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模板汇编8篇范本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1659441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课稿模板汇编8篇范本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说课稿模板汇编8篇范本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说课稿模板汇编8篇范本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说课稿模板汇编8篇范本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说课稿模板汇编8篇范本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说课稿模板汇编8篇范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课稿模板汇编8篇范本(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华】说课稿模板汇编8篇说课稿 篇1一、本课地位: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的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课本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1、张骞通西域2、丝绸之路3、班超经营西域(自学内容)。汉朝对外交往充分体现了中西文明的交流与渗透,而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文明向外传播的重要通道,所以本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根据新课改的理念和学习的需要,我对内容作了一些调整和拓展。以丝绸之路作为本节课的主线,增加了对丝绸之路变迁和衰落的探讨,以史为鉴,谈对当今的启示。而这些也正是我们历史教学的最终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历史的熏陶,为现实服务。二、学生情况分析:在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已经能够运用

2、网络,而且他们对新事物也比较感兴趣,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也会给予一定的关注。但初一学生知识的积累还较少,同时对历史地理的概念还比较模糊。三、本课目标:根据以上情况和课标的要求,对本课我确定了如下目标1、知识目标: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与结果,丝绸之路的路线与意义及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与启示等。2、能力目标:(1)通过网络的自主学习,学会查找资料,搜集信息的方法及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习服务的技能。通过探究式的合作学习,学会交流,增强同他人合作的意识。(2)通过绘制丝绸之路路线图培养历史空间感及动手能力。(3)通过对丝绸之路衰落原因的探究和丝绸之路对今天的启示的交流,培养探究能力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的能力。3、情感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在祖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从而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意义。(2)通过学习张骞等人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敢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强化爱国意识和开拓进取的意识。(3)通过对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探讨和今昔对比,汲取历史教训和营养,以史为鉴,强化环保意识和对祖国一些方针政策的理解(如西部大开发,改革开放等)。四、本课重点:本课的重点有两个:1、张骞通西域。张骞出使西域是汉朝对外交往当中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有着开先河之意。所以具有重要地位。2、本课的第二个重点是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本课的主线,并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所以丝绸

4、之路也是本课的重点,在此当中丝绸之路的形成和意义及衰落又是重点的重点。五、本课难点:由于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积累程度的限制,对理性的知识较难领会,所以本课的难点是通过一系列的历史事实如何认识丝绸之路的意义和对当今的启示。六、教学方法设计:根据要求和新课改的理念,我把本节课设计成网络探究课的形式。以Webquest为载体,这是目前采用较多的一种网络探究的形式。在网络逐渐普及的时代,信息更为广泛,老师已经不再是知识的唯一传授者,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信息,如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当中最大限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学习,提高兴趣应当是我们教学当中充分考虑的问题。本节课通过Webquest平台,学生

5、自学、搜集资料、讨论、动手等多种方式可以取得较好效果。在此当中我特意设计了这样两个环节:评价、作品与交流。如何有效的评价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学习的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学生的自主评价,一方面学生可以更为明确本节课要完成的任务,同时也更有利于对学生的鼓励和对教学效果的检测。作品与交流区可以是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重要天地,也是自我才能展示的舞台。七、教学目标的实现:(结合课件)下面我就结合具体教学过程设计说明一下是如何实现教学目标的。首先在任务中安排的这四个任务就是针对教学目标和本课重难点设计的。(展示课件任务)1、张骞出使西域,此目内容比较简单,学生课前的预习已基本可以解决。所以出使

6、过程简化,重点放在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结果,和他的精神对我们的启示上。通过对第三个问题的讨论,使学生从张骞的身上受到思想的启迪,强化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的思想。能自我教育:成功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是有胆、有识、有行、有恒。2、对于丝绸之路的处理,它既是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所以应当花较多时间来探讨。这里主要从丝绸之路的由来、路线、作用、衰落、启示五个方面层层深入进行。丝绸之路的路线,我不仅仅是通过老师或学生的演示,而是要求每一个同学自己动手绘制,然后展示评比。可以弥补初一学生历史地理概念模糊的不足,同时可以提高兴趣,增强动手能力。丝绸之路在历史上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安排学生分组讨论,为了提高效率,对此

7、我把学生分成经济、政治、宗教、文化四个组,这样一方面为学生指出了方向,另也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有利于在某一个方面能更深入。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中原和边疆,中国和西方文明的交流与渗透。丝绸之路到5世纪时逐渐衰落,你能寻找它衰落的原因吗?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适时的进行引导。主要原因包括少数民族地区的阻碍,中原王朝的盛衰,海上丝绸之路开通的影响,当时的世界形势,土耳其帝国当时对世界贸易的影响,环境的变迁和地理因素等。主要材料如楼兰古国,罗布泊等历史遗迹。通过此问题的扩展,更有利于理解丝绸之路对今天的启示意义,如国力、内外形势、环境自然条件等。思考探究:学习本课,你有什么感想?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

8、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把改革开放作为我们的基本国策,你有金点子可提吗?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历史小论文,题目自拟,并交流讨论。此是对本节课内容的升华,以史为鉴,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对我国所实施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对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有更为深刻的了解,同时结合所学为祖国的建设出点子,加强了对学生的爱国思想教育。这一系列的安排层层推进,分解进行,学生在自然当中就会作出一些理性思考。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分析和安排,请各位老师指教。谢谢!说课稿 篇2一、学生状况分析“去括号”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字母表示数的第5节。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本章第一节字母表示数后,对字母表示

9、数已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特别是经历了用火柴棒摆正方形的数学实践活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发现、比较、猜想与归纳。结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特征,充分体现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突出了学生对知识的发生及其发展过程的整体认识。学生天生就有一种追求完整,化繁为简的审美情结,也就是说:学生在心理上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去括号地冲动。因而不必担心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趣。教师要组织学生立足基本知识点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引导他们每一个运算步骤都要依据的重要性。相信学生能很好地掌握,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教学任务分析“去括号”是从已有的知识构建回顾出发,遵从情景引入的理念,灵活

10、地、创设性的处理教材的一节课。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有“观察,分析,比较情景中的问题建构数学模型猜测总结,交流验证”的情感体验与经历。本节课由于其内容简单,大部分学生也具备独立探究去括号法则的能力,鉴于此,本节课除了让学生体验自主求知的学习兴趣,增强自信之外,还要充分发挥本小节教材大量的基本运算、严密的代算推理的特点。从注重双基、揭示知识发生过程着手,更好地发展学生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新课程与教学改革中要求教学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突出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本课时教学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大胆去说,去观察,探讨,引导学生去发现、比较、猜想与归纳。注重的是学生自己探索

11、性活动的投入程度和积极性,突出“以人为本,张扬个性”的教学价值理念。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去括号法则2、应用:应用去括号法则,能按要求去括号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去括号法则的应用,培养学生全方位考虑问题的能力;不要只考虑括号内的部分项,而要考虑括号内的每一项2、通过去括号法则的推导,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归纳知识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和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去括号使代数式中符号简化,也便于合并同类项,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教学重点 去括号法则的探索与运用教学难点 利用运算律去括号教学方法 发现尝试法,

12、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民主意识的体现学法引导 练习去括号法则练习巩固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三、教学过程与分析:本节课由六个教学环节组成,它们是: 回顾导入;新课讲解; 验证新知;应用举例 ,巩固法则、 练习提高;归纳小结。布置作业。其具体内容与分析如下:第一环节、回顾导入内容:给出教材上的问题情境,引导全班学生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注意学生的不同解法、引导他们讨论各自解法的合理性。目的:在于从回顾已有的知识出发,遵从情景引入的理念,创设实际情境,激发兴趣, 让学生体验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效果:在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计算搭建正方形所用火柴棒的根数的同时,屏幕上辅助显示其形成过程

13、,这样做巧妙地滲透了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学生在思考、观察的时候,很自然的想到尽管观察的角度不同,但计算搭建正方形所用火柴棒的根数应该是相等的,但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表现形式呢?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它们作进一步的比较。”同时板书课题。于是教学自然过渡到下一个环节,学生因急于解决问题而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第二环节、新课讲解内容:师生一道继续上述问题的数学求解活动:运用运算律,化简上述答案,并作比较。目的:经过师生交流,屏幕显示两道运用运算律化简的例子,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回顾旧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之全面参与教学活动,体验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同时进一步体会到字母可以表示数,运算律对于

14、含字母的代数式的运算也适用的道理。目的在于借助运算律化简,得出几种不同的表示火柴棒根数的结果是一致的,从而为归纳去括号的法则作铺垫。效果:本环节从过去所熟悉的运算律入手,师生共同交流较为充分,在互动的过程中不仅有机滲透了字母表示数的思想,也通过运算律解决了学生心中的悬念(几种不同的表示火柴棒根数的结果是否一致?),让学生体会到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从而得出去括号法则第三环节、验证新知内容:请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合理地解释:a-b-c,也可以表示成:a-(b+c), 因此: a-(b+c)= a-b-c目的:在同学们归纳了去括号法则的基础上,再应用生活中的经验加以验证,更进一步认同去括号前

15、后几种不同的表示火柴棒根数的代数式所表达的意义是相同的。从另一方面为了说明数学是来源于生活而运用于生活的道理。此时安排同学们联系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也是为了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体验着学习的乐趣.效果: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的活动,并留心观察学生中出现的个别特例. 课堂上的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形成有机的结合,课堂气氛因此显得格外轻松.第四环节、法则运用内容: 讲解实例,巩固法则; 随堂练习,讲练结合。目的:通常情况下,教师应不断地变换教学方法,即使连续三天用一种教学法,学生照样厌烦。本环节的目的就是为了检测学生的达标情况和巩固练习,这其中既不乏自主讨论,归纳总结,又强调了学生明晰每一个运算步骤都需要依据的观念,培养了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同时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设置试一试、想一想等有创新思维的问题,以满足不同学生在数学发展方面的需要。效果:学生都能独立完成课本中随堂练习,再通过互相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