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二章练习题1文学常识填空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1631510 上传时间:2023-10-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子二章练习题1文学常识填空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老子二章练习题1文学常识填空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老子二章练习题1文学常识填空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老子二章练习题1文学常识填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子二章练习题1文学常识填空(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文学常识填空。1、老子,姓 ,名 ,字 ,是我国 时期的思想家, 创始人,他所写的 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2、老子又称 、 ,是 家的主要经典。书中提出了以 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具有丰富的朴素辩证思想,保存了许多古代天文、生产技术等方面的资料,还涉及军事和养生。二、解释加点词语意思: 1.有无相生( ) 2.难以相成( ) 3.长短相形( ) 4.高下相倾( ) 5.万物作焉而不辞( ) 6.生而不有( )7.为而不恃( ) 8.成功不居( ) 9.知人者智( )10.强行者有志( ) 11.自胜者强( ) 12.死而不亡者寿( )三、理解性默写:()作者在开头阐述美丑善恶对立关系的

2、语句: () 文中表明圣人品格能力超过常人的句子是: ()文中最能表达老子虚心忘物,忘句妄相,不见有为之迹,不应教化之名,以道德高 于天下的句子: ()知人者智中能体现知己知彼意思的句子是: ()知人者智中阐述胜人胜己之意的句子是: ()知人者智中能体现知足常乐之意的句子: () 知人者智中能体现奋斗是理想的阶梯之意的句子: ()诗人臧克家在有的人一诗中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在 中与此意境相近的句子是: 四、阅读天下皆知美之为美,答相应问题。1.共列举了哪些对常见的矛盾?目的是要说明什么规律?六对: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说明它们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道理,从而说明了对立统

3、一是普遍的规律。2、这一章可以给统治者哪些借鉴意义呢?答:治国应顺其自然,不居功自傲,实行“无为而治”。3、“无为而治”指的是什么都不去做吗?答:不是;道家的“无为而治”并非什么事都不做,而是“无心于为”。无心即没有特别的意念,顺其自然。老子认为治国的关键在于清静无为,顺其自然,不要肆意妄为,扰民害民,应让老百姓自化、自正、自富、自朴,甚至让老百姓感觉不到统治者的存在,才是做到最好。否则就会招致更大的反抗,引起天下大乱。4、读经典,可以从经典中获取适合我们的精神给养,读完这一章,你有什么收获?(启示)答:我们要抛弃贪婪和私欲,不居功自傲,采取顺其自然的方式对待人和事。5、老子中的那个观点与科学

4、中的对称性原理相仿?答:相对相生的观点。6、世间万物还有哪些是相反相成的?请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再研究一下他们之间的关系。答:(1)阴阳相合;男女相伴;生死相依;水火相克;祸福相依;功过相抵;(2)它们之间是互相依存又彼此对立的辩证关系。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一文在于说明什么道理?答:相反相成相互转化的道理,(无为而无不为)。8、第一章中,老子为我们展现出一位中国古代积极进取的自觉地辩证法大师的精神风貌,又道出了他的核心世界观和人生观,试着把这种观点概括出来?自觉的对立统一的相互比较和转化观。9.如何理解“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中体现的“无为”与“不言”?道家的“无为”并非什么事都不

5、做,而是无心而为,即没有特别的意念,顺应自然,然后以“不言”的方式教导,让其自由发展。圣人明白这些道理,于是无所作为,缄默不语,让一切自然发展。五、阅读知人者智,回答相关问题。1、 明朝哲学家王阳明曾说:“去山中之贼易,去心中之贼难。”这一章中的哪句话可以作为这种观点的佐证?答:胜人者力,自胜者强。2、知人者智所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主要谈的是人的修身和自我发展的问题。3、知人者智主要谈的是修身和自我发展的问题,请就这方面谈一谈自己的思想收获。答:(1)“自知者明”,要了解自己,必须静下心来,静下心来才能了解自己,因为一般说来,当局者迷,能对自己做出客观估价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2)一个人心

6、中的自己,跟别人所看到的自己,常常有差距。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面对妻、妾、看、客的赞扬并没有得意忘形,亲见徐公后他幡然自知,“自以为不如“。他就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智者。4、“明”与“智”有哪些区别?答:“智”为聪明有智慧,“明”是英明,“明”要比“智”更高一个层次。5、从做人的修养来说,“自知”和“自胜”,“知足”和“强行”的深层含义是什么?答:人要经常地省视自己,坚定自己,克制自己,并且矢志力行,这样才能进一步开展他的精神生命与思想生命。6、你能以历史上的人物事迹为例来说一说“死而不亡者寿”的意义吗?答:例如诸葛亮六出祁山,虽然北伐的大计因为他的不幸病逝而最终没有成功,但他那种知恩图报

7、、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却得到了后世永远的敬仰和奉行。诸葛亮身虽死,但其精神却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7、老子一直都在讲自然大道,包罗万象,把人、自然、万事万物都概括了进去,而且总纲的道就是所有事物的规律,了解了规律,就能按规律办事。横竖看天下,概莫规律能囊括矣。有很多成语、名言都是出自与此,如玄之又玄、无为而治、金玉满堂、视而不见、六亲不和、以柔制刚、以德报怨等等,都是源于老子,你还能写出一些出自老子的成语吗?芸芸众生 大器晚成 大智若愚 天网恢恢 少思寡欲出生入死 敢为天下先 小国寡民 功成身退 受宠若惊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鸡犬相闻 老死不相往来8.请结合知人者智一文谈谈老子在个人品行

8、修养方面的思想。老子提倡做人要“自知”“自胜”“知足”“强行”,并且要经常审视自己、坚定自己、克制自己,并且要矢志力行。9古人也认为人是“死而不亡”的认为人死后并没有消失,所以才有祭拜祖先灵魂之举,者与老子的观点是否一致?不一致。祭拜祖先灵魂之举是认为人死后灵魂没有消失,有一点迷信,是表达对逝者的追思;老子 “死而不亡”是强调人死后精神美德是可以长存下来的,才是真正的长寿。10.“知足者富”中的“富”有什么深刻含义?这里的“富”不是拥有优越的物质生活和万贯家财,而是指你能在多大程度上抛弃私心杂念,真正能够抛弃私欲的人是真正的富有,我们的头脑不去妄想得到什么,无所谓得到和失去,自然我们就我所有也无所不有,也就是真正的“富”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