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孩子做好上小学的准备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1639757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帮助孩子做好上小学的准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帮助孩子做好上小学的准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帮助孩子做好上小学的准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帮助孩子做好上小学的准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帮助孩子做好上小学的准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帮助孩子做好上小学的准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帮助孩子做好上小学的准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帮助孩子做好上小学的准备时间过得很快,孩子刚进幼儿园上小班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转眼间,他将结束幼儿园的生活,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许多家长一定被一句话警醒着:“不要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的,求学,说远点,关系到就业,关系到孩子的一生幸福。读小学一年级,是人生的又一个起步,怎样成功跨好这关键的一步呢?许多父母对怎样进行入学前的准备教育颇为关心,甚至可以说有点焦虑。幼儿升上大班后,经常会有家长不放心地向老师询问:老师,孩子就要上小学了,怎么还不教孩子多写一些字?怎么不教孩子学拼音?怎么不布置家庭作业?这样,孩子上小学后能否适应?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其实,家长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毕竟,小学的学习生活

2、不同于幼儿园,家长提出这些疑问的核心是幼小衔接问题。我们需要的是以一种正确的态度对待幼小衔接时期的教育既重视又不过分紧张。幼儿园在大班的第二学期会有意识地增加相关的教育、教学方面内容。比如会组织幼儿参观小学,因势利导组织幼儿讨论,开展“我要上小学了”的主题活动,让幼儿模拟做一名小学生,激发幼儿上小学的愿望和兴趣。改变班级的环境布局,逐渐创设与小学相近的学习、生活氛围。老师要在教室墙面粘贴一些汉字基本笔画结构的挂图、拼音挂图、“我要上小学了”的主题内容、调整桌椅的摆放及设置以学习为主的活动区等,使教室的环境布置与小学教室相同。帮助幼儿掌握初浅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大班的一日学习生活中,教师要特

3、别注意培养幼儿的听、说、读、写能力。如:每天的晨间谈话、午间的听读识字游戏、教幼儿书写汉字基本笔画及一些简单的字等,为幼儿适应小学学习作准备。逐渐改变幼儿生活学习作息时间。小学生每节课需上4045分钟,要求有意注意的时间较长。根据这点,在大班第二学期幼儿每次学习活动的时间增长到3035分钟,并注意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幼儿的午睡时间也逐渐缩短。加强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现在的孩子生活自立能力普遍较弱,为了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幼儿升上大班后,老师便要开始培养幼儿做值日生工作,如:让幼儿收拾图书和玩具、照料自然角、学擦桌椅、扫地等,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学校生活要求孩子能够独立处理好自己的生活琐事,如喝

4、水,如厕,课间休息。能照顾好自己的衣物。能很快准备好上课需要的书本和练习簿。否则这些小事都会影响孩子上课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那么家长方面可以做一些什么准备工作呢?也许你会认为孩子入学前的准备不就是学点拼音,多认几个字,多做几道数学题吗?其实入学前的学习准备只是一方面,家长们首先要做的准备是:一、确保孩子有一个健康的体质鉴于小学生在校大部分时间是上课,课间休息和游戏时间短,课后又有作业,而上学放学,上下课都有严格的时间规定,课堂学习也有严格的纪律约束等情况,就增加了孩子的紧张度,加快了生活节奏。为了使他们较快地适应小学紧张的生活节奏,家长要适当地减少孩子睡眠和游戏时间,延长学习时间,使孩子在家的

5、作息时间与学校的作息制度保持一致,以免因不适应而损害健康;可送给孩子一个小闹钟,从 10 分钟、 15 分钟、 20 分钟慢慢增加定时闹响的时间,让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去做一件事情。至少提前一、两个月,开始作息时间的转换。按照穿衣、吃早饭、步行到校所需花费的时间量,确定起床时间,让孩子习惯这样的作息制度。在幼儿园,我经常会看到有的孩子很晚才上幼儿园,家长认为上幼儿园迟到没关系,上小学了孩子自然会早起。事实果真是这样吗?将孩子的作息时间一下子转过来,孩子很难适应,于是上学后,由于学习上压力,孩子往往会出现脸色差,这还算好的,有些孩子累的一回家就到在沙发上睡着了,生病也就接踵而来了。小学的教学不会因

6、你生病并而停止,这样不但身体搞不好,学习也受到了影响。因此,从现在开始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有一个健康的体质,迎接小学紧张的学习生活。二、做好向往上小学的心理准备为了让孩子高高兴兴地进入小学,家长要使孩子内心产生想上小学当个小学生的愿望。以乐观的态度对待学习和学校。例如:早晨您送孩子上幼儿园时,在路上见到许多小学生背着书包上学校,这时,您不妨对孩子说:“瞧,这些哥哥姐姐多神气!”使孩子产生羡慕之情。给孩子讲述即将开始的各种有趣的活动,如手工课、野游,还可以热情地讲述孩子将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如读书、测量、称重等,使孩子对学习和学校产生强烈的向往。有空的时候,还可以带孩子一起去将要入学的学校

7、外走走、看看,告诉孩子可以在学校里学到很多本领。在这方面家长要特别注意的是,决不能用上小学对孩子施加压力,进行恐吓。如:“瞧你这么坐不住,将来上小学可要受罪”“你这么好动,将来上小学让老师好好治治你!”这样说会造成孩子对上学产生恐惧感,不利于形成入学的心理期待。一般情况下,在 5月份会开始报名,办理入学手续。父母千万不能在孩子面前议论学校的长短。议论要避开孩子进行。三、做好独立生活能力的准备其实现在的孩子各个都挺聪明的,对于智力正常的孩子,小学一年级的学习内容并不难。那为什么入学后学习成绩会有很大的差异呢?其中习惯是最大的决定因素。很难想象一个生活上不独立的孩子会在独立的学习。学习是很独立的一

8、件事。毫无疑问,父母疼爱孩子,是天经地义的,孩子小需要家长的格外照看,绝大多数的孩子在家里都不做家务,甚至连自己的个人杂务也由父母包办。孩子开始学习后,首先碰到的难题是什么?那就是用橡皮擦掉写错的字。不把纸擦破而能把字擦掉,对67岁的孩子实在是一种挑战。但是,如果在家里经常干家务的孩子,手会变得相当灵巧,橡皮的使用就不会有问题。还有一位家长说:“我一年差不多要给他买100块橡皮”。有的家长说孩子的书包像“字纸篓”;乱得要命。经常有这样的孩子,上课了,别人已经打开书本了,他的头还钻在书包里找书。作业了,别人已经作了大半,他还在找铅笔。经常的丢文具、丢书本、作业本,他根本管不住自己的东西。这样的孩

9、子,不用问。他上学从来不知道整理自己的玩具,他的小房间从来都是妈妈整理的。在班上,有一大堆无人认领的铅笔、尺子、生字卡片、红领巾。家长丢了东西,往往找老师,请老师帮忙找,说实在的,老师很忙。一整天只有一、二节空课,哪有时间管这些。所以他们更需要学会自己做事情,如穿衣服、收拾玩具等,一定要培养孩子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等方面的自理能力和习惯,逐渐减少父母或其它成人的照顾,学会生存。生活上依赖性强、不独立的孩子上学会遇到很大的困难。有些不到上学年龄的家长,往往很心急,觉得自己的孩子很聪明,读小学不会有问题,想着法子想早点入学。可结果呢十之八九的家长会后悔。为什么?孩子太嫩了,今天丢书本,明天找不到铅笔

10、盒,不是忘了该做什么家庭作业,就是对学习的困难有畏难情绪,成绩也就不会理想,孩子的自信心就受到了影响。这样孩子累、家长更累。听到这儿,有些家长可能会有这样的想法:1、我的孩子很聪明,区区小学的内容哪有学不会之理。我也不要求他靠一百分,中游荡荡够了。2、孩子在小学阶段快乐为主,学习之类的事情由老师来操心的,这不关我们的事情,现在的老师是越来越会偷懒了。1、给孩子买一个小书包,让孩子把自己需要的东西放进去,教孩子养成整理书包的习惯。要求孩子把东西整理好才能吃饭。过一段时间,要求孩子整理一次自己的东西。这样才能形成独立的生活能力,培养自信。即使孩子做家务不够能干,灵巧。只要养成遇事全力以赴的习惯,也

11、能对孩子的性格产生积极影响,孩子的进取心,责任感,爱心等的培养,让孩子自己动手的另一重要方面是不再事事替他们作决定,而是引导他们自己进行选择,一个孩子能否学习的好,关键在于他否具有学习能力,即学习潜能。而学习潜能的培养就是从孩子学做日常家务和学会生活自理开始的2、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俗话说心灵手巧。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很重要。有些家长认为应该孩子早点学写字了。写字是一个很精细的动作,需要手、眼协调的能力。我观察了很久,发现在幼儿园动作发展好的孩子,他的字往往写得不错。会跳绳、会拍皮球,折纸折得好的,图画画的棒的,他的字肯定很棒。因为这些都是相通的。有些孩子写字是总是把字写到格子外面,或

12、是忽大忽小的,不是孩子不用心,而是他手眼不协调,空间感发展不好,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多做运动,除了跳绳、拍球、折纸、画画外,还可以夹玻璃球、穿珠子等活动。家长与其让孩子写字,还不如让孩子多做上述的运动。如果孩子有兴趣写字,可以学习一下硬笔书法,知道一些简单的笔画,家长要注意的是握笔的方法3、培养孩子有意注意。培养孩子有意注意很重要,我们小学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在小学低年级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往往并非智力落后,而是由于注意力涣散。家长可以多与孩子玩棋类游、拼图游戏,这对培养有意注意很有益。上小学,上课时坐得住很关键。在这儿也要注意一个动静交替的问题。4、学习方面的准备A、听听的习惯与能力是衡量

13、孩子学习能力的标准之一。许多学习优秀的小学生,他们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听的习惯,这对于幼儿园大班的教育是有启发性的。倾听是一种很自然的接受方式。孩子对听故事、听儿歌总有着极大的兴趣。经常听听录音、听听广播;听得多,就会积累得多,在表达时就有了丰富的素材与较强的组织能力。大人与孩子说话时,不要罗嗦反复地说。一句话说的多了,则成了可听可不听的话。同样的话说了第二遍,第一遍就显的不那么重要了;如果有第三遍第四遍,那么先前说过的就成了大可不必去听不必去记的废话了。这样的罗嗦重复对孩子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相当不利,孩子很难直接辨别出哪些是要听的,哪些是可以不听的,结果很可能导致孩子没兴趣听,对什么都不认真听

14、,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这样就对孩子的学习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大人要对孩子听的习惯负责。相信孩子的能力,不要过多重复自己的话。B、阅读现在的语文教材识字量非常大,要求孩子认识很多字。如果上学前能认识很多字,那么你的孩子上学会比较轻松一些。识字比认识拼音重要。怎么认识字?我认为在阅读中自然的认识是最好的方法。阅读能帮助孩子学习。家长能够帮助孩子阅读的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每天在家里持续读故事给孩子听。增加幼儿的阅读机会,使孩子能随意地挑先并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无疑是增进学习兴趣、促进知识吸收的良好途径。鼓励孩子复述看过的故事或儿歌,这是对孩子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的有力促进。1、同孩子进行情景对话。

15、交谈可以帮助孩子扩大词汇量,为阅读打基础,家长多与孩子交谈,有助于帮助孩子提高语言能力。2、让孩子大声朗读,这是帮助孩子热爱阅读的好方法。科学研究表明:3、让孩子多动脑筋。父母可以让孩子描述一下书中图画内容或猜测接下来会发生的事,鼓励孩子朗读书上的内容,即使有些字不认识也没关系,看得多了自然就能认了。4、家长要给孩子作出榜样。孩子喜欢模仿,家长爱阅读,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在这儿,我建议,每天晚上,做爸爸的从电脑游戏前、做妈妈的从电视连续剧前抽出身来,哪怕只有十分钟时间,陪孩子读书。可以是孩子捧一本书,你也捧一本书、或者报纸,就算是装模做样的。也可以,你读给孩子听,这是孩子最喜欢的。你可以一边

16、读,一边用录音机录下来,当你没空时,让他陪孩子读。对于孩子熟悉的故事,可以你读一段,孩子接着读一段。5、常带孩子去附近的图书馆。即使孩子还不会阅读,但他们会慢慢懂得阅读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最初要帮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一点很重要。为孩子打下阅读的基础,让书籍成为孩子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会使孩子终生受益。阅读的习惯需要慢慢培养,经常有人问我,周老师,我孩子不会写作文,怎么办,要不要去上写作课?其实,我想阅读不止是为了写作文,只有读书才能让孩子知书达理,知书是因,达理是果。岂止是达理,一个人的气质、胸襟、智慧、个性等无不和读书密切相关。学语文,主要就是学读书。在学校,老师要教几十个学生,不可能有时间、精力来一一面授,更多的责任和更多的机会还在于家长的辅导。在家里,窗前灯下,最温馨的是莫过于父母和孩子共读书。数学方面:现在很多人判断一个人数学学得好不好,就看这个人口算快不快,数学考试分数高不高,高的就认为他数学学得好,反之则不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