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制度样本(五篇).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1632371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制度样本(五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制度样本(五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制度样本(五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制度样本(五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制度样本(五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制度样本(五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制度样本(五篇).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制度样本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1、学校根据教学计划,统一安排教学时间,保证课时总量,纳入课表统一管理。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式要体现学生的年龄特点。要立足于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和学校发展的目标,满足学生持续发展的需要。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提倡在情境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在体验中学习,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学校要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特点,立足于本校的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创造条件。4、定期_检查教学进度计划,并对照实施情况予以调整和完善。5、定期检查教师的教学设计,并_教师进行交流,为教师的教学

2、和研究提供平台。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负责课程开发的_与管理工作。2、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鼓励教师申报课程开发项目。3、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过程的管理,重点放在对课程质量的管理、对上课常规的管理及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等方面。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学校建立和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相关评价制度,每年审定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把教师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情况纳入评优、评先等考核中,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情况评价要纳入学生档案管理。评价基本策略:1、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由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

3、负责进行。2、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材内容的评价要以符合学校办学思想和育人目标为准绳,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体现学生发展的多元化。3、强_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以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不断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水平。4、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目标确立评价准则和多种评价方式,对课程开发、实施的全过程进行评价。5、以学校经常性的自我评价为主,通过评价诊断课程、修正课程并确认课程的开设价值,要根据形势的发展预测教育的需求,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深入持久地进行。6、学校要发挥评价对学生素质发展的激励功能。评价内容要侧重态度与能力,减少

4、量化,多进行分析性的评价,注意学生的个性、特长、潜质、优势、学习成效和实现程度,在学生学习活动的情景中评价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背景进行个性化评价,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反思性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制度样本(二)一、综合实践活动师资配备制度1、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遵循“个体自主开发与团体共同研究相结合”的指导方针。2、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相对固定。原则上以班级为单位,由学校指派一名教师为该班指导者,组织学生开展活动。3、学生全班外出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时,另行再安排一位教师协同组织管理。4、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以及高中课程标准各年级每班建立综合实践活动弹性课时制。负责活动的每一位指导教师按学

5、校现行规定上课,每周两课时。5、学校建立综合实践活动管理小组。组长由分管校长担任,具体管理由德育处负责。实行项目组组长负责制。二、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教研制度1、成立项目研究组。项目研究组由各组长负责,组织组员可以对已经形成的方案作进一步的探究,也可以另行开发一个新的课题。项目研究组双周召开一次指导教师会议。由组长召集,主要讨论课程进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保证活动的有效实施。2、实行每月研究制度。每个月由_个项目研究组承担一次主题研究活动,推选_位教师,执教综合实践活动研究课,并进行评课和阶段汇报。3、定期举行沙龙研讨活动。这一活动由教科室负责,要针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现象精心设计,形式

6、丰富,对研究起到推进作用。4、鼓励教师自主创新。有一定能力与经验的教师可以自主开发新的课题研究,研究中不仅要提供详实可行的案例,还要有具体的研究过程资料以及后续研究方向。三、综合实践活动日常管理制度1、开学初,各组拟订学期研究计划。每学期开学的第一、二周,德育处要组织教师参加课题研究意向活动,成立项目研究组,各组研究计划经审核后开展活动。建议每个学期每位学生只开展_个主题研究活动。2、定期检查组内教师研究情况。各项目组组长要定期检查教师的研究再设计和反思,学生资料包建设情况等等。3、建立推门听课制。分管领导要组织相关人员随时听推门课,了解各组的研究动态,相关情况要予以公布。4、教师要积极参加校

7、内外各项研究活动,完成一定研究任务。每学期每位教师或项目研究组至少要有一份完整的案例研究,一篇有质量的论文或研究反思。5、加强教师中的学习、交流。德育处定期组织教师将研究的方案、反思、论文和班级研究特色活动资料进行交流。德育处将组织专人定期检查,及时公布检查结果。6、积极开展各类评选活动。研究过程中德育处还将组织教师参加优秀指导教师、优秀资料包、优秀案例、优秀项目研究组等评选。在适当的时机,将推选优秀的指导教师参加市、区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评选。四、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奖励制度1、课内课外教师开展活动的工作量较大,对于积极参与研究活动的教师,每学期由学校负责发放一定的活动经费。2、以

8、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以及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能力和效果为标准,对指导教师进行个人或团体的奖励。3、凡在校级以上(包括校级)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案例、论文撰写、展示课、资料包等评比中获奖或发表的教师,学校给予相应的奖励。五、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制度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的撰写要求做到纲目清楚,内容详实,便于实施。参加项目研究组的教师呈现的方案要体现课后的调整,要突出后续的研究方向。2、研究过程扎实,能体现出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学生的自主创新的能力,学生资料包的完成有特色。3、一个主题的研究结束后要形成完整的案例。案例中有详细的活动方案或计划,研究的步骤,包括学生的资料卡、调查表、问卷、采访记录、照

9、片、日记、研究小报告等。4、学期结束在家长、学生问卷调查中,满意率达到_%。六、综合实践活动安全制度1、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指导者要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2、实行外出申报制度。指导教师至少要提前三五天向德育处提出书面申请,由德育处负责上呈校行政,由校行政审批同意后方可外出。3、外出活动精心规划(1)对校外活动的空间范围、活动情境进行合理的规划。(2)提高校外活动的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校外活动时间。(3)学生的校外活动应该在指导教师参与的情况下展开,学生的校外活动尽可能采取小组协作的方式来进行。4、争取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制度样本(三)一、课程管理机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

10、验领导小组组长:刘晋国副组长:杜庆斌王慎峰成员:侯钦文王昆刘敏张莉魏清刚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心研讨组组长:杜庆斌副组长:_慎峰成员:侯钦文王昆刘敏张莉魏清刚二、课程实施管理制度。1、指导教师的_及配置。进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的每个班级(三至六年级共_个班),其课程实验工作,由三位教师协作组成指导组,并由他们共同负责开展本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工作,具体工作由组长协调完成。每位教师一学期负责一个或二个课题的策划(担任该课题实施的总召集人兼指导教师),另外两位教师同时协助负责指导工作。必要时也可协调其他准指导教师(全校教师都有参与指导的义务。)参与协助指导。2、指导教师的工作要求。、认真策划,积极

11、配合,协调工作。、指导到位,_学生的活动全程。每两星期至少召集所指导小组的学生或小组长进行一次访谈(汇报活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指导解决问题。、_学生活动安全。了解学生的校外活动安排,认真分析活动地点的相关情况(对有安全隐患的地点应及时劝阻学生),并事先做好安全指导。、积极参加课程研讨,加强理论学习,自觉提高指导水平。3、活动实施的管理细则。、课程开发。从学校所处社区的特点出发,从校情、教情、学情出发,从学校的办学目标出发,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个方面积极开发课程,建立课程规划,确立动态的目标和内容体系,形成由学校课程实施计划、学生活动指导方案等构成的文本体系。注重活动目标的

12、渐进性,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确立由小到大、由远及近、由浅入深的目标体系。3、活动实施的全程指导。在具体活动中,课题策划教师善于创设大课题情景,引导学生确定子课题;教师指导学生深入、全面地思考,拟好活动方案,安排好人员分工;_学生走向实地、走向实践,及时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整理活动成果,指导学生开展自评、互评,做好材料归档。三、中心研讨组的常规管理制度。1、活动全程的材料归档。课题设置构想;小组活动计划表;学生个人活动档案(综合实践活动个人成长记录簿);活动过程中各相关表格;活动总结(含课题总结、班级学期活动总结、学校课程实施总结);师生评价情况。2、学习、研讨。中心研讨组每两周_一次交流研讨会

13、,为教师搭设交流互动平台。做到每次活动有主题、有召集人、有活动记录,保障活动的有效性。同时,积极倡导指导教师自觉加强业务理论学习,丰富自我知识体系,提高指导、研讨能力。3、反思、总结。要求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认真反思、总结,积累经验。积极撰写活动课例、教学手记、教学反思。每学期每位实验教师至少交一篇教学文本存档。四、评价制度。1、评价的指导理念。注重评价的整体观,将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并将其贯穿到活动中去;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积极调动多种评价主体(家长、社区人员、教师、学生)的参与热情,采取描述性评价;注重评价内容的过程性,_活动过程,坚持“学生自我参照标准”,提升评

14、价的生成功能。2、评价方式。成长记录评定;自评、他评结合。3、师生评价。对学生的评价,主要结合我校“争当红花少年”活动具体进行;教师的评价,则在期末依据他所策划的主题的实施情况、所负责指导小组的成果,以工作量、工作效能的形式结合到教师年终评定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制度样本(四)一、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制度3_年级基本课时每周_课时,学期基本课时总课时不得少于_课时;二、课程实施过程管理制度(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实施过程管理1.每三年一次修订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方案;(第一学年第一学期)2.每学年一次制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校本培训方案;(第一学期第一周)3.每学期一次制订综合实践活动教

15、研组计划;(第一周)4.每学期一次制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学校方案、各年级段方案;(第一周)5.每学期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学期末)6.每学期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优秀班级、优秀指导教师、优秀学生评比;(学期末)(二)综合实践活动过程管理1.活动准备阶段活动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提出问题,明确学习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组建活动小组;制定活动方案;准备必要的活动条件。2.活动实施阶段活动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搜集与处理资料;分析与解决问题;开展实践活动。3.总结交流阶段总结交流阶段的主要任务。全面总结和交流活动全过程(包括活动过程、活动结果、活动体会、活动方法等)中的得与失。4.展示评价阶段展示评价阶段的主要任务。选择展示内容和方式,制作展示作品,展示与答辩,活动评价。(三)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过程管理1.主题活动指导过程管理(1)每个主题活动实施前,年级指导教师要撰写主题活动方案,上交学校教科室审核,审核通过后方能实施;(2)主题活动每一阶段实施前,班级指导教师要撰写具体指导方案,实施后要记载活动过程和具体情况;(3)指导全体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全过程,包括活动准备阶段、活动实施阶段、活动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