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贾平凹说课稿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1658307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筝》贾平凹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风筝》贾平凹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风筝》贾平凹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风筝》贾平凹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筝》贾平凹说课稿(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风筝贾平凹 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 风筝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第10篇课文。 这篇精读课文乃贾平凹先生的作品。写了童年时,“我”和小伙伴们做时的情景。文章语言质朴,笔调清新,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也写了丢失风筝时的伤心。文章自始至终都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境。 本文叙述层次清晰,依照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的顺序把事件的过程交代得清楚明了。在细致的心理描写中表现童趣,是这篇课文的一大特色,孩子们心理变化随着事件的发展而自然变化。而开放式的文章结尾,意味深长,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该篇课文位于第三单元,此单元的主题为“心中的秋天”。故

2、通过教学风筝,可引导学生逐步感受秋天里做风筝、放风筝所带来的乐趣,引出秋天童年趣事的话题,为此后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训练“秋天里的快乐”作一定的铺垫。2、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部分新词的意思。 技能目标:读懂课文内容,能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句子,体会秋天放风筝给孩子带来的乐趣。 情感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3、教学重难点:抓住描写心理的语句,体验童年生活的欢乐。 该篇课文可分2课时进行教学,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课时: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部分新词的意思;

3、读懂课文内容,能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句子,体会秋天做风筝、放风筝给孩子带来的乐趣。 第二课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下面我将就第一课时的教学进行具体的阐述。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1、直观教学法: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无意注意和形象思维占很大的优势,因此本课教学时充分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体验课文内容,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消除了学生观察体验、抽象思维、语言表达等方面的障碍。2、情境教学法: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地为学生创造一个

4、具体、生动、形象的情境,并通过适当的方式把学生完全带入这个情境中,才能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的启发下有效地进行学习。在教学本课时,我就通过生动优美的语言、丰富多彩的图片、新奇有趣的动画演示及多次的角色转换,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以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新知。3、赏析教学法: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和方法之一。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在朗读中训练语言文字,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在朗读中发展思维,在朗读中陶冶情感。本课教学就采用了以读代讲法、品词析句法,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在朗读中逐渐由文字深入到情感深处,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5、学法: 合作学习法:在教学本课时,我给予学生较多的讨论交流的机会,让他们集思广益、相互切磋,在知识、情感各方面互相借鉴。三、说教学过程(一)、开始导入。1、师:每个人的童年都是多彩多姿的,有欢笑、有泪水,那么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学生交流)(课始便提出贴近学生生活、且其感兴趣的问题,有利于在一开始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自然过渡到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为下面的学习开设了一个不错的开端。)2、师:有一群人,他们说(课件显示第1自然段)童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教师引读该句,学生跟读。3、师: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走进他们的风筝世界,感受

6、他们的快乐,分享他们的快乐。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0课风筝(课件显示课题,生齐读)(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了解文章大意1、同桌互学生字新词:用你认为难读、难写的字考考你的同桌。2、交流学习成果,教师重点点拨易错点。3自由读课文,先读得正确、流利,再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围绕着风筝给我们介绍了哪些事情?聪明的同学读书的时候会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4根据学生的自由述说,随机反馈,并总结概括出下列内容: (1)童年时候放风筝是件很快乐的事情。 (2)课文分写了几个小伙伴在一起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事情。(三)、朗读感悟,体会心情的变化 1、整体感悟。 (1)、自己默读思考:“做、放、找”

7、哪一部分最有趣? (2)、四人小组交流:将自己认为最有趣的内容介绍给大家,并说出自己认为最有趣的理由。(以上的教学环节为个人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学习相结合,既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尝试以自己特有的目光认知、感受课文,又在学生认真思考之后,让其参与到合作探究的学习之中,互相倾诉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独特感受,将课文内容的学习巧妙地融于情感的交流之中,互相取长补短,初步实现由对文字的感知过渡到情感的体验) (3)、全班交流(让学生畅谈自己的个性化理解,在尊重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到,“做、放”都很有趣。如果有学生认为“找”也很有趣,应予以特别肯定和鼓励。)3、感悟做风筝的乐趣。(1)、认为“做风筝”最有趣的学生齐读课文第二段,听的同学思考:如果做风筝的是你,你的心情会怎样?(让学生朗读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能使其更加投入自己的情感,大大增加了语言的情感性,也使听的同学在富有情感的朗读中,如同身临其境,想象自己做风筝时的心情。)(2)、学生交流 (3)、课文中的小伙伴和大家是不是一样的心情,你能找出来吗?并随机理解“憧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