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课《乘法分配律》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1646516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核课《乘法分配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考核课《乘法分配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考核课《乘法分配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考核课《乘法分配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考核课《乘法分配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考核课《乘法分配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核课《乘法分配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乘法分配律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机下册第三单元第24页例5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并能正确地描述。2. 初步懂得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过程与方法:1. 让学生参与乘法分配律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2. 使学生了解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这种认识事物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观察、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数 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教学重点: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教学难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师:同

2、学们,还记得我们前面学习了有关乘法的那些运算定律吗?生: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师:那你们还记得怎么用字母表示这两个运算定律吗?生答师板书:aXb=bXa(aXb)Xc= aX(bXc)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乘法的第三个运算定律(让生读课题)(二)创设情境,准备探索课件出示例7情境图师:四二班同学为校园绿化活动作出积极行动,大家都在认真的植树。那么 到底有多少同学参加了这次的活动呢,你们想知道吗?生:想知道。师:那我们从情境图上寻找出相关的数学信息,谁来找找?生: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4人挖坑、种树;2人抬水、浇水。师生:问题是“一共有多少人参加了植树活动?”师:谁能列式计算呢?生 1: (4+

3、2)X25生 2: 4X25 + 2X25师:谁来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列式呢?生1: (4+2) X25 是先算出每个组一共有几个人,然后在计算25个组一 共有多少人?生2: 4X25 + 2X25是分别算出25个组一共有多少人挖坑、栽树;有多 少人抬水、浇水。然后再算出一共有多少人?师:这两种方法虽然不相同,但是结果却相同。因此,我们可以把这两个算 式用“=”连接起来。板书:(4+2)X25=4X25 + 2X25师:你们能不能照样子也写出这样的算式呢?在练习本上试一试生写完并汇报,师相机板书35个(三) 观察发现,探索规律师:大家看一看,老师写在黑板上的这几组算式都相等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呢

4、?预测生1:计算后发现两个算式的得数相等预测生2:几个几加上几个几等于几个几师分两个层次进行反馈处理:第一个层次:计算的结果第二个层次:几个几加上几个几等于几个几师:这样的算式除了我们写的这些还有吗?生:有师:写这样的等式你有什么经验?(你是怎样根据等号左边的算式写出等号 右边的算式呢?)同桌交流一一指名说(结合算式说一说)师引导学生用字母来表示:其实啊,这样的等式确实写不完,那我们能不能 用三个字母写出一个等式把所有的等式都代表了呢?生汇报,师板书:(a+b)Xc=aXc+bXc师揭题:刚才我们用字母表示出来的规律,就是今天学习的“乘法分配律”(师板书)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什么是乘法分配

5、律?生尝试,汇报,师让生打开书26页进行对照,并读一读。(四)联系生活,知识迁移师: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习中有没有用到过这样的规律呢?生讨论,尝试汇报。若生说不出,师可以提出:比如:长方形的周长;速度和问题;效率和等等小结:看来这样的规律我们早已经用到了(五)巩固练习,应用规律1. 数学医院2. 运用定律3. 简便计算4. 小老师(六)拓展研究1. 如果两个数的差同一个数相乘,是否也可以适用乘法分配律?2. 如果是两个数的商呢?两个数的积呢?是否也适合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乘法分配律是四年级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 换律、加法结合律及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教

6、学的,是一节比较抽象 的概念课,教学是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多种探究方法,激发学生 的自主意识。一、在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上,我定位在:(1)通过学生比赛列式计算解决情景问题后,观察、比较、分析理解乘法分 配律的含义,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乘法分配律的内容。(2)初步感受乘法分配律能使一些计算简便。(3)培养学生分析、推理、概括的思维能力。二、结合自己所教案例,对本节课教学策略进行以下几点简要分析:1、总体上我的教学思路是由具体一一抽象一一具体。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一起来研究抽象的算式,寻找它们各自的 特点,从而概括它们的规律。在寻找规律的过程中,有同学是横向观察,也有同 学是纵

7、向观察,老师都予以肯定和表扬,目的是让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 去尝试解决问题,又能使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得到相应的满足,获得相应的成功 体验。2、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教师要深入了解各层次学生思维实际,提供充分的信息,为各层次学生参与 探索学习活动创造条件,没有学生主体的主动参与,不会有学生主体的主动发展, 教师若不了解学生实际,一下子把学习目标定得很高,势必会造成部分学生高不 可攀而坐等观望,失去信心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以往教学该课时都是以计算引 入,有复习旧知,也有比一比谁的计算能力强开场。我想是不是可以抛开计算, 带着愉快的心情进课堂,因此,我在一开始设计了一个植树的情境,让学生在一 个

8、宽松愉悦的环境中,走进生活,开始学习新知。这样所设的起点较低,学生比 较容易接受。3、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猜想是科学发现的前奏。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同样不能没有猜想,否则,主体 性探究活动便缺少了内在的动力,自主学习的过程也成了失去目标的无意义操 作。学生看到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从直观上产生了关于乘法运算定律的猜 想。于是,接下来的举例就成了验证猜想的必需,无论猜想的结论是“是”还是 “非”,学生的思维一直是活跃着的,对学生都是有意义的。这个过程是教会学生学习与掌握探索方法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学习品格的过程。4、师生平等交流。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创共生的过程,新课程确定的培养目标和所倡导的学习方 式要

9、求 教师必须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教师必须从“师道尊严”的 架子中走出来,与学生平等地参与教学,成为共同建构学习的参与者。在以上教 学片断中,教师让学生充分经历学习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猜想一一倾 听一一举例一一验证,在欣赏学生的“闪光”处给学生“点拨。教师没有过多 的讲授,也没有花大量的时间去刻意的创设教学情境,只是做唤醒学生主体意 识的工作,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大胆表达。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解决 新问题,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5、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把学生放在主动探索知识规律的主体位置上,让学生能自由地利用自己的知 识经验、思维方式去尝试解决问题。在探究这一系列的等式

10、有什么共同点的活动 中,学生涌现出的各种说法,说明学生的智力潜能是巨大的。所以我在这里花了 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多说,谈谈各自不同的看法,说说自己的新发现,教师尽可 能少说,为的就是要还给学生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从而能使学生的主动性、 自主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三、教学中的不足和改进之处: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如虽然本节课在感知乘法分配律上下 了不少工夫,但在乘法分配律的理解上还不够,因此在归纳乘法分配律的内容时, 学生难以完整地总结出乘法分配律,另外还有部分学困生对乘法分配律不太理 解,运用时问题较多等,今后的工作中,要多向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 多听课,多学习。尤其是优秀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新思想、新方法, 改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和课堂效率。2. 加强同科组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3. 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易混点,上课时才 能做到心中有数,游刃有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