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三语文5月联考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1658370 上传时间:2023-11-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83.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三语文5月联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年高三语文5月联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0年高三语文5月联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0年高三语文5月联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0年高三语文5月联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高三语文5月联考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三语文5月联考试卷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年高三语文5月联考试题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上。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 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书籍,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读书,是承继文化的重要方式;书店,是传播文化的重要空间。很多人的知识启蒙和思想共鸣, 通常会与一

2、两本书有关,往往从家门口的书店开始。伴随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 读书方式、阅读习惯有了很大改变,实体书店的发展受到不小冲击。第十六次全 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数字化阅读呈快速发展趋势,纸质阅读呈放缓趋 势。在这种背景下,以新华书店为代表的老牌实体书店纷纷走上了转型的必由之 路。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与源泉,襄足不前就会被市场淘汰。实体书店或引进时尚的设 计理念与元素,打造“高颜值”书店,成为“打卡圣地” ;或在原有传统业务的 基础上,通过“书店+”等方式打造复合式文化平台;或积极进军社区、乡镇等薄 弱地带。在拥抱新技术、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进程中,实体书店的新兴业态 不断涌现,变革与创新贯穿始

3、终,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不断加大扶持力度,为实体书店转型发展创造新机遇。2016年,中宣部等11部门印发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2017年,国务院印发(“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其中明确了推动 全民阅读、营造“书香中国”等具体举措;2018年,图书批发、零售环节免征 增值税政策进一步延续,这些都为实体书店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础。当前,中国经济正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升,个性化、多 元化的文化消费需求持续增加。“碎片化”的网络阅读不可能满足所有公众的需 求,文化氛围的熏陶是实体书店的独特优势。(2018 -2019中国书店产业报告 显示,2018年中国

4、图书销售网点同比增长 4.3%,从业人员同比增长5.5%。一大 批特色书店在各大城市兴起,规模不减反增。值得注意的是,书店的核心是书籍,对象是读者。在书店转型的过程中,过于追求“吸睛” “圈粉” “人气”,而忽略图书质量和服务,可谓本末倒置。那会导 致能读的书越来越少,杂货商品越来越多:读书的人越来越少,游玩的人越来越 多:读书活动越来越少,商业性活动越来越多。时代在变迁,科技在进步。变的是书店的形式,不变的是人们从阅读中获取精神 慰藉的需求。“腹有诗书气自华”依旧是很多人的信念与追求。相较以前,读者越来越重视阅读时的体验。无论是老牌书店还是新兴特色书店,能否在满足读者 日益精品化、差异化的阅

5、读需求上做到极致,形成自己的读者群,将在很大程度 上决定其发展前景,毕竟书店既需要用“面子”吸引人, 更需要靠“里子”留住 人。(摘编自史志鹏实体书店转型要“面子”也要“里子”)材料二:用“扩张速度惊人”来形容近年实体书店创办热潮,并不夸张。越来越多“最美” “高颜值” “豪华”实体书店在全国涌现, 其中有书店甚至成了网红景点和 打卡地标。“网红效应”对于书店是把双刃剑,若不够红,书店客流与业绩会受到影响;但若是过于网红,又往往被火爆所累,造成客流过剩,有丧失专业性的风险。不难 发现,如今大多新开的书店都讲究空间美学,追求店面的“高颜值”,卖咖啡、 实文创、办读书活动,多营齐下,这对经营来说无

6、可厚非。但有出版界人士提醒, 如果读者走进书店只为了拍照或喝咖啡,那么书店存在的意义何在?书店沦为“背景板”,所谓人文情怀也不过是空话了。“在一些投资人看来,开实体书店等于开免税的咖啡店、饭馆,且书店规模越大、 装修越漂亮,减免房租就越多,得到的补贴也越多。”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书店 经营者说,这是引发实体书店热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未必能契合普通读者诉求, 不少读者更需要深入社区的中小书店, 而非大卖场的豪华摆设。同时网红书店周 然吸引一大批读者前往线下实体店观摩、阅读,但是网红书店的常客通常就是网 友,或者由网友介绍来的读者,至于线下的吸引力则相当有限。(摘编自许肠如何回归阅读初心,安放好书店

7、的灵魂)材料三:对网红书店的争议,从传统的视角来看,并不太让人意外。一方面,网红书店只 要不是喧宾夺主,为了确保书店能够有起码的盈利空间,开展一些复合型经营, 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不应该被苛责。毕竟,对书店而言,生存才是第一位的。 另一方面,一些书店出售周边文创产品,定期组织线下读书沙龙、专家学者讲坛, 抑或是像日本一些书店那样举行亲子阅读活动等, 让书店从单纯的卖书变成一种 以读书为纽带的线下社交场所,这其实是一种对书店功能的延伸和拓展,一定程 度上也是在重新定义“阅读”,这是过去的书店所不具有的。事实上,在讲究吸引力和体验感的时代,一家书店人气的多寡,除了书籍本身的 质量,也与阅读氛国的营

8、造有关,而这也是实体书店和网上书城最大的区别之一。 二者竞争“顾客”,靠价格战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把阅读体验感和仪式感做到极 致,才是正确的方向。实体书店最红火的年代,恰恰也是信息相对匮乏的年代,人们接收的信息大多都 来自书本。而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人们阅读和接收信息的方式也在被前所未有地 重塑,所以,我们不能要求书店也必须保持“传统”的味道,还停留在记忆中的样子。作为书店生态多元化的一种体现,网红书店更有利于满足不同群体的阅读 需求,也唯有此才能真正给社会创造更多具有吸引力的文化空间,同时也为实体书店疑1得生存空间。(捕编自蒋波丁涛注重阅读仪式感“高颜值”网红书店胜出实属必然)1 .下列对材料相

9、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互联网普及后,中国数字化阅读发展迅速,纸质阅读放缓,实体书店发展受到冲击,不得不走网红路线。B.2018年中国图书销售网点和从业人员同比增长,原因是实体书店能营造网络阅:读不能提供的阅读氛围。C.新型书店为增加书店颜值,都讲究空间美学,这对经营来说无可厚非,但导致 书店沦为打卡拍照的“背景板”。D.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人们阅读和接收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改变, 为书店生态多元 化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 .根据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实体书店转型过程中,变革与创新贯穿始终,新型业态不断涌现,如材料二中 提到书店:“卖咖啡、卖文创”等。B.实

10、体书店以高颜值、独特的设计吸引人们去打卡,并提供休闲方式,有的书店 发展为网红景点、打卡圣地。C.在实体书店创办热潮中,很多书店追求规模大、装修漂亮,但有些读者仍然选 择去社区的中小书店。D.为了能在与网上书城的“价格战”中占优势,实体书店重新定义“阅读”,将书店打造成以读书为纽带的社交场所。3 .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3分)A.对读者来说,书店不仅是文化体验场所,更是一座城市的“灯塔”,是广“大 读者的心灵“栖息地”。B.实体书店复苏明显,但整个行业的经营状况没有出现根本性好转, 主要原因在 于其商业模式的落后。C.实体书店面对互联网的冲击不妨与网络书店“联姻”

11、,这样能更好地推动线 上线下融合发展。D.实体书店只有调整经营方式,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将书店与图书馆结合,才 能有更好的发展前景。4 .请简要归纳材料一的论述层次。(4分)5 .当前一些实体书店选择走网红路线,对此有人赞同有人反对,你怎么看?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69题。与瓦共舞林延军台风过后,小院里零星洒落着破碎的红瓦,一片狼藉。父亲只穿着裤衩,光着肩膀,先是爬上铁大门上面的门檐水泥板平台, 父亲站在门檐,接过母亲递过来的 瓦片、瓦刀、绳子和已经搅拌均匀的水泥浆桶。只见父亲用绳子一头绑住水桶两 端的耳朵,绳子另一端则远远

12、地抛向屋顶,就在这个时候,父亲像猴子一-样利索, 爬上了屋顶,直到将水泥浆桶等工具全部吊上屋顶, 朝着屋顶修补的位置,一步 一步挪过去。那时候已是深秋,天气转凉。母亲回到屋里,我也跟着回屋。母亲站在屋里漏水或破瓦的位置, 用竹竿对准屋 顶轻轻敲一敲,再报坐标,欲通过这样的方式里外呼应,告诉屋顶上面的父亲, 捅到的位置需要修补瓦片。父亲只能“闻声寻瓦”进行定位 ,但是,父亲几乎是 凭感觉和之前在屋内数过大概的坐标来找位置,最终在目标位置多铺几块瓦片。 此刻,屋顶就像菜畦,瓦片就像生长在菜畦里的青菜,等待父亲挥刀动瓦”除 虫”。“除虫”后的屋顶,新瓦盖旧瓦,远远望去,像一条天然大裤衩,补丁这 里一

13、块,那里一片,又像武侠电视剧丐帮长老衣服的“袋子” 南方的天气捉摸不定,刮台风、打雷、暴风雨隔三岔五,记忆中,父亲“补瓦片” 也自然多了起来。有一次,父亲带上屋顶的瓦片不够,便在屋顶上呼喊母亲再递 传几块瓦片上去,也不知道母亲是慢了还是不及时, 父亲在屋顶上大发雷霆。我 只是隐约地记得,那时候是凛冽的冬天,朝屋顶上看 ;只看到父亲的背,披着一 件作为“工衣”的白衬衫。我站在小院里,虽然穿着厚厚的衣服,但是感觉阵阵 发抖,风吹得更猛了。只要来台风,屋顶就会漏雨、滴水,父亲又要爬上屋顶补瓦,每一次补瓦,父亲 都i会朝母亲发脾气。每次台风,老屋都会元气大伤,我无法忘记父亲补瓦片的 姿势,也忘不了父亲

14、在屋顶朝母亲发脾气的画面。 这座屋顶补了又补的三间瓦房, 便是我小时候居住过的老屋,似乎瓦片陪着我一起长大。三间瓦屋在我的村庄,随处可见,家家户户都有。像这种乡间的瓦,最平凡不过 了。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一起找来具有凹槽的简瓦造“小船”,用一根棍子卡在简瓦里,再用绳子绑住棍子做牵引,简瓦前后没有做任何封闭就直接放在小池塘 里,以为会浮起来,谁知道一放进池塘就立马沉了下去, 后来只能拖着它在水里 划来划去。现在想想,玩着不会浮水的“小船”是多么的幼稚和可笑。后来,父母做起小生意,我们家从农村搬到灯镇上居住,搬离了老屋,住上了洋 楼。在城镇,抬头便是洋楼,基本很少看到瓦屋。从此,老屋开始变得空荡荡的

15、, 像被遗弃的孺妇,孤零零地待在村庄里。那年除夕,我们又回到老屋,只见小院 里杂草丛生,长势逼人,最高的杂草已高过父亲的身高。当父亲和弟弟纷纷挥起 锄头锄杂草时,我看到劳作时父亲的背,只是这次父亲的背已没有当年魁梧了。而瓦屋屋檐下悬挂着破瓦,瓦片在大门前也洒落一地,或长满青苔,或堆积厚厚 的一层污垢,我忽然警醒,这是岁月的涤荡,是印痕,是沧桑,是衰老。许多年后,我看过城市古典园林的绿瓦,看过乡村古屋的灰瓦,看过首都巍巍故 宫的琉璃瓦,它们或风情万种,或残缺不堪,或庄严气派,从泥土的根脉里来, 到绚丽的色彩里去。我读过唐朝诗人李商隐“一春梦雨常飘瓦”关于瓦如梦似幻 的描绘,但是,我依然念念不忘家

16、乡的瓦,是雷州半岛特有的红土煨烧而成的瓦。 一个烈日炎炎的夏日,我走在乡镇的路上,路旁有几个满头大汗的农夫在盖房, 两个人在搬运着瓦片。我心想,现在乡镇建房不都是建洋楼了吗, 怎么还有用到 瓦的地方?”走近一问原来是建猪舍,此刻,我又想起当年母亲向父亲传递瓦片 的情景。其实,在瓦的世界里,它似乎有自己生存的方式,每一片瓦都会遮风挡雨,就像 父亲母亲的背。(选自2019年3月散文选刊,有删节)6,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运用“父亲像猴子-样利索,爬上了屋顶”的细节描写,写出了父 亲补瓦动作的娴熟。B.文章写到父亲上屋顶补瓦时多次对母亲大发雷霆, 说明父亲脾气暴躁,暗含了 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