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与说明 -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1629010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与说明 -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与说明 -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与说明 -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与说明 -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与说明 -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与说明 -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与说明 -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1、认识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2、朗读与默读课文,体会录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的句子。4、预习课文的后半局部,提出疑难问题。=附板书设计29、钓鱼的启示我父亲钓 鱼得意放 鱼依依不舍不容争辩第二课时一、复习一听写生字词。启示 抛出去 剧烈 小心翼翼 操纵跳跃 挣扎 沮丧 纽约抉择曾经 实践 获得听写完后对照大屏幕,那几个字写错了。一个字连词写2遍。二学习“钓鱼局部的体会。师:从“我钓到大鲈鱼到把它放回湖里的心理变化,你体会到什么? 从父亲要我把钓到

2、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时态度的坚决,你体会到什么?答题要点1要把钓到的鱼放掉很难很难。2父亲对“我的严格的道德教育。二、学习课文后半局部一默读思考: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你是从课文什么地方体会出来的?二学生读书思考,并画出有关语句。二交流与指导:1提问: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谁读读课文中的句子?学生答复完,课件出示:“转眼间34年过去了,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其中,“但是,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划上横线。2、轻声齐读带横线的句子。3、“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鱼指的是什么?“鱼指的是形形式式的诱惑,指各种各样的个人

3、利益。4、“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什么意思?指导:刚满11岁那年,“我在鲈鱼捕捞开禁之前2小时钓到一条大鲈鱼,是留下来还是放回湖里,是道德问题吗?因为把还没到捕捞鲈鱼时间,把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误的;而把鲈鱼放回湖里,就是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抉择就是这么简单。从作者放鱼回湖心情的沮丧,可以看出实践道德很难,实践道德,就是放掉到手的鱼,放弃个人利益。5、“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从这句话体会到什么?指导:“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是什么教育?“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的教育就是道德

4、教育、是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这句话是说,从小得到严格的道德教育,就会有勇气和力量去实践道德。6、小结。用自己的话填空:作者从34年前那个夜晚钓鱼的经历中得到的启示是:。7、指导朗读这段话。8、课件显示拓展:每个人在社会上都会经常遇到形形式式的诱惑,也就是像这位作者所说的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你遇到过诱惑吗?遇到诱惑时怎么做的?比方: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采,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你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选举班干部,看到有的同学找人帮助,你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回家路上 ,你拣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你五、课外拓展搜集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如:孟德斯

5、鸠:“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觉察的时候做些什么。=附板书设计28、钓鱼的启示严格教育道德实践勇气和力量=设计说明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比拟深奥的课文,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拟难学的。选择这篇课文教学,是为了探索深文浅教的教学方法,即对蕴含深刻人文哲理的课文,如何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以及如何优选组合教学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和释化疑点,以使学生比拟容易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1、确定浅教的教学目标1学段阅读教学特点是确定如何浅教的主要依据。第二学段,这时学生的朗读能力已根本形成,语言开展也初步标准,内部言语的心理机制也开始成熟。因此,应将教学重点放到以默读、感悟为主要方式的语段训练上,

6、同时进行言语表达和语感训练。其中,言语表达主要是指用标准语言简要概括信息的表达能力,语感训练那么是通过对典型语例的精致化教学,以课文的思想情感为背景,感悟体验不同言语表达形式的作用和差异。第二学段仍要加强朗读教学,但与第一学段不同,主要是通过典型语句的朗读比拟,感悟句段内的语言组合规律,以开展良好的语感心理图式。2文本的重点与难点要根据浅教的原那么确定文本解读的重点和难点,不一定就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钓鱼的启示?,文章的重点和难点都是“启示,而不是钓鱼过程中的放鱼。但根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目标,把钓鱼过程中“我的心情变化的语句作为教学的重点,既要求感受体验,也要求熟读积累。“启示,只作为教学

7、的难点,引导学生理解。3学生的真实起点学生的真实起点,一是指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学习内容的难度超越学生心理特征,学生学起来必定是困难重重。二是指学生已经知道什么。美国奥苏伯尔编著的?教育心理学?指出:“假设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可见,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非常重要。对第二学段的学生来说,要理解抽象的道德概念是非常困难的。只有联系生活,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才能化难为易,学生才有可能感悟像?钓鱼的启示?这类课文所蕴含的哲理。2、优选组合浅教的教学方法(1)降低起点层层突破

8、逐步提高刚开始唱歌时调子起高了,就难以唱下去。教学也是这样,一开始,把起点定的很高,随着教学难度的提升会使教学难以进行下去。深奥的课文,起点定得低些,然后逐步提高要求,学生的学习才能比拟顺利。揭题时,是引导学生关注“钓鱼还是“启示,起点是不一样的。如果一开始就关注“启示,抓住“启示的语句学习,遵循的是从理性到感性,学生学习会感到困难重重。一开始从“钓鱼入手,体会放掉鱼之难和父亲教育之严肃,再来感悟得到的启示,遵循的是从感性到理性的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2以读为主、读中体验对深奥的课文,更要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体验。教学中读的引导,有筛选主要信息的默读,如找出表现“我的心理变化的语句,

9、父亲要“我把鱼放回湖里的语句,“我得到启示的语句等;有在体验中的朗读,如读“我的心理变化以及父亲态度的语句等。感悟体验方法的引导力求符合文本特点。一是运用整体感受法。课文中父亲和“我的人物形象饱满、意境悠远、意象丰富,初读时引导学生整体感受父亲和“我的形象。二是角色体验法。课文对 “我的角色着墨多,形象鲜明;父亲的角色着墨虽然不多,但对子女严格进行道德教育的形象栩栩如生,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朗读与感悟中体验。三是想象体验法。对“我再次向父亲投去乞求的目光,引导学生想象:儿子向父亲“乞求,会怎么说?四是移情体验法。父亲的“不容争辩 ,引导学生移情体验:你就是父亲,当年儿子投来乞求的目光时,你会不容争辩地说些什么?3引导思维,问题解决阅读的本质是思维,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学会外问题解决。如,?钓鱼的启示?以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思维,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难点。问题一:从钓到大鲈鱼到把大鲈鱼放回湖里,“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抓住主要词句感悟放弃已经到手的大鲈鱼有多难;问题二:父亲要“我把到手的大鲈鱼放掉,态度那么坚决,是不爱“我吗?他做得对不对?也是抓住主要词句感悟,体会父亲对“我的严格的道德教育。问题之三,“我从钓鱼中得到什么启示?引导联系上文理解作者得到的启示,并用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通过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而加深对“启示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