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案_表格式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1633942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 页数:89 大小:4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案_表格式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案_表格式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案_表格式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案_表格式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案_表格式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案_表格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案_表格式(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一 单 元 备 课 单 元 简 析本组教材的单元主题是“自然奇观”,其中包括两篇精读课文观潮鸟的天堂和两篇略读课文雅鲁藏布大峡谷火烧云,还安排了很多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学习容,通过学习本组教材,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在世界上留下了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便会油然而生教学目标1.认识“罩、屹”等27个生字,会写“潮、称”等27个生字。积累词语,要求会读会认27个词语,会写会运用22个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积累课文中的精彩语段、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描写自然景观的四副趣联及课外搜集的相关资料。3.

2、培养学生通过朗读、想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及抓住关键词句等方法来品味语言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整体学习单元容的能力,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各篇课文联系更紧密。2、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用一篇课文学会的方法自己学习相关的课文,举一反三,学习更灵活,兴趣更强。3、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课文中的精彩片断让学生熟读背诵4、强化口语表达和写作实践。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言语训练是语文学习的必要途径,因此对口语交际、习作等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听说写的实践中切实感受语言,学习语言,发展语言。教学措施学习本组课文,要反复诵读,联系上下文理

3、解词句,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还可以从课文中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通过说、写及课外了解、搜集的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课时安排1、观潮三课时2、雅鲁藏布大峡谷两课时3、鸟的天堂 三课时4、火烧云 一课时5、语文园地一五课时课 题1、观 潮教学目标情意目标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知识目标1、认识7个生子,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

4、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容,会背诵课文3、4自然段。3、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能力目标感受大自然的壮观,收到自然美的熏,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分享。教学重点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理解课文的容,感受大自然的壮观,收到自然美的熏。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分享。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一、由“潮”引入,整体感知1、解题知意。同学们,你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谁能告诉老师这儿的“潮”,指

5、的是?(钱塘江大潮)“观潮”又是怎么回事呢?2、人文理“观潮”。a、导入。是啊,钱塘江大潮是我国的一大自然景观,那儿也是一个旅游胜地。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同走近它,触摸它、观赏它、感受它吧!b读文。请大家快速地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找到文中的一句话,是具体告诉“我们观潮”的时间、地点、事情的这么一个句子。(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句子: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现潮最好的地方。 这里的“这一天”和“这里”分别指的是什么?你能联系上下文改一改,自己试着说一说吗?(农历八月十八,市的盐官镇) “据说”怎么讲?自古以来堪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今天“我们”这些人亲眼目睹了,究竟

6、是否与“据说”的一致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想一想问题。二、学习生字新词。1、板书生字,这些生字你会读吗?2、学生自荐,师生评议。3、找出难认难写的字,重点教学。4、看谁先能默写。5、找词比赛。(学生自由在课文中找词语,看谁找得多)6、老师检查,谁是最棒的。7、这些词语你能写了吗?三、小结,作业。1,据说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堪称为“天下奇观”,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感受一下,它“奇”在哪里?2、联系默写词语。第二课时一、 听写导入听写部分词语二、品味“奇”,感觉奇观你认为“天下奇观”奇在哪里呢? 1、边默读课文边用“”划出最能感受到大潮的“奇特”的语句。读一读,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2、

7、重点品读“潮来时”的“奇”:壮观、奇特。a、点拨:句l:“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句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l 感悟形象:此时此刻,你心中最想说的话是什么?眼看潮水来了,带给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呢?适时引导学生联系“闷雷滚动、一条白线”的情景谈感悟。(奇:声音、形状)b精读第4自然段,立体赏“奇观”。读,朗读感受:这时,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提高学生咬文嚼字品评“奇”。潮水的长。你懂“横贯”的意思吗?用自己的话告诉大家,好吗?潮头的高。想象一下“白浪形成白色城墙”这样的场面。潮水的气势猛、声音

8、响。“齐头并进、浩浩荡荡”,你能想象得出那是一种怎样的场面吗?再加上“山崩地裂”的声音,那时的潮水又该是一种怎样的气势呢?这三句话能调换顺序吗?为什么?(由远及近,点拨“移”字的精妙)对话追问:如果你站在大潮面前,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启发学生与课文、作者、大自然对话)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钱塘扛大潮的理解和感悟读出来吗?朗读:“潮来时”的三、四自然段。(语速由缓到急,语调由平静到高昂,顿挫有力)更奇的还在后头!请往下读。3、自主品读“潮去后”的“奇”。a读了之后,你觉得更“奇”的体现在哪些情景里,哪个词语里?b适时点拨感悟:“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义及其景象。c“恢复”一词能去掉吗?

9、为什么?(引发学生联系前文)4、品读“潮来前”的“奇”。a过渡:的确,钱塘江大潮还未出现时,江面是很平静的。当然,平时的钱塘江就挺美的,也能看到大潮。只不过,在“观潮日”这一天,我们所看到的大潮更令人神往与期待,于是在江潮来之前,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翘首相盼。 b引读:带着这种心情读好句子。(舒缓而又神秘、盼望的语气)三、深悟“奇”,回归整体 激情;刚才我们仿佛追随作者一起身临其境地去观赏了一次大潮,钱塘江大潮以它的壮丽、它的雄奇,令我们叹为观止,使我们深深折服!真不愧为“天下奇观”,名不虚传!让我们再次投入地捧起书读好课文,回味“观潮”中的这美、这壮、这奇吧!第三课时一、读文,理清层次1、回

10、忆;上节课我们品味了那“天下奇观”所带给我们壮观的景象、奇特的感受,相信大家还历历在目!还记得一开始大家读了课文三、四两个自然段后,你们发现这里都是在写什么?一、二、五自然段又各写了什么?分小组读段落。2、点拨时间词,尝试分段。(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分段)二、积累,课外拓展1、寻找比喻句,感悟用法之妙。 (共有5处,相机点拔比喻句的样式。如:好像、犹如、形成)2、自主积累:自选感兴趣、欣赏的精彩语句,进行美读积累。3、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4、练习课堂作业。5、课外拓展:(任选一题)a、上网搜索、电子阅览、图书室查找:我国其他“天下奇观”的景点的资料和图片,相互交流。b合作研究有关

11、钱塘江大潮的资料。可以以研究报告的形式汇报交流。c在时而奔腾咆哮、时而温婉低语的音乐声中,指导学生: 仿写描写景物具体的一个片断。 抒写自己的情感的一段话。四、板书设计观潮(钱塘江大潮)雄伟壮观天下奇观潮来时如临其境有声有色教学反思: 课 题2*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目标情意目标从文中感悟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能力目标学习抓住重点,把握全文主要容的读书方法,并学会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容教学重点学习抓住重点,把握全文主要容的读书方法教学难点学习抓住重点,把握全文主要容的读书方法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谈话,揭示

12、课题同学们知道吗?我国的青藏高原被称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是“世界屋脊”。在这块高原上还有两个世界之最: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足迹去领略一下那里的神奇风光。二、自由朗读,凭借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并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三、自学反馈,质疑问难1、指名分节朗读,结合对生字读音的正音。(如:“移、脉、卉、罕”等)2、说说作者从哪几方面向读者介绍大峡谷的,找出能概括段意的句子:a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b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c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3、质疑问难,师生共同帮助解决。四、课堂小结第二课时一、抓住要点,简

13、要复述1、默读课文,抓住每一段的要点,思考具体容。2、指名概括课文的容。二、深入研究,晶位语言 要求按下列问题读书思考:a、作者用什么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b课文中一连几处用了“从到”的句式,读了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什么了?c为什么把九个垂直自然带比做“凌空展开的一幅神奇美丽的画卷”?在各自研读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然后全班讨论,教师从以下几方面点拨:1、作者用非常具体、准确的数据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的大峡谷。结合理解“不容置疑”。 2、作者反复用“从到”的句式,使读者形象地感到大峡谷雪山冰川和原始森林围广大,形态多样,让人感觉到大自然的神奇。 3、这些景观都在海拔3

14、000米以上的山坡上,于是就有凌空的感觉;而且每一个自然带的景色都不相同,说它是神奇美丽的画卷是非常确切的。结合理解“人迹罕至”。三、熟读课文,积累词语1、选择最精彩的语段多读几遍。2、摘抄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四、课外延伸,拓展视野 要求学生查阅有关青藏高原神奇景观的资料,在班级交流。教学反思:课 题3、鸟的天堂教学目标情意目标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激发热爱自然的情趣。知识目标1、认识“浆、耀”等14个生字,会写“隙、暇”等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应接不暇、不可计数”等20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描写最美的或自己喜欢的部分。能力目标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教学重点1、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教学难点1、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 2、想象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的:通读课文,了解容,学习生字词语,感受大榕树的茂盛。一、揭题1、板书“天堂”,提问:这个词常常用来比喻什么?(比喻羌好的生活环境,没有烦恼,只有快乐的地方,那地方如仙境一般)2、那“鸟的天堂”指什么?3、作者简介。二、自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