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行政许可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8047字左右)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1638500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行政许可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8047字左右)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我国行政许可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8047字左右)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我国行政许可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8047字左右)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我国行政许可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8047字左右)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我国行政许可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8047字左右)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行政许可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8047字左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行政许可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8047字左右)(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前 言.1一、行政许可的含义及其重要.1二、我国现行行政许可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2(一)存在问题.21、行政许可法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2、行政许可制度设定权限不明,职责限定不清23、行政许可设定的范围不清24、对许可行为的各种监督制约不力,行政许可缺乏必要的事后监督25、行政许可程序不完备,公开性不够.36、行政许可责任制度没有从根本上建立起来.3(二)原因分析.31、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上存在的诸多缺陷是上述弊端产生的直接原因.32、行政许可在实体与程序上均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43、政府机构、人员“寻租”及“腐败”行为的出现.4三、健全和完善我国行政许可制度的对策.5(一)正确界

2、定行政许可的范围和领域5(二)减少限制、简化手续,切实保护许可申请人的合法权益5(三)建立严格的内部和外部制约制度.6(四)放革现行的行政审批、行政许可制度.6参考文献.6 /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我国行政许可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 要】:我国的行政许可制度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初期,行政许可制度在我国的运用日益广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领域已初步建立了行政许可制度。不可否认,行政许可在它建立时的确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成熟,这种制度的建设滞后,行政许可的消极因素正显现出来,甚至有时候行政许可的消极作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行政许可制度需要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关键词

3、】:行政许可;行政许可功能;行政许可范围前 言行政许可法实施后,其在法律条文、贯彻执行以及事后监督等诸多方面均存在不少问题,本文试从剖析其存在的问题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思路,以期抛砖引玉。2004年7月1日,历经两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四次审议才得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终于得以施行,它的颁布实施,标志着在法律框架下塑造有限政府、责任政府、便民政府、效能政府的进程又取得了重要的、建设性的进展。但是,从近两年的执法实践来看,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仍存在诸多困难与障碍。下面本人以基层执法者之视角,谈几点粗浅看法:一、行政许可的含义及其重要正确表述行政许可的内涵是我们对行政许可制度理论研究的起点,

4、是对行政许可进行规范的前提,对于了解行政许可行为的性质、特点及内容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983年出版的我国第一本法学统编教材行政法概要,首次提出了“许可”概念。此后,国内学者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各有千秋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行政许可,是指在法律一般禁止的情况下,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通过颁发许可证或执照等形式,依法赋予特定的行政相对人从事某种活动或实施某种行为的权利或资格的行政行为。行政许可是行政主体准许、变更和终止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从事特定领域活动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个人、组织的申请依法准许个人、组织从事某种活动的行政行为,通常是通过授予书面证书的形式赋予个人

5、、组织以某种权利能力,或确认具备某种资格。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根据相对人的申请以书面证照或其他方式允许相对人从事某种行为,确认某种权利,授予某种资格和能力的行为。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认为:行政许可是一项重要的行政权力,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根据相对人的申请,依法以颁发特定证照等方式,准许相对人行使某种权利,获得从事某种活动的资格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目前,在经济、社会、文化的许多领域,行政许可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行政许可制度是国家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活动进行宏观调控的有力措施,有助于从直接命令式的行政手段过渡到间接许可的法律手段;(2)行政许可制度有利于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6、维护广大消费者的权益;(3)行政许可制度有利于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4)行政许可制度有利于控制进出口贸易,保护和发展民族经济;(5)行政许可制度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环境保护,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健康、协调发展1。二、我国现行行政许可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一)存在问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加入WTO,政府职能由直接管理为主逐步向间接管理和服务型政府转变,伴随行政许可成为一种运用广泛的宏观管理手段,其管理范围也在逐渐扩大,但是我国的行政许可制度产生于计划经济时期,行政许可制度的改革与发展没有跟上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行政许可制度越来越暴露出弊端,主要

7、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行政许可法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西方的市场经济建制度建立早,经济制度相对成熟,西方国家二代行政许可的规范都是通过单个法律,在漫长的时间里逐个实现的,没有制度一部统一的法律对所有的行政许可进行规范。而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建立统一的行政许可制度的必要性。但这种发展模式是在摸索中进行的,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我们参考因此也决定了行政许可法所具有的局限性,它只能在现有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做非常概括性的原则规定不能为各类具体情况提供具体的答案,具体判断仍需要由许可的设定机关来确定2、行政许可制度设定权限不明,职责限定不清 我国现行的许可制度是有两部分组成的,一是行政规章规定,二是有地方政府设

8、定,有些是由规章以下的规范性文件设定的。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明确的法律统一行政许可的具体制定和实施机关及其权限,因此,在行政许可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行政机关借此扩张自己的权力,竞相设立行政许可,有些地方甚至通过设定行政许可实行地区封锁,推行地方保护制度。这些情况明显侵入“市场机制”领域,这些都与行政许可设立的初衷相违背,甚至阻碍的市场经济的正常的运行。许可的设定权资格模糊不清,无论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还是没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无论是规范性文件,还是非规范性文件,均在设定行政许可。层次众多的设定机关、部门和表现繁杂的设定规范,导致行政许可范围太大,几乎涵盖了行政管理的方方面面,从而助长了地方主

9、义和部门主义。事事要许可,步步要审批,严重阻碍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并滋生腐败,增大社会总成本3、行政许可设定的范围不清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行政许可制度发展很快,在该制度的适用范围上,出现了不当扩大化的混乱现象。问题表现在:(1)一些政府部门的审批到了事无巨细的程度有的甚至将计划经济集中管理的事项都作为行政许可,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许可审批,损害了企业的活力和经营自主权,给公民、法人造成很大负担。(2)许可设置过多导致行政权力膨胀,许可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利用许可特权,搞权钱交易。由于行政许可审批范围不明确,导致我国行政审批项目过多过滥。国务院曾经作过立法调研,结果发现仅国务院直属的部、委就有3

10、OOO多件行政审批项目。由于法律对谁有权设定许可、哪些项目可以设定许可以及对许可的条件和内容都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因此,导致行政机关滥设许可,利用许可形式滥收费、设关卡、搞垄断、实行地方保护主义的现象屡禁不止,这样做既严重限制了市场主体和公民个人的自由,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公民个人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又大大增加了政府的管理成本,加重了人民的负担。4、对许可行为的各种监督制约不力,行政许可缺乏必要的事后监督我国在行政许可活动中,对行政许可中重权不重责,重视许可证的发放,忽视许可证发放之后对被许可人活动的监督管理。实施行政许可的机关比较重视对许可证申请人的条件进行审查,而对被许可人获得许可证之后的

11、活动是否合法,是否符合公共利益。却疏于监督和管理。事实上,事前预防和事后监督相结合是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只重许可权的行使,而不履行许可后的监督和管理责任,则会导致行政许可可能成为被许可人利益的保护伞。相应地就兑现不了对公众的承诺。针对行政许可领域的众多问题,规范行政许可。实行行政许可法制化已是众望所归。这是实现依法行政、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需要,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为其保驾护航的需要。同时也是履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关承诺的需要。5、行政许可程序不完备,公开性不够现行的许可制度缺乏统一、规范的许可程序,许多行政主体实施许可行为时,随意性大,程序简单,尤其在许多事项的公告、许可证的吊销、中

12、止、变更等阶段几乎没有统一有效的程序性规定,许可的听证和救济程序就更显薄弱了。另外,许可程序的公开性不够,申请人难以了解许可主体的办事程序。目前,相当多的申报主体在准备报批材料时,由于没有许可主体明确的告知条件,只能凭经验来准备材料,这样的材料许可主体审查时,往往发现一处不合要求即退回修改,下次发现问题再退回修改,有时一项报批材料需反反复复多次才能过关。还有的许可主体研究为借口,拖延不办。这种不完备、不透明的许可程序不仅增加了许可过程中腐败发生的机会,常常也加重了申请人的负担。6、行政许可责任制度没有从根本上建立起来。主要表现:一是由于现行法律法规的部门色彩较浓相对人的行为规定比较具体,行政机

13、关的行为约束和责任追究方面的规定则比较笼统,出现问题后,要么是互相推诿,找不到责任人,要么是简单地追究领导者的责任。二是社会监督机制不健全。近几年,我国相继建立了行政诉讼、行政复议制度,但由于行政许可责任弱化,相对人难以对行政许可行为进行监督,加之受传统“民不告官”观念影响,社会监督的风气尚未形成。三是对特批权的监督难以形成。特事特办的受益者是相对人不可能对许可人员进行监督;部门内部受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影响,下级工作人员实际上根本不可能行使对上级领导的监督,导致了领导干部利用手中权力不受监督制约的局面2。(二)原因分析1、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上存在的诸多缺陷是上述弊端产生的直接原因行政许可是政府

14、机关管理社会经济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行政许可功能的发挥与现行行政管理体制密切相关。而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上存在的大量缺陷是行政许可弊端产生的直接原因。其一,领导决策体制不科学和传统人事管理制度的落后导致盲目许可现象的大量存在。我国目前领导决策体制不够完善、科学,许多政府部门还存在决策不经科学论证而是由领导一人拍板决定的状况,且许多领导为追求个人政绩而不考虑政策制度的稳定、延续性。此外,我国传统政府人事管理体制缺乏激励机制,公务人员提高业务素质的热情不高,加上许多部门“人情风”、“裙带风”盛行致使行政许可部门的行政许可工作人员素质差,缺乏宏观许可的综合能力,也无从谈及宏观控制和把握,这也导致盲目许可的现象出现。其二,政府机构设置不合理,机构间权责不清,致使行政许可效率低下。现行政府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经常出现有利益的事项许多部门重重设置许可程序,没利益的事项各相关部门踢皮球相互推诿。其三,政企仍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