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石铁矿资料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1629192 上传时间:2023-12-12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板石铁矿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板石铁矿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板石铁矿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板石铁矿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板石铁矿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板石铁矿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板石铁矿资料(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林省白山市板石沟铁矿17矿组地质背景 2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第一章 前 言第一节 目的任务根据通钢集团板石矿业采选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说明书提供的数据,矿山可工业利用资源储量为3818.7万t,按每年450万t生产能力计算,矿山服务年限仅能满足8年,矿山后续资源已明显不足,若不及时在矿区及周边开展深部探矿工作,将大大影响矿山的持续发展与稳定。为了满足板石沟铁矿矿山发展规划对铁矿资源的需求,吉林省通化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受通钢集团板石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委托,于2008年2010年,利用三年时间完成对白山市板石沟矿区4、5、6、7、8、

2、11、17、18矿组深部勘查工作。其目的是基本查明板石沟铁矿地质特征及深部资源/储量情况,为矿山开发提供后备资源。2010年工作重点是完成17矿组生产勘探工作,(包括17矿组387m水平井下钻探)主要采用钻探工程手段对深部矿体进行控制,17矿组经已有资料综合分析研究后,钻探施工重点分为两部分。一方面部署在已有工程基础上控制背斜北西翼的各矿体深部延伸,也就是0m标高左右,达到勘探工程控制程度,探求部分查明的基础储量(111b)和控制的基础储量(122b),推断资源量(333)。另外,根据成矿带地质特征,结合本区地面磁异常及矿体分布情况,重点开展南东翼的找矿新目标。开展成矿规律和控矿因素的研究,为

3、指导区域找矿提供依据。具体目标与任务:一、对区内已有的地质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利用,本着由疏到密的原则,开展1/1万路线地质调查,详细划分含矿层,对获取的磁法测量成果基础上研究矿体深部的磁场变化趋势,从而获得好的找矿线索,发现新的规模性矿体。扩大矿区远景。二、在矿区以往勘查资料的基础上,对主矿体深部(387m标高以下)采用钻探工程进行系统工程控制,查清矿体的赋存规律、空间展布形态,矿石质量及选冶加工技术性能,探求控制的基础资源储量。三、在开展深部地质勘探的同时,针对以往地质工作和生产探矿存在的主要问题,收集相关的地质、物探成果资料进行更深入的地质调查与研究,力争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以便指导矿床深部

4、勘探的科学合理有效地进行。四、收集和调查区内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及矿床开采技术条件。五、对矿床控制的基础储量进行预可行性研究,对矿床内蕴经济资源储量进行概略评价。为矿山开发利用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六、主要实物工作量1、1/万地质填图(修编)1.90 km22、1/万水文地质填图(修编)1.90 km23、1/2千地质填图1.50km24、1/2千水、工、环地质测量1.50km25、槽探1000m36、钻探22694m(其中地表钻探18940m、坑内钻探3754m)七、预期地质成果1、提高板石沟17矿组铁矿资源储量级别,力争新增铁矿资源储量1000万吨。2、2012年5月提交吉林省白

5、山市板石沟铁矿17矿组生产勘探报告。第二节 勘查区位置、交通及探矿权登记情况一、 勘查区位置、交通矿区位于白山市北部板石沟镇北西2km,勘查区距白山市12km;行政区隶属白山市八道江区板石沟镇。矿区东3km左右为白山市至长春公路,其间有公路相通,交通方便。详见交通位置图。勘查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2622001262306北纬: 420053 420135二、探矿权登记情况该区为通钢集团板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井下矿开采矿区东部17矿组,采矿许可证号码:2200000820138;矿区范围由13个坐标拐点围成,面积1.8981km2。其拐点坐标为:北京54坐标系 西安80坐标系点号 X Y 点号

6、X Y1、4655200.00 42529350.00 1、4655167.510 42529309.3392、4655050.00 42530450.00 2、4655017.511 42530409.3473、4654670.00 42530450.00 3、4654637.508 42530409.3484、4654670.00 42531250.00 4、4654637.510 42531209.3535、4654320.00 42531580.00 5、4654287.508 42531539.3566、4653910.00 42531580.00 6、4653877.505 425

7、31539.3577、4653910.00 42531820.00 7、4653877.506 42531779.3588、4653600.00 42531820.00 8、4653567.503 42531779.3599、4653820.00 42530850.00 9、4653787.503 42530809.35210、4654350.00 42530850.00 10、4654317.507 42530809.35111、4654400.00 42530450.00 11、4654367.506 42530409.38412、4654020.00 42530450.00 12、465

8、3987.504 42530409.34913、4654250.00 42529350.00 13、4654217.503 42529309.341开采深度由700m至100m标高。第三节 工作区自然地理、经济状况一、自然地理工作区位于浑江北岸,长白山系龙岗山脉南麓山区,海拔标高最高1090m,最低750m,相对高差一般300m左右,矿区内山脊走向北西南东。矿区内水系发育,有板石沟河和上青沟河流发育在矿区的东西两侧,两者发源于龙岗山脉南坡,由南向北注入浑江。两侧支谷发育,水量不大。河床宽度一般3m5m,水深0.3m0.5m,最大流量分别为0.0428m3/s和0.035m3/s。支谷较短,雨季

9、流水,冬春干枯。本区地势较高,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热多雨,春秋干旱温和。年最高气温33.1,最低-32.8,平均气温5,雨季多集中在78月份。年降雨量800mm1000mm,最大降水量1117mm,连续降雨最长日数13天,日最大降水量128mm。蒸发量介于937mm1420mm。最冷季节在12月份至翌年2月份,封冻期由11月末至翌年4月初,最大冻土层为1.00m1.50m。多刮西南风,最大风速17m/s。 二、经济状况本区行政区属白山市板石沟镇。居民多是汉族。居民点多沿浑江两岸及其支流沿岸分布。浑江流域土地肥沃,农作物以玉米、大豆为主。农作物产量不足当地需求,尚需输入。本区属

10、铁矿资源型工业区,主要矿产是鞍山式磁铁矿,矿业开发以板石沟铁矿为主,水力资源丰富,电力充足,可满足当地工业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且交通方便,为矿业开发奠定了基础。矿区北森林稠密,植被覆盖良好,可作为旅游风景区。矿区南16.5km的八道江区是白山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白山市政府所在地。第二章 以往地质工作评述第一节 以往工作及勘探程度板石沟铁矿于1958年7月通化地勘院路线调查发现。当年进行普查,经通化地质大队初步工作确认为一个有工业价值的铁矿成矿区,并于1959年3月转入勘探,当年10月提交了中间报告。1960年通化钢铁公司开始建井开采,至1963年底提交最终勘探报告。在这次工作中投入了

11、钻探工作量11694m,发现15个矿组上百条矿体,探明储量B+C+D级7582万吨,表外84万吨;地质储量1486万吨,其中17矿组施工孔9个,投入工作量2902.11m,探明储量B+C+D级442.10万吨,地质储量104.8万吨;填制了1:2000地形地质图,进行了1:2000磁法精查。70年代末期,国土资源部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在本地区进行了大范围的1:5万航空磁测调查,发现该区分布大规模的铁矿标志性航磁异常特征。1977年至1984年9月,吉林省地质矿产局第四地质调查所先后对板石沟铁矿区的4、5、6、8、18矿组进行了补充勘探,同时对17矿组进行了详细普查,在工作中修编了1:2000地形地

12、质图1.69km2,投入钻探工作量7568.54m,槽探2900m3,采集各种样品459件。这次工作初步查明了磁异常引起的原因,大致查明了矿组规模和1号矿体形态,产状及分布,获得了A+B+C+D级保有储量1203万吨,1986年为矿山提交了一份较完整的基础资料;吉林省浑江市板石沟铁矿17矿组详细普查地质报告。第二节 以往地质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建议一、对矿区外围没有进行详细普查工作,远景评价不足。二、深部工程控制程度偏低,不能满足矿山后续开采设计要求。三、矿体倾向延深没有控制住,直接影响铁矿的资源储量规模。四、17号矿组向南西深部发展是大有潜力的,这一点也与区域上的磁异常相吻合。为此需要补充矿

13、体深部勘查,提高矿山资源储量。五、对褶皱构造、断裂构造比较发育及工程控制程度偏低的地段进行工程加密提高储量级别,为矿山开采提供可靠地质依据。六、由于以往地勘部门和矿山积累的资料较多,但存在资料不系统,不统一,跨跃年度较长,有些参数不全等问题。为此造成编写本设计的一定难度,难免在资料重新归纳、整理、设计编写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第三章 区域地质背景工作区位于龙岗背斜与浑江上游凹陷的衔接部位,出露地层较全,构造特征也十分复杂。第一节 区域地层特征区域地层属于华北体系,除缺失志留系,泥盆系外,其它各时代地层均有出露。一、 太古界鞍山群(Ara)主要分布在浑江市的西北部,四方山-荒沟岭一带,在浑江市三岔

14、子区榆木桥子乡以及老岭一带亦有出露不过距工作区较远。四方山一带可二分为四道砬子河组和杨家店组。四道砬子河组(Aras):遭受强烈的混合岩化,基体物质难以鉴别,从零星的残留基体和断续呈带分布的角闪岩夹透镜状铁矿层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岩性段。下段:其岩性主要为各种形态的混合岩和混合花岗岩,残留基体多为黑云斜长片麻岩,厚度1815m。上段:混合岩化也强很烈,但残留物质中角闪质成份显著增加,局部有变化,厚度1919m。杨家店组(Aray):分布在四道砬子河组之南,沿通化的长春村经龙枣沟至四方山,板石沟直到抚松县的万良均断续出露,亦可分上、下两个段,其中下段主要由黑云角闪变粒岩、钠长变粒岩、斜长角闪片

15、麻岩、斜长角闪岩、绿帘角闪片岩呈互层状,夹黑云变粒岩、浅粒岩、黑云斜长片麻岩组成。上段的下部是区域重要含铁层位,区内鞍山式铁矿及磷矿就赋存其中,其岩性主要为一些含铁的、石英岩、角闪片岩、斜长角闪岩、局部夹有含榴斜长角闪片麻的残留体。上部主要为混合花岗岩,总厚度为8785.63m。二、 中元古界老岭群(Pt2L)主要分布在老岭山脉主脊的两侧,工作区南侧见于四方山-大顶子一线,总体走向北东,区域上自下而上可分为五个岩组。达台山组(Pt2d)为一套粗碎屑的沉积物,顶部碳质板岩-底部砾岩及长石石英岩,总厚669.61m。珍珠门组(Pt2lz):为一套巨厚层的碳酸盐沉积,下部普遍存在一层较厚的碎屑岩,工作区南部的珍珠门组由于处在龙岗古陆的南缘,海水深度较浅,形成了下部较多碎屑岩层(厚度150.10m)和碳质沉积(220.27m)及藻礁灰岩,其上由于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