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大全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1625469 上传时间:2024-01-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02.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大全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大全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大全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大全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大全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大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大全(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1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8分)(1)出淤泥而不染(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3)陶后鲜有闻 (4)待到山花烂漫时19翻译下面的句

2、子。(2分)莲,花之君子者也。 20“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这一句你读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4分) 21【甲】文用、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乙】文用、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4分)答:18(1)沾染;污染(2)我(3)听说 (4)等待;等 19莲,是花中的君子。20叹惜知音少。追求洁身自好的情操。(答作者对莲的喜爱给1分)21菊花、牡丹;风雪悬崖(冰天雪地、悬崖冰雪)、万花丛。(每空1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16分)(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

3、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二)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友人李愿居之。整理为word格式愿之言曰:“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曰:“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节选自韩愈送李愿归盘古序)【注释】 茹:吃。 膏:用油脂涂抹。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 谈笑有鸿儒( ) (2)无案牍之劳形( ) (3)居民鲜少(

4、) (4)与之酒而为之歌( )20.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3分)A. 泉甘而土肥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B. 濯清泉以自洁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C. 太行之阳有盘谷 花之隐逸者也D. 钓于水,鲜可食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21.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2处)(2分)是 谷 也 宅 幽 而 势 阻 隐 者 之 所 盘 旋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 23.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两篇文章在主旨上的相似之处。(3分)答:19.(4分)(1)博学的人 (2)使劳累 (3)少 (4)给2

5、0.(3分)B21.(2分)是 谷 也 / 宅 幽 而 势 阻 / 隐 者 之 所 盘 旋22.(4分)(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关键词“斯”“惟”“吾”“馨”)在繁茂的树下整日悠然静坐,在清澈的泉水里洗涤,保持自身的洁净。(关键词“濯”“自洁”,注意语序调整)23.(3分)两文都表达了寄情山水,远离世俗,向往自由生活的愿望。材料一刘禹锡,通过陋室环境的幽静,来往友人的学识渊博,交往之纯粹,表达了自己高尚的节操。材料二韩愈通过描写盘古的清幽,生活的舒适,以及对李愿隐居盘古的肯定来表达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之情。(相似之处,1分;结合内容,2分)整理为wo

6、rd格式三、文言文比较阅读(15分)(难度指数)【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

7、者也。(黄庭坚书幽芳亭记)【注释】:楚之逐臣:即屈原。薄丛:贫瘠的丛林。不见:不被人知道。含章以时发者: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5、下列对文言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蔓不枝 枝:长枝节 B亭亭净植 植:种植 C自古人知贵兰 贵:尊贵 D平居与萧艾不殊 殊:相同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的莲花和【乙】文的兰花生活环境虽有区别,但都有高洁、纯朴的品质。 B【甲】【乙】两文都表明了要退隐山林、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才华的人生态度。 C【甲】文批判了菊和牡丹的傲然超脱;【乙】文则赞美了萧艾和兰花的清香宜人。 D【甲】【乙】两文都涉及到了作者所

8、鄙视的那些追功名、逐富贵的社会现象。7、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8、 【甲】【乙】两文,在做人方面给我们哪些启示?(3分)答5、A(3分)6、A(3分) 7、(6分,每句2分)整理为word格式(1)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可以贴近去玩弄啊!(2)我惟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成长出来,却不受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并不显得妖艳(3)(兰花)生长在深山和贫瘠的丛林里,不因为没有人知道就不发出芳香。(意对即可)8、(3分)【甲】文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人要守节操,不随波逐流,有自己的信念,即便环境恶劣更

9、要坚持自己,做好自己【乙】启示我们未成名之前耐得住寂寞,虽屡遭打击而不改其操守;善于把握时机,施展才华等。四、(一)阅读【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回答912题。(8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

10、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注释】贤:贤者。本:根。善建不拔:意志坚定不移。中立不倚:处事正直,不偏不倚。体:体悟。虚受:虚心接受。贞:坚贞。名行:指人的名节、品行。之:代词,指竹子。实:充实。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陶后鲜有闻: 竹本固,固以树德: 夷险一致者: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11【甲】文从莲的 、 、 、品性四个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

11、文从竹的本固、性直、 、节贞四个方面联想竹的君子之德。(2分)w W w .x K b 1.c o M整理为word格式12从写作方法和表达方式两方面看,【甲】【乙】两文相同之处各是什么?(2分)写作方法: 表达方式: 答9(2分) 亲近而不庄重。 少。 牢固,坚固。 平安。(每小题0.5分)10(2分)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的品格)。 所以有道德修养的人大多都会种上竹子,作为庭院的充实物。(每小题1分,翻译错一个小点扣0.5分)11(2分)【甲】生长环境、外形、香气。【乙】心空。(每空0.5分)12(2分)写作方法:托物言志(象征)

12、。表达方式:议论。(每项1分)译文:竹子的特性与贤者相似,为什么呢?竹子的根很牢固,凭着牢固的根可以树立品德。有道德修养的人看见它的根,就会想到意志坚定不移的人。竹本性挺直,凭着挺直的本性可立身;有道德修养的人看见它挺直的本性,就会想到处事正直、不偏不倚的人。竹子的内心是空的,凭着心空可以体验道(的存在);有道德修养的人看见它的空心,就会想到虚心求道者。竹子的节很坚贞,凭着坚贞的节可以立志,有道德修养的人看见它的节,就会想到砥砺名节、无论平安还是危险都始终如一的人。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有道德修养的人大多都会种上竹子作为他们庭院的充实物。五、(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

13、,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故称瑞耳。体兼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氲氲(yn y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瑞:吉,善。兼彩:兼有各种颜色。整理为word格式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1)出淤泥而不染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3)陶后鲜有闻 (4)而名之不可 10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