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民增收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1625382 上传时间:2023-09-1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2.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民增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民增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民增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民增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民增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民增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民增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民增收何翔凤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的必由之路。我们要跳出 “就农业抓农业”的思维定势,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推动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特色化经营, 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一、增强“三种意识”,提升农业产业基础地位 农业稳则天下安。中央历来重视“三农”工作,连续 10 年下发中央1 号文 件,十八大报告对“三农”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我们要深刻认识发 展农业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推动农业科学跨越发展。一要增 强危机意识,把发展农业作为第一要务。近年来,虽然我市农业产业发展取

2、得了 长足进步,但农业基础设施还比较脆弱,农业产业规模化、机械化、科学化程度 还不高,发展速度相对滞后,农业仍然是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对 此,我们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把思想和行动切实统一到中央和上级 的科学研判、决策部署上来,坚持把发展农业放到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和中央1 号文件精神的大背景下去思考,放到“大干新三年,再创新辉煌”的大 环境中去谋划,放到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大势中去把握,积极投身“三 农”工作主战场。二要增强责任意识,把发展农业作为第一要责。当前,我市最 弱的是农业,最穷的是农村,最苦的还是农民。2012 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 7410元

3、,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20016 元,城乡差别很大;与农业发达地区相比 差距很大。我们要始终把发展农业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坚持党政“一把手”亲 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在工作部署上给予重点加强,在政策制定和资金投入上 给予重点倾斜,在干部力量配备上给予重点保障。要建立健全“三农”工作目标 责任制和激励约束机制,紧紧围绕农业农村工作重点,修订完善考评体系,逐一 量化细化指标,层层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严格考核兑现奖惩,充分调动各方做好“三农”工作的积极性,推动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三要增强服务意识,把发展农业作为第一要点。服务“三农”是各级各部门的神 圣使命。我们一定要对“三农”

4、工作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倾注感情,热心服务, 真心帮扶。要坚持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基层一线 搞调研,广泛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涉农部门要发挥职能优势,加大 资金、项目、技术等帮扶力度,为农民提供更好的服务。相关部门要紧密配合, 切实把力量凝聚到落实各项任务上来,形成上下呼应、步调一致、同频共振的工 作格局,为“三农”工作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二、推进“三个转变”,加快农业产业发展进程农业兴促百业兴。我们要牢牢把握转方式、调结构的主线,积极探索现代 农业发展模式,创新发展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努力推动“三个”转变。一要引 领绿色农业向品牌农业转变。绿色农业是农业发展的

5、必然方向,品牌农业则是绿 色农业的更高层次。当前,我市已培育了一批绿色环保农产品,但创建成知名品 牌的还不多,市场竞争力还不强。我们要强化品牌意识,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战略, 着力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占有率高、知名度大和经济效益好的名牌农产品,努 力推动绿色农业由粗放式、低档次向精细化、品牌化的转变。同时,鼓励农业企 业参加农博会、推介会、展销会等活动,利用电视、广播、互联网、报刊等媒体 宣传平台,扩大名牌农产品的市场和社会影响,提高产品美誉度,增强市场竞争 力。二要引领家庭农业向园区农业转变。以家庭为单位分散经营农业的方式在我 市还比较普遍,与发展现代农业很不适应。我们要大力实施园区建设与加工带

6、动 工程,合理规划布局现代农业产业园,重点支持粮油、畜禽、水产、果蔬及速冻 食品冷链物流等重大项目建设,扶持大宗特色农产品主产区发展农业产业园,积 极推进省级、国家级农产品加工(创业)示范园区和全市“十大农产品加工园区” 建设,努力实现种养到种养加、农工贸一体化发展模式。要加强农产品加工园区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引导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发展连锁配送、电子商务、农超对接 等新型流通业态,积极推进湘粤赣(郴州)特色农产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带动 农业由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转变,推动“小农”经济向“大农业” 经济转型。三要引领传统农业向休闲农业转变。休闲生态农业是传统农业向现代 农业转变的重要表现

7、形式。我们要走出自给自足、效益低下的传统农业发展模式, 大力实施休闲农业发展战略,积极拓展休闲农庄、体验农业、观光农业、创意农 业、精品农业、科普农业等新型业态,重点推进郴资桂休闲农业长廊的规划建设, 开展“十大休闲农业企业”创建活动,每个县市区重点建设 2-3个高品位的休闲 农庄。同时,结合湘南民居民俗、人文景观、文化底蕴,开发一批上档次的农家 乐、生态农庄、古民居游、垂钓等休闲农业产品。积极开展休闲农业“三品”认 证,组织申报认定一批国家级星级农庄、全国休闲农业示范项目,努力推进第一 产业向第三产业延伸、农村向城市发展。三、提升“三种能力”,增强农业产业发展后劲基础强则农业强。我们要切实加

8、强农田水利建设,着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 大力推广农业新科技、新品种,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一要加强基础设施 建设,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们要积极争资立项,加大本级 财政投入,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重点中 小河流治理,整修山塘渠坝,开展主干渠道综合治理,恢复和改善灌区骨干渠系 输配水功能,加强末级渠系建设,切实解决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提 高水资源利用率,增强防洪抗旱能力;加快改造中低产田,推进农业综合开发、 基本农田整治、土壤改良和田间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建设农田机耕道,推进农业 机械化,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9、提高辐射带动能 力。农业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火车头。目前,全市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偏 少、规模偏小、产品结构单一,带动能力不强。我们要定点培植、重点引进,尽 快培育一批特色龙头企业,建立“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 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带动农户增收。同时,要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 市场化运作”思路,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培育壮大主要产业协 会,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各类专业合作组织为农民开展多层次、多领域 服务,吸引更多的农民加入合作组织,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切实提高抵御风险能力。三要推广应用高新技术,提高科技增收能力。农业科学 技术

10、推广缓慢依然是制约我市农业发展的瓶颈。我们要加大农技推广力度,突出 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要结合我市农业发展实际,深入开展 “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程”,推广普及实用新技术。重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温 室蔬菜种植、植物病虫害防治等实用技术,做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 接到田,提高新技术的转化应用水平。同时,大力加强农技队伍建设,着力解决 县乡农技人才匮乏、服务手段落后、知识老化等问题,提高新技术、新品种等推 广率,确保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四、创新“三项机制”,激发农业产业发展活力 机制活则农业活。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深化农村改革,积极探索有利于农业 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农业产业发展

11、注入强大活力。一要创新土地流转机制。 土地分散是制约农业规模化经营的重要原因。我们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积极探索“集体转包、大户经营”、“带地入社”、“以地入股”等路子,加快 推进土地流转,引导农民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促进土 地向规模经营、优势产业、重点区域集中,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效益,促进农 民增收。同时,加强土地流转服务,积极完善市、县、乡(镇)、村四级服务网 络和“市农村土地流转信息网”等信息服务平台,免费为农户提供信息沟通、政 策咨询、价格评估等服务,提高土地流转的效率。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 纷调解仲裁体系,确保土地流转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二要创新投资

12、融资机制。融 资难、信贷难是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瓶颈。我们要组建市县两级农投公司, 盘活市、县所属存量闲置低效的农林水资产,评估后到银行或农投基金融资,吸 纳各类资本参与到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来。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降低农业信贷门 槛,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联保贷款和其他贷款品种,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 围,大力发展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民资金互助社等金融组织,切实解决农村经 济发展融资难问题。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进入农业领域,鼓励农业企业靠大 联强,广泛吸引区域内外企业开发农业资源。同时,鼓励单位和个人以多种方式 入股参与农业开发,拓宽农业投融资渠道。三要创新奖励帮扶机制。帮扶发展农 业是各级各部门应尽之责、分内之事。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制定的 强农惠农政策,围绕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完善市县两级农业产业化奖励扶 持办法、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见等政策文件,设立农业 产业化发展引导基金,奖励帮扶农业龙头企业。要将财政扶贫、以工代赈、农业 开发、扶贫信贷等资金捆绑使用,集中投入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解决农业项目 在资金、土地、技术、人才支撑等突出问题。发改、财政和农口部门要密切配合, 把争取到的涉农项目资金进行“打包”整合,“捆绑”使用,切实提高资金使用 效益,为农业产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