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学生写出孩子气的作文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1646390 上传时间:2023-08-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让学生写出孩子气的作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怎样让学生写出孩子气的作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怎样让学生写出孩子气的作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怎样让学生写出孩子气的作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怎样让学生写出孩子气的作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怎样让学生写出孩子气的作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让学生写出孩子气的作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怎样让学生写出孩子气的作文 (一)鼓励创新,引导学生愿写。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只重视学生的共性,而忽视学生的个性 发展。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喜好,不同的思 维。作文教学就应当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观点, 自己的独立的风格,不人云亦云。学生只有将积极的情绪内化为良好的行为,才能积 极主动地学习,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在不断地求新求异 中,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我在上凡卡一课时,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爷爷能收到这 封信吗?为什么?我满以为学生会异口同声地说:“不能,因为信 的地址不详。”不料,却有一个学生大声回答:“能。”我顿时一 愣,又鼓励他:“说说你的想法。”这个学

2、生不慌不忙地回答:“如 果邮递员认识凡卡爷爷,爷爷就能收到这封信。”“哪有这么巧的 事?太离奇了。”另一个学生立即反驳,其他学生也随声附和。这个学生不甘示弱:胸有成竹地说:“老师说过,文学作品是可以虚构的,还有句话叫无巧不成书吗?何况爷爷收到信:凡卡回到乡下,也未必能过上好日子。”我顺势点拨:“爷爷收到这封信,凡卡的处境会怎样呢?学生们略一沉思,又纷纷举起手。一个学生答到:“如果凡卡回到乡下,生活虽然苦,但不会挨打、挨冻了,总会快乐些。”“我不同意。”又一个学生争着说,“凡卡回到乡下也许仍会挨饿,因为爷爷是个守夜人,生活一定很穷困,如果不是穷得活不下去,爷爷也不会把九岁的凡卡送到莫斯科当学徒。

3、”“凡卡真可怜,真希望他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一个学生真心地感慨道。学生争相发言,叙述着内心的想法,我见学生们个个想一吐为快,写欲望已被充分启发,便说:“你们的设想各有千秋,能把他写下来吗”“能!”学生们齐声欢呼。第二节课,学生纷纷埋头写作,连平时最怕写作文的学生,也觉得写起来十分顺畅。那个敢于发表不同见解的学生写了长达一千多字的题为爷爷收到信以后的作文,情节曲折,催人泪下。 (二)开展丰富的活动,使学生乐写 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开展一些少儿喜闻乐见的游戏或班队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在乐中、在充满浓厚情趣的活动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和写作素材,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写作的兴趣。 (三

4、)加强写法指导,让学生会写。 小学六年,学生主要学写记叙文。若一开始就让学生写成篇的作文,学困生容易产生畏难、厌烦情绪,往往敷衍了事,效果不佳。这时我是降低难度,进行分项训练。 比如:对植物的描写,即可从根、茎、叶、花、果等方面入手,也可从春、夏、秋、冬四季植物入手。而这都离不开细致的观察。在三年级时,我引导学生观察校园外沈校长家院墙上的爬山虎,看春天爬山虎的形态,并用一段话写下来,春、夏、秋、冬也以此类推,一年下来,将四段文字加以组合,一篇描写生动的作文就写成了。这样做虽然历时长一些,较麻烦,但学生不仅学会了描写植物的方法,而且养成了仔细观察的习惯,接着在四年级时,我带领大家到学校苗圃进行实

5、地观察,选择自己喜爱的植物进行“跟踪调查”,写出植物的四季变化。这样学生还从中感受到作文的乐趣,可谓“一举三得”。 让学生喜欢上了作文固然很重要,但是光有写作的兴趣还是远远不够的,这时,只要老师能适时引领,较为巧妙的发挥“下水文”的作用,那学生的作文水平才可谓“顺水行舟”,恰到好处。 二、对学生“下水文”的指导。 “下水文”是教师根据学生作文的命题或要求,亲自动笔写成并用于指导学生的文章,也就是教师的范文。 作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用语言文字这种工具来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技能。作为掌握一种工具的技能,教育的示范就显得格外重要了,正如木工师傅要为徒弟示范刨木板、锯木

6、头,游泳教练要为弟子示范各种游姿一样。“下水文”在作文指导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由作文教学的本质决定的。 从作文教学的过程来看,写“下水文”是作文教学准备阶段的教师活动之一,是特殊的作文备课。在写“下水文”的过程中,教能体验到学生写作文中应注意的问题会有一个更清楚、具体的了解,甚至还能发现原先没有考虑到的问题。这样,教师写“下水文”一方面可以改进作文教学的设计,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应对学生在写作时提出的问题,做到“有备无患”。 从作文教学因素来看,“下水文”是作文教学诸多因素中最具直接性和现实性的因素。它以既成的文章具体地告诉学生该怎样运用语言文字来表现客观事物及内心所感。其中蕴含的作文知识、作文方法

7、和技巧可以为学生感性地接触、认识、领悟。语言学习研究表明:儿童语言学习的基本途径之一是模仿,而“下水文”恰好提供了最适宜模仿的直接的现实的范例,正所谓说“说到不如做到”。心理学告诉我们,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知识经验缺乏,又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所以,模仿是他们的一种心理需要,“下水文”正顺应了儿童的这一心理需要。 从学生习作心理来看,“下水文”能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和兴趣,帮助学生克服作文畏难情绪。中国音乐学院附属幼儿园园长桑海波博士让孩子喜欢弹琴有绝招。孩子一入园,先不让他们摸琴,过不了多久,看到别的孩子弹得那么好,他们自己的小心眼就被勾得直痒痒。趁老师不注意,跑过去咣咣弹几下,这时老师假

8、装没看见,他的瘾会越来越大,这时再教他们。(钱江晚报 1998年9月9日第10版男博士当上幼儿园园长)由此可见在作文课上,当老师把一篇精彩的“下水文”念完后,我们不是也能看到学生跃跃欲试的神情吗?这里,学生们会觉得“老师行, 我也能行!” 从怎样把握“下水文”的时机来看。在指导学生作文前,教师写“下水文”,在学生作文时,教师“下水”指导,但并不是简单地写完“下水文”读给学生听就完了。想要使“下水文”发挥最大的作用,切实达到指导,帮助学生学会作文的目的,需要根据作文难易:学生的作文基础好坏及个别差异,讲究一些策略,这主要是指“下水文”的形式和出示的时机的把握。 (1)先谈“下水文”的形式。“下水

9、文”并不一定非要写整篇文章,更多的时候可只写几个片断,或仅列一个作文提纲。这要根据某次作文的重点和难点确定,做到因文而异,这样才能提高“下水文”的指导功效。 (2)再来谈出示“下水文”的时机。 写“下水文”一般在指导学生作文前进行,提前下水,熟悉水情,但对于一些比较容易的作文题,可在大致浏览一番学生初稿后,再“下水”,这样可以针对学生在初稿中表现出来的普遍性问题进行写作,相当于游泳教练矫正运动员不规范的技术动作时的示范动作。 一次,我让学生写我尊敬的人,学生能用一件事来反映人物品质,但人物的外貌描写却很程式化,很多文章中的外貌描写与文章的中心没有实质的联系。我就写了两段描写一位勤劳的妈妈的外貌

10、的文字: “我的妈妈四十来岁,瓜子脸,乌黑的眼睛炯炯有神,剪着齐耳的短发,很精神。” “我的妈妈四十来岁,漂亮的瓜子脸上过早地爬上几条皱纹,乌黑的眼睛总透出慈祥的目光,剪着齐耳的短发,很有精神。” 我读完后,让学生对照评议,由于写的是同一个人的外貌,学生很快发现了其中的优劣,并悟出了自己的作文的欠缺之处,此时修改起来当然得心应手了。 出示“下水文”的时机也是很有讲究的。作前读,起到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开启思维,克服畏难情绪的作用;作中读,起到帮助学生指点迷津,纠正偏差的作用;作后读,起到对照总结,指导修改的作用。读“下水文”时机的准确把握,对于学生作文实观由模仿到创造,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变很有观实

11、的意义。“下水文”是学生学习作文时的一根拐棍,拐棍的作用是帮助学步,学生最终是要自己走路,学会自己独立作文的,所以“下水文”的出示时机随着学生作文水平的不断提高,作适当后移,是有利于发挥学生写作文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下水文”在指导学生作文的过程中逐渐“淡出”是合理、有益的。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一定要交给学生一把“金钥匙”并教他们如何用好它,也就是在学生喜欢上了作文,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的基础上做技巧指导,充分发挥“下水文”的作用,再让学生对适当多练,同时做到尊重和顺应儿童的天性,尊重儿童的内心世界,真正着眼于他们的发展,这样让拥有童心、童真、童趣的孩子们写出原汁原味的有“孩子气”的作文来。让孩子们真正喜欢上作文,爱写作文,会写作文。我相信作文教学一定会花艳果香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