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函数的奇偶性教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1658104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数学函数的奇偶性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一数学函数的奇偶性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一数学函数的奇偶性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一数学函数的奇偶性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一数学函数的奇偶性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数学函数的奇偶性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数学函数的奇偶性教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教学内容:函数的奇偶性二、学习目标1、通过具体实例理解函数的奇偶性概念及其几何意义,学会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学会运用定义判断函数的奇偶性。2、通过设置问题情景培养观察分析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归纳总结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化归转化能力;3、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感受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通过函数图象的描绘及奇偶性的揭示,体会数学的对称美,和谐美。三、知识要点1、奇偶函数定义:(1)偶函数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偶函数(2)奇函数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

2、那么f(x)就叫做奇函数注意:函数是奇函数或偶函数称为函数的奇偶性,函数的奇偶性是函数的整体性质;奇偶函数的定义域的特征:关于原点对称。由函数的奇偶性定义可知,函数具有奇偶性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则x也一定是定义域内的一个自变量(即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奇函数若在时有定义,则2、根据奇偶性可将函数分为四类:奇函数、偶函数、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非奇非偶函数。3、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图象的特征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说明:一般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反过来,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轴对称,反过来,如果

3、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4、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格式步骤:首先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并判断其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确定f(x)与f(x)的关系;作出相应结论:若f(x) = f(x) 或 f(x)f(x) = 0,则f(x)是偶函数;若f(x) =f(x) 或 f(x)f(x) = 0,则f(x)是奇函数5、判断函数的奇偶性也可以用下列性质在公共定义域内,(1)两个奇函数的和为奇函数;两个奇函数的积为偶函数(2)两个偶函数的和为偶函数;两个偶函数的积为偶函数(3)一个奇函数与一个偶函数的积为奇函数(4) 函数f (x)与同奇或同偶【典型例题】一、判断函数的奇偶性例1、判断函数

4、的奇偶性时易犯的错误(1)因忽视定义域的特征致错1、;f (x)=x2+(x+1)0错解:, f (x)是奇函数 f (x)=(x)2+(x+1)0=x2+(x+1)0=f (x) f (x)是偶函数分析:一个函数是奇函数或偶函数的必要条件是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正解:定义域(,1)(1,+)关于原点不对称,f (x)是非奇非偶函数定义域(,1)(1,+), f (x)为非奇非偶函数(2)因缺乏变形意识或方法致错2、判断的奇偶性错解: 5x10, x0f (x)的定义域为(,0)(0,+),关于原点对称 , f (x)f (x),f (x)f (x), f (x)是非奇非偶函数分析:因演变过程不到

5、位导致错误,所以要注意进行恒等变形正解:,定义域为(,0)(0,+)关于原点对称 f (x)是奇函数(3) 因忽视f (x)=0致错3、判断函数的奇偶性错解:由得x=2, f (x)的定义域为2,2,关于原点对称, f (x)为偶函数正解:f (x)的定义域为2,2,此时,f (x)=0, f (x)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点评:函数f (x)=0 (x0)是f (x)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的一个必要条件,任何一个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都可以作为解析式为f (x)=0 (x0)函数的定义域(4)因分段函数意义不清致错4、判断函数的奇偶性错解一: f (x)=x2+x1非奇非偶,f (x)=x2+x+1也

6、非奇非偶,非奇非偶错解二:x0时,f (x)=x2+x+1;x0时,f (x)=x2+x1即f (x)=x2+x1, f (x)f (x),f (x)f (x), f (x)为非奇非偶函数分析:错解一中把f(x)看成了几个函数;错解二中把x0误认为x的情形正解:函数f (x)的定义域为(,0)(0,+),关于原点对称当x0,f (x)=(x)2+(x)+1=x2x+1=(x2+x1)=f (x);当x0时,x0f (x)=(x)2+(x)1=x2x1=(x2+x+1)=f (x) x(,0)(0,+)时,f (x)=f (x), f (x)是奇函数点评:分段函数奇偶性的判定应注意两点:(1)分

7、段函数是一个函数,而不是几个函数;(2)确定分段函数的奇偶性,要注意分类讨论说明:函数具有奇偶性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所以判断函数的奇偶性应首先判断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若不是,即可断定函数是非奇非偶函数例2、判断函数的奇偶性解法一:当时,则;当x0时,x0,于是综上可知,在上,是奇函数解法二:画出函数的图象。当时,的图象是抛物线的右半支;当时,的图象是抛物线的左半支。显然,这两条曲线(如图所示)关于原点对称,因此函数在上是奇函数规律: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说明:这也可以作为判断函数奇偶性的依据二、函数的奇偶性与单调性的关系例3、已知:函数在

8、上是奇函数,而且在上是增函数,证明:在上也是增函数。证明:设,则在上是增函数。,又在上是奇函数。,即所以,在上也是增函数。规律:偶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单调性相反;奇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单调性一致例4、为上的奇函数,当时,当x0时,求解:设,由于是奇函数,故,又,由已知有从而解析式为例5、(1)已知的定义域为,且,试判断的奇偶性。(2)函数的定义域为,且对于一切实数都有,试判断的奇偶性。解:(1)的定义域为,且 令式中为得: 解得,定义域为关于原点对称又是奇函数。(2)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又令得则,再令得, 所以,原函数为奇函数。本讲涉及的主要数学思想方法:1、通过函数奇偶性概念的形

9、成过程,增强观察、归纳、抽象的能力;增强从特殊到一般的概括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2、理解奇偶函数的概念,培养观察分析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归纳总结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化归转化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善于独立思考的习惯,体会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3、通过对问题的探究,进一步体会“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的思想方法【模拟试题】(答题时间:50分钟)一、选择题1、已知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f(x)满足f(x+2)=f(x),则,f(6)的值为 ( ) A. 1B. 0C.1D. 2 2、若奇函数f(x)在3,7上是增函数且最小值为5,那么f(x)在7,3上是( ) A. 增函

10、数且最小值为5B. 增函数且最大值为5 C. 减函数且最小值为5D. 减函数且最大值为53、y=f(x)是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则下列坐标所表示的点在y=f(x)的图象上的是( )A. (a,f(a)B. (a,f(a)C. (a,f(a)D. (a,f(a)4、已知yf(x)是奇函数,当x0时,f(x)x(1x),当x0时,f(x)等于 A. x(1x)B. x(1x)C. x(1x)D. x(1x)*5、函数y=f(x)与y=g(x)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函数y=f(x)g(x)的图象可能为( )*6、设是上的任意函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是奇函数; B、是奇函数;C、是偶函数; D、是偶

11、函数二、填空题7、设函数为奇函数,则实数 。*8、已知函数y=f (x)满足f (x+y)+f (xy)=2f (x) f (y) (xR,yR),且f (0)0,那么f (x)是_函数(填奇、偶)*9、已知函数,若,则的值为 。三、解答题10、已知:函数在上是奇函数,而且在上是增函数,证明:在上也是增函数。*11、为上的奇函数,当时,求的解析式。*12、已知函数;(1)判断函数的奇偶性;(2)若在区间上是增函数,求实数的取值范围。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B 解: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f(x+2)=f(x); f(6)=f(4)=f(2)=f(0) 又f(x)是奇函数,因此f(0)=f(0),f

12、(0)=0 因此f(6)=f(0)=02、B3、B解:当x=a时,f(a)=f(a)(y=f(x)为偶函数),点(a,f(a)在y=f(x)的图象上选(B)4、B解:当x0时,f(x)=f(x)=(x)(1x)=x(1x)选(B)5、A6、C 解:A中:则,即函数为偶函数;B中:,此时与的关系不能确定,即函数的奇偶性不确定;D中:,即函数为奇函数;C中,即函数为偶函数,故选择答案C二、填空题7、18、偶9、26 解:构造函数,则一定是奇函数又, 因此 所以,即三、解答题10、证明:设,则在上是增函数。,又在上是奇函数。,即所以,在上也是增函数。11、解:设,由于是奇函数,故,又,由已知有从而解析式为12、解:(1)当时,为偶函数;当时,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2)设,由得,;要使在区间上是增函数只需,即恒成立,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