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环境问题探源及解决对策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1637020 上传时间:2023-08-3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6.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环境问题探源及解决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西环境问题探源及解决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西环境问题探源及解决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西环境问题探源及解决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西环境问题探源及解决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环境问题探源及解决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环境问题探源及解决对策(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环境问题探源及解决对策山西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自开展大气环境监测以来至 2006年,所有城市没有一个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即人类长期 居住所需要的空气质量最低要求)。大多数泉源衰竭、干枯,使大多 数河流无径流或仅有源头少且短的溪水,河道里流着的是工业废水和 生活污水。多年来有约60%的河道监测断面为失去使用功能的劣五类水 质。水土流失面积达70%以上,到处荒山秃岭,黄尘弥漫。挖煤造成的 地面塌陷和矸石堆放污染环境的现象在广大矿区普通存在。山西污染 严重不但是全国之最,也在当今世界之最的行列。一、山西环境问题探源多年来,山西省的环保工作可以说是下了大力气、付出了大代价 的。炸药包、

2、推土机、停电、停运、停贷、抓人、处分干部的措施都 用上了。累计关停取缔土(小)企业和设施以及违法建设、未完成限 期治理任务的企业或设施在2万个上下。1997年在全国的取缔污染严 重的土(小)企业和设施行动中,就取缔关闭了 1.3万家,占到全国 的1/10。2000年在全国的工业企业限期达标、逾期关停活动中,关停 不达标企业4000多家,占到全国关停总数的1/7。近两年来掀起的环 保风暴又关停了 4000多家污染企业的设施。与此同时,对规模较大的 工业企业建设了 7000多台污染防治设施。为什么以这样的大力度、大 代价,在产污与治污的对垒、较量中,环境保护没有占到压倒优势, 环境污染仍很严重呢?

3、通过分析历史进程、总结经验教训、剖析深层次原因,得到如下启示:(一)过渡开发造成了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首先是千百年来的 农耕生产对地上的高强度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山西丘陵山地占80%, 其中20度以上坡地占60%。在丘陵山地开荒由生态破坏导致水土流失、 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地下水补给不足,形成泉源衰竭、河流干枯,反 过来又因生态用水不足,影响到生态系统,使原来的生态良性循环变 为了恶性循环。二是以采煤为主的地下过度开发,破坏了地下水与地 表之间的连接、贯通,加剧了水环境的失衡,造成了干旱增多,有河 必干的环境。三是在以煤炭为主的矿物超强度开发和初级产品加工, 使大量的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超过了

4、环境的承载能力,造成了严重 的大气、水体和固体废物污染。(二)对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的片面理解导致了重污染企业的无 序发展,产业结构的严重失衡。一度时期曾错误地以为,能源重化工 基地建设,只能发展能源重工业产业。从而形成了严重的产业结构问 题。一是主导产业结构单一,更多地注重了能源、原材料工业的发展, 忽略了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平衡。在结构已极不合理情况下,虽然强 调了经济结构调整,但重心没有放在产业门类的调整上,基本上是在 重污染产业的圈圈内打转转,突出“关小上大”,结果是小的没关好, 大的上来了,形成了重污染企业犹如割韭菜一搬的轮回重复。以炼铁 炉为例,取缔了 “一脚蹬”上了 6m3的炼铁炉,

5、取缔了 6m3的上13ma的, 取缔了 13m3的上30m3的,然后依次是60m3、100m3,拆了再建,建了再 拆,轮回重复,现在正在关闭拆除200m3以下的。炼焦炉也是如此,取 缔了坑式土焦,上了萍乡炉,取缔了萍乡炉,上了改良炉,取缔了改 良炉,上了小机焦,取缔了小机焦,上中机焦、大机焦(其实也是国 外在2000年就形成共识要关闭的重污染难以治理的炼焦炉)。耐火材 料、铁合金、水泥窑都是这样。这么多年来,一直是污染一一治理一一 再污染一一再治理的重复,实际上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边治 理边污染”的路子。对山西严重污染的根源是产业结构的问题,社会 早有共识。省委、省政府也大抓了经济结构调

6、整。“十五”期间提出 了采煤、炼焦、炼铁等传统产业“关小上大”新型化,发展旅游、文 化、信息及新型材料等产业并规模化。多年的努力使传统的煤炭开采、 电力、焦化等企业在规模上有所扩大,技术装备上有所提升,旅游等 新型产业有所发展。但是由于对发展一产和三产重视不够,政策、投 资支持力度不大,使重污染的产业结构不但没有改变,反而进一步加 重,重污染产业的比重以70%、80%至90%的直线上升。原来基础好的 纺织、电子、机械、日用化工、服装鞋帽等产业逐步委缩。与之相随 的是,除了少数重点城市因为一定程度控制了重污染产业的发展,环 境质量有所改善外,在其它大多数县城和工业集中区,空气污染却在 加重。相当

7、多的县城全年二级天数不到100天。水环境污染超标浓度 和固体废物堆存量均为全国之最,山西成为全国污染最严重的省份。(三)区域功能定位模糊和错位导致了对人居环境缺乏有效保护 和改善。山西是国家确定的能源重化工基地,但同时还是3000多万人 口休养生息的地方,特别是各个城市、县城,更是人口稠密的地方。 能源重工业产业,必然比其它产业产污及排污量大,对区域环境污染 严重,而人居区域,必然要求优良的环境质量。这两者是矛盾和不能 共容的。但是长期以来没有高度重视这一不同区域的功能区别,没有 分区进行区域功能定位,实行合理布局,不少城市不顾人居环境的要 求,提出发展能源重化工城市的目标。在城市市区及周边建

8、设和扩张 重污染项目,使人居环境的污染物超过了环境容量,造成了严重的环 境污染。以太原市2001年至2006年这一阶段为例,问题就看得很清 楚。这六年来,太原市下了很大的力气抓污染治理,开展了企业达标 升级和蓝天、碧水、生态、净化等五大环保工程,使全市999个重点 工业企业中,有708个完成全面治理,实现排污达标任务,269个企业 被关停,取缔推平土焦坑4255个,取缔关闭严重污染的土小企业和落 后生产设施1129个,拆除燃煤锅炉1804台,更新改造锅炉2110台, 新增集中供热面积3600平方米,新建、改建、扩建污水处理厂4个, 取缔了市区城乡结合的756个非法储煤场。而与此同时,从2001

9、年至 2006年,太原市原煤产量增加了 56%,粗钢产业增加了 75%,发电量增 加了 75.6%,焦炭产量增加了 44.9%,水泥产量增加了 93.1%。这些重 污染产业的扩张,必然是能源原料的高消耗、污染物的大量产生和排 放。尽管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使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所下降,空气环境 中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浓度值分别下降了 22.8%、41.6% 和40.5%,空气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下降了 40.5%,二级以上天数增加 了 141天。但是太原市的大气环境质量距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 仍有较大距离,在全国47个重点城市和113个环保重点城市中排名仍 在靠后。也是这同一时期,曾经和

10、太原排名不相上下的周边几个城市 都在大步前进。在2001年前后,在沈阳、天津、北京、石家庄、呼市、 西安、兰州、郑州等城市的排名中,太原位于中间位置,而2006年则 下降到了位于倒数第二的位置。特别是沈阳市由原来的和太原市不相 上下,发生了质的飞跃,空气质量达到了二级标准,二级天气多年保 持在310天以上,成为全国的环保模范城市。两市环境质量变化的显 著差异,在于治理环境污染路子的迥异。沈阳市对工业污染源采取的 做法是“关小的、搬大的、严堵进来的”,而太原市采取的做法是“关 小的、上大的、治理超标的”。(四)产业政策的低标准和生产方式的粗放型,增加了污染物的 产生和对环境的污染。在这样一个具有

11、独特的资源优势,极容易上马 高耗能、高污染低水平产业的地区,对这些产业必须高标准、严要求。 但长期以来,没有重视山西这一特点,而是被动跟着国家的产业政策 走,对规定淘汰的工艺设备,远远滞后于国家的时限要求。应该看到 国家产业政策是在全国范围内的最低要求,在山西这样一个重污染产 业高度聚集的地方,按照国家的最低要求走,永远是最落后的。我们 多年来就是跟着最落后的脚印走,旧的被关闭后新建企业按最低要求 建,往往是还没有建成投产,国家更严格的产业政策又颁布了,再来 一遍取缔关停。结果是污染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而投资也变成了 被关闭摧毁的破砖烂瓦、破铜烂铁,教训十分深刻。(五)财政税收政策导致了山西

12、收入低,公共财政用于环保等公 益事业的投资严重不足。按国家的财政税收政策,山西的资源型高能 耗、重污染产业税收高、上缴比例大,地方留成少。以河南省和山西 省相比,2006年,河南省GDP为1.246万亿元,财政收入为600多亿 元,每元GDP收税费不到5分钱,没有上缴任务,中央转移支付为1 千亿元。山西GDP为4746亿元,财政收入达1048亿元,每1元GDP 收税费接近2角1分钱,是河南省的4倍多,上缴600多亿元,自己 留成400亿元,中央转移支付100亿元。相比之下,山西税收高,地 方留成少、转移支付少的状况十分明显。税收高,则使职工收入降低, 山西省的电力、冶金、煤炭各个行业职工收入都

13、较外省要低许多。而 地方留成少,则使地方可自由支配财力少,有的市政府可支配财力仅 为几千万元,可用于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捉襟见肘。从国家的财 政税收政策也可看出,我省这种单一的重型经济结构不但有资源消耗 大,环境污染严重的一面,还有从业人员收入低、地方财政收益低的 一面。(六)山西环境问题的隐忧。近几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下大 决心要采取大措施使山西的环境面貌有大改观。以实施蓝天碧水工程 和削减排污总量为主线,大刀阔斧地对重点污染原实行摧枯拉朽式的 整治,取缔、关闭、治理、改造,多管齐下,取得了明显成效。这样 继续下去,环境状况还会有进一步改善。但是,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 隐忧。一是大量的煤化

14、工产业的上马,给恶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和危 害,埋伏了隐患。特别是对地下水的污染危害造成了潜在威胁。经清 理整顿后,保留的焦炭能力约为1.57亿吨,同时还有大量的煤化工要 上马,焦化和煤化工在生产过程中,要有污染物排入环境。这些污染 物大多数是具有强列毒害作用的有毒有害物质,有相当多数还是难降 解的有机污染物。因为土壤难以降解,这些污染物会随着降水的下渗 而下渗,终有一天要和地下水对接起来。目前,山西人生活主要靠的 是地下水。如果地下水被这些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人畜饮水就会成大 问题。目前已有个别地方的地下水饮用水源出现了含铭、含氨氮的有 毒有害物质。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长此下去,会怎么样呢?再

15、有, 就是这些有毒有害物质在生产、贮存、运输过程中,一旦发生污染事 故,往往是灾难性的。去年繁峙、昔阳的水污染事故,就是运输化工 物质的车辆翻倒,使有毒有害污染物流入水体,影响到饮用水源地安 全的。二是采煤对水资源的破坏。采煤要对地下形成一个个的大窟窿。 当降水穿过地表下渗时,就渗到大窟窿里,破坏了地下水上下的连通。 使地下水位下降,泉源衰竭。目前,山西全省大多数泉源已干涸,人 们主要靠从浅层地下水取水饮用,维持生活。一些矿区已因浅层地下 水干枯而造成饮水困难,而这种挖煤造成的地下水破坏的势头,随着 产煤量的增加,不但不会减弱,反而会增加。按目前的年采煤量连同 矸石、岩石、泥土在内测算,每年会

16、在地下形成一个超过10亿立方以 上容积的大库容,那么20年以后呢?会更大范围地影响到水环境的平 衡,缺水将会更加严重,加上炼焦、煤化工可能出现的对地下水的污 染,水环境危机的潜在威胁形势十分严峻。三是大量重污染企业的建设,使排污总量和正在改善的大气环境 质量有可能出现反弹。尽管全省正以摧枯拉朽之势治理污染、削减排 污总量,新上项目通过建设严格的治理设施,使新增排污量最小化。 但不容忽视的是,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中,由于投资者在山西看好、 看重的主要还是那些能源、原材料项目,这一点在近年来举办的招商 会上反映的非常明显。而且山西强大的习惯势力还是侧重发展这些项 目。这些项目的大量上马,又会形成又一轮的再污染。即使这些项目 都采取了严格的排污量削减措施,但因其规模大、排污量也大,众多 项目的排污总量就会超过环境容量,并抵消了花大力气减下来的排污 量,从而使改善环境质量的步伐有可能停顿,甚至出现反弹。二、山西环境问题得到根本解决的对策建议山西严重的环境问题,不是就污染论污染、就生态论生态能解决 的。必须扬弃围着污染源打转转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