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际收入流动性、传递机制与收入不平等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1647878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代际收入流动性、传递机制与收入不平等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代际收入流动性、传递机制与收入不平等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代际收入流动性、传递机制与收入不平等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代际收入流动性、传递机制与收入不平等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代际收入流动性、传递机制与收入不平等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代际收入流动性、传递机制与收入不平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代际收入流动性、传递机制与收入不平等(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代际收入流动性、传递机制与收入不平等中国在经过快速发展的三十多年后 ,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财富的差距 ,在事实 上形成身份的差别、阶层的分化。恰逢代际更替 , 也就带来了许多 富二代、 穷二代( 张铁,2010) 。二代现象的本质就是代际收入流动性不足 , 所反映出的正是强者愈强、弱 者愈弱的 马太效应 。代际收入流动性不足可能会使低收入阶层出生的子代产生 读书无用 、努力无效 等消极情绪并放弃努力 ;同时,代际收入流动性不足也可 能使高收入阶层出生的子代缺乏一种危机意识 , 从而减少努力。两方面的影响最终会导致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 , 进而引起经济效率的下降。 此外, 代际收入流动性不足可能还

2、会引起高低收入阶层的对立 , 引起社会的不稳 定。经济效率的下降和社会的不稳定很有可能将我国拖入 中等收入陷阱 。为此, 深入研究代际收入流动性 , 寻找保持较高代际收入流动性的有效途径具有一定的 现实意义。在 Becker and Tomes(1979) 的分析框架中 , 代际收入流动性度量的是家庭对 孩子福利的影响 ,一般用代际收入弹性表示。 代际收入弹性越大 , 子代对父代的依 赖性越强 ,说明代际收入流动性越低 ;反之, 代际收入弹性越小 , 子代对父代的依 赖性越弱 , 说明代际收入流动性越高。那么,现阶段, 我国代际收入流动性的整体情况究竟如何呢 ?二代现象能否 代表我国代际收入弹

3、性整体较高 ?此外, 父代收入又是通过何种机制传递给子代 ? 父代收入对子代最终的收入不平等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围绕这些问题 , 本文将 从中国农村出发 ,对农村居民父代、子代收入之间的关系做全面的研究 , 主要包括 以下三方面内容 :研究内容一 : 本部分的研究目标是估计农村居民的代际收入弹 性, 以了解父代收入对子代收入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 : 第一,1989-2011 年 间, 农村居民代际收入弹性总体较高 , 表明代际收入流动性整体较低。尽管如此, 低收入居民的子代仍然有机会脱离低收入阶层 , 而高收入居民的 子代若过度依赖于父代 , 则完全有可能跌出高收入阶层 ;第二,从代际收

4、入弹性这 20多年的变化趋势看 ,1997 年达到峰值后 , 代际收入弹性保持下降 ,然而在 2011 年时,代际收入弹性有所反弹。 背后的原因可能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社会层次 逐步形成 ,父代对子代收入的影响开始增强 ;第三, 农村地区男性的代际收入弹性 略高于女性;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代际收入弹性最高 ,中部地区次之 ,西 部最低; 中等收入样本的代际收入弹性最高 ,高收入样本次之 , 低收入样本最 低 ;70 后子代代际收入弹性最高 ,60 后子代次之 ,80 后子代最低。研究内容二 : 本部分的研究目标是基于经济因素的视角探讨代际收入传递机 制,以了解父代收入通过何种途径传递

5、给子代。研究结果表明 : 第一, 以子代教育 代表的人力资本投资的确是解释农村代际收入流动性的重要因素 , 其贡献率在 8.13%-13.36%之间;而以子代职业代表的社会资本投资则在代际收入传递过程中 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 , 贡献率达到 16.1%-22.02%;第二, 农村不同群体的代际 收入传递机制有所区别 : 父代收入通过教育影响男性子代收入的贡献率远低于女 性;父代收入通过教育影响子代收入的贡献率在中东部地区较高 , 而子代职业的 贡献率在中西部地区较高 ; 高收入的父代通过教育影响子代收入的贡献率最高 , 低收入的父代基本不可能通过职业影响子代收入 ;相对60后子代而言,70 后

6、、80 后的父代通过教育影响子代收入的贡献率在提高 , 通过子代职业进行代际收入传 递的程度并没有太大变化研究内容三 :本部分的研究目标是考察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状况 , 并探讨父 代收入对子代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 第一,农村居民无论是是父代还 是子代,其收入不平等程度均较高 ,而且父代收入不平等程度整体高于子代 ; 第二 从时间序列角度对子代收入不平等的分解结果表明 :在1989-2011 年间,父代收 入通过子代教育的平均贡献率为 0.96%, 通过子代职业的平均贡献率为 4.42%。父代收入通过子代教育与职业对子代收入不平等的贡献在东部、 中部地区相 差不大,但是在西部地区

7、较低 ,仅仅占父代收入总贡献率的 13.8%;第三, 从不同 世代角度对子代收入不平等的分解结果表明 :一方面,60 后与 70后较为相似,在 较低的年龄段 , 父代收入主要是通过子代教育对子代收入不平等产生影响 ,而随 着年龄的上升 ,父代收入通过子代职业的贡献率相对提高 ;另一方面,对于 80后 子代, 在其较低的年龄段 , 其父代通过职业的贡献率就高于通过教育的贡献率 ;到 了 26-30 年龄段时 , 两者之间差距得到进一步扩大。基于以上结论 , 本文认为 : 第 一,政府首先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劳动力市场 , 努力减少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程 度及职业间不合理的收入差距 ; 其次,政府还需

8、不断提高劳动力就业市场的信息 透明度,努力打破劳动力就业市场中的双轨制 , 从而使子代在就业时依赖父代社 会资本的情况不断减少。第二, 政府需要努力保证各个阶层子代拥有公平受教育的机会。这就需要政 府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 , 尤其是经济欠发达的落后地区 ,以 降低私人投资教育的成本 , 另一方面还需要搭建较为完备的教育融资平台 , 以消 除低收入群体在对子代进行教育投资时的信贷约束。第三, 教育体系的完善需要与劳动力市场的完善相结合 , 因为只有有效的劳 动力市场才能提供合理的教育回报率。 倘若收入的高低与个人受教育程度毫无关 系,那么低收入群体首先就会缺乏对子代进行教育投资的激励 , 其次即便进行了 投资, 低收入群体也可能因投资教育而致贫 ,在此情况下反倒会导致贫困者更加 贫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