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农村合作医疗调查报告4篇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1644020 上传时间:2022-09-0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农村合作医疗调查报告4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20年农村合作医疗调查报告4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20年农村合作医疗调查报告4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20年农村合作医疗调查报告4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20年农村合作医疗调查报告4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农村合作医疗调查报告4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农村合作医疗调查报告4篇(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年农村合作医疗调查报告 4篇暑假期间,我在村集体卫生室做了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电脑 录入员的工作。看到我过近几年来关于农民保障制度所做的一些成就 我决定利用工作之便对我农村合作医疗的现状进行调查。我简单做了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群众调查问卷,查阅了关于新农合的知识,分析了 农民对医疗保障的主要看法。总体了解如下:一: 历史弊端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在农村,“小病挨、大病拖、重病才往 医院抬”的情况司空见惯,目前因病致困返贫现象严重,农村需住院 而未住者达到 41%;西部因病致贫者达300500 万。农村的贫困户中 70%是因病导致的。自 1985 年以来,虽然农村居民收入也在不断增 长,

2、但增长幅度明显小于城镇居民。剔除物价因素,19851993 年 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 3.1%,而同期城镇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 长 4.5%,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速度为 9% 。 1988 年以后,农村居民 实际收入增长基本处于停滞状态,19891993 年农村居民收入年均 实际增长仅为 1.4%。但与此同时,农民医疗支出大幅上升。以安徽 省为例,XX年前三季,农村人均医疗支出42.82元 与上年同期37.69 元相比,上升了13.6%;其中医疗卫生保健人均支出 19 元,已接近上 年人均全年支出 20.2 元。1990 年人均全年压疗支出 14.41 元, 1998 年历史最高为52.11元

3、,1999年为51.65元xx年间增长了 2.52倍, 而xx年间农民纯收入增长也仅是2.52倍。而且在全国的保障制度中,农民被排挤在保障体系之外。农村社 会保障始终处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边缘,有相当部分社会保障的内 容将整个农村人口排挤在保障体系以外。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仍 然非常低下,多数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偏低,承受能力弱,相对于城镇 社会保险改革进度而言,农村社会保险仅局限于部分富裕地区试点阶 段,家庭保障仍是农村社会保障的主体。 以医疗保险为例,我国当 前进行的医疗保险改革不同于发达国家,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它不是全 民医保,而只是城镇职工的医疗保险改革,目前是解决公费医疗负担 过重问题,

4、保障基本医疗服务。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虽然曾在农村被 广泛实践过,但几经周折,最终由于各种原因而解体。二: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 支持,农民自愿参加, 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 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 方式筹集资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由我国农民自己创造的互助共济的医疗保 障制度,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 贫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所普遍 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个范本,不仅在国内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而且 在国际上得到好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5、从xx年起在全国部分县(市)试点,预计到 xx 年逐步实现基本覆盖全国农村居民。根据中共 中央、国务院及省政府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意见有 关精神,农民大病统筹工作改称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 合作医疗实行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筹 资标准不能低于 30 元/人,其中县财政补助 10 元,乡镇财政补助 5 元,农民筹资 15 元。归纳起来是筹资提高,政府补助多,农民受益 面大,为患大病的农民建立了保障,最高给付额达到XX0元。三:建设新农合的意义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有 了长足的发展,然而,经济的发展并没有给农民在看病问

6、题上带来太 多的实惠。我国人口占世界的 22%,但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 2%。 就这仅有的 2%的医疗资源,其80%都集中在城市。从1998 年到 XX 年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 2.48%,但医疗卫生支出年均增长11.48%, 后者的增长竟然是前者的近五倍。据有关媒体报道,至今中国农村有 一半的农民因经济原因看不起病。在广东那样的经济发达地区,也有 40.08%的群众有病未就诊, 23.35%的群众应住院而不能住院。另外, 我国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还很窄,不足以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在 广大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基本上处于“空白地带”。疾病,像一把 利剑挂在农民兄弟的头上,“看病难、看病贵”是目

7、前中国农村比较 普遍的现象。“XX”时期,我国经济社会转型过程将进一步加剧,要 使这一转型能够平稳推进,整个社会需要构建严密而可靠的安全网。 因此,农民的医疗卫生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问题本身,解决农民的看 病难,不仅仅是尊重农民起码的生存权的问题,更是建设公平、公正 的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如何解决农民的看病难?回顾历史,我们曾 经解决过这一问题,而且是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1993 年世界银行 年度发展报告投资与健康指出:“直到最近,(中国)一直是低收 入国家的一个重要的例外到上世纪 70 年代末期,医疗保险几乎 覆盖了所有城市人口和 85%的农村人口,这是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举世 无双的成就。”上个

8、世纪80 年代初期,农村人口还占全国人口80%, 但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6岁提高到了68 岁。专家 们承认,这种健康业绩的基础,是在“将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 村去”的资源配置大格局中,辅之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网 络、遍布每个农村社区的土生土长的“赤脚医生”队伍和合作医疗制 度的“三大法宝”。因此,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发展农村合作医疗, 是新时期建设新农村题中应有之意,是非常必要的。 关于我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情况的调查报告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是缓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有效措施。我区从XX年7月1日起实 施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

9、度,为广大农民群众办了一件好事、实事。 为了准确掌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运行情况,为区委、区政府决 策提供参考依据,由区政协学宣委牵头,自6 月 20 日开始,深入区 卫生局、高台子镇、卧龙街道办事处、牛心台街道办事处,通过召开 座谈会、听取汇报、入户走访等形式进行了此项工作的调查。现将调 查情况报告如下: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的基本情况1、农民参合情况截至 XX 年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制度已覆 盖全区五个涉农镇街,26 个行政村。全区农业人口 32139 人,参合 农户 9563 户,参合农民29979 人,参合率为93.28%。2、基金筹集情况XX 年,全区筹集到

10、位新农合基金154.79 万元。其中,省级以上 财政补助资金 43.34 万元,市财政补助资金 32.20 万元,区财政补助 资金 48.29 万元,农民个人筹资 30.96 万元。3、基金支出情况截至XX年12月31日,已有35288人次获得了医疗费用补偿, 补偿费用总计 127.95 万元,占年筹资总额(提取风险基金后)的 90.65%。其中住院补偿1157人次,补偿费用为102.84万元,占总补 偿费用的80.38%,次均住院补偿费用为888.82 元,占次均住院总费 用 3437.14 元的25.86%;门诊补偿34131 人次,补偿费用为25.11 万 元,占总补偿费用的19.62,

11、次均门诊补偿费用为7.36 元。基本体 现了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原则。4、基金流向分布截至XX年底,参合农民就医发生医药费用总额为561.69万元, 其中,在区内发生医药费用总额为 169.61 万元,区外为 392 万元。 区内住院为 150 人次,区外住院为 1007 人次,区外住院人次占住院 总人次的87.04;区内门诊为 33679 人次,区外门诊为 452 人次,区内门诊人次占门诊总人次的 98.68。以上数据表明,门诊基金流 向基本合理,住院基金流向不尽合理。5、参合农民受益情况截至XX年底,参合农民累计受益35288人次,其中,住院补偿1157人次,门诊补偿34131 人次,体现了兼

12、顾受益面的原则。6、采取有效措施,完善新农合制度 为了不断完善新农合制度,区卫生局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 作:一是狠抓宣传培训,降低筹资难度。组织开展了新农合知识宣传 培训,增强农民的参合意识;公示农合基金支出及大病患者补偿情况, 公开诊疗及药品收费标准,让农民放心就医。二是调整工作方式,降 低筹资成本。变层层上报参合数据的工作模式为村组人员直接上报农 合中心,减少中间环节,实现参合信息、系统数据、缴费资金的完全 统一;加强农合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努力提高工作效率。三是规范补 偿程序,提高受益程度。按要求扩大了参合农民医药费的报销范围, 调高了报销比例,农民得到了更大的实惠。四是严格管理制度,规

13、范 服务行为。制定并实施了调查走访和监管制度、定点医疗机构诊疗和 用药制度、报销费用三级审核和定点医疗机构报销费用垫付制度,病 人可随时就诊、随时结算、随时报销。五是健全管理机制,确保基金 安全。设立了农合基金社保专户和农合基金支出专户;成立了药品统 一采购办公室和财务统一管理办公室。从总体调查情况和数据统计分析看,我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做到了平稳起步,稳健运行,资金运转安全,工作进展顺利。农民看 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农民对合作医疗的信心大大增强; 农民对党的新农合政策十分拥护;农民对我区农合管理中心的工作表 示满意。新农合制度的实施已取得了“农民得实惠,民生得发展,政 府得民

14、心”的三赢效果。二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1、农民个人参合资金的收缴有难度。一是部分农民疾病风险意 识淡薄,没有未雨绸缪的忧患意识和风险控制的保险意识,参合积极 性有待提高。二是有的农民现实心理较强,交了参合费但没得过病, 觉得吃亏,下一年就不愿意再交钱。还有的农民期望值过高,认为入 了新农合不管合不合规范,什么都要求报销,达不到自己的要求就不 满意,对农合政策进行反宣传,因而动摇了一些农民的参合信心。三 是有外出打工人员的家庭参合率低。在外务工人员患病不能回本市就 医,而新农合制度规定以户为单位,按户参合,不允许分户单人参合。 四是遵循“农民自愿”的原则,对怀疑和不理解农合政

15、策的农民没法 强制要求参合,只能做 宣传动员工作。2、宣传力度不够。虽然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了宣传,但调查走访 发现,许多农民只知道新农合政策,但对其制度以及参合人的权利、 义务、药费报销和管理办法等具体内容知晓率不高,个别农民甚至存 在误解,把新农合等同于过去的合作医疗或一般的商业保险,没有认 识到这是国家的一项惠民政策。3、区内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行为不够规范,基础设施、医疗水平 和服务能力还不能完全满足新农合工作的需要。新农合制度要求:农 民就诊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区,疑难复杂病到市级以上医院治疗。 但从我区运行情况看,一些可以在镇卫生院治疗的常见病、多发病大 量涌入市级医院。一些可以在区级医院

16、治疗的疾病却转到市、省级医 院。其原因:一是区内定点医疗机构存在基础设备陈旧、经费短缺、 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医疗技术水平有限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能 与新农合制度完全接轨,这是导致农合患者外流的主要原因。二是区 内定点医疗机构的诊疗行为不够规范:有的医务人员不写病志、不开 处方、不填门诊日志等现象仍然存在;个别定点医疗机构还存在诊疗 环节不透明等问题;少数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核对卡证不细,审查把 关不严,填写卡证不实,给农合基金运行带来了风险,某种程度上降 低了定点医疗机构自身的信誉;三是我区地处近郊,交通便利,这也 是患者外流不可忽视的客观原因。4、农民反映的具体问题有三个:一是药价高。认为定点医疗机 构的药价高于其他药店,按比例报销后,得到的实惠不是很多。二是 患者在市级医院住院的医药费予以报销,门诊花费不报,而农民多数 是在门诊就诊,此问题意见较大,希望执行以往的医药费报销制度。 三是按农合管理中心的规定,患者必须在出院后八天内的星期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