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反思与展望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1630439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5.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计反思与展望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设计反思与展望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设计反思与展望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设计反思与展望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设计反思与展望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设计反思与展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计反思与展望(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设计反思与展望中国的室内设计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与世界相融指日可待。 但我们也将面临加入WTO后的严峻挑战,同时也看到中国室内设计 令人担心的局面。中国室内设计的特点在哪里?优势在哪里?精品在 哪里?未来的发展道路是什么?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和展望。中国的室内设计近20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 来越小,与世界相融指日可待。但我们也将面临加入WTO后的严峻 挑战,同时也看到中国室内设计令人担心的局面。中国室内设计的特 点在哪里?优势在哪里?精品在哪里?未来的发展道路是什么?这不得 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和展望。以下是自己对中国室内装饰设计的现状和 未来的一孔之见,请行家、专家指

2、导赐教。一、呼唤室内设计精品中国在20年的改革开放中,固定资产投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100m以上的超高层建筑和30000血以上的超大型建筑在中国大地上 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据不完全统计,有近万栋超高超大型的建筑每 年产值都在2000亿元左右,为中国的建筑师、室内设计师提供了大 显身手的舞台。但由于设计师的素质和政府的管理存在问题,导致大 部分的建筑室内设计粗制滥造,没有特点、没有内涵,不是色彩搭配 不当,就是造型杂乱无章;不是文化内涵缺乏,就是功能不足。现在 室内设计艺术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抄袭成风天下文章一大抄,室内设计也存在“天下设计一大仿”的问题,模仿 成了设计师的

3、怪癖。一是风格上抄袭。生搬硬套的欧式,随意性的古典,不伦不类的中式, 有些更严重的采取全盘端,完全没有自己的特点。如某些酒店模仿香 港的君悦,某些酒店模仿深圳的阳光、富苑等。二是材料上的抄袭。而且天、地、墙同时抄,所以中国近十年进口最 多的材料就是大花白、西班牙米黄、沙安娜米黄、银线米黄、美国白 麻石材以及榉木、红影木、樱桃木,达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三是造型上的抄袭。什么地方出现了新潮高档的装饰工程,大家就蜂 拥而上,全盘抄袭。北京国际俱乐部开业后,就有很多酒店工程模仿 其材料、造型、色彩、绿化。在中国建筑市场上,外国设计师一直统 领着中国的建筑装饰潮流,长此下去中国的设计师将更加落后,更无

4、市场立足点。抄袭实际上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做法。2. 室内设计师综合知识差中国的室内装饰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大部分设计师综合知识差,高档 工程遇到不当的设计师。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设计师设计的高档饭店 有80%以上不尽合理,已有60%的饭店急需改造,造成了严重的浪费, 也给中国的设计师带来了不好的口碑,很值得我们反思。酒店设计的主要通病有几方面:一是重装饰、轻设计:天地墙堆砌着高档豪华的装饰材料,室内空间 却死气沉沉,工艺品不到位,摆设不合理,没有把小世界丰富多彩的 内容营造出来,只给人腹中空空的感觉。二是重装饰、轻功能:只追求表面的观感,不注重使用的功能。不是 总台的服务半径不到位,就是其他功能不具

5、备;不是卫生间使用不方 便,就是房间电源开关工作状态不正常;不是房内色彩搭配不合理, 就是隔音效果不到位。有些酒店由于隔音不好,造成严重客源流失。 还有一酒店要显示多功能厅的豪华气派,只顾厅内的面积,但由于没 有多功能厅的前厅,主通道和疏散口不够面积,每举行一次会议都会 被客人抱怨,影响到了整个酒店的声誉。三是重造型、轻文化:很多室内装饰的造型都是从多个建筑中拼凑而 成的,没有超前创意,经不起时间的推敲。从竣工的那天起,就已经 落伍了。只有具有文化底蕴和独特风格的设计,才永远不会落后。物 质、精神和艺术显然是整个文化的框架,建筑装饰文化也不例外。对 于建筑装饰文化而言,材料的选择仅仅是最基层的

6、物质文化而已,艺 术的表达也仅仅是装饰文化体系中的一件外衣,真正统领建筑装饰文 化的是建筑装饰本身的语言,它所要表达给我们的东西是有时空概念 的空间一一这就是建筑装饰的精神文化,核心要传达的就是设计师对 各自的建筑的精神文化的理解和区域性、不同生活基调的主张。3. 中国的室内设计精品很少也存在很多客观因素。一是政府的管理不到位,不重视人才的培养, 现在室内设计师的职称资格都还没有得到解决。二是市场上存在违反 设计客观规律的恶性竞争,也没人管。通常设计一座五星级酒店,建 设方只给30天时间和2%的设计费,甚至更少。三是施工队伍粗制滥 造,豆腐渣工程多,以上种种因素造成了中国建筑装饰工程精品甚少,

7、 令人担忧。二、呼唤中国自己的室内设计大师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专业室内设计师及涉足装饰设计的建筑师已 达到25万人,相当于世界上总专业人数的15%,人数众多,名师却 极少。像张绮曼、郑曙旸、来增祥、张世礼一样的大师寥寥无几、屈 指可数。平心而论,中国有几项著名的作品是中国设计师自行设计的? 尤其是室内设计,我们现行知道的一些大建筑、知名酒店,大都是外 国或香港设计师设计的,如上海金茂、上海大剧院、北京中银大厦、 北京国际俱乐部、北京凯宾斯基、中国大饭店、深圳阳光酒店、深圳 香格里拉等。80年代以前中国连三星级以上档次的建筑装饰设计都 要请外国设计师,20世纪90年代后大量高档次建筑装饰慢慢地

8、由中 国自己的设计师承担,可惜的是,我们做出来的精品太少了,我们的 设计大师也太少了。设计大师的称谓是和著名的业绩联系在一起的, 如上海大剧院的室内设计师,美国的JACKY先生,原来在中国的设计 界没什么名气,但当上海大剧院设计成功以后,他的名字就如雷贯耳。 他在中国人甚至外国的设计师眼里就正式跨入了大师级的行列了。接 着上海浦东的工商银行大厦的室内装饰也委托他设计,又获得了成功。 我们中国有这么多室内设计从业人员,为什么培养大师这么难呢?究其原因如下。1. 中国在培养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的教育定位上有偏差建筑系属工科,入学不用考美术科。在五年的本科中,色彩、素描课 达不到10%的学时。室内环艺

9、系属美术科,不用考理科,在四年的本 科中,学建筑知识的学时达不到10%。所以学建筑学的人美学、色彩、 工艺造型基础较差,学室内环艺系的人对空间、人体功能学、建筑构 造知识肤浅,这样就使他们的缺陷都暴露在工程设计中。学建筑专业 的设计师设计的工程,大部分单调呆板,艺术氛围太差,学工艺美术 专业的设计师设计的作品,显出小气、繁杂、功能不适、缺乏建筑文 化。所以时下很多设计师毕业后进行再续教育。学建筑本科的再去研 读室内研究生,学室内本科的再去读建筑研究生,这样会使未来的设 计师水平有很大提高。我建议教育部门最好像国外的教学一样同时培 养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因为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二者是分不开的。 现

10、有的室内设计师都缺乏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室内设计是一门学科多 专业交叉的体系,不仅在于美化环境,更在于全面提高人民的生活质 量。所以中国现有的延续了几十年的传统教育是远远不够的。2. 设计师素质低下、铜臭味太浓时下中国的设计界教育界现状都令人堪忧,学生一读大学就开始炒更, 老师是以炒更为主、教学为辅,不是为了实习的炒更,而是为了钞票 的炒更,所以大部分设计师从学生时代开始就培养了炒更意识,而没 有长远意识、精品意识、发展意识。在单位踏踏实实地学本事的人太 少,设计师能抄则抄,能搬则搬。遇上好的机遇,不加以重视,不去 动脑筋搞创作,为赚钱而赚钱,与精品工程擦肩而过。有些设计师在 一个装饰公司设计部

11、,一年就能承担35个四星级档次以上的酒店 或写字楼的室内设计,如果能做出精品的话,那成为设计大师岂不是 眼前的事吗?难道他们就不想出名吗?不是。这是一种坏的习惯、不良 的职业道德在作祟,铜臭味太浓在起作用。真可惜,泱泱大国,巨巨 建筑,就被一大批不负责任的设计师浪费了。一大批设计师就是与“大 师”无缘。希望今后我们的学院、企业都能加强对学生、职工的素质 教育,要培养出精品意识、创新意识,不想当“大师”的设计师不是 好设计师。3. 中国设计师不值钱凡是请外国人来设计的工程,设计费都高得惊人。凡是中国设计师设 计的工程,设计费都低得可怜。这不是一倍、二倍的差距,而是十多 倍的差距。这是中国人自己在

12、掉自己的价。现在招标的工程竞标单位少则十多家多则几十家,竞标环节少则二轮, 多则四轮,不中标者没有任何补偿费,中标也最多2%的设计费。高 额的投标费加重了设计师的负担,设计师为了生活,为了达到甲方 20天至50天完成一项五星级酒店设计的苛刻要求,只好委曲求全, 违反规律,夭夭疲于奔命,再也无力去搞创作。这也是培养人才、培 养设计大师的最大障碍。希望政府能够反醒,还给设计师一个宽松的 环境。在这里我呼吁我们的室内设计师要有忧患意识,大局意识,迅速改变 现状,尽快出精品,成为设计大师是你们的无形资产,是国家的无形资产,也是中国加入WTO后与外国设计师抗衡的最大的力量。三、呼唤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室内设

13、计中国不论在古代还是在近代都有着辉煌灿烂的科学、文化、艺术,尤 其是在改革开放的20年,经济飞速发展,大国风范更加突出。作为 一个大国,它的文化特征和建筑艺术风格是体现一个国家形象和尊严 的标志。如古典欧式、新古典、巴洛克风格,都是欧洲人,尤其是法 国、意大利人为之骄傲的建筑艺术风格,永盛不衰。伊斯兰风格、纹 样也有着很鲜明的特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的日趋国际化,国外室内用品的大量 涌入,欧美的生活方式,室内装饰的样式、设施、消费观念也随之全 面进入中国市场,在丰富我国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同时,也对我 国传统的文化、建筑艺术产生了强大的冲击。盲目照抄照搬国外的室 内装饰样式,导致大

14、量的中国室内装饰中不中、洋不洋、不伦不类的 工程随处可见。有一个市政府的贵宾接待室,天地墙按现代风格装饰, 但家具却选用了法国路易十四时期的沙发,据说要体现豪华气派,真 是贻笑大方。以皇家帝王的宫殿、亭台、楼阁为首的中国式的建筑也很有特征。但 在新的发展时期,在与世界设计的交融中,抄来主义、拼凑主义涌进 市场,我们的设计师把自己的特色忘记得一干二净。民族的文化、民 族的精神,民族的艺术要永放光芒,需要靠我们去继承和发扬。用中 国自己的式样、自己的造型、自己的色彩,去提炼一种涵义深、造型 美、艺术性强的固定形象,光复我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艺术,只要设 计师努力去创新,不信东风唤不回。开创21世纪建

15、筑和室内装饰艺 术风格的先河,是我们这一代设计师义不容辞的使命。四、展望21世纪,建筑室内精品、室内设计大师将在中国辈出中国的经济在飞速发展,中国的建筑装饰更是史无前例,世界上有史 以来投入最大、规模最大的建设,必将带动建筑艺术、室内装饰艺术 纵深发展。21世纪的建筑市场将是中国的市场,中国将是出精品出人 才的市场,何以见得呢?一是有功底有业绩的年青设计师正不断涌现,近来由各地兴建由国内 设计师设计的五星级度假酒店、高档建筑装饰,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 好评。如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系主任苏丹,30岁出头,就有较为扎 实的功底,设计作品屡屡获奖。同济大学的陈忠华教授,40岁出头, 作品遍神州,人民大会

16、堂国宴厅获得较大成功,尽显其设计风采。深 圳的设计师姜峰、顾伟、杨邦胜、魏雪松,都有良好的业绩。这一代 新人预示着中国的室内设计必将走向世界、赶超世界!二是中国的室内设计师有得天独厚的本土优势,庞大的市场份额为设 计师提供锻炼机会。三是中国的室内设计及装饰已有忧患意识,已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誓 将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四是中国加入WTO后,建筑向世界开放,必将吸引一大批国外著名 设计大师在中国市场大显身手,中国的设计师可以从大师身上学到不 同档次、不同风格的设计知识,能取长补短,再加以发展,未来的中 国将是设计人才辈出的地方。五是精品意识不断加强,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有较多的高档建筑、五 星级宾馆获得了成功。如深圳的特区报业大厦、五洲宾馆、东莞的湖 景大酒店、宁波南苑饭店、北京亚洲大酒店等。好的作品也初露头角,2001年在广东省就有2座五星级休闲度假酒 店是由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建造的,获得了国内外专家的好评。位于广州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