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型黑膏药的制作方法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1659663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型黑膏药的制作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传统型黑膏药的制作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传统型黑膏药的制作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传统型黑膏药的制作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传统型黑膏药的制作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统型黑膏药的制作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型黑膏药的制作方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统型黑膏药的制作方法黑膏药系以食用油炸取药料,去渣后在高温下与黄丹反应而成的铅硬膏。一、基质原料的选择与药料的处理1. 植物油:以质地纯净的麻油为好。其优点是炼时泡沫少,有利于操作。且制 成的膏药色泽光亮,性粘,质量好。亦可以采用棉子油、菜子油、花生油等,不 宜用豆油。2. 黄丹:又称章丹、铅丹、红丹、陶丹,橘黄色,质重,粉末状,主要成为为 四氧化三铅,纯度要求在95%以上。(可在大型药店或化工店买到)3. 药料的处理:药料可分为一般药料(粗料)与细料两类。粗料为一般性的中 药根茎叶等,细料为贵重药与芳香药。粗料按处方取好,并进行适当的粉碎, 为 熬枯去渣作准备。细料如麝香等研成细粉备用,摊

2、涂时撒在膏药表面;可溶性或 挥发性的细料如冰片、樟脑、没药、乳香等可先研为细粉备用,在摊涂前投入熔 化的膏药中混匀。(细粉要过120目筛)二、传统黑膏药的制作工艺1 .药料的提取(熬枯去渣):取植物油置锅中,微热后将药料投入,加热并不断 搅拌,直至药料炸至表面深褐色内部焦黄为度。此时温度可达220度,炸好后可用铁丝筛捞去药渣,去渣后的油为药油。(锅最好用铜锅,控制温度可用专用高 温温度计,医疗器械商场都有卖)2. 炼油:取上述药油继续熬炼,待油温度上升到320度(一定要达到温度,很关键),改用中火。炼油的火候:一是看温度计,达到规定温度;二是看油烟, 开始为浅青色,渐为黑而浓,进而为白色浓烟,

3、无风时白烟直上;三是看油花: 沸腾开始时,油花多在锅壁周边附近,当油花向锅中央聚集时为度;四是看滴水 成珠:取少许药油滴于水中,不散开成珠状为度。(本关最难,一定要炼油到滴水成珠,一定要注意防火,温度太高)3. 下丹成膏:药油炼成后,离火下丹,一般 500克油可加250克左右丹,黄丹 在下前先干燥并过100目筛。少量加丹,边加边搅动,一定要向同方向搅拌。搅 成粘稠的膏体,膏药不粘手,拉丝不断为好,过硬则老,过粘则嫩。4. 去火毒:膏药制成后放入冷水,浸泡,每一日换一次水,七日后膏成。5. 取膏药团置于容器中,在水浴或文火上熔化,将细料兑入,搅匀,用竹签取一定量的膏药在牛皮纸或膏药布上即可,麝香

4、等特别贵重的药可最后撒上。无铅无丹膏药的渗透主要靠膏药的促进渗透剂如麝香、 冰片、氮酮等,无铅无丹膏 制作方便,环境卫生,较易为患者接受。皮肤上的余药可用汽油擦拭后再用酒精消毒第二种下面以黑膏药的熬制进行介绍:第一步 先将油料加热,倒入药料,文火再煎,并不断搅动,使药物受热 均匀,直煎至制膏所要求的程度为止(如变黄,煎焦黄,煎枯黑等)。去渣滤净, 即为膏油。注意:1.有时未煎前,往往需将药料在油内浸泡一定时间,经验上有春五、夏三、秋七日之说。2.药料倒入前须酌予碎断,太粗则不易炸出药内有效成分, 太细则易于沉积锅底,不易滤净。3.入药顺序依药料性质不同,一般有先煎、后 煎之分。肉质药及鲜药宜先

5、煎,如甲鱼、鲜苋菜之类;质地坚实的药物也应先煎, 如介壳、树根之类。而质地疏松或形体细小的药物, 宜待先煎药物已枯黄时在下 锅,如花叶和种子类。第二步炒丹把黄丹放在干净的铁锅或铜锅内,文火炒至丹中水气尽,松散为度。急住火,需用铲子不断翻炒。注意:丹中有水气膏药则嫩,丹炒过头膏药则老。黄丹炒制过程中会变成 深红色,勿慌,取出冷凉,自会恢复原色。第三步炼油药油可选桐油、香油等。若用香油,则把不放碱的香油放入干净的锅内, 武火煮翻花,再改文火,一开始油水之气会直向上升,再过一时则气体会向锅周 旋升,急用竹筷点油滴入凉水上,成珠不散,为炼油已成。注意:1.香油即为麻油,有黑芝麻、白芝麻之分。习惯用黑芝

6、麻油。油中若 掺碱,不但溢锅,而且膏药不粘。2.炼油之火不易过猛,如已着火,用铁锅盖将 火压灭。药油将炼成时,撩油速度要快,但应避免触及锅底,以防着火。第四步下丹油丹比例一般按每500克油用铅丹195克计算,并注意季节(夏季铅丹可 用至240克,冬季仅用140克,春秋用210克为宜)。经验上亦有比例取油丹16: 7,多一斤香油用四至五两丹,冬嫩(四)些,夏老(五)些。下丹分火上下丹 和离火下丹两种情况。前者继续用微火熬油,把炒丹缓缓放入沸油内,用槐木或 柳木棍、桑木棍不断顺时针搅拌,油会上溢气泡,冒出浓烟,待烟气稍尽,则急 用竹筷点油滴到凉水上三四滴,稍成珠不散,拿珠擦净水,用干手试捏,以粘手

7、 而离手时不腻手为度,急住火,或把锅抬离火炉,继续搅拌候其凉。离火下丹即 将炼好的药油离开火炉后方下丹。注意:1.万万不可用铁器搅拌,此时铁器与锅底相碰,一锅膏药起火而毁。2.般多采用火上下丹,因它比之离火下丹较易去除丹中毒性,膏药不痒。3下丹时应一人搅拌,一人下丹,利于操作。4.锅内油量不能超过锅容量的三分之一, 否则易溢出。5.此节是熬制膏药的关键,必须掌握好药油离火的时刻,以保证成 膏的质量。常用以下标准来判断炼油程度: 油烟:始为淡青色,渐转浓黑,进 为白色浓烟,撩油时烟更明显,以看到白色浓烟为准; 油花:沸腾开始时,油 花多在锅壁附近,待油花向锅中央聚集时为准; 油珠:即 滴水成珠”

8、取油少 许滴入水中成珠不散,膏色黑亮为准。6膏药黑之功在于熬,亮之功在于搅。” 下丹时撒布要匀,并不停地顺一个方向搅拌,以防沉聚。7.掌握好下丹速度。下丹的速度太快易溢锅,且膏药质地不匀;太慢时,则离火下丹的药油温度下降, 影响效果。8.如下丹时着火,应熄灭后再下,否则易引起爆炸。9.膏药应老、嫩适宜。如偏老,即兑入较嫩的膏药油;偏嫩,则再加热。一般宜嫩些,因摊膏时 仍需加热。第五步去火毒膏成后,用冷水喷洒于膏药锅内,即有黑烟冒出,然后将膏药拧成小坨,浸 于冷水中310 日,每日换水12次。亦有成膏后直接 倾入器中,以水浸三日 去火毒用。”第六步加细药将方中的贵重细药,如冰片、麝香等研细面,加

9、入已熔化的膏药内搅拌。 注意:热油加凉药面,必有溢起,勿怕。需一点点加入药面,急搅拌则无事,不然一锅膏药溢出而废。第七步摊膏药急把尚未冷凉的膏药,用竹筷团起,随纸布大小,以竹筷点纸布之中心作 顺时针摊一周,贝U为膏药已成。注意:1.需用棉布放入煮熟放温的稀面糊中,趁热混和揉均,搭与高处晒 干,此为浆布已成。膏药则不渗、不痒,贴七天无事。2.摊膏时,涂的面积一般圆形的占膏药褙的1/3,长方形的约占2/5。用于治表的膏药,宜涂薄些;治里的 膏药,宜涂厚些。勤换的膏药宜薄,久贴的膏药宜厚。第八步贴膏药先将膏药放热水壶或酒精灯、蜡烛等物微火上加热烤软熔化,使温度适宜, 即可摊贴。注意:1贴前先将患处用

10、温水擦净,或用生姜切片檫洗皮肤,或患部用酒精 消毒,待皮肤干燥后再贴。皮肤有汗或有水汽时不能贴,因这样贴不紧。 若气候 寒冷粘贴不紧,可在膏药贴上后再热敷一下。2.按时换膏药,防止膏中铅化物对 皮肤的刺激。3.贴膏药后过敏,局部发痒较甚或发生水泡、溃烂时当取下,用酒 精消毒或搽龙胆紫药水,待不痒和伤口愈合后再贴。或采用贴前膏药上撒点薄荷 冰等预防措施。重者禁用。4.不可将膏药在煤炉上烘烤帖敷,因为煤炉燃烧时产 生的致癌物质及有害气体会被膏药基质及水分所吸收,并经皮肤渗入人体,危害健康。5.皮肤表面有外伤或有糜烂感染,局部有破损者,不宜将膏药直接贴在破 损处,以免发生化脓性感染。6凡是含有麝香、

11、乳没等活血化淤成分的膏药,孕 妇均应慎用。尤其孕妇的腰、腹部(特别是下腹部气海、关元穴处)、肚脐以及下肢三阴交等穴位处,不能贴敷,以防发生流产等意外。7.般一张膏药的药效可维持12天,黑膏药的药效较长,一般可连续贴用 1周以上再揭下,所以不 宜换得过勤或过少。8.膏药撕揭时注意动作轻柔,防止撕裂皮肤。对粘在皮肤上 的部分药膏,可用纱布蘸汽油擦净,然后再用酒精消毒。促进透皮吸收的中药潘青叶 张仲源 现在世界上透皮药物的销售额正以每年 15%的速度增长。一 些非透皮药物,如肝素、胰岛素、肽类、蛋白质等大分子化合物等,在促透技术 的协助下,也大大提高了渗透质量。透皮制剂中的促渗辅料,有时比药物成分更

12、 重要。为此,搜索、研究新的促透剂已在药学界成为热点, 国外不少药物研究机 构,受中药促透药物大多是含挥发油、芳香成分的启发,欲从含这类成分的植物 中制取促透剂,这确实比从亿万万个化学合成式中逐个筛选实验,浓缩了空间, 且直接收益。而且中药促透剂还有促透、治疗、芳香、防腐等多重作用的特点。 如薄荷类有清凉、止痛、防腐的作用;肉桂有温中散寒、止痛作用;川芎扩张血 管;醋能与中药中的生物碱转变成盐类, 更易水溶渗透。现就已开发、应用中的 中药促渗剂,做以下综述:乙醇 在我国汉字中医字的一半是酒字的一半,古时治病离不开酒。酒精为 极性溶剂,实验已证实,乙醇能提高一些药物经皮渗透率。 主要是膨胀和软化

13、角 质层,可使汗腺、毛囊的开口变大从而有利于药物离子通过皮肤附属器的转运。 乙醇又可与其它促渗剂相伍配成复合促渗剂。 另外我国生产的白酒、米酒、黄酒 中除乙醇外,尚含一些氨基酸、糖化物等,对皮肤起软化、柔和的作用,也协助 渗透。醋现代科学研究证实醋中的醋酸、乳酸、氨基酸、甘油和醛等化合物,对 皮肤有柔和的刺激作用,使小血管扩张,增加皮肤的血液循环。酸性环境有助于 药物穿透皮肤可能与人体皮肤的生理特性有关,有实验结果显示,酸性条件有助于大黄中有效成分(有机酸及其苷)的透皮吸收。醋对主药成分还起化学修饰作 用,能改变药物理化性质,与植物中的生物碱类形成盐类, 水溶性增大,从而改 变药物分子的皮肤分

14、配行为。如有实验报道酸性条件下有利于川乌中有效成分生 物碱透皮吸收就是如此。薄荷类薄荷类包括薄荷脑、薄荷醇、薄荷油等,是从中药薄荷植物中提取、 精制而成的芳香物。易溶于水、醇、醚等溶剂中。众多的实验研究证实,薄荷类 对许多种类的药物都有促渗作用。 现报道的有双氯灭痛、氯霉素、吲哚美辛、氟 脲嘧啶、曲安西龙、达克罗宁等。张德平等实验证明,薄荷脑具有显著促进扑热息痛透皮吸收作用,并在扫描镜下观察到,用薄荷脑实验组的胎儿皮肤皱褶增 多,多质层局部断裂脱屑,翻卷呈破棉絮状,表皮细胞间隙加宽,毛囊口扩展, 毛干的毛小皮剥脱而变细。提示薄荷脑促扑热息痛的透皮吸收机制与改变表皮结 构密切相关。这也可能是薄荷

15、类促进药物透皮的机理。薄荷类药物与其它促渗剂 共同使用配成复合型促渗剂,其作用明显加速加强。肉桂 有人从肉桂中提取一种物质,加入另一种芳香提取物按2: 1比例混合 制成C2 的中药促渗剂。用扑热息痛做透皮试验,证实C2-有良好的促渗作用, 其起效时间比氮草酮快,用后3小时即有明显差别,氮草酮则有10小时滞后期。 甘草 从甘草中分离出的甘草皂苷、甘草甜素、甘草次酸钠、甘草次酸二钾和琥 珀酸甘草次酸二钠,均有促进药物粘膜吸收的作用,其中以皂苷为最强,用量 1%以下。用甘草次酸二钠配制的胰岛素制剂,小鼠鼻腔粘膜给药,15分钟后血中胰岛素免疫活性就可达最大水平, 血糖水平降到1.4mol/L。且甘草类

16、促渗剂的 溶血性,均比癸酸钠月桂酸钠小,并且不刺激鼻粘膜,不使药物降解。也有报道 用其配制的眼制剂,也有好的促渗作用。冰片 冰片又称龙脑,为中医内、外科常用的药物,有关志愿者前臂内侧皮 肤苍白试验表明,冰片能增加曲安奈德的药物利用度。对甲硝唑、氟脲嘧啶药物 用离体蛇蜕皮做的吸收试验,证明能增加二药的透皮吸收量。用全兔做透皮试验, 经心内取血测定,冰片能明显增加水杨酸的经皮吸收。 冰片除有透皮作用外,经 人体试验,证实口服后冰片能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 并能使一些药物进入脑脊 液的量增加。丁香 国外有报道丁香油酚具有透皮促进作用, 并做为透皮促进剂使用。国内 有人对提取的丁香油、丁香油酚、丁香醇提取物与氮酮对5氟脲嘧啶做了稳态渗透速率、加促渗剂后药物渗透系数、增渗倍数的实验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