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公式大全84345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1630043 上传时间:2022-08-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84345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84345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84345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84345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84345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公式大全8434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公式大全84345(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初中数学公式大全84345.精品文档.初中数学公式大全有理数的基础知识 1、三个重要的定义: (1)正数:像1、2.5、这样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2)负数:在正数前面加上“-”号,表示比0小的数叫做负数;(3)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有理数的分类: (1)按定义分类:(2)按性质符号分类:3、数轴 数轴有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叫做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在数轴上的所表示的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所以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

2、负数. 4、相反数 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其中一个数就叫另一个数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互为相反的两上数,在数轴上位于原点的两则,并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5、绝对值 (1)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该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2)绝对值的代数意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0的绝对值是0;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可用字母a表示如下: (3)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有理数的运算1、有理数的加法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的两个

3、数相加得0;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2)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加法的交换律 :a+b=b+a; 加法的结合律:( a+b ) +c = a + (b +c) 用加法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的基本思路是:先把互为相反数的数相加;把同分母的分数先相加;把符号相同的数先相加;把相加得整数的数先相加. 2、有理数的减法 (1)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2)有理数减法常见的错误:顾此失彼,没有顾到结果的符号;仍用小学计算的习惯,不把减法变加法;只改变运算符号,不改变减数的符号,没有把减数变成相反数. (3)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步骤:先把减法变成加法,再按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运

4、算;3、有理数的乘法 (1)有理数乘法的法则:两个有理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2)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交换律:ab=ba;结合律:(ab)c=a(bc);交换律:a(b+c)=ab+ac. (3)倒数的定义:乘积是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即ab=1,那么a和b互为倒数;倒数也可以看成是把分子分母的位置颠倒过来。4、有理数的除法 有理数的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0不能做除数.这个法则可以把除法转化为乘法;除法法则也可以看成是:两个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等于0。5、有理数的乘法 (1)

5、有理数的乘法的定义:求几个相同因数a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是一种运算,是几个相同的因数的特殊乘法运算,记做“an”其中a叫做底数,表示相同的因数,n叫做指数,表示相同因数的个数,它所表示的意义是n个a相乘,不是n乘以a,乘方的结果叫做幂。(2)正数的任何次方都是正数,负数的偶数次方是正数,负数的奇数次方是负数。 6、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1)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关建是熟练掌握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法则、运算律及运算顺序。比较复杂的混合运算,一般可先根据题中的加减运算,把算式分成几段,计算时,先从每段的乘方开始,按顺序运算,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同时要注意灵活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2)进行有理数的

6、混合运算时,应注意:一是要注意运算顺序,先算高一级的运算,再算低一级的运算;二是要注意观察,灵活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以提高运算速度及运算能力。整式的乘除 1. 同底数幂的乘法:aman=am+n ,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am)n=amn ,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ab)n=anbn ,积的乘方等于各因式乘方的积。3单项式的乘法:系数相乘,相同字母相乘,只在一个因式中含有的字母,连同指数写在积里。4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m(a+b+c)=ma+mb+mc,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5多项式的乘法:(a+b)(c+d)=ac+ad+bc+bd,先用多

7、项式的每一项去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6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a+b)(a-b)= a2-b2,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2)完全平方公式: (a+b)2=a2+2ab+b2, 两个数和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它们的积的2倍; (a-b)2=a2-2ab+b2 , 两个数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 (a+b-c)2=a2+b2+c2+2ab-2ac-2bc,略。 7. 配方: (1)若二次三项式x2+px+q是完全平方式,则有关系式: ; (2)二次三项式ax2+bx+c经过配方,总可以变为a(x-h)2+k

8、的形式,利用a(x-h)2+k 可以判断ax2+bx+c值的符号; 当x=h时,可求出ax2+bx+c的最大(或最小)值k。 (3)注意: 8. 同底数幂的除法:aman=am-n ,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9零指数与负指数公式: (1)a0=1 (a0); ,(a0). 注意:00,0-2无意义; (2)有了负指数,可用科学记数法记录小于1的数,例如:0.0000201=2.0110-5 . 10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系数相除,相同字母相除,只在被除式中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11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用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12多项式除以多项式:先因式分解

9、后约分或竖式相除;注意:被除式-余式=除式商式。 13整式混合运算: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内。 分式1、设A、B表示两个整式。如果B中含有字母,式子 就叫做分式。注意分母B的值不能为零,否则分式没有意义。 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的分式叫做最简分式。如果分子分母有公因式,要进行约分化简。 2、分式的基本性质 , (M为不等于零的整式) 3、分式的运算 (分式的运算法则与分数的运算法则类似) (异分母相加,先通分);4、零指数 a0=1 (a0) 5、负整数指数 (a0,p为正整数)注意正整数幂的运算性质 , (a0)可以推广到整数指数幂,也就是上述等式中的m、 n可以是0或负整数

10、方程1、方程的概念: (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2)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系数不为0,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2、等式的基本性质: (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若a=b,则a+c=b+c或a c = b c。(2)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为0),所得结果仍是等式。若a=b,则ac=bc或a/c= b/c。 (3)对称性:等式的左右两边交换位置,结果仍是等式.若a=b,则b=a。(4)传递性:如果a=b,且b=c,那么a=c,这一性质叫等量代换。解方程1、移项的有关概念: 把方程中的某一项改变符号后,

11、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这个法则是根据等式的性质1推出来的,是解方程的依据。要明白移项就是根据解方程变形的需要,把某一项从方程的左边移到右边或从右边移到左边,移动的项一定要变号。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1) 去分母 等式的性质2 注意拿这个最小公倍数乘遍方程的每一项,切记不可漏乘某一项,分母是小数的,要先利用分数的性质,把分母化为整数,若分子是代数式,则必加括号。(2) 去括号 去括号法则、乘法分配律 严格执行去括号的法则,若是数乘括号,切记不漏乘括号内的项,减号后去括号,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一定要变号。 (3) 移项 等式的性质1 越过“=”的叫移项,属移项者必变号;未移项的项不

12、变号,注意不遗漏,移项时把含未知数的项移在左边,已知数移在右边,书写时,先写不移动的项,把移动过来的项改变符号写在后面。(4) 合并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法则 注意在合并时,仅将系数加到了一起,而字母及其指数均不改变。 (5) 系数化为1 等式的性质2 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记住未知数的系数永远是分母(除数),切不可分子、分母颠倒。 (6) 检验 列方程解应用题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2)分析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找出等量关系;(3)设未知数,列出方程;(4)解方程; (5)检验并作答.2、一些实际问题中的规律和等量关系: (1)日历上数字排列的规律是:

13、横行每整行排列7个连续的数,竖列中,下面的数比上面的数大7.日历上的数字范围是在1到31之间,不能超出这个范围. (2)几种常用的面积公式: 长方形面积公式:S=ab,a为长,b为宽,S为面积;正方形面积公式:S = a2,a为边长,S为面积; 梯形面积公式: ,a,b为上下底边长,h为梯形的高,S为梯形面积; 圆形的面积公式: ,r为圆的半径,S为圆的面积; 三角形面积公式: ,a为三角形的一边长,h为这一边上的高,S为三角形的面积。(3)几种常用的周长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L=2(a+b),a,b为长方形的长和宽,L为周长。正方形的周长:L=4a,a为正方形的边长,L为周长。 圆:L=2r

14、,r为半径,L为周长。 (4)柱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当体积不变时,底面越大,高度就越低.所以等积变化的相等关系一般为:变形前的体积=变形后的体积。(5)打折销售这类题型的等量关系是:利润=售价成本。 (6)行程问题中关建的等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以及由此导出的其化关系。 (7)在一些复杂问题中,可以借助表格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若干个较直接的等量关系,借此列出方程,列表可帮助我们分析各量之间的相互关系。(8)在行程问题中,可将题目中的数字语言用“线段图”表达出来,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9)关于储蓄中的一些概念: 本金:顾客存入银行的钱;利息:银行

15、给顾客的酬金;本息:本金与利息的和;期数:存入的时间;利率:每个期数内利息与本金的比;利息=本金利率期数;本息=本金+利息二元一次方程组 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未知数项的次数是1,这样的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 注意:一般说二元一次方程有无数个解。2. 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联立在一起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3.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左右两边都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注意:一般说二元一次方程组只有唯一解(即公共解)。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代入消元法;(2)加减消元法; (3)注意:判断如何解简单是关键. 5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