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书心得体会15篇.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1647718 上传时间:2022-08-28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15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15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15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15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15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15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读书心得体会15篇.doc(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语读书心得体会15篇论语读书心得体会15篇论语读书心得体会1 最近一直在看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首先想要说的是,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每每去到书店,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关于教人们“怎样做人、怎样对待人生挫折、怎样处事”的书籍比比皆是,而这些所谓的“心灵鸡汤”迎合了当今复杂社会下处于“心灵冲撞”中的人们所需要的那种必要的理解和必要的心灵慰籍,而这些书籍中,我认为于丹教授关于论语的心得体会却是最值得一看的。想起以前上初中的时候,什么论语庄子在我的眼中都是很深奥的东西,虽然在添鸭式的教育中我背会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在其位,不某其政”“人无远

2、虑,必有近忧”等朗朗上口的句子,可自问心里对这些话的理解却是浅薄和随意的。或许,没有于丹,我大脑中不会再想起论语,不会想到通过读论语来指导自己的生活,也不会理解祖先圣贤为什么会说出“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那种推崇,当看了于丹教授的书后,我知道了孔夫子的伟大,也知道了过去自认为深奥的孔夫子的论语并不是高不可及的,先贤们说的话,穿越沧桑,传到今天,仍然可以让我受益匪浅、温暖备至。于丹教授说:“论语告诉大家的,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所以,当这本书被我认认真真地看完后,心里很为于丹教授把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通过论语完美结合后给

3、予的精辟阐释表示喝彩!对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于我这等凡夫俗子来说,不会也不想做任何评论,对我来讲,读懂、读透、悟到就可以了,所以,在这里就姑且把读到的一些我认为精彩的局部记录下来和大家一同分享吧!或许,迷茫中的你我,会不经意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和帮助吧!论语读书心得体会2 拜读论语时,发现孔夫子教给我们的做人道理真的好多好多。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他是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又是一个正直、坦率、宽容的朋友,它是一个映射着我们道德情操、品性修养的镜子,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多一份艺术和智慧,多一份清醒与闲暇,多一份享受生活馈赠的心情。其中,他教给我们的快乐秘诀就是如何去找到内心的安宁。子贡曰:

4、“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假设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确实,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响。理想的心理状态应该是情感表现乐观而稳定,既不为琐事耿耿于怀,也不冲动莽撞。老师的工作是一件繁琐、劳心的工作,如何在一种贫寒的生活世界中寻找快乐,让那种快乐既不会被贫寒的生活所剥夺,也不会被富足的生活所蛊惑,努力地在贫寒中保持着做人的尊严和内心的快乐呢?这就需要我们在自己的心里开出一片乐土,追求自我的完美。那么首先就要意识到: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老师作为一种职业,

5、需要具有广博的文化根底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教育科学知识。正像陶知行先生所说:“要想学生学好,必须先生好学。”为了夯实自己的知识功底,进步自己的综合素质,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老师就需要有一种不断学习的精神,让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的一个知识宝库、一本活的教科书、一个“什么都懂,什么都会”的人。在从事这项极富有创造性的工作的同时,认识到生命的每一时刻都是教育的起点,教育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这将为你带来极大的快乐。其次不忘: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老师职业需要有一种探究精神,探究即寻找科学的真谛,不满足已有的结论,向将来挑战。教学时把自己当作自由的研究主体,把激活课堂作为优化教

6、学的切入口,不囿于既定的教学形式,把课堂教学建立在教与学双向主体积极性根底上的一种充满乐趣的活动。这样,师生通过合作和创造性劳动,就会获得良好教学效果和产生的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师生从研究中共同获得一种认识进步的快乐、道德向上的快乐、创造的快乐、开展的快乐。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和进步生命价值的事业,最需要优秀和出色的老师。让我们一起在这份职业中寻找我们的快乐吧!论语读书心得体会3 升入六年级后,在爸爸的指导下,我开场系统地学习论语。爸爸经常告诉我做中国人,必需要学好中国经典文化,这样才能永远留住我们民族的灵魂、精神和根,才能实现国家振兴的伟大梦想。会有这么神奇吗?起初我半信半疑,可是随着学

7、习的深化,越来越感觉“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自己远未识其“庐山”真面目,只是学得了一点儿皮毛,但是却已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孔子的第一得意门生颜回。他在生活上几乎没有什么要求,而是一心用在学习上,用在完善自身品行上。“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如此恶劣的环境,人人都无法忍受这样的困难困苦,可是颜回却以苦为乐,坚持读书学习,追求真理,实在令人敬仰。孔子表扬他“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早死”,“其心三月不违仁”,在弟子三千中,孔子认为颜回最好学,只有他的高尚品行到达了“仁”的标准,屡次在公开场合

8、进展表扬,并以他为典范要求弟子们学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他的好学精神值得我好好学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因为学无止境,所以不要觉得向比自己差的人请教问题是一种羞辱;“三人行,那么必有我师”,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取长补短;同时,擅长提出问题,许多伟人都喜欢问个为什么,如爱因斯坦、爱迪生等。“温故而知新”也是颜回的优点之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复习学过的知识,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领悟和收获。可是我在学习中满足于一知半解,读书往往走马观花,常常造成错误百出。有的题目老师还没讲完,我早已得意洋洋地在心里说,这么简单还用讲吗?可是做题的时候才发现有几个关键的地方搞不明白,只好再重新去翻

9、书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学习效果大大下降。在与爸爸妈妈讨论作品中人物的时候,好几次张冠李戴,把水浒传里李逵的故事说成张飞的,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又变成了吴用的了,为此没少让爸爸笑话,他批评我读书不用心,没有深度,太过于急躁。想来实在令人惭愧。颜回“闻一知十”,擅长举一反三,将老师的学说不断开展下去。作为当代小学生,我们也应当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全面开展,不断进步自身的素质和才能。我最要学习的还是颜回的“不迁怒,不贰过”,他从来不把怒气发泄到别人身上,同样的错误不犯第二次。不仅人与人之间要不迁怒,国家与国家之间也要这样,得互相尊重,不能动不动就发动战争,导致两败俱伤,给老百姓造成灾难

10、。如今国际局势混乱,美国发动了好屡次战争,造成别国老百姓流离失所,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和伤害。人类要想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妙,必须多学习孔子的智慧和思想。“德不孤,必有邻”,让人民幸福的人,定有许多人亲近他,反之,“恶有恶报”,发起战争让人民受苦的人,就会尝到众叛亲离的味道,变成孤家寡人。对于我们小学生而言,应养成尊重别人的良好品德,同学遇到伤心事,应多去鼓励、抚慰他;对于考试没考好的同学,多帮助他们分析p 原因,改正错误,而不应该去嘲笑他;犯过的错误,要仔细反省,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与颜回相比,我如今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太优越了,可是我却还不知足,动不动就发脾气、耍小性子。学习表现

11、好了,要求爸爸妈妈给买好吃的、买礼物,假如饭菜不合胃口,就气嘟嘟地把嘴巴撅得可以挂油瓶,与“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相差了十万八千里。读论语让我学习了许多新的东西,懂得了很多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与方法,尽管如今学得还很浅薄,但我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让他滋润着我不断成长、进步,成长为一个品德、学识与修养都优秀的有用之才。论语读书心得体会4 看因讲论语所表达出知性气质而被众人所熟知的于丹女士的专访,她这样描绘孔子:我不主张从性别的角度去看孔子。在我的心目中:孔子只有温度,没有色彩。专访在笑声中完毕,而随之而来的是一个宏大的困惑。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孔子?换言之,

12、孔子及论语终究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古人云:五色令人目盲。五色在现实中的意义重点在于作为诱惑出现。眼睛作为对外界认知的.一个通道,似乎更易被现实所乱,从而蒙蔽内心。色彩是斑斓无常的,正如每一种诱惑与欲望,而可以抵之御之的唯一方法即是强大、坚决自己的内心。而温度,正是内心的良药。论语教与人天地和谐共处之道为先,其意很是明确:一个人可以闭世隐居(而这点确实由许多人难以揣测的社会因素造成),但他必须活在世上意味必须先学会与自然相处,儒家所讲的类似与道家的“天人合一”便在此有所表达。而第二要务即为心灵之道,我觉得这足以表达孔子这个圣贤对人生把握太到位了,只要心灵足够强壮,那么便可以做到宠辱不惊,在人生的风

13、口浪尖上仍然神定气平;同样,是要给心灵找到正确的归途,那么仁、义、礼、智、信自然成为其准那么,黑白清浊也就自然清楚。国外的情诗中总说:WESHOULD BE STRONG ENOUGH TO FIGHT FOR THISLOVE。虽然情感亦属错综复杂,充满人性境遇的,但一个“足够强壮”也与孔夫子所倡的心灵之道不谋而合。明白这两点后,理想、交友、人生都已不是问题。“为大事者不拘小节”主要的途径已确定,自然就难堕迷途。我们确实能从论语中看到一个真实的孔子,他拥有一个常人应有的率性,也拥有一个圣哲的豁朗与通彻;也会对天发誓,也会“知天命”而慨叹。这就是孔子所提的人生,严格要求心灵,放松生活状态。在现

14、代社会纷杂之中,人生需要一个自己心灵的乐土,而论语的意义在于“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照耀下踏上归途。”论语读书心得体会5 我要跟大家品谈的是一道心灵鸡汤。读过于丹论语心得这本书的朋友们,或许都有一种触动心灵的感觉,我也不例外。想想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日复一日地认真工作着,面对繁忙的工作,更多的时候,早已把烦躁变成无奈,把无奈变成习惯,总是多了几分负重,少了几分快乐,因此也经常把“郁闷”当作自己的口头禅。令我没有想到的是,一本于丹论语心得,竟然让我感觉自己豁然开朗,虽不能说是大彻大悟,但也深深触动心灵。我的心似乎能更柔和些,平静些,包容些,仁爱些。我本来是不喜欢论语的,更准确地说是我不喜欢那咿

15、咿呀呀的“之乎者也”。还记得上中学那会儿,老师给我们讲解论语的开篇“学而第一”时,我就表现了厌烦情绪。那时,我就在想,孔圣人早已死了两千多年了,两千多年前的人类,别说区区几句话,即使再精华的东西,也会被几千年的历史车轮碾的灰飞烟灭,我就不信他还能在几千年前指导影响现代的人类社会?于如今想来,是非常惭愧的,缘于我对文化的理解,对个人的修养,以及对学习的态度。于丹老师讲授论语心得,别具一格,她仿佛是一位美味快餐的加工高手,它能把一般人很难懂的论语通过心得的方式来解读,似乎把难以消化吸收的食品加工成了老少皆宜、备受欢送的高档营养品。她带我们超越时空,把这位两千年前的圣人引领到了众人眼前与今人对话。孔

16、子没有圣贤的架势,朴素平和、平易近人,时时传递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她把深奥的道理讲的粗浅易懂,真正走进了我们的心灵。她说:“孔子只有温度,没有色彩”。就像易中天老师在该书序言中所写“实际上,真正伟大的思想决不会是只适用于一时一地一人,它们总是具有普遍性。”我想这也就是孔老夫子为什么能在几千年后仍然闪耀着智慧光辉的原因吧!书中主要讲述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书中每一个励志故事都告诉了我们许多人生的哲理和处事做人的道理。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说白了,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人人都希望过上快乐幸福的生活,于丹教授认为,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与内心相连。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