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丛林基本制度简介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1640414 上传时间:2023-10-1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丛林基本制度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国古代丛林基本制度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国古代丛林基本制度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国古代丛林基本制度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国古代丛林基本制度简介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丛林基本制度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丛林基本制度简介(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丛林根本制度丛林最初是指禅宗寺院而言,故亦称禅林,中国禅宗从曹溪慧能后,四传至于怀海,百余年间禅徒只以道相授受,多岩居穴处。到了唐贞元、元和间(785-806) ,禅宗日盛,宗匠常聚徒多人于一处,修禅办道。江西奉新百丈山怀海以禅众聚处,尊卑不分,于说法住持,未合规制,于是折衷大小乘经律,创意别立禅居,此即丛林之始。丛林建立以后,百丈禅师又根据佛教律仪和丛林实际创制了百丈清规。百丈清规后经过历代高僧大德的修改完善,形成了流传久远的丛林制度。本文现对丛林的根本制度分别作一介绍。一、 挂单与安单“挂单与“安单是我国汉传佛教中经常习用的名词。 “挂单是指我国汉传佛教寺院中有一些已受过具足戒的比

2、五,为了悟道求法,常常遍行天下,游历各地寺院,求学于诸高僧大德。佛教中将他们到云游地佛寺中借宿称为挂单。与挂单相应的是“安单。所谓“安单就是指云游僧参访到心仪已久名山古刹之后,要求在该古刹常住下来,寺院在经过一定时间的考察,确认讨单僧人符合入住的条件,便会允许其入住下来,这一过程称为“安单。本文现分别对两者分述如下:1、 挂单从古到今,每个时代都有许多僧人为了探求佛法的真谛,常常不畏艰辛到各大名寺古刹参访善知识。这些行脚云游的游方僧到寺暂住,目 p 称之为 “挂单 。 “单, 指寺院僧堂东西两序所录的寺中僧众名单,平时寺中僧人的衣钵就挂在名单下的钩子上,行脚僧入寺,要在东西两序墙壁上贴上名字,

3、并把衣钵挂上,这就叫“挂单。 “挂单也称为 “挂搭 、 “挂锡 , “搭 亦指衣钵, “锡 指行脚僧随身携带的锡杖。一般行脚僧入寺暂住,也要把锡杖挂在名单之下,?祖庭事苑?卷八曾说: “西域比丘,行必挂钩,有二十五威仪。凡至室中,不得着地,必挂于壁牙上,今僧所至住处,故云挂锡。 但后来寺院的“挂单,已渐渐失去原来的挂衣钵之意,而仅有入寺暂住之意了。但凡受过具足戒的比丘,都可以以行脚僧的身份,到其它寺院 “挂单 。 但一年十二个月中,并不是所有的时间都可以挂单,每年从正月十五日 冬安居结束 至四月十五日 夏安居开始 、 七月十五日 夏安居结束 至十月十五日 冬安居开始 的这六个月,是云游求学期。

4、只有在这六个月里,比丘才可以离开自己原住的寺院,遍访他寺,寻师参道,各个寺院也只有在这六个月里才接待前来“挂单的行脚僧现代的云游僧,如果想暂住某寺,就可向寺方要求挂单。在挂单时,如果是想挂单几天,就说: “打搅常住。 想留下来参学,那么云:“亲近常住。 挂单时要按以下程序进行:先至客堂挂单,人往东边凳子坐,衣单放在西单门口外。等候茶房或侍者来问候,办资料,之后通知知客师。知客师穿着大袍由房间出来,到门口看一看可有衣单,随后即走回门内东单椅子处,此时学人要机敏起身,向上, “顶礼知客师父 。知客师答: “问讯。 参僧即问讯,知客师坐下,参僧也随之坐下。知客师问话: “从何来 ? “上下何名 ?

5、“来作什么?此时不可以答上X下X,要直称自己名XX假设是要长期留下,即言:“亲近常住。假设为短期数日,即言: “打搅常住挂单。 知客师检阅戒牒。送单:“礼谢知客师父由茶房、侍者带至云水堂或上客堂,知客师会在此请桂单者先礼佛三拜,再“顶礼寮元师父毕,寮元师喊: “送知客师回寮。 此刻学人要跟前三、四步至门槛目送知客师,直至不见身影才转头,再听寮元师父的吩咐,交待事项及日课行程。假设是亲近常住者,寮元会将其详细的资料送至常住,由常住为其安排。通常是送至禅堂当清众学规矩。来历非凡者,通常半年后即由清众升做悦众,渐渐成为纲领职事,假设是一般领行单者,就不一定要经禅堂训练。2、 安单“安单 ,是指行脚僧

6、在寺中挂单已久,希望正式成为寺中的一员,以便在寺中长久居住下去,而寺中僧众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也认为可以与之共住,这样,就要为行脚僧举行“安单仪式。安单,对于行脚僧来说,意味着他从此不再作为寺院的客人暂居寺内。对于寺院来说,那么又增加了一位新成员,故“安单仪式要比“小挂单正规,古板。“安单仪式过程,与“小挂单不少相同之处,如亦需由侍者发榜,堂司根据报榜,请行脚僧用茶,在用茶之后,检验度牒等。所不同的是安单者要在参头带着下,从前门右手依次进入禅堂,走至圣僧像前,排成一列,烧香供奉,大展具三拜,巡堂行走一匝,再回到原来站立之处,等待维那将度牒或戒牒发还大家。发完之后,维那即向诸寮发送报榜,榜上写明

7、姓氏、时间、籍贯、年龄及出家师父姓氏、受戒名称、地点等等,并注明白某年某月起至本寺。“安单 仪式举行之后,行脚僧就失去了行脚僧的身份,而正式成为寺中一名清众了。不过,新安单的僧人习惯上还要举行一次“谢安单的答谢会,会前,新安单者需出榜报众:新归堂兄弟来日粥罢,诣方丈谢桂单。今 X月X日,侍司XX报。答谢会多在法堂举行。堂中要庄严地设置住持之位,排列香几炉瓶烛台,请出住持,屡谢屡拜,并再三谦恭地表示对自己能于寺中安单感到莫大荣幸。而住持在“谢挂单之后,还会特地为新安单者请茶。现代丛林的安单程序比古代简便,要求讨单的僧人在经过寺方定期限的考察 考察期通常为三个月或半年 ,对表现比拟好的给予安单。安

8、单前,寺院主要领导通常会开会对该僧人的表现作出评价,在得到群众认可后,方丈和尚便会通知客堂为安单。客堂接到通知后,会为该僧安排房间,挂单僧即可从云水堂搬出,成为寺院正式的僧人。寺院也会安常住的标准为其发放单资。与古代的清规相比,当代很多寺院的挂单和安单程序已经大大简化。 不过, 历代的祖师按照丛林清规宋制定这些制度都有其时代意义,我们不能因为时代的变迁对祖师所制定的繁琐仪式妄加指责。相反,认真研究祖师所制定的严谨制度对我们的修行具有定的指导意义。二、 请销假佛教有完整的请销假制度,佛寺中的僧人,上至方丈和尚,下到一般清众,凡有事外出或因生病等不能参加寺院的日常佛事活动,应向寺院请假,假期结束,

9、还要销假。请假的类别。有香假、殿假、坡假、暂假、长假、事假、病假、参假、私假、公假等。现以请假外出为例,说明请消假的程序:佛门中的请假、告假、消假,除了要先在殿堂向佛菩萨礼拜告假或消假外,应向住持和尚及知客禀告。请假外出的僧人,假期结束回寺后,应先到大殿向诸佛菩萨顶礼销假,次至师父处顶礼销假丛林中,大和尚外出也一定要向知客 客堂 请假,由侍者代劳,向知客师说:“大和尚请假至 00。知客闻言要立即回道:“给大和尚送驾。 大和尚因事外出,全寺僧众应齐集大雄宝殿,由维那敲磬云: “大众师排班向上给大和尚送驾,礼佛三拜。 群众三拜毕,然后大和尚呼:“给群众师父告假,礼佛三拜。 群众一齐三拜结束。大和尚

10、外出回来时,全体僧众当穿黄海青,齐集山门口列队迎接。然后跟随大和尚到大殿礼佛销假。销假仪式也是由维那敲磬云: “群众师排班向上,给大和尚接驾,礼佛三拜。 三拜结束后,大和尚再呼:“给群众师父销假,礼佛三拜。 全体僧众一齐礼佛三拜结束。三、 请退职请退职制度是佛门中的一项根本制度。请职那么是于期头、期尾时的人事调动,代表任期圆满,要向住持辞职;圆职即指任期圆满了要请职或再任一期。圆职有二义:职务圆满到期 任期之内做完,圆满要辞职 ;圆满到期,可以请调,但获常住欣赏肯定,要其再续职留任,也称为圆职。职务调动时,任期圆满的序职者须向方丈和尚请辞,列职者那么向客堂请辞。因此过去丛林中,每当元月初八、七

11、月初八,由知客师在斋堂禀告宣布: “各位老参上座, 各位执事师父,学人有话打诸位的闲岔,今天有三件事情宣布:第一,今天是正月初八,依祖规, 所有全寺人等,任期即将届满,应该依祖训向住持请辞。 请辞后,于初九、初十,大和尚邀约全山长老召开会议,详分序、列职者,经长老通过,送至客堂,客堂那么挂牌昭告全寺。在牌尚未挂出之前,即十一、十二、十三、十四日,大和尚先请圆职者吃饭,委任其下一期继续原有的职务,亦即不调动。未圆职者,经大和尚协调安排新职务后,大和尚也会择期请请职者吃饭。在此期间,约十五或十六日,客堂张贴桂牌:“奉和尚命,请 XX法师为堂主兼副寺;请XX法师书记兼纠察等等,桂牌以后,当天交接,次

12、日上任。这就叫做“期头期尾、 “请职圆职。古代丛林,凡组织系统严谨的寺院,其人事制度有所谓“四十八单执事。四十八单又分为序职、列职二种;序职有职无权,列职那么有职有权。序职,代表的是道德、学问、阶位,大都是老成持重,长于道德修行者担任,虽然有名、有职,但无实权;列职,代表的是行政能力,是职务,握有实权。依传统规矩,新任知事 掌管僧众杂事、庶务之职务 须一起至住持面前展具,礼拜说道: “某等乍入丛林,诸事生疏,过蒙提拔,下情不胜恐惧之至。 事后, 堂司行者维那之下,掌诸杂务之役僧也会高声呼:“群众礼贺新知事。群众顶礼一拜之后,又呼道: “新知事礼谢群众。出家为僧,大多抱持为法而来的心态,无论担任

13、何种职务,只求尽心尽力奉献常住,因此, 职务或上或下的调动,都能以平常心视之,从而在和平的请职圆职仪式中庄重完成。四、 普请普请是丛林中令群众从事杂务劳役。俗称出坡。如佛诞日摘花、晒藏、平时的洒扫、搬柴、摘菜等,皆是普请的事项。普请的具体规那么,元代?幻住清规?云: “公界普请,事无轻重,均力为之,不可执坐守静,拗众不赴。但于作务中,不可嘻笑,夸俊逞能,但心存道念,身顷众缘。事毕归堂,静默如故,动静二相,当体超然,虽终日为,而未尝为也。?敕修百丈清规?那么说得更为明确: “普请之法,盖上下均力也,凡有需群众合力而办者。库司先禀住持,次令行者传语首座维那,分付堂司行者报众挂普请牌。或闻木鱼或闻鼓

14、声,那么自趋普请处宣力,除守寮直堂老病外,并宜齐赴,当思百丈禅师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诫。 关于僧众在日常作务中修行的事例,佛典中亦有类似的记载:一天世尊在逝多林中看见地上的落叶,亲自拿起扫帚扫地。舍利弗、目犍连等弟子见状,亦马上参加行列,将庭园清扫得焕然一新。随后, 世尊即开示扫地有 “自心清净、 “令他心净、 “诸天欢喜、 “植端正业 、 “命终之后生天上五种功德,希望群众皆能广植清净福田。我国自唐朝开始即有出坡佛事,百丈禅师创立丛林制度,奠定道场规矩,更将砍柴挑水、日常劳动融入佛法当中。直至八十几岁,仍秉持“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理念,带着群众出坡作务。在现代丛林中,普请仍然是一种普通的公众活动。特别是在一些拥有田产的寺院,普请活动更是频繁常见。在普请之前,客堂都会挂牌通知僧众普请的具体时间和内容。有的寺院是通过开会或表堂的方式通知群众。此外,群众一同出坡,亦能放下彼此的执持,同舟共济,不仅广结善缘, 更能创造和谐的气氛。?金刚经?云, 假设能放下人、我、 众生、寿者四相,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见出坡不仅自利利他,更是成就佛道的重要助缘。五、 普茶普茶是丛林中一项根本的集众喜庆活动。每逢春节期间,或特定法会活动之后,住持和尚为慰劳住众的辛劳,会举行“普茶仪式,请群众喝茶、吃点心、相互谈心,在年终的普茶聚会上,住持和尚通常会对僧众一年来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