建构主义9.系统方法定义: 利用系统论的思想、观点研究与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它侧重系统的整体性分析,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去发现系

9、统的规律性,从而指明解决复杂问题的一般步骤、程序和方法。系统方法采用的一般步骤是:(1)系统地分析所要解决问题的目标、背景、约束条件和假设,从而确定为解决面临的问题,系统重新应具有的功能;-(2)调研、收集与问题有关的事实、资料和数据,分析各种可能性,提出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3)对这些方案做出分析,权衡利弊,选出其中的最优方案并提出优化方案的准则;(4)具体设计出能表达最优方案的系统;(5)进展系统的研制、试验和评价,分析是否到达预期结果,发现缺乏之处及时纠正,直到实现或接近理想设计为止;(6)应用和推广。10.绩效技术:Performance Technology :绩效技术是一种用于改良

10、人的绩效水平的多学科的方法,其目的是通过对绩效进展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来解决人的绩效提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改善个体和组织的行为,最终提高绩效水平。电子绩效系统EPSS:实质是一种集成化,支持特定效劳的信息系统,是智能教学系统和工作平台的结合。电子绩效支持系统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以学习者为中心。电子绩效支持系统提供应每个学员具体的信息,学习者可以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走出了传统培训过程中学员所处的被动地位。第二,以绩效为中心。电子绩效支持系统的一切都是为了在最短的时间以最少的人员介入到达高水平的工作绩效。第三,资源经历共享。电子绩效支持系统是一个开放式的系统,但凡与这个系统有关的人员都可

11、以十分方便地获取信息资料以及别人的经历等等,也可以将自己的经历信息发送到系统,与别人共享。11.现代远程教育:远程教育是对教师和学生在时空上相对别离、教与学的行为通过各种教育技术和媒体资源实现联系、交互和整合的各类院校或社会机构组织的教育的总称。-现代远程教育:建立在应用、双向、交互电子信息技术根底上的第三代远程教育。12. 网络课程定义: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门学科的教学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局部: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网络课程的构成:网络

12、课程与一般的多媒体教学软件不同,它是学生利用网络进展远程学习的教材,根据网上教学法的特点和人才的需要,完整的网络课程应由如下几个系统构成;1、教学容系统:包括课程简介、目标说明、教学方案、知识点容、典型实例,多媒体素材等2、虚拟实验室系统:包括实验情境、交互操作、结果呈现、数据分析等3、学生档案系统:包括学生密码、个人账号、个人特征资料、其他相关资料等4、诊断评价系统:包括形成性练习、达标测验、阅卷批改、成绩显示、结果显示等5、学习导航系统:包括容检索、路径指引等6、学习工具系统:包括字典、词典、资料库、电子笔记本等;7、协商交流系统:包括电子、电子公告牌、聊天室、讨论区、教师信箱、问答天地、

13、疑难解答等。8、开放的学习环境系统:包括拓展知识、参考文献、网址等。13.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就是计算机交互式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如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和视频等,使多种媒体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具有交互性系统的技术-14.超媒体参见材料 415 E-learning参见材料 5e-Learning 是指通过因特网或其他数字化容进展学习与教学的活动,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将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和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根本改变教学构造和教育本质。16 Blending learning混合学习Blendi

14、ng Learning 就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的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表达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把这两者结合起来,使两者的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正确的学习效果。参见材料 6 及请参见新版教学设计第 248 页17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模式主导-主体学教并重教学法系统设计是在兼取以教为主教学法系统设计,以学为主教学系统设计两者优点的根底上提出的,因此,其理论根底也就是当代最有影响的两种学与教理论的结合,也就是奥贝尔的学与教理论和建构主义的学与教两者的结合。参见新版教学设计第 25 页18 知识管理知识管理就是经对知识进展远东管理,以利于知识的主生,获得和重新利用。在教育领域,知识管理就是将各种教学资源转化为具有网状联系的规知识集合。并对这些知识提供开放式管理,以实现知识的生产利用和共享。参见旧版教育技术学第 336 页-19 知识工程一门研究人类智能及为类知识的机理以及如何用机器模拟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