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谚语一百条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1650568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学谚语一百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医学谚语一百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医学谚语一百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医学谚语一百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医学谚语一百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学谚语一百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学谚语一百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学谚语一百条1. 人身小天地。2. 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3. 梦失封金柜,形衰守玉关,鼓呵消积滞,兜礼治伤寒。4. 上工治未病。5. 五脏藏而不泻,六腑泻而不藏。6. 肺为五脏之天,脾为百骸之母,肾为一身之根。7.肺朝百脉。8. 肺为娇脏,心为火脏,脾为士脏,肝为刚脏,肾为水火之脏。9. 肺主制节,心主血脉,脾主运化,肝主疏泄,肾主水液。10. 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出入者谓之魄。11. 肾者胃之关也。12. 七节之旁,中有小心。13. 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14. 头者精明之府,背者胸中之府,腰者肾之府,膝者筋之府,骨者髓之府。15. 冲为血海,

2、任主胞胎。16. 胃为五谷之府,胆为中精之府,小肠为受盛之府,大肠为传导之府,膀胱为津液之府,三焦为中渎之府。17. 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18. 头为诸阳之会,四肢为诸阳之本。19. 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20. 气为血帅,血为气母。21. 六腑以通为用。22. 齿为骨之余,发为血之余,爪为筋之余。23. 脾为胃行其津液。24. 八脉丽于阳明,冲脉丽于肝肾。25.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26.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27. 五脏之伤,穷必及肾。28. 实则阳明,虚则太阴。29.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30.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31. 肺为水之上源。32. 壮火食气,少火

3、生气。33. 阳络伤则血外溢,阴络伤则血内溢。34. 气有余便是火。35. 形寒饮冷则伤肺,饮食劳倦则伤脾。36. 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37. 胃不和则卧不安。38. 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39. 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40. 聚于胃,关于肺。41. 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42.久痛入络。43. 阳气盛则瞋目,阴气盛则瞑目。44. 脏寒生满病。45.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46. 气伤痛,形伤肿。47.怪病多痰。48. 治痿独取阳明。49. 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50. 气之所并为血虚,血之所并为气虚。51.

4、清邪居上,浊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檠饪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52. 气乱于卫,血逆于经。53. 脾胃虚则阴火升。54. 亢则害,承乃制。55. 金实不鸣,金破不鸣。56. 二阳之病发心脾。57. 肺热叶焦,发为痿躄。58. 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59.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60. 小儿纯阳、稚阴之体,易虚易实,易寒易热。61. 多诊识脉,屡用达药。62. 临病人问所便。63. 至虚有盛候,大实有赢状。64. 有诸内者,必形诸外。65. 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66.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67. 能合色脉,可以万全。68. 肥人多痰,瘦人多火。69. 热深厥深,热微厥微。70. 清气在

5、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腆胀。71. 尝贵后贱名日脱营,尝富后贫名目失精。72. 肝为女子先天。73. 少阳太阴从本,少阴太阳从本从标,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也。74.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75. 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76. 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77. 治病必求于本。78.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79. 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80.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81. 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荃。82. 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83. 诸病在脏,当随其所得而攻之。84. 气化则精生,味和则形长。8

6、5. 甘温除大热。86.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87.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88. 宜行血不宜止血,宜补肝不宜伐肝,宜降气不宜降火89. 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90. 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91. 上燥治气,下燥治血。92. 补肾不如补脾,补脾不如补肾。93. 邪气内陷,当逆流挽舟;津枯便秘,宜增水行舟。94.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95. 补上治上制以缓,补下治下制以急。96. 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97. 桂枝下咽,阳盛则毙;承气入胃,阴盛则亡。98. 脓成决以刀针。99. 喉痈应放脓,喉痹当刺血,喉风倒其痰,喉蛾烙其核100. 疮疡初起宜消,脓成宜托,溃后宜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