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复习方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1627986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理解复习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阅读理解复习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阅读理解复习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阅读理解复习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阅读理解复习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阅读理解复习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理解复习方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近几年来,我省中考语文/tk/Index.asp试题改革的力度比较大,尤其是从99年开始,阅读的题量加大,分值提高,占全卷总分的百分之四十多,与2000年教育部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中“语文考试应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不谋而合。今年阅读题的分值与去年一样,文言文阅读12分,现代文阅读36分,共计48分,占总分的40%。因此,阅读的复习训练之重要是不言而喻的。 怎样有效而合理地进行阅读复习训练呢?下面从四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略谈一下中考阅读一般选什么样的文章。中考阅读共有三篇选文(现代文2篇,文言文1篇)。从98年开始,基本都涵盖了记叙性、说明性和议论性文章。不过,

2、有的文体虽有淡化,但“因体设题”的考题还会占一定比例。基于这一点,我想,全面复习是必要的。 二、阅读复习训练的要求和内容 (一)/Article/Index.asp计划性。中考科目多,复习时间有限,必须从实际出发,制定好语文复习/Article/Index.asp计划。复习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讲求实效;要合理安排复习的步骤,确定每一轮乃至每一步复习训练的预期目标。 个人认为,阅读宜分现代文和文言文两块进行。现代文阅读可根据大纲关于阅读的内容及要求的精神进行两轮复习训练: 第一轮,分项训练。可以精选一些阅读材料(课内课外的文章、语段都可),根据每一项训练的内容和目的,设计训练题进行训练。 分项训

3、练的主要内容及目的如下: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主旨,感受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训练阅读速度和准确把握主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及主旨的能力。 2理解文章思路,理解段落结构,重视总起句、中心句、总括句、过渡句、收束句在文中或语段中的作用。训练划分段落层次、归纳大意的能力,提高对文章结构艺术的理解力。 3结合阅读材料,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训练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注音、解词、析句,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评价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语言特色等能力。 4指导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谈自己的心得,或提出看法、疑问,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5指导学生认真审题

4、,准确作答,训练组织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强化之。 第二轮,综合训练。学生独立完成老师精心设计的阅读题,并在老师的针对性指导和试卷讲评、组织讨论等活动中,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还要适时安排模拟考试,增强学生在心理上和考试能力上对中考的适应性。 文言文阅读训练可参照上述现代文阅读训练的/Article/Index.asp计划和要求进行,只是第一轮的复习内容有所不同。 依据大纲要求,文言文中考测试点一般包括:文言字词读音,朗读停顿,默写,概括文言句子或语段的内容,翻译,理解分析内容中心、作者思想感情等。这些测试点,在我省近几年文言文考题中都有体现,而且考/tk/Index

5、.asp试题型的设计往往带有一定的综合性。要顺利解答考题,离不开课内所学的知识能力。加上今年我省文言文考课外材料,更是加强了对阅读文言文能力的考查。因此,第一轮复习内容应立足于课文中的字词句等知识,重视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才能为第二轮综合复习打下基础,实现从课内到课外的能力迁移。对大纲中不作考试要求的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文言句式等,虽不用深究,但可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顺便作一般性了解,以扩大知识面,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二)针对性。一要针对我省语文中考/tk/Index.asp试题特点,抓住重点、难点又兼顾全面地复习、训练。 我省今年中考阅读题有如下特点:(1)阅读题的材料全部选自课外

6、读物,虽是课外材料,却与课内知识、能力的积累密不可分。在这点上,文言文阅读尤为典型;(2)阅读材料均为全文选录;(3)题型绝大多数为主观性/tk/Index.asp试题,如填空、简答题,重在考查理解、感悟、表达、创新等能力。针对上述特点,阅读复习、训练的重点就应该是: 1语文基础知识的全面复习,加强学生理解并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2以课文为例子,以课内训练实践为向导,强化整体阅读即对文章整体的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的训练。有人说“考题在课外,答案在课内”是不无道理的。 3强化准确表达的答题能力。一般来说,初中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辨析、感悟能力、准确到位的表述能力比较薄弱,是造成失分的主要原因之一

7、。因此加强训练重要而必要。 二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巩固知识,指导方法,加强能力,补缺补漏。可以说,中考语文改革经过多年,老师和学生都逐渐适应了考课外阅读文字材料、主观题居多的等情况,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各项能力也都得到了一定的培养和提高。但是也要看到学生的薄弱环节,譬如:审题不清,答非所问。不仔细审视题干中的信息点,匆忙作答,造成失分。断章取义,偏离文意。脱离作品的整体内容去解读某些词、句,答题产生歧义。舍主求次,丢瓜拾豆。不结合作品的主旨、作者情感 作深层次的思考,浅答辄止,丢弃重要内容。辞不达意,表述欠佳。或不能准确用词表情达意,或表述重复罗嗦,“矢”多却不中“的”,甚至文句不能,不知所云。基

8、础不牢,理解模糊。知识点混为一谈,问甲答乙,张冠李戴(如,问修辞方法却答表达方式)等。因此,在阅读复习训练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攻克薄弱环节,巩固各类知识点的基础,加强能力的训练,指导解题方法,强化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心态是很为重要的。 (三)典型性。所谓“典型”,一方面指的是阅读训练的材料和/tk/Index.asp试题要有代表性,提供“精练、巧练”,“每练有所得”;讲解答案,要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并力求从中/Article/Index.asp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来,以利于举一反三,能力迁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指的是学生中带有典型性、普遍性的知识缺漏或能力欠缺,要着力弥补,重

9、要的知识能力要强化。 二、下面具体说说阅读复习训练中的重要的环节指导学生把握各类文章的阅读要点和方法。 (一)一般记叙文:1、弄清要素和线索。常见的线索有六种:物(具体实物)线、事线、人线、地线、时(时间)线、感情线。 2正确分析段落结构,概括段意。分析段落、层次的依据可以是:时间的转变,空间的转换,人物、情景的变化,选材内容或角度的变化等。概括段意的方法有:提取内容要点概括法,提取中心句法,具体描述法等。 3提炼中心思想。中心思想一般通过具体的人、事、景、物表现出来,可从分析题目、开篇、结尾、议论抒情句等入手。特别是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往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更应引起重视。 4理解重要词、句的特

10、定(深层)含义,理解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作用。理解词语,不可脱离语言环境,可通过联系上下文、联系文章的立意、多方面多角度揣摩的方法去理解、体味、领悟。 (二)小说和散文:属于文学体裁。大纲的阅读内容和要求中特别提到:要“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我省99年以来中考也都有这类选文。 阅读分析文学作品,与上述一般记叙文阅读分析的要点、方法基本相同,不过小说、散文还各有侧重的方面: 读小说:1、要从中心事件或生活图景入手,在情节的变化发展和矛盾冲突中,感受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外貌言行、神态心理等,从而把握其思想、情感、品质、精神,进而领悟文章主旨。 2

11、有时考题会涉及到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作者的思想感情常常借文学形象来表现,因此,对形象、主旨、作者感情三者的分析,可兼顾考虑,相得益彰。 3区分小说中环境描写的类别及作用,能更好地感受人物形象。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场所,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种。环境描写的作用有:烘托气氛或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等。 4重视“体验法”。所谓体验,就是读者真正进入作品的生活场景中去,与人物形象同呼吸,共命运,在人物形象的喜怒哀乐中体验作者的爱憎,对准确感受人物形象大有帮助。平时多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直谛,积累心理体会,是阅读体验的必要基础。 读散文:除可借鉴上述有关小说的要点、方法外,还要注意: 1理解

12、散文,尤其是抒情散文中的形象和事物、景物的象征意义。 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可以是人,也可指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创造出来的生活图景。如朱自清笔下的“春天”,爱莲说的“莲花”等。理解事物、景物的象征意义对把握文章主旨大有裨益。如兰草(2001年中考阅读材料)中的“兰花”,就象征具有顽强拼搏精神的抗灾英雄(人民群众),而文章主旨正是歌颂这些英雄的。 2了解散文的线索及想象、联想、以物喻人、托物抒怀、欲扬先抑等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3分析、领悟散文的哲理。可抓住文中的警句或从“形象”入手来分析。 4在语言的欣赏、感悟方面:要培养感悟语言的敏锐性。在解读词语的表层意义时善于联想和挖掘其潜在

13、或深层意义。如:“赤”字不但可解为“红”,还可联想到温暖、热烈、忠诚;看见“落叶”,能感受到秋的寂寥、萧索,或想到“落叶归根”、“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名句等。 (三)说明文: 1说明文一般分两大类:实(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2说明文的特点:说明性,知识性,科学性,通俗性。 3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摹状貌、引用、列图表等。作用总的说来就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4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程序顺序、逻辑顺序等。时间顺序即以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为顺序,如由古及今、由今溯古等;空间顺序即以实(事)物的方位或形貌特征为说

14、明顺序,方位顺序如:由近及远、由外到内、由左往右、由低至高、由大到小(或反之);形貌顺序如:由外形(外貌)到内部结构(生活习性)再到用途等;程序顺序就是操作的步骤;事理顺序即对事理的性质、内涵进行解说,顺序表现为:从主到次、由因至果、由现象到本质等。文章的结构形式也能表现出文章的说明顺序,常见的结构形式有:总分式,总分总式,分总式,概括具体,并列式,递进式等。由于事物的复杂性,一篇说明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有时并不单一,而是复合交错的。判断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的说明顺序,只能依靠读懂文章本身。 5说明的语言: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具有准确、简明、严密等特点。 (四)议/lw/Index.html论文:

15、1把握中心论点。有的文章在开篇或文中结尾部分明确提出观点、主张,中心论点较易把握;有的则不然,必须自己归纳、概括。对这类文章,可用如下方法: (1)整体感知,把握各段要点,相同意思归并,基本理清引论、本论、结论部分; (2)看论据材料都在讲一个什么意思,再反复对照引论部分提出的问题或观点、结论部分强调或照应前文的哪个观点,就能大体上抓住中心论点了。 2理解准确、严密的语言,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议/lw/Index.html论文语言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准确、严密,感情鲜明。要重视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指代性词语所指代的内容,修饰限制性词语的作用。议/lw/Index.html论文的思想感情离不开中心论点,要注意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感情及反语、感叹、祁使、反问、双重否定等句式的表达作用。 3理解论证方法及其在论证过程中的作用。常用的论证方法有:摆事实、讲道理、既摆事实又讲道理(引证、例证、喻证、正反对比论证、类比论证等);至于作用,总的说来就是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