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水浒传》中的饮食描写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1626731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探《水浒传》中的饮食描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探《水浒传》中的饮食描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探《水浒传》中的饮食描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探《水浒传》中的饮食描写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探《水浒传》中的饮食描写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探《水浒传》中的饮食描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探《水浒传》中的饮食描写(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初探水浒传中的饮食描写 历史学院 131020036 王博 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蕴含于中国百花齐放的饮食流派之中,同时也通过典籍和文学形式流传下来,为人们了解先人的日常生活和丰富的饮食文化心态留下了宝贵的材料。水浒传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有大量关于人物饮食方式、习惯等的描写,既为我们展现了宋元时代的市井生活景象和饮食文化,同时也通过这些饮食描写丰富了人物的形象,使梁山好汉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活。因此,不论在饮食文化、中国古代社会史还是文学表现中,水浒传里的饮食描写都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和探讨价值。本文试图通过对水浒传关于饮食描写的研读,初探其中所蕴含的宋元时期饮食文化

2、,及这种饮食文化对塑造小说中的社会环境及人物形象的作用。1、 水浒传中的饮食文化 水浒传所记载的,是北宋时期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的故事,随着宋元时期的不断流传,这一故事本身也被不断完善,并在元末明初经过文人加工而成书 关于水浒传成书时间的专门探讨,不再本文力所能及之内,在这个问题上,本文参考了温庆新:“关于水浒传成书时间研究的方法论思考”,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2014年第2期 和 张伟:“水浒传成书于明初考基于袍服颜色的考察”,文史哲2016年第6期 等研究成果,采明初成书一说。本文依据的文本是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一百回本水浒传。书中既有以往的文艺形式如评话、元杂剧中保留下来的宋代市

3、井饮食文化的内容,也有受到南北民族交流的时代背景影响而反映出的元代的饮食文化。因此,有必要首先对宋元时期的饮食特色进行一概要介绍。宋元时期的饮食文化,概括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阶层和民族身份及地域差异影响饮食习惯;二是饮食业发展壮大,不论宋元,饮食业在商业中都有重要的地位;三是宋元时期饮食文化承前启后,食品的种类、烹调方法及使用方法都与前代相比有很多增加和更新,显示出了这一时代饮食文化的繁盛。 参见 徐海荣 主编:中国饮食史第四卷,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在水浒传所描绘的社会中,也充分反映了上述特点。首先,在水浒传所描绘的宏大的社会背景下,不同阶层和地域环境中人们多层次的饮

4、食方式被展现出来。水浒传中的人物,既有行侠仗义、豪迈不羁的梁山好汉,也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王公贵族,也有更有市井中的芸芸众生,对他们饮食的描写也是丰富多彩的。梁山好汉多好“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王公贵族的一餐饭则是极尽奢华之能事,如第八十二回有一段宋徽宗赵佶御宴的诗歌化的描写:筵开玳瑁,七宝器黄金嵌就;炉列麒麟,百合香龙脑修成。玻璃盏间琥珀钟,玛瑙杯联珊瑚斝。赤瑛盘内,高堆麟脯莺肝;紫玉碟中,满飣驼蹄熊掌。桃花汤洁,缕塞塞北之黄羊;银丝脍鲜,剖江南之赤鲤。黄金盏满泛香醪,紫霞杯滟浮琼液。宝瓶中金菊对芙蓉,争艳竞秀,玉沼内芳兰和菡萏,荐馥呈芬。翠莲房掩映宝珠榴,锦带羹相称胡麻饭。五俎八簋,百味

5、庶羞。黄橙绿橘,合殿飘香。雪藕冰桃,盈盘沁齿。糖浇就甘甜狮仙,面制成香酥定胜。四方珍果,盘中色色绝新鲜;诸郡佳肴,席上般般皆奇异。方当进酒五巡,正是汤陈三献。教坊司凤鸾韶舞,礼乐司排长伶官。这段辞藻优美的描述,不仅写出了皇帝御宴上的非凡美味,而且描绘出了一整幅皇家御宴庄严肃穆的画卷,令人仿佛置身其中。这些环境和食物与市井英雄的饮食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一方面尽显皇室奢华,另一方面似乎也在暗示朝廷是一个完全不同于水波梁山的所在,而被招安的梁山好汉也会在这样的环境中失去他们的自由和任侠气概,最终走向末路。其次,水浒传描绘的社会中,市井饮食业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水波梁山的英雄豪杰中很多人出身于市井食品

6、业中。如贩鱼的阮氏三雄、开酒店的孙二娘等,而且水浒中的很多故事也以此为背景展开,如鲁智深拳打镇关西、宋江浔阳楼吟反诗等都是如此。在这一点上,水浒传通过市井饮食文化的特色市食展现了宋代蓬勃发展的市民文化。这种市食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于市买食和于市饮食。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餐饮业市场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小说中的人物经常到商市中买食,如第九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侯火烧草料场”中有“却才老军所说,五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又如第二十三回“王婆贪贿说风情 郓哥不忿闹茶肆”中有(潘金莲:)“我陪侍着叔

7、叔坐地,你去安排些酒食来管待叔叔。”“正在楼上说话未了,武大买了些酒肉果品归来.”在书中关于小说人物于市买食的例子可谓俯拾皆是,不一而足,而且种类丰富,鱼肉果菜酒品等等都是寻常之物,可见当时市井繁华。另外,书中还常有于市饮食的描写,宴请宾朋等自不必说,小说中人物在休息、会友、甚至贿赂官吏时,饭店酒家都是不可缺少的环境背景。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人物的出场时空不断流转,市井的大背景却始终存在。故事的展开、人物性格的展现、情节的发展,都依托于市民社会饮食文化这一大背景之下。 参见 李建凤:“水浒传饮食文化研究”,江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以宋江的故事发展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宋江落草前的活动

8、,基本上是在市井饮食中串联起来的,正是因为他在茶坊吃茶,才遇到了刘唐来送金银,使得宋江与梁山泊好汉更进一步,同时,也是因为宋江为人和善,乐于助人,才会有唐牛儿向恩人告发阎婆惜红杏出墙,加之阎婆惜发现宋江与晁盖等人的关联,才引来宋江怒杀阎婆惜,最终不得不上梁山聚义。这环环相扣的情节发展,始终是在市井饮食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的,正因为有了这种市井文化的大背景,宋江和其他梁山好汉的活动才显得更加合情合理,故事的进行也更加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水浒传作为成书于元末明初的文学作品,它本身也为我们留下了关于宋元时期市民饮食的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史料。一方面,书中所出现的琳琅满目的各种食品名称为我

9、们了解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及当时市民的饮食结构提供了参考,同时也让我们对一些食物的发展源流有了更多的认识。这其中“挂面”就是一个例证。挂面的起源,一般认为是元朝时期,在饮膳正要中出现了“挂面”这个词。在当时挂面是宫廷所食用的面食之一,外人难能有机会吃到 参见 徐海荣 主编:中国饮食史卷四,第657页。,但在小说中,“些少挂面,几包京枣”(水浒传第四十五回)被作为礼物相送,似可推测元末明初时的挂面已经走出宫廷进入民间了。与此类似的例子还有更多,也有待于人们在研读过程中更深入地挖掘。2、 塑造人物形象的饮食文化:以“酒”、“肉”为例 正如前文所及,宋元时期的市井饮食文化不仅为水浒传故事的发展提供了广

10、阔的社会背景。同时也在小说人物的塑造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明清时期,已经有学者注意到水浒传中饮食描写的独特性,如袁中道说“每见龙湖称说水浒传诸人为豪杰,且以鲁智深为真修行,而笑不吃狗肉诸长老为迂腐”,将人物的性格与书中的饮食描写联系在一起,另外也有人将饮食描写与社会历史相关联等,这说明了在水浒传中饮食描写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已有的研究中,有论者对书中梁山好汉的饮食结构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了在梁山好汉的饮食结构中“面、酒、肉、汤权重大”的结论 参见 李建凤:“水浒传饮食文化研究”,第15页。面食的大量出现,可能是由于在故事的流传发展过程中,故事的发生地由淮南北移至太行,因此带有明显的

11、北食特点,而“酒”和“肉”的大量出现则更多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和表现作者的创作主旨。因此,这里以水浒传中的饮酒、食肉描写为例,探讨这些描写如何体现和丰富人物个性。“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是水浒传中展现梁山好汉任侠气概的一种重要方式,梁山好汉不仅行侠仗义、劫富济贫,其豪迈不羁的气概也淋漓尽致地展现在饮食上。小说中往往通过夸张的食量表现出人物的强壮和英武。在传统观念中,“同类互感”的思维衍生出了“吃什么补什么”的观念,梁山好汉们大块吃牛肉,似乎也可以理解为是为了将牛的强壮吸收进自己的体内,正是因此,能吃肉就成了好汉们身体健硕、武艺高强的一种外在表现。在水浒传中,这种观念更是被运用到夸张的

12、地步,不论是武松、李逵或鲁智深等,其食量都远远超过一般人,同时这些食量、酒量惊人的好汉也都是能倒拔垂杨柳、醉打白额吊睛猛虎的英雄好汉。当然,这种大块吃肉的饮食描写也可能是受到宋元以来北方游牧民族饮食习惯的影响。酒也是水浒中不可或缺的饮食要素。但相比于肉,因为醉酒后或能真情流露、或能因醉生事,因此在塑造人物形象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上,对饮酒的描写都十分重要。其一,酒后真性情方能显露无疑。在小说中,鲁智深和武松都是“一分酒辩友一分本事,十分酒,便有十分力气”的英雄,前者有拳打镇关西、醉打小霸王,后者有景阳冈打虎、醉打蒋门神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同是醉酒的英雄,不论是拳打镇关西还是醉打小霸王,鲁智深都是路

13、见不平拔刀相助,是“遇酒便吃,遇弱便扶。遇硬便打”的真英雄、真佛徒。而武松醉打蒋门神则是借酒滋事,如有论者所说,不过是“帮助弱小些的地头蛇,都到一个强大的恶霸,施恩与蒋门神并无本质区别,因此重霸快活林的施恩将武松似爷娘一般敬重” 马兆杰:“醉里乾坤大 壶中日月长水浒传饮酒描述的文化阐释”,兰州学刊2006年第3期。或许也正是因此,人世间的豪杰武松和佛性圆满的花和尚鲁智深最终才有了不同的结局。另一些人物的性格也与酒相关,但较少描写其饮酒的场面,如李逵即是此类。在小说中较少有李逵饮酒的描写,但是却经常出现宋江等人劝其不要饮酒的告诫。这样通过他人的劝诫,我们能够看到一个贪酒豪放、有些天真的梁山好汉的

14、形象。相比于直接描写,这种写法更增添了这一人物形象的生动性,也给了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去建构读者心中李逵等梁山好汉率真、豪迈的真性情。另外,酒在小说中也对推进剧情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酒在故事中的出现使情节的发展横生出许多跌宕转折,在一个个偶然中将水波梁山的好汉引向必然的结局之中。如果没有赛伯当王四醉酒失去回书,就没有史家庄月夜被围,史进就不会出走渭州遇到鲁智深,如果刘唐不是醉卧灵官殿,即便他寻到晁盖,也不会使他与雷横厮并,才引出手执铜链劝架的英武秀才;林冲醉酒写下反诗被逼上梁山,杨志因牛二借酒撒泼才杀人被刺配,最终走上梁山,宋江因浔阳楼上酒后题反诗惹下塌天大祸,最终在梁山好汉的救援下逃出法场

15、,被逼上梁山。最终也是一杯毒酒,终结了水泊梁山的故事。可以说故事以酒而起,以酒而终,酒在整个故事里蕴含了多种不同的作用,既凸显了梁山好汉行侠仗义和反抗精神,也通过不同人物饮酒时、饮酒后的不同行为,生动展现了每个英雄的独特性格特征,同时,酒也使原本平常的故事情节生出波澜,使故事情节扣人心弦。3、 小结 水浒传中的饮食描写,一方面吸取了宋元时期饮食文化的素材,为记录宋元时期的市井饮食文化史提供了重要的材料,同时也通过对饮食的描写,为小说中的人物活动搭建了广阔的社会背景和舞台,使得故事情节的发展更加引人入胜。另外,水浒传中对饮食的描写也从一个角度丰富了小说中人物的形象和性格,展现出了一批有情有义又各具特点的草莽英雄的形象,令人不忍掩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