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文档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1646785 上传时间:2023-09-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文档(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重温课文,感受大自然。1、古诗词三首:三首诗在内容上都是写南方自然风光的。学习这三首诗,主要目的是使我们通过对诗词的诵读和欣赏,感受南方自然风光之美。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积累古诗词名句,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丰厚文化积淀。第1课的古诗分析总汇 1、古诗独坐敬亭山(唐 李白)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之情。诗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诗意:许多鸟都高飞远去,看不见了,一片白云悠闲的独自飘远。此时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凝望,彼此都看不够。2、古诗望洞庭(唐 刘禹锡)表达了诗人热爱和赞美洞庭美景之情。诗句:湖光秋月两相和,

2、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诗意: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3、词忆江南(唐 白居易)表达了诗人赞美和怀念江南美景之情。诗句: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词意: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4、古诗名句总汇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

3、江水绿如蓝。5、古诗修辞手法拟人: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对比: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比喻: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潭面无风镜未磨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6、古诗异同同:1、作者朝代同(都是唐朝诗人写的) 2、景物地点同(都属于江南) 3、诗词内容同(都写景,都是写景抒情的)异: 1、体裁形式不同(前两首是诗,后一首是词) 2、诗人情感不同(前一首冷调写景言意,后两首热情颂景抒情。) 3、表现手法不同(第一首主要运用了拟人手法,第二首的比喻很巧妙,第三首对比非常强烈。)7、古

4、诗想象我独自坐在敬亭山山中,这里的环境一片幽静,突然,吱吱喳喳的几只鸟儿在天空中飞过,越飞越远,直至无影无踪。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俩谁也不会觉得厌烦。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秀丽的敬亭山了。秋天的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漫步在洞庭湖边,遥望洞庭湖,银色的月光洒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个湖面像笼罩着一层薄纱。朦胧中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我被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啊,如画的风景我久已熟悉。每当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

5、花比火红,碧绿的江水清净明澈碧如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文学常识、要点1、独坐敬亭山唐 李白 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2、望洞庭唐刘禹锡 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与白居易并称“刘白”。3、忆江南唐白居易 是一首词,“忆江南”是词牌名。2、桂林山水:通过阅读感受桂林山水之美,热爱祖国大好河山。3、记金华的双龙洞:这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情融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作者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先写了去双龙洞途中的风光,接着写双龙洞洞口和来到外洞;再写怎样通过孔隙来到内洞;最后写出洞。4、七月的天山:作者用移步换景的

6、方法展示了天山景物三个不同的方面:一是从高到低,由远及近,运用形象的比喻,依次描绘了天山的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流。一方面向读者展示了天山的无限生机,另一方面解释了为什么盛夏季节进入天山会有秋天般的凉爽的原因。二是描绘了天山密林幽静的美景:茂密的森林,细碎的日影和马蹄溅起的水声相映成趣。三是描写天山深处的景象:山色柔嫩,山形柔美;重点写了五彩缤纷的野花,溪流两岸,满地鲜花,犹如进入了春天的花园。作者就是这样重点从天山的水、树、花三个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整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流淌着大自然的美,洋溢着作者的赞美之情。句子总汇一、修辞手法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比喻句)2、春天来

7、了,桃花笑红了脸。(拟人句)3、下课了,同学们有的在跳绳,有的在打篮球,有的在做游戏,瞧,他们玩得多开心啊!(排比)4、是谁养育了我们?是我们的父母!(设问)5、这难道不是伟大的奇观么?(反问)6、家里静得出奇,连一根针掉到地上的声音都能听得清清楚楚。(夸张)7、他种的花很香,几十里外就能闻到花香了。(夸张)二、仿写句子1、黄山的山真高啊,高得让你感觉到一种直插云霄的感觉;黄山的山真陡啊,陡得让你感觉随时都会倒下来;黄山的山真奇啊,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让你流连忘返。2、小溪的水真清啊,清得可见水中的石头、细沙和鱼虾;小溪的岸真绿啊,绿得像盖上绿色的毛毯;小溪的物真丰啊,水中小鱼小虾快乐地嬉戏。

8、3、牡丹花真艳啊,红得像是燃烧的火焰;牡丹花真香啊,清风轻拂,飘香四溢,沁人心脾;牡丹花真美啊,远远望去,她像一位亭亭玉立美丽少女。4、六月的天气,时而风,时而雨,时而凉,时而热,真是变化多端啊!5、妈妈还是死命追着不放,到底追上了,可是雨来浑身光溜溜的像条小泥鳅,怎么也抓不住。(运用了比喻句写出了人物更机灵、可爱。)6、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水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运用比喻写出了的凶恶)三、我喜欢课文中的好词佳句1、好词:房前屋后 天高地阔 夜明人静 此起彼落 悠然自得全神贯注2、佳句:1、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

9、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结队地从土里探出头来。2、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四、关联词语一. 关联词语: (一)并列关系:(分句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并列的) 又又;既又;不是而是;不是也不是而是; 一面一面;一边一边;有时有时。 (二)因果关系(前后分句表示原因和结果) 因为所以(由于因而);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 (三)选择关系(表示要在前后两个分句所说的情况中选择一种) 不是就是;或者或者;要么要么;是还是; 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四)递进关系(表示后一个分句的意思比前一分句进了一步) 不仅而且;不仅还;不但而且;不但还 (五)转折关系(表示前后分句的意思,是转折

10、的关系) 虽然但是;尽管还是;可是(却) (六)假设关系(前一个分句假设一个情况,后一个分句说明在这种情况下会产生的结果) 如果就;即使也;要是就;哪怕就 (七)条件关系(前一个分句提出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情形) 只有才;只要就;不管总;无论都 1、这朵花既美又香。(并列关系)2、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工作好。(递进关系)3、小刚不是忘记带钢笔,就是忘记戴红领巾(选择关系)我们下课不是玩游戏,就是打篮球。4、虽然他长得很丑,但是心地很善良。(转折关系)5、因为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所以大家都喜欢看。(因果关系)6、如果明天不下雨,我就去春游。(假设关系)7、只要努力学习,就会取得好

11、成绩。(条件关系)练习:1. 小明在学习上( )有这么好的成绩,( )他平时刻苦学习的结果。 2.( )下雨,地( )湿。 3.( )多读多练,( )会提高作文水平。 4. 诸葛亮( )精通兵法,( )熟知天文地理。 5.( )答应了,你( )应该办到。 6.( )修筑京张铁路困难重重,( )詹天佑勇敢地接受了任务。 7. 语文课上,张老师读课文时,流泪了,( )他感情脆弱,( )这篇课文太感人了。 8. 张明学习成绩好,那是( )他学习认真刻苦。 9. 我们读文章,( )要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要注意文章的细节,( )仔细体会那些细节,( )理解得更深刻。 10. 鲁迅先生对青年十分关心

12、,( )写信人署的是假名,他( )认真地回信指导。 11.( )明天不下雨,我们( )去春游。 12. 我们( )说明天起开始好好学习,( )从今天起就刻苦努力。 五、反问句与陈述句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把陈述句变为反问句,也可以把反问句变为陈述句,它们的意思相同,语气有所不同。(一) 反问句变陈述句1、 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2、 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3、 反问语气词删去“?”变“。”。练习:1、 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_ _3、

1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_4、 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5、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呢?_ _6、 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_7、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_8、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_9、 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_10、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呢?_(二) 陈述句变反问句第一步与第三步正好相反,第二步一样。1、先加上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3、 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练习:1、 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2、这幅画是我们班彩颖画的。_ _3、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