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社会实践报告李杨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1626961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暑假社会实践报告李杨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暑假社会实践报告李杨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暑假社会实践报告李杨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暑假社会实践报告李杨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暑假社会实践报告李杨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暑假社会实践报告李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暑假社会实践报告李杨(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聊城大学2011 年暑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关于新农村规划与建设的调查报告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班级:2010级 7班姓名:李杨1关于体验三农,服务三农活动的实践报告我国是一个绝大多数人口在农村的农业大国, 这是最重要的国情。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揭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规律。 毛泽东也认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邓小平多次提到农业问题的重要性。 他说“农业是根本,不要忘记。”又说“农业,主要是粮食问题。 ”“要避免过几年又出现大量进口粮食的局面,如果那样,将会影响我们经济发展的速度。 ”他还认为,农业关系

2、到工业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农业搞不好,工业就没有希望,吃、穿、用的问题也解决不了。 ”农村稳定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也在农村。邓小平说 “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因为,我国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农村尤其不发达。全国近 13 亿人口, 62%以上在农村。农村能否如期完成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任务对全国来说举足轻重; 当前国民经济发胀的突出矛盾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我国城市与农村发展差距在拉大,农村文化、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等现代文明远远落后于城市。缩小城乡

3、差距,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进而大幅度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在农村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十分艰巨。党同农民的关系始终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中国的农民是党在农民的依靠力量, 是国家政权最广泛最深厚的群众基础。应的农民,党的执政地位就巩固,工农联盟就加强,革命和建设事业就能胜利; 失去了农民党的执政基础就动摇, 革命和建设事业就会被断送,历史如此,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没有农民的积极性,就没有农业的发展,就没有工业的进步,更谈不上实现现代化。综上所述,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确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在千头万绪的工作中, 要从政治的高度、 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来考虑“三农”问题

4、。农业是立国之本,一个国家发展是建筑在他优良的农业基础之上的,2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 要看的是社会基础阶级的生活水平, 而农民正是立国之本的建设者, 三农问题始终应该被摆在中国国家建设的首位。量,是党政府应该迫切解决的。在暑假里,我跟随学院社会实践队, 进行了一系列与三农问题相关的活 动。放假伊始,正值酷暑,而此时不少农 民还要顶着烈日在农田里劳作,为此我们开展了第一项怎样提高农民收 “田园送清凉” 活动由我们社会实践小 - 入,提高农民生活质活动队,购买矿泉水,西瓜,雪糕等消暑食品,饮品,赠送给在农田里的 )1 发现如下问题-(农民, 并向其了解与三农问题有关的事项,我们访问的农田位于城市郊

5、区,在一位农民伯伯交谈中得知,房地产商占地严重, 房地产作为一项有较高利益的产业,高利润的背后自然有着牺牲,城市的蔓延,自然会吞没 在其中我认为发展要遵循可持续一些耕地,发展理论,作为一个城市应该有它合理的城市布局,它的工业,农业,商业,服务业,分布都要有根有据,而我现在看到的却是,房地产商为了获得土地,串通村委会,在各方面给郊区农民务农上设置障碍, 村委会也是在某些与农业有关的问题上不作为,不为农民办实事, 这样便增加了农民通过务农来维持生计的困难,使农民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 不得已只能放弃务农, 以较低价将土地转让给房地产商,来让其开发,建筑商品房来出售,从而牟取利益。而之后的农民失去了土

6、地,没有足够的一般不好 能力,一般在附近的工厂,己创业,例如捡垃圾,找活,只能自)在与农在路边摆摊,大排档等( 2 我们看到农民在为民的闲聊当中,得知如今的蔬果确 药,蔬菜施肥上 土地肥力 虫害的威胁, 实一直受到病 3也是在一定程度上欠缺, 只得经常性的使用农药, 但不幸的是, 这不仅使病虫拥有了抗药性, 更使食品的安全问题令人堪忧。 施肥虽然解决了当前的土地产力下降, 但治标不治本, 而且使土地更加脆弱。 另外还有一点是农药化肥高昂的价格更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农业技术我觉得要提高, 如何提高农业效率, 而又兼顾环境保护, 我觉得当今的高校的农业学院等科研机构需要努力一下, 而如今的高校农业

7、没有作为其中原因很多, 人们心里对农业的不重视都有关系, 所以这个问题需要解决,提高三农问题的高度, 改变人们观念, 培养高端农业技术人员,提高高校农学专业教学质量诸多问题需要解决活动二 -走访农村,体验农民劳作,调研农村水利社会期间正值酷暑, 全国各地不少地方遭受旱灾, 所以我们社会实践小队决定走访农村, 去调研一下农村的水利设施, 与农民闲聊, 一些与农业有关的话题, 另外还体验了一把干农活的感觉, 体验农民劳动的辛苦,感悟生活,珍惜自己的美好生活活动三 -在自己当地农资机构采集化肥样品,到学校实验室进行实验。“三农”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难点和关键。 我国正处在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社会结构、利益结构和组织结构不断转换,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是人民内部矛盾多发期,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十分艰巨。城乡差距扩大是影响和谐的重要因素。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积极变化,但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 解决好“三农” 问题仍然是工业化、 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三农”问题仍然是影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因素。 邓小

9、平曾经说过 :“农村不稳定, 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 农民没有摆脱贫困, 就是我们没有摆脱贫困”,稳定压倒一切, 和谐高于一切, 和谐是稳定的最佳状态,和谐是积极的稳定,是持久的稳定。只有善待农民,农村才能稳定, 农村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和基础。4农民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三农”问题向来是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和重视的问题, 然要解决好这件“头等大事”,其根本就在于解决农民的增收问题, 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是确保我们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保障。 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增收问题,就难以全面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稳定的发展。同时这一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地解决, 也必将影响

10、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如何增加农民收入?这是一个令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一般干部、 农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 制约农民增收原因有许多, 我国广大农村人多地少,农业劳动力资源过剩,劳动生产率偏低、农村社会资本贫乏、小规模经营与大市场矛盾等等。要充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单纯靠政府的行政命令式的措施是不够的,要长期保持农村的稳定发展,就要在充分尊重农民市场主体的权利的前提下,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大农业产业化的扶持力度, 依靠科技进步,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增加农民收入。农产品产量是农民增收的基础, 宏观经济形势以及农业政策是农民增收的保证,市场是农民实现增收的渠道。 实践证明,宏观经济形势好,农民的收

11、入增长就快,宏观经济形势差,农民收入增长就慢。宏观经济形势的交替变化是导致农村家庭人均收入增幅成周期性波动的主要因素。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来, 政府主要是通过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和减免税费、增加补贴增加农民的收入。然而,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农产品市场日益受到消费需求的约束,农业产业的弱质性显现出来,农民要实现增收离不开政府对农业的保护性政策,农民要在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中实现自身利益必须联合起来走农业产业化的道路,必须走提高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道路。增加农民收入,要重视现代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推广应用。科学技术在农民增收过程中至关重要,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繁荣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应

12、用。 农业科技的发展需要扶持, 农业科技队伍需要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部门是实施公益性农技推广职能的组织保证,基层农技干部是确保农技推广职能实施的关键, 也是依靠科学技5术有效解决 “三农” 问题的关键, 有关部门需真正重视农业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力保其最基本的工作经费, 确保农技部门必要的试验基地等基础设施完整, 为其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 发挥其应有的新技术吸纳推广作用,使之真正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器, 在提高产量的同时提高质量, 切实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在农村经济发展、 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中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向科技要效益,让科技助增收。增加收入还要实施有关的农业保护政策制度。 统筹城乡

13、发展, 完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使其病有所治、老有所养、幼有所学,减轻其心理精神负担和压力, 只有有效地解决了农村群众的后顾之忧, 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 农村购买力才能日趋旺盛, 才能充分开发农村广大市场,真正扩大内需,活跃农村市场,从而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调动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扩大内需,繁荣经济,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盾。确保农民增收, 还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今年的“一号文件”锁定了水利改革, 大力支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农村因地制宜地大搞以农田水利为中心的农村基本建设,能够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三农”问题并非一日所成,也并非一日能够彻底的解决。但是,只要选好人,用好人,风气正、民心顺,措施得力,党和政府与群众心连心,就会产生强大的凝聚力, 必将有效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建设步伐, 为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还要做好新农村建设, 要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 农村农闲农村生活中农忙的时间毕竟有限 , 那么农村生活中主要的娱乐方式又有哪些呢?通过调查发现 , 农村的主要娱乐活动集中于传统的娱乐方式麻将上. 当然其主要目的不是赢利 , 而是打发空闲的农闲时间对于这个现象我们也做了一些简单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