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写作兴趣课题供参考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1628309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9.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激发写作兴趣课题供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激发写作兴趣课题供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激发写作兴趣课题供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激发写作兴趣课题供参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激发写作兴趣课题供参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激发写作兴趣课题供参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激发写作兴趣课题供参考(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激发写作兴趣课题“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学生作文效能”课题实验报告高山一、课题的提出研究背景: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对写作提不起兴趣。究其根本原因,主要在于我们目前的作文教学仍然存在着重视教、轻视学;重视成文的模式套路,轻视写作动机的激发;重视思想认识的高度,轻视情感意愿的表达等弊端。以至于学生作文的主动性、参与性、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我们认为要突破作文现状,提高作文效能的根本途径就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理论根据: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个体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

2、绪反应,兴趣也是引起和保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学生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愉快主动地探索它.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在习作中的重要性。社会调查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兴趣可以提高人的工作效率,使人充分发挥才能.如果一个人对从事的职业感兴趣,则能发挥全部才能的8090%,且长时间保持高效率而不感到疲劳,反之只能发挥全部才能的2030%.因此兴趣在提高习作效能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综上所述,我们提出了“激发写作兴趣,提高作文效能”这一课题进行研究。二、实验假设及目标1.实验假设:通过教学和实验,真正激发起学生写作的兴趣,使学生的习作能表达真情实感;充实作文教学内容,优化作文教学的

3、策略和技巧,创设新型作文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思想、情感、知识、经验等各项因素使之整合为高效的作文资源,从而提高作文水平。2.实验目的:激发学生参与作文教学的主动性、创造性,切实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形成速效,高效的作文教学模式和全面科学的作文评价体系、探索开发学生作文资源的教育途径。撰写有一定理论高度和思想意义的学术论文,实验报告和研究体会。三、研究内容1.研究写作动机的激发,顺应学生作文心理规律,根据儿童年龄特征和作文动机的基本特点,在作文的具体实践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兴趣。2.解放学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以生活为课堂,通过观察获取、积累作文素材,使学生的习作是有兴趣而写,有感而发。3.开

4、放作文模式,根据学生情感特点,进行丰富多彩、富有情趣的作文教学,并采用多样化的训练方法,营造宽松的作文参与氛围,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4.改革作文评改,评改要立足于学生发展,坚持学生自主性评价。使每位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师使用特色评语,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四、实验方法1.实验对象:3-5年级班。2.实验取样:以中青年结合的原则确定实验班老师,对学生采取整班随机取样的方法。3.变量控制:实验班与其他班学生状况相近,所处大环境相同,均采用同一课本教学,课时数相同、作业量相似。执教老师工作态度、教学水平、工作量基本相当,并共同参与学科组教学活动,课题研究活动单独进行。通过施加实验因子,激发学生的作

5、文兴趣,全面提高写作水平。五、实践与操作(一)情境激趣新课程最根本的理念是:关注学生生命发展,其中包括生命的个性化发展。那么,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就必须尊重学生自我,通过创设特别的情境,经过学生自主活动、自由创造的条件找到自己需要表达的内容,并有一种强烈地要说出来的感觉,就能充分放松自我,充分投入到教师设置的情境之中。从而很好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有创作的欲望,写出自己所必须要说出来的内容。1.引入多媒体进行作文教学在小学阶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作文教学情境,提供丰富多彩的素材使学生有景可观,有情可抒,有事可描,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达到激发作文

6、兴趣的目的。如周蕾老师在指导学生写“动物音乐会”习作时,就设计了多媒体课件,学生看着精彩的动画情节,听着欢快的音乐,一下进入情境之中,想象的翅膀展开了,话匣子也打开了:“看,小燕子在电线上跳舞,远看就像五线谱上的音符在动。”“大象公公用他那长长的鼻子卷着跟指挥棒,在指挥男低音歌唱家,老虎也在引吭高歌?”一篇篇生动的作文产生了。2.在理解、欣赏课文中进行作文教学教材里的课文内容丰富,生动感人,情趣性强,可以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形象的创造过程,进入“角色”,主动感受语文教材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学生通过捕捉语感,对语言文字的切身感受激发兴趣。如学习检阅一课时,学生们被博莱克顽强的意志深深感动了,于是我们

7、要求学生们当堂写出一篇小短文,四个题目任意选择一点来写,其中一篇是续写的内容是“博莱克参加完检阅后,回到家里,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不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而且更深深地被博莱克的意志而感动,这不正是学做人一个良好的契机吗?3.在创造性的模仿中进行作文教学模仿,绝不是一种呆板扶植。模仿应是从此事物到彼事物之间的“支撑点”。如果学生能够发现事物之间存在的类似,那么,他的思维已经达到模仿的高度。例如,学习白杨一课,写白杨树三个特点的一段话就很值得学生模仿。我们开始可以这样训练:首先让学生找出这段话的基本骨架“白杨从来就?不管?不管?总是?”接着让学生找出白杨的替代,如“松树”等,然后

8、,请同学们找找“松树”的外形与内在联系。经过大家的讨论交流,认为松树与解放军战士、英雄人物、支边工作者等人物有内在相似之处,由此,学生懂得了什么是模仿,怎样去模仿,对模仿就有了兴趣。但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鼓励学生把模仿学习和积累的语言材料经过理解,吸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再在适当的情境中表达出来,避免直接抄袭或者生搬硬套。(2)应该让学生模仿学习语言表达的方法,在作文中灵活运用。不要人为地交给学习固定的写作套路。(3)关注社会发展,从生活中模仿、学习有生命力、鲜活的生活语言,增加文章的感染力。4.在丰富的联想中进行作文教学联想,是由此及彼的。它是在模仿基础上的新发现。先让事物与事物相接近

9、,然后,从中引出新现象、新认识和新的结论。一次,邱红菊老师出差归来,听同事说她不在家时学生纪律较松散,于是在语文课上,她先在黑板上画了一条直线,让学生任意想象说说它是什么,学生由简单的一条直线想到生活许多事物:一条道路,一把尺子?.进而联想到了学生行为,想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想到自己该如何走一条直线,一条正路,于是我们写了一篇作文由一条直线想到的?。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感到别开生面,新鲜有趣,不仅引发了写作情感,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二)活动中激趣古代教育家朱熹说:“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现在小学生生活环境比较稳定,家庭学校家庭三点一线的生活方式使他们感到比较单调。

10、活动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生活空间,而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掌握写作材料的过程。所以,可有意识地让学生参加一些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做到课外活动和课堂教学相结合。如田璐老师在指导学生写春天时,先展开“我为春天照张相”的摄影活动,要求他们找新颖独特的题材拍摄。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每个学生都愉悦地参与这项活动。使他们在广阔的天地里开拓了视野,克服了习惯性的思维方法,敏锐地发现可以从各个侧面反映春天。另外,我们还通过班队会、校内外活动对学生进行真、善、美的教育,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思想道德观念,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高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对学生准确、深入地观察事物,表达健

11、康思想和纯真情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三)以成功教育激趣成功教育即赏识教育。教师应学会用赞赏的目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新课程理论明确提出: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1.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不同时期学生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能力,教师只有掌握了自己的学生想些什么,与他们情感相同,才能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能力。例如:本学期我们的特色中队活动是“走进社区,为社区服务”活动,学生多次活动后,感触很深,就结合这一点,我们进行了一次关于“环保”为话题的作文训练,老师完全尊重学生的意见,自己随意选角度,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没想到这次作文却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成功。2.另外,实

12、验老师能看到孩子作文中的闪光点,不损伤孩子的自尊心。每一次批完学生的作文,我们都要上一节佳作欣赏课,将写的好的文章在班上读出来供大家欣赏,并组织评改,促使小作者把文章修改的更好。每次作文课,学生都希望老师读自己的文章,特别是那些较差的学生。而老师更是及时鼓舞,使他们增强自信心,获得成功的体验。学期末,我们还定期展出了学生作品,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学生高兴,家长高兴,实验老师也感到十分欣慰。(四)以评价激趣实践证明,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具有导向和制约作用,极大地影响着儿童作文的热情和兴趣。正确的评价可以成为师生情感沟通的平台。首先,我们采取鼓励的原则,不仅在总体上对文章的优点给予充分肯定,而且

13、对文章一些小的优点,某一方面、某一段落的长处也都给予表扬和鼓励。尤其是对后进生文章中的闪光点,甚至一个句子或用准的一个词也要给予鼓励,以此培养学生写好文章的自信心。其次,在为学生下评语时,以商量的语气对文章中不尽完美的地方提出建议或要求,指导学生以更高的标准,从更广的角度去审视、去修改。这种方式尤其适合那些作文较好的,写作兴趣较浓的学生。最后,写批语时,我们还对文章中所表现的这些内容与学生本人的真实表现进行联系。或给予一定的分析评价,或提出一些建设和要求,或给予鼓励表扬。这样不仅评价了文章,也与学生的心贴得更近,这不能不说是与学生情感沟通的好办法。(五)以新颖命题激趣一个合适的作文命题,不仅能

14、帮助学生更好地构思、立意、选材,更能帮助学生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厚积薄发。教师在命题上应做到“以题激趣,以题促思”。我们实验教师在命题上是颇下功夫的。1.命题符合儿童年龄特点小学生年龄小,思维语言正在发展中,对周围人、事、景物的认识不够。因而作文命题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也就是说,应找准生活的着眼点,事件的新奇点,景物的细致点,人物的闪光点拟定题目。这样,作文题目新颖别致,学生才能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如妈妈,我渴望?,那次,我流泪了等题目就能让学生乐于接受。2.命题顺应儿童心理需要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独特的心灵世界,对外界都有自己独特的认识,还有好奇的需要,渴望胜利的需要,期盼被肯定的需要等等。我

15、们命题时,就以学生的心理需要为切入口,从儿童心理需要出发拟题。例如,从孩子们渴望表现的需要出发,把题目拟为让我告诉你、我的悄悄话等。这样命题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心理需要,使学生在作文时得心应手。3. 命题要贴近现实生活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作文是学生生活的镜子。小学作文命题要贴近生活,反映生活实际,让学生喜闻乐见。换句话说,题目内容应是学生熟悉的,具有童趣的,即亲身做过的、耳闻目睹的。让学生一见就喜欢,一见就跃跃欲试。这样他们在作文中才会说真话、诉实情。所以我们尽量避免命题成人化。如家庭给我带来的?,要求补充“爱、幸福、快乐、希望、烦恼等等。这个命题就能充分挖掘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在作文时,孩子们就

16、能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和盘托出,自然,他们的作文就会声情并茂,有趣而情真。六、研究成果(一)激发了学生参与习作的兴趣以及强烈的表达欲望,使他们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自由地、多形式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1.学生参与习作的兴趣浓厚。后测中,有97%的学生比较喜欢作文,与前测(84%)相比,喜欢的比率提高了13%。学生把写作文看成是一件有乐趣的事,这是对我们课题组老师的最高奖赏。2.学生对目前作文课的满意程度提高了。后测中,94%的学生对现在的作文课满意,与前测(82%)相比,满意程度提高了12%。学生喜欢作文,对作文课满意,这是写好作文的前提。3.学生有强烈的自由表达愿望。95%的学生喜欢老师出的半命题、自由命题作文。作文指导后,95%的学生没有一味地把老师指导的内容写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