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力学 力矩分配法题目大全[试题大类]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1630855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 页数:69 大小:3.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构力学 力矩分配法题目大全[试题大类]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结构力学 力矩分配法题目大全[试题大类]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结构力学 力矩分配法题目大全[试题大类]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结构力学 力矩分配法题目大全[试题大类]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结构力学 力矩分配法题目大全[试题大类]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结构力学 力矩分配法题目大全[试题大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构力学 力矩分配法题目大全[试题大类](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力矩分配法 一 判 断 题1. 传递系数C与杆件刚度和远端的支承情况有关.( )2. 力矩分配中的传递系数等于传递弯矩与分配弯矩之比,它与外因无关.( )3. 力矩分配法所得结果是否正确,仅需校核交于各结点的杆端弯矩是否平衡.( )4. 力矩分配法经一个循环计算后,分配过程中的不平衡力矩(约束力矩)是传递弯矩的代数和.( )5.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结构时,汇交与每一结点各杆端力矩分配系数总和为1,则表明力矩分配系数的计算绝对无错误.( )6. 在力矩分配法中,分配与同一结点的杆端弯矩之和与结点不平衡力矩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7. 力矩分配法是以位移法为基础的渐进法,这种计算方法不但可

2、以获得近似解,也可获得精确解.( )8. 在任何情况下,力矩分配法的计算结构都是近似的.( )9. 力矩分配系数是杆件两端弯矩的比值.( )10. 图示刚架用力矩分配法,求得杆端弯矩MCB=-( ) 题10图 题11图 题12图11. 图示连续梁,用力矩分配法求得杆端弯矩MBC=M/2.( )12. 图示刚架可利用力矩分配法求解.( )13. 力矩分配法就是按分配系数分配结点不平衡力矩到各杆端的一种方法.( )14. 在力矩分配法中,同一刚性结点处各杆端的力矩分配系数之和等于1.( )15. 转动刚度(杆端劲度)S只与杆件线刚度和其远端的支承情况有关.( )16. 单结点结构的力矩分配法计算结

3、果是精确的.( )17. 力矩分配法仅适用于解无线位移结构.( )18.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结构时,杆端AC的分配系数.( ) 题18图 题19图 题21图19. 图示杆AB与CD的EI,相等,但A端的劲度系数(转动刚度)SAB大于C端的劲度系数(转动刚度) SCD .( )20. 力矩分配法计算荷载作用问题时,结点最初的不平衡力矩(约束力矩)仅是交于结点各杆端固端弯矩的代数和.( )21. 若使图示刚架结点A处三杆具有相同的力矩分配系数,应使三杆A端的劲度系数(转动刚度)之比为:1:1:1.( )22. 有结点线位移的结构,一律不能用力矩分配法进行内力分析.( )23. 计算有侧移刚架时,

4、在一定条件下也可采用力矩分配法.( )24. 有结点线位移的结构,一律不能用力矩分配法进行内力分析.( )二 选 择 题1. 图示结构汇交于A的各杆件抗弯劲度系数之和为,则AB杆A端的分配系数为: ( B )A.B. C. D. 题1图 题2图2. 图示结构EI=常数,用力矩分配法计算时,分配系数为:( D )A. 4/11B. 1/2C. 1/3D. 4/93. 在图示连续梁中,对结点B进行力矩分配的物理意义表示( D )A. 同时放松结点B和结点CB. 同时固定结点B和结点CC. 固定结点B,放松结点CD. 固定结点C,放松结点B 题3图 题4图4. 图示等截面杆件,B端为定向支座,A端发

5、生单位角位移,其传递系数为( C )A. CAB=1 B. CAB =1/2C. CAB =-1D. CAB =05. 等直杆件AB的转动刚度(劲度系数)SAB :(A)A 与B端支承条件及杆件刚度有关B 只与B端的支承条件有关C 与A、B两端的支承条件有关D 只与A端支承条件有关6. 等直杆件AB的弯矩传递系数CAB:(B)A 与B端支承条件及杆件刚度有关B 只与B端的支承条件有关C 与A、B两端的支承条件有关D 只与A端支承条件有关7. 当杆件刚度(劲度)系数SAB =3i时,杆的B端为:(C)A 自由端B 固定端C 铰支承D 定向支承8. 力矩分配法计算得出的结果(D)A 一定是近似解B

6、 不是精确解C 是精确解D 可能为近似解,也可能是精确解。9. 力矩分配法中的传递弯矩等于(B)A 固端弯矩B 分配弯矩乘以传递系数C 固端弯矩乘以传递系数D 不平衡力矩乘以传递系数10. 力矩分配法中的分配弯矩等于(C)A 固端弯矩B 远端弯矩C 不平衡弯矩(即约束力矩)乘以分配系数再改变符号D 固端弯矩乘以分配系数11. 若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刚架,则结点A的不平衡力矩(约束力矩)为 ( C )A. MB. C. -M-D. 12. 图示对称刚架在结点力偶矩作用下,弯矩图的正确形状是:( C ) 13. 图示结构用力矩分配法计算时,结点A的不平衡力矩(约束力矩)为( C )A.100B.1

7、25C.-100D.-75 题13图 题14图14. 图示结构用力矩分配法计算时分配系数为: ( C )A. B. C. D. 15. 图示结构(EI=常数),在荷载作用下,结点A的不平衡力矩为: ( D )A. B. C. D. 16. 图示结构用力矩分配法计算时,结点A的不平衡力矩(约束力矩)MA为: ( B )A. pl/6B. 2pl/3C. 17pl/24D. 4pl/3 17图示结构,汇交于结点A各杆端的力矩分配系数为:( C )ABCD 题17图 题18图18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结构时,BC杆的分配系数是:( C )A. 4/7B. 16/29C. 16/25D.9/2519用力

8、矩分配法计算图示结构时,CD杆端的分配系数是:( B)A. 1/4B. 4/13C. 3/16D. 2/7 题19图 题20图20图示刚架,结点A承受力偶作用,EI=常数。用力矩分配法求得AB杆B端的弯矩是:( B )ABCD21图示结构(EI=常数)用力矩分配法计算时:( D)ABCD 题21图 题22图 题23图22图示结构(EI=常数),在荷载作用下,结点A的不平衡力矩为:( C )A. PaB. 9Pa/8C. 7Pa/8D. -9Pa/823图示连续梁用力矩分配法求得AB杆B端的弯矩是( C )A.B.C.D.24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刚架时,杆端AB的力矩分配系数是:( C )A.

9、3/32B. 7/32C. 15/32D. 17/32 题24图 题25图25图示结构中B结点的不平衡力矩(约束力矩)为:( B )ABCD26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结构时,力矩分配系数应为:( C )A .1/2B. 4/7C. 4/5D. 1 题26图 题27图 题28图27图示结构用力矩分配法计算时,分配系数为:( B )A.0.333B.0.426C.0.5D.0.75028. 图示结构中,当结点B作用外力偶M时,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得等于: ( D )A.M/3B.M/2C.M/7D.2M/529. 图示连续梁,EI=常数.用力矩分配法求得结点B的不平衡力矩为: ( D )A.B.C.D.

10、 题29图 题30图30.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结构时,力矩分配系数应为: ( D )A.1/2 B.4/7 C.4/5 D.131. 下列各结构可直接用力矩分配法计算的为: ( B ) 32. 在力矩分配法中,各杆端之最后弯矩值是: ( C )A. 分配弯矩之代数和B. 固端弯矩与分配弯矩之代数和C. 固端弯矩与分配弯矩、传递弯矩之代数和D. 分配弯矩与传递弯矩之代数和33. 图示各结构杆件的E、I、均相同,上图杆件的劲度系数(转动刚度)与下列哪个图的劲度系数(转动刚度)相同.( C ) 34. 杆件AB之A端劲度系数(转动刚度)是: ( B ) A. 使A端转动单位角度时在B端所施加的外力

11、矩B. 支座A发生单位角位移时引起的在支座A的反力矩C. 使B端转动单位角度时在A端所施加的外力矩D. 端支座发生单位角位移时引起的在支座A的反力矩35. 在力矩分配法中反复进行力矩分配及传递,结点不平衡力矩(约束力矩)愈来愈小,主要是为: ( A )A. 分配系数及传递系数1B. 分配系数1C. 传递系数=1/2D. 传递系数136. 在力矩分配法中,刚结点处各杆端力矩分配系数与该杆端转动刚度(或劲度系数)的关系为: ( D )A. 前者与后者的绝对值有关B. 二者无关C. 成反比D. 成正比37. 力矩分配法是以: ( B )A.力法 B.位移法C.迭代法D.力法与位移法的联合为基础的渐进

12、法38. 在力矩分配法中,转动刚度(劲度)系数表示杆端对下列作用的抵抗能力.( C )A.变形 B.移动 C.转动 D.荷载39.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时,放松结点的顺序: ( D )A. 对计算和计算结果无影响B. 对计算和计算结果有影响C. 对计算无影响D. 对计算有影响,而对计算结果无影响40. 在力矩分配法的计算中,当放松某个结点时,其余结点所处状态为: ( D )A. 全部放松B. 必须全部锁紧C. 相邻结点放松D. 相邻结点锁紧 41. 图示三个主振型形状及其响应的圆频率,三个频率的关系应为: ( A )A. B.C. D. 题41图 题42图42. 当时,与干扰力P平衡的力主要是: ( C )A.弹性恢复力 B.阻尼力 C.惯性力 D.重力43. 用力矩分配法解图示结构内力时,传递系数分别等于0,-1和1/2的个数各为: ( C )A.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