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章 指数分析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1661727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6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05章 指数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第05章 指数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05章 指数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第05章 指数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第05章 指数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05章 指数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05章 指数分析(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指数分析课时安排6课时教学课型理论课方法手段和媒介直接讲授法、示例法、提问、启示法;黑板板书;教科书,习题集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理解统计指数的概念、涵义、作用与种类。掌握综合指数的编制原则与方法;掌握平均指数的编制方法;掌握平均指标的指数分析方法等。对指数体系及因素分析方法加以掌握并能够加以运用。重点与难点1狭义指数的概念,指数的种类;2综合指数的概念,编制综合指数需要注意的两个要点;3编制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一般原则,平均指数的计算;4指数因素分析法的概念、种类、步骤与应用;5平均指标变动因素分析的意义和分析方法 作业安排P165:9-18题内容提要1统计指数的概念和种

2、类;2综合指数;3平均指数;4指数体系及因素分析法;5平均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6几种常见的价格指数。教学过程与内容如下【案例导入】假设某商场销售甲、乙、丙三种不同的商品,其销售量和销售价格资料如表5-1所示品名单位销售量销售价格(元/米)销售额(万元)去年今年去年今年去年今年甲乙丙米公斤盏150004000060000200004000050000160805015010050240320300300400250860950今年(报告期)与去年(基期)相比,销售额增加了90万元,要对其进行因素分析,分析销售额为什么增加90万元?销售额的增加是由于销售量和价格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销售量这一

3、个因素来看,报告期与基期相比:销售量有的上升、有的下降、有的持平,综合起来看,由于销售量这一个因素的影响而使销售额平均增加或者减少了多少呢?另外从价格因素来看,报告期与基期相比:价格有的上升、有的下降、有的持平,综合起来看,由于价格这一个因素的影响而使销售额平均增加或者减少了多少呢?这就是本章指数分析法要解决的问题。第一节 统计指数概述指数(Index number)是用于经济分析的一种特殊统计方法,是一种对比性的分析指标。运用统计指数可以考察很多社会经济问题,用指数可以反映物价变动,来说明商品价格涨跌情况;通过生产指数可以反映经济增长的实际水平;通过股价指数可以了解股市行情;通过成本指数可以

4、表明产品成本变动;通过购买力平价指数可以进行经济水平的国际对比,等等。凡属社会经济领域,都可用指数工具进行分析研究。因此,统计指数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分析指标,简称“指数”。一、指数的性质、概念指数作为一种对比性的统计指标具有相对数的形式,即由一个分子除以一个分母的过程,通常表现为百分数。它表明:若把作为对比基准的水平视为100,则所要考察的现象水平相当于基准水平的多少。指数的编制最早起源于物价指数。1675年,英国经济学家赖斯沃亨(Rice Vaughan)首创物价指数,用于物价的变化状况。从内容上看,指数由单纯反映一种现象的相对变化,到反映多种现象的综合变化;从对比的场合上看,指数由单纯的不同

5、时间的对比分析,到不同空间的对比分析,等等。1广义指数概念:凡是表明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变动的相对数,都是指数。例如:2002年与2001年相比,我国煤碳产量的发展速度为118.5%,可以称为煤炭产量的指数为118.5%。2狭义指数概念:指数是表明复杂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综合变动的相对数。所谓复杂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是指那些由于各个部分的不同性质而在研究其数量特征时不能直接进行加总或直接对比的总体。例如:我们不能把5000吨钢与100台机床直接相加,也不能直接计算它们两者的平均单位成本和平均价格等。因此,由不同的产品或商品所组成的总体便是一个复杂总体。要反映复杂总体数量的综合变动便不能简单地采用一

6、般相对数的方法,而应当有专门的、特殊的方法。指数就是反映复杂总体数量综合变动的方法。指数的广义和狭义两种涵义,在实际工作方面,都有广泛应用。但从指数理论和方法上看,指数所研究的主要是狭义指数。本章所分析研究的指数主要是指狭义指数。二、指数的作用1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变动方向和程度它以相对数的形式,表明多种产品或商品的数量指标或质量指标的综合变动方向和程度。编制统计指数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对这些多种不同使用价格的产品或商品过渡到可以综合比较,从而计算出诸如工业产品产量、商品零售价格等等的总指数,来反映它们的总变动状况。2分析和测定现象各构成因素对现象总发展变动的影响方向和程度运用指数法可以分析

7、和测定复杂社会经济现象中各构成因素的变动对现象总变动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分析。包括现象总体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变动受各个因素变动的影响程度分析。3研究现象的长期变动趋势可以利用连续编制的指数数列,对复杂现象总体长时间发展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如将改革开放以来的物价指数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物价指数数列,就可以分析我国改革的进程以及经济发展的变化趋势。三、指数的特点1相对性指数是总体各现象在不同场合下对比形成的相对数。如:消费价格指数,反映了一组指定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水平。如2008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指数为97.8%,说明,2008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与上年相比,下降了

8、2.2个百分点。2综合性指数是反映一组现象在不同场合下的综合变动水平。这也是指数理论和方法的核心问题。指数是多个项目综合变动的反映。3平均性指数是现象总体变动水平的一个一般性的具有代表性的量。如:价格总指数是要综合反映甲、乙、丙三种不同的商品报告期与基期比较销售价格这一因素平均增减变动的程度。销售量总指数是要综合反映甲、乙、丙三种不同的商品报告期与基期比较销售量这一因素平均增减变动的程度。4代表性总指数通常选择部分项目作代表进行编制,以表示全部项目的变动。四、指数的种类1按所表示现象的属性不同,可以分为物价指数、物量指数和物值指数。物价指数:用以表达商品价格的变动程度。例如:商品价格指数、批发

9、物价指数、零售物价指数、股价指数等。物量指数:用以表达产品或商品数量的变动程度。例如:工业产量指数、商品销售量指数等。物值指数表明产品或数、出厂价格指数、居民消费指数、零售物价指数、批发价格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股价指数等。物值指数:用以表明产品或商品价值量的变动程度,如工业产值指数、商品销售额指数等。2按指数化因素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数量指标指数:是用来反映数量指标变动的指数。例如:商品销售量指数、产量指数、职工人数指数等。质量指标指数:是用来反映质量指标变动的指数。例如:商品价格指数、单位产品成本指数、劳动生产率指数等。在统计指数的应用中,必须重视这种数量指标

10、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区分,采用不同的编制方法,进行不同情况的变动分析。3按研究范围分类,可以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个体指数:当指数表明某单一要素构成现象变动的相对数时,称为个体指数。例如:某一种产品或商品的价格相对变动水平就是个体指数,通常用代表价格个体指数,用代表物量个体指数。总指数:当指数表明多种要素构成现象的综合变动的相对数时,称为总指数。例如:多种不同的产品或商品的价格综合变动水平就是总指数。4按反映的时间状态分类,可以分为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动态指数:是反映现象的数量方面在时间上的变动程度。又分为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如果采用某一固定时期作基期计算的指数称为定基指数,它说明现象在一个较

11、长期变动的程度。采用报告期前一时期作基期而计算的指数称为环比指数,它说明现象逐期变动的程度。静态指数:是反映同类现象在相同时间内不同空间(地区、部门和单位)的差异程度。5按指数的编制方法不同,可以分为简单指数、综合指数和加权平均法指数等。简单指数:不考虑项目的重要程度而采用简单平均法计算总指数。综合指数:是采用同度量因素作权数而计算总指数,如编制物价指数用物量加权,编制物量指数则用价格加权。加权平均指数:是指先求个体项目指数,然后对个体项目指数加权平均求总指数。五、指数概念总览1指数 = = 相对数(%)= 动态相对指标2几个字符含义表示:价格:销售量(或产量) :单位产品成本 :销售额(或产

12、值) :总成本:个体指数 :总指数下标号“1”:报告期下标号“0”:基期3指数主要分类个体指数总 指 数平均指标数指数基本公式综合指数变形公式平均法指数计算题型(1)因素分析分八步数量指标指数的编制质量指标指数的编制计算题型(2)因素分析分八步加权算术平均指数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计算题型(3)因素分析分八步研究范围不同数量指标指数质量指标指数指数化因素的性质分类动态指数静态指数反映的时间状态分类4主概念反映某种商品或产品报告期与基期比较某一因素增减变化的程度。反映简单现象总体变动状况的指数。反映单个事物变动情况的相对数个体指数总 指 数综合反映多种不同的商品或产品报告期与基期比较某一因素平均增减

13、变化程度。反映复杂现象总体综合变动状况的指数。反映复杂经济现象中多种要素综合变动程度的相对数特殊形式的发展速度从狭义角度看,指数一般是在经济领域中用以反映所研究现象在时间上的发展速度指数的概念广义的指数狭义的指数从广义角度看,凡是一切说明事物在时间、空间上的变动情况和计划完成情况的相对数,都可以称为统计指数。时间性指数发展速度(指数的编制和应用,都是针对时间上的变动来考虑的)地区性指数比较相对数计划完成指数计划完成相对数第二节 综合指数总指数的基本形式有两种: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本节主要讨论综合指数。一、综合指数的意义综合指数:是指数的综合形式,反映复杂总体的综合变动情况。它是由两个总量指标对

14、比形成的指数。在总量指标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将其中被研究因素以外的所有因素固定下来,仅观察被研究因素的变动,用这种方法编制的指数称为综合指数。二、综合指数计算的一般原理编制特点:先综合后对比。编制方法:首先,引入同度量因素,解决复杂总体在研究指标上不能直接综合的困难,使其可以计算出总体的综合总量;其次,将同度量因素固定,以消除同度量因素变动的影响;最后,将两个时期的总量对比,其结果即为综合指数。例如:设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使用价值不同的产品,如果我们要分别观察每种产品报告期对基期产品产量的变动情况,只需要将两种产品报告期的产量分别与其基期产量对比即可,即:这样计算的是个体指数,在计算方法上不会有什么困难。但是,如果我们要综合地观察甲乙两种产品的总产量报告期比基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就不能简单地将甲乙两种产品的产量直接相加再对比,因为甲乙两种产品使用价值不同。但如果将两产品产量都乘以各自的单位产品价格,变为产值,则可以相加,即:在这里,价格起到了将不同产品同度量化的作用,被称为同度量因素。因此,设价格固定在一个时期不变,分别得出以报告期产量计算的产值和以基期产量计算的产值,并进行比较,得到:这样计算的结果,表面上看反映的是产值的变动,但由于价格未发生变化,因而实质上反映的是甲乙两种产品的产量变动,即产量的综合指数。编制综合指数的两个要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