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康复科医疗风险及防范对策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1640975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康复科医疗风险及防范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9康复科医疗风险及防范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9康复科医疗风险及防范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9康复科医疗风险及防范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9康复科医疗风险及防范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9康复科医疗风险及防范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康复科医疗风险及防范对策(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康复医学科医疗风险及防备对策医疗风险是指存在于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也许会导致患者遭受伤残和损失的一切不安全事件。防备医疗风险,应加强医疗风险的管理,研究风险发生的规律,学习风险控制的技术,制定风险管理的目的,尽量减少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各类危险因素,保证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治疗的有效性,减少医院经营管理中的风险成本。康复医学科是综合医院临床工作的重要构成部分。康复医学科服务的对象重要是运动功能有障碍的患者。康复医学科服务的宗旨是运用一切可运用的综合措施,增进病、伤、残者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使患者可以重返社会。在康复医学科平常诊断工作中,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康复医学科的全体医务人员绝不可掉以轻心,对也许

2、发生的医疗风险,一定要做到防患于未然。1物理因子治疗的风险及防备对策.物理因子治疗的风险这里所述及的物理因子治疗重要指运用人工物理能,如:声、光、电、磁、冷、热等因子作用于人体,达到避免和治疗疾病的措施。人工物理能通过对人体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起到消炎、镇痛、抗微生物、兴奋神经-肌肉,缓和痉挛、软化瘢痕、松解粘连、加速伤口愈合、加速骨痂形成、调节机体免疫力等作用。物理因子治疗由于无创、无痛苦、无毒副作用,对许多疾病的治疗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在实行物理因子治疗的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不注意防护,未较好地掌握每种物理因子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或设备存在故障,对操作者和患者也存在着诸多风险。.1电击

3、伤或电流损伤:物理因子治疗中最大的风险和事故是电击伤和电流损伤。患者受到电流损伤时可体现为疼痛、肌肉痉挛、皮肤苍白、严重时可浮现意识丧失,呼吸心跳停止,瞳孔散大等严重状况。电击伤或电流损伤多因接地不良、设备故障所致。.1灼伤:灼伤体现为皮肤或粘膜损伤,灼伤多因运用电、光、热因子治疗时,强度过大、温度过高,持续时间过长或保护不当所致。.13过度刺激现象:由于物理因子的负荷量过大,作用时间过长,超过机体耐受力,患者除局部浮现剂量过大的反映外,如:红肿、水疱,还可体既有出汗、心悸、疲乏、食欲不振,病情恶化等现象。1.4过敏反映:过敏体质的患者,在接受药物离子导入治疗时,浮现对药物的过敏反映。1.未较

4、好地掌握物理因子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使患者病情加重或发生意外。对于高热、昏迷、恶病质、恶性肿瘤、心衰、出血倾向、化脓性感染、体内装有心脏起搏器、孕妇腰骶部等,不合适地应用了直流电、中频电、高频电治疗。对于有出血倾向、恶性肿瘤、活动性结核、心、肺、肝、肾功能衰竭,放疗及化疗后一年内的患者,不合适地应用紫外线、红外线等光疗法。对于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炎症、持续性高热、出血倾向、消化道溃疡、心脏病及心脏安装起搏器、支架等患者及男性的睾丸、小儿的骨骺、急性关节炎、孕妇的腹部、腰骶部等部位,不合适地使用了超声波治疗。对于有传染病、心、肺、肝、肾功能不全,严重动脉硬化、发热、皮肤破溃、月经期、大小便失

5、禁、出血性疾病、过度疲劳等状况的患者,不合适地应用了水疗等。1.2物理因子治疗风险的防备.2.1所有理疗设施一定要接合格的地线并使用安全的电压和电流。操作人员要有安全用电常识并告知患者应注意的问题。操作人员在治疗患者前,要检查设备的性能和完好性,发现问题,及时检修。如有电击伤状况发生时,要立即采用安全措施切断电源,对患者及时进行急救。1.2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要做好患者和操作人员的防护,要使用合适的治疗剂量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常常询问,随时听取患者的反映以便及时调节治疗的强度和时间,避免发生损伤,发既有过度刺激反映的患者,要立即中断治疗。.2.认真掌握多种物理因子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杜绝风

6、险的发生。2运动疗法的风险及防备对策1运动疗法的风险运动疗法又称治疗性运动,该项治疗是根据疾病的特点和患者的功能状况,借助治疗器械和(或)治疗者的手法及患者自身的参与,通过积极和(或)被动运动的方式,改善人体局部或整体的功能,以提高患者平常生存质量的治疗措施。运动疗法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的特点并可通过患者的积极参与,起到调动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增强战胜疾病信心的作用。但在实行运动疗法时,也应较好地掌握适应证、禁忌证,纯熟掌握多种运动疗法的治疗技术,掌握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否则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21.1应用关节松动技术的风险:关节松动技术是指治疗者在关节活动容许的范畴内进行的一种针对

7、性很强的手法操作技术。具体应用时,常选择关节的生理运动和附属运动做为治疗手段。关节松动术在临床中常用来治疗关节疼痛、功能障碍,是有效而实用的手法操作技术。但对于有关节活动过度、关节肿胀、关节内未愈合的骨折及关节部位恶性肿瘤等状况存在时,关节松动术则可使症状加重,严重时可导致骨折及关节周边软组织损伤。此外,操作者的解剖学、关节运动学、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疾病病理学基本知识缺少时,也可使患者症状加重或意外损伤。2.肌力训练过程中的风险:由于神经、肌肉、骨骼的疾病和损伤或长时间卧床可导致肌力低下。肌力低下可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肌力训练的目的是增强肌力,恢复患者平常生活的能力。肌力训练的措施诸多,根据肌

8、肉收缩形式可分等长运动、等张运动和等速运动;根据主观用力限度的不同可分被动运动、助力运动、积极运动、抗阻运动。在行积极等长运动或等长抗阻肌力训练时,常可伴有明显的升压反映;等长肌力训练的同步如果闭气,容易引起Valsaa效应,这些反映可对心血管导致额外承当。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容易发生意外。此外,患者如有明显的肌力低下,过度规定患者做超过肌力范畴的活动,也可产生肌肉及关节的损伤。2.3牵引技术的风险:牵引技术是运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原理,通过器械或手法的力量,使关节或软组织得到持续的牵伸,从而达到复位,解除软组织的挛缩、痉挛、减轻或缓和神经压迫、消除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的目的。牵

9、引技术可分徒手牵引、机械牵引、电动牵引。牵引技术是康复治疗技术中常用而有效的措施。但如果有牵引的禁忌证,如牵引部位肿瘤、结核、严重的骨质疏松、明显的高血压、心脏病、青光眼、新近的骨折、肌肉韧带损伤、出血肿胀、神经吻合术后个月内,如行牵引治疗会使症状加重,严重者可发生牵引意外。此外,适合牵引的患者,如果牵引力,牵引的角度不合适,也会影响疗效并使症状加重。2.1.4偏截和截瘫患者运动训练时的风险:偏瘫和截瘫的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时,除应根据神经发育疗法及运动再学习疗法的原理,促使患者正常运动模式浮现外,还要根据平常生活的需要进行平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如体位转移(涉及:床上转移、卧-坐转移、床-轮椅转移

10、、坐-站转移),平衡训练(涉及:坐位平衡,立位平衡),步行训练,协调训练等。在进行上述训练时,患者如有认知障碍,不能配合训练;或有关肌力局限性,肌张力异常;或有关部位骨折未愈合、关节不稳;或严重疼痛,平衡功能障碍;或心肺功能障碍;或设备有故障等,在训练时均可发生意外,如摔倒、骨折、肌肉关节损伤,血压升高、心肺功能不全等。.1.5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运动疗法的风险:运动疗法对上述疾患等疾病也有较好的疗效。但是,如果运动项目选择不当或运动量不合适,也会使病情加重甚至发生意外。2.2运动疗法风险的防备21医师在接诊每一位准备以运动疗法作为康复治疗措施的患者时,要认真掌握适应证和

11、禁忌证,并对患者机体的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认知功能、心肺功能进行仔细的评价,制定合适的康复治疗方案。要向患者认真解释治疗内容、目的、措施和注意事项,使患者予以配合。2治疗师在实行运动治疗方案时,要注意观测患者的反映,及时与医师沟通,以调节和修改康复治疗方案。医师和治疗师要共同做好康复前、中、后期的评价。2.2.治疗师在使用器械前,要常规检查设备的完好限度,以保证使用安全。不容许患者未经许可自行操作康复器械。3封闭治疗的风险及防备对策3.1封闭治疗的风险封闭治疗是指在局部组织,如:肌肉、肌腱、腱鞘、关节腔、硬脊膜外腔等部位注射药物,以达到改善组织代谢、增进血液循环、克制致痛物质释放、缓和疼痛的治

12、疗措施。封闭疗法对于有适应证的患者具有疗效好、见效快的特点,是康复医学科常用的治疗措施。但该项治疗在实行时如不注意有关问题,风险会随时发生。11消毒不严格,致使封闭部位感染,特别是关节腔、硬脊膜外腔的感染,会产生严重的后果。3.1.基本功不夯实,对封闭部位的解剖构造不熟悉,特别是胸部、神经节、硬脊膜外腔等部位,封闭针可误伤胸膜、硬脊膜、神经干,严重者发气愤胸、全脊髓麻醉、脊髓蛛网膜炎、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33忽视封闭治疗的禁忌证,如:全身感染、出血倾向、明显高血压、高血糖等,致使封闭后原有疾病症状加重。3.封闭治疗风险的防备3.2.1封闭治疗前要明确诊断,排除封闭的禁忌证,拟定封闭部位,选择

13、好封闭用药。322严格按照规定消毒治疗室的空气,治疗人员的双手及封闭部位的皮肤。.2.3认真学习常用封闭部位的解剖构造,掌握进针部位的解剖层次。特殊部位的封闭,如:胸部、硬脊膜外腔,操作时要十分谨慎,最佳要有其她医务人员在场。32.4封闭治疗室必须准备急救药物及氧气。4针灸治疗的风险及防备对策.1针灸治疗的风险基本功不夯实,解剖知识及中医经络、穴位知识缺少,选穴不准,操作不当,导致内脏、神经、血管等组织损伤,如气胸发生、神经损伤。针具、穴区及治疗人员双手消毒不严格,引起感染。刺激强度过大,患者过度紧张,加之,针具陈旧,易导致断针。患者因紧张、劳累、饥饿、虚弱产生晕针。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在针灸治

14、疗时,特别是使用较粗的针具治疗时,出血不止。4.2针灸风险的防备熟悉解剖构造及穴位的部位,掌握不同疾病选穴的原则,特别是对有风险的穴位要熟记在心。针灸时一定严格操作常规,根据疾病的不同,选择好针刺的深度、方向和强度。严格针具及皮肤的消毒,涉及患者针灸部位的皮肤和治疗人员的双手。随时观测患者的反映,对发生的意外要可以做出精确的判断,采用相应的措施进行救治。要善于和患者沟通,打消患者的紧张情绪,获得患者配合。5按摩治疗的风险及防备对策按摩疗法是通过手和器械,以不同形式的力作用于人体,使机体产生不同的反映,从而消除症状,改善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中医老式康复治疗技术。按摩疗法因其疗效可靠,一般无副

15、作用,深受患者欢迎。但如不掌握适应证、禁忌证或按摩的手法不得当,在治疗时也会发生问题。.1按摩治疗的风险治疗人员对解剖构造不熟悉,对肌肉、血管、神经的走行及体表投影,知之甚少,未掌握按摩的适应证、禁忌证,从而影响按摩的疗效,严重者可发生骨折、软组织损伤,关节脱位等意外。治疗人员未掌握按摩的基本手法,不理解患者疾病的状况,在按摩的部位,按摩的强度,操作的顺序,持续的时间等基本问题上未能体现因人而异,个别看待的原则,导致患者症状加重。2按摩风险的防备治疗人员必须掌握人体解剖和生理的基本知识,掌握按摩的适应证、禁忌证,理解疾病的特点和临床体现。结合疾病的特点和患者的耐受力,选择合适的按摩部位、手法、

16、强度、顺序和持续的时间,随时注意观测患者的反映,根据需要,予以调节。治疗人员在施治时要注意个人卫生,患者在接受治疗前也应洗澡,换干净的衣服,以免交叉感染。6脑卒中初期康复治疗的风险及防备对策6脑卒中初期康复的风险脑卒中初期开始康复可使患者的功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恢复,因此初期康复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但也存在着如下风险。再次脑出血发生,在患者病情尚未平稳时,康复训练不合适的介入可导致患者病情恶化,如再次脑出血。脑卒中患者因较长时间卧床,深静脉易形成血栓。在有血栓形成倾向的患者,进行肢体按摩,功能训练,易使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或再次脑梗死。对卧床的患者未行渐进性坐位或直立位训练,直接让其坐或直立,可导致体位性低血压。使心脑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