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个体的教育》读后感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1634989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面向个体的教育》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面向个体的教育》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面向个体的教育》读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面向个体的教育》读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面向个体的教育》读后感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面向个体的教育》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向个体的教育》读后感(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面向个体的教育读后感.精品文档.读面向个体的教育有感李希贵,我想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肯定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是一个能与魏书生、李镇西并列的当代教育大家。但是说实话,之前我除了知道他是北京一所学校的校长和在中心组学习会上偶尔能听到关于他的介绍以外,对他也并无更多地了解。真正对他有所认识还要说到“北京十一学校”全面实施走班上课的那场改革上。听闻他的改革方法后,我十分震惊,对他的做法既有过怀疑(怀疑只是在作秀)也有过担忧(担忧无法经历应试教育的考验),但更多地是对他的敬佩,敬佩他有勇气、有理想、有魄力的对教育进行创新性的改革。这也正是我选择面

2、向个体的教育这本书的原因所在,书中的文章都是李希贵校长在这场改革中的所得所悟,它们在我的脑海中更加清晰的勾勒出了李希贵校长伟岸的形象。下面就来谈一谈我读这本书一些体会:一.民主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读完这本书如果要说用一个词来形容我对李希贵校长的教育理念的话,我的脑海中第一个闪现出来的一定是民主。在书中所叙述的故事中,我一而再、再而三的感受到了李希贵校长的民主。一个大权在握的校长,大到课程的选择,小到宿舍几点关灯,并没有由自己来决定,而是把决定权交给了学生,一个学校的管理要做到这种开明的地步是很难得的。其实提倡教育要民主的呼声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但是能把教育的民主落在实处的话却又是十分困难的。

3、困难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我们不敢去放手,二是我们的心态还没有转变过来。这两点上我们真的要向李希贵校长学习,放手带来的不一定就是失控,放手了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里培养自律意识。而在心态上我们更多地还是扮演着高高在上的布道者,把我们的意志凌驾在学生的理想之上,让学生井然有序地行走在我们给他们指明的“康庄大道”上。在教育已是服务业的当下,如还不能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心态,走下师道尊严的神坛,岂不是有种自欺欺人的味道?二“发现那棵树”是因材施教的真谛正如书中所说:“在原始森林中穿行,我们很容易被大自然的造化震撼,可是,当我们走出森林,让我们描述其中每一棵树的样子时,却常常语焉不详,因为我们心不在树木

4、,满目不过一个壮阔的林子罢了。”这种所谓“不见树木,只见森林。”可能正是我们的教育无法真正的实施因材施教的根本原因。一个树林之中,有着不同种类的树木,即使是同一种类的树林,里面的树木也会有高有矮、有粗有细,不可能长的一般挺拔和粗壮。而在我们的教育之中,教师主观的对“树木”制定了统一的标准,一个完全以自己评判为依据的标准。并依照此标准对造型独特的进行矫正,对发育不良的进行助长。这种教育模式,无疑使学校更像一个工厂一般,使自己的产品规格统一。但这是教育吗?很明显偏离了教育的初衷。教育教学不是批量化的生产,它应该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发扬学生的个性,活跃学生的思维。教师应当发挥的也不是指挥棒的作用,而

5、是助推器的作用。要做到因材施教,首先应该对学生有所了解,了解他的特点,了解他的需求。给学生更多地一些选择的机会和权利,让他们去选择用什么样的“肥料”对他们进行灌溉。李希贵校长能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的课程,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很多教师也许会思考,那教师的意义又何在呢?只管上好自己的课,不去管理学生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会对我们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不仅要求我们更充分地了解学生,还要求我们要会发现学生的兴趣、发现他们的特长,更要求我们要帮助学生如何去做合理的选择。这或许就是做好因材施教,我们教师还需弥补的不足吧。三注重和谐的师生关系,教育学首先是关系学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在当下已经不言而喻了。虽然一直

6、在提倡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我们教育教学的实施。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猫和老鼠的那种旧的思想模式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彻底改变的。旧的思想模式虽然根深蒂固,但明显已经跟不上现在教育的形式。在现在这个流动的、网状的世界中,我们需要的是更多的智慧,这里可能不止局限于教师之间的交流,学生的智慧也是我们所需要的,想以往那样的拍脑袋决策必将被淘汰。师生关系的基础要以平等作为核心。少一些说服,多一些对话。这样一来,教育也就变得理性,教育的效益也会大大增加,并且长此以往对学生的思想也有促进的作用。当学生和你的关系变得平等和谐之后,学生会更加的信赖你,并且对你所教授的课程和管理也会更加乐于接受。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我们在进行教育教学的时候,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应该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以此作为基础,促进和辅助你的教学和管理。正如李希贵校长所认为的那样:“教育学首先是关系学”。李希贵校长正在用行动告诉我们“面向个体的教育”绝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他让我学习到了要更多地去了解学生,发现他们的长处,平等的和他们对话,尊重他们的选择,做好学生成长的助推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